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路走来,唐汶确实确认了穿越了,虽说早就了解了一些,但是还是十分惊讶,真的是不可思议。
两个人回到了屋子,透过窗户看向外面,依然大雨瓢泼。
“我说姐姐,衣服脱了吧,都湿了”马飞说道。
“咱部队的东西还会怕水?”唐汶拿起了一条毛巾,轻轻擦了一边,瞬间干爽如初。
唐汶也不避着马飞,当着马飞的面脱了衣服。
马飞咽下了几口唾沫,真的是诱人,马飞凑了上去,一把抱住了她。
“几年身上竟然还没有多一条疤痕,真的是厉害呀”马飞说道。
“哼,我身上有疤你开心?”
“哪能呀,这可都是我马飞的东西呀,我怎么会让他受伤呢”马飞说道。
“切!臭贫!”
“咱是不是该干些什么了呀?”
“呵呵,可别到时躺在床上求我呀”
一阵翻天覆地之后,两个人都是已经筋疲力竭。
“哎呦我去,姐姐,你还真是饥渴呀”马飞说道。
“切!”唐汶冷哼了一声。
“你现在真的是皇帝?”
“是呀,益州洛阳凉州现在可都是我的地盘,咱们可得早点回去”马飞说道。
“我才不和你回去”
“为什么?”
“我跟你回去干什么?帮你照顾孩子?你已经那个多老婆了,还差我一个?我得找机会回去”唐汶说道。
“你还怎么回去呀,在这乖乖做我的妃子得了,本王心情好到时候给你个太后当当,哈哈哈!”马飞说道。
“切,要不你把皇帝禅让给我?”
(本章完)
第202章 三国美女()
汉末天下大乱,灾荒连年,百姓们为糊口活命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当时甄家有大量的谷物储备,趁机收购了很多金银宝物。甄氏当时才十几岁,看到这种情形便对母亲说:“乱世求宝,可不是善策啊!一个人本来没有罪,但因拥有一件珍宝便可能被定为有罪,这便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财丧身。再说眼下众多百姓都在饥饿之中,不如将我家谷物开仓赈济四方乡邻,这才算是一种惠及众人的德行。”全家人都认为她说得有理,是个好主意,于是将家中的粮食全部无偿分发给邻里乡亲。
甄氏十四岁时,二哥甄俨去世,二嫂很悲伤的同时还要做些琐事,照顾孩子却非常慈爱。甄氏母亲性格严厉,对几个儿媳妇不是很好,甄氏几次劝母亲:“二哥不幸早死,二嫂年纪轻轻就守寡,照顾唯一的孩子,道理上讲,您对待她要当成是儿媳妇,爱护她像自己的女儿。”母亲听了甄氏的话惭愧得流泪,之后对待二嫂的生活起居就像对待甄氏一样,平时也多有走动,关系密切。
建安年间,袁绍为他的次子袁熙纳甄氏为妻。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父子领兵攻打邺城,袁绍的军队抵挡不住,邺城很快失手。曹操攻打邺城,固然是为了将袁绍势力连根拔起,还有一个原因,他早就听说过美人甄洛的名声,想占为己有。可惜,首先攻进邺城的却是曹操的大儿子曹丕,曹丕也早就对甄洛垂涎三尺。邺城城破时,曹丕带人径直走进袁府后宅,发现两个披头散发、尘灰满面的贵族女子抱头痛哭。曹丕走近一看,见她们虽然蓬头垢面,但十分美丽,拖近洗干脸一看,年轻的便是甄洛,年长的妇女是她的婆婆刘氏。待到甄洛梳洗齐整之后,曹丕看到恢复本来面目的甄洛那艳丽的面容,顿时神魂颠倒。随后,曹丕向父亲曹操请求把甄洛赐给自己。曹操内心中,虽然他对美丽又才华出众的甄洛早就倾慕不已,可惜被儿子抢先下手了,只好作罢,摆出了父亲的姿态,点头同意。
不久之后,甄洛被曹丕明媒正娶为妻。当时,甄洛芳龄二十三岁,正是光彩夺目、韵味十足的年龄。曹丕虽然只有十八岁,但他借助其父的威势,大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因此志得意满。贤淑温良的甄洛嫁给他,也算是有所寄托。然而,甄洛虽然善良虽然美丽,却早就嫁给袁绍的儿子成了袁家的儿媳妇。当时的情况是,甄氏家族是河北大族,而雄踞在北方的袁绍是河北一带最大的军阀,因此便派人到甄家为自己的二儿子袁熙提亲,那时的袁绍手下兵强马壮,意气风发,被世人认为是可以夺得天下的枭雄。甄家不敢得罪,因此,甄洛就成了袁绍家的儿媳妇。这桩婚姻,似乎让甄洛幼年时“贵不可言“的预言走向现实,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在枭雄曹操的手下,袁绍一败涂地。那么,为何曹操父子会对袁绍的儿媳妇甄洛这样的二手货垂涎三尺?曹植在《洛神赋》中写的为之倾倒的美女居然是袁绍兵败成为曹营俘虏的传奇美女甄洛。历史上就有“江南有二乔,河北甄氏俏“的民谣,说的就是甄氏家族是河北大族,甄洛的聪慧与美貌在河北一带人尽皆知,与江南著名的美女大乔、小乔比肩而称。而且这样一个如洛水般的女人,居然让曹操、曹植和曹丕父子三人同时为之倾倒,真的不可思议。甄洛出身于东汉末年的名门望族,她的先祖是汉朝太保甄邯,甄洛是上蔡县令甄逸的女儿,母亲张氏是常山一带有名的美人。甄洛自小就聪明可爱,惹人疼爱,甄逸夫妇将她当做是掌上明珠。甄洛一出生,她的身边便有种种异象出现,比如,她在睡觉时,家人总会在恍惚间看到有人给她盖上玉衣,因此后人揣测,甄洛的美丽惊人,如同仙女下凡,家人产生的幻觉,是因为她的肌肤白如玉。
不幸的是,甄洛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张氏在痛苦之余,内心十分惶惑,便请来当地有名的相士刘良到家中位儿女们看相。刘良一派仙风道骨,当他看到甄洛时,便断定甄洛贵不可言。而甄洛天生就懂事,母亲生性又十分严苛,因此,甄洛年幼时十分文静,但心灵手巧,喜欢读书,做女红,但不喜欢看戏,因此她很有才华,在乱世中苦劝母亲广施恩惠,开仓放粮,甄氏也在乱世中得保平安。传说中的甄洛不仅天生丽质,而且善于精心打扮,甄洛自被曹丕占有之后,曹丕家中养有一条很有灵性的绿蛇,口中含着一颗红色的珠子。甄洛入宫后,非常喜欢这条蛇,每天清晨都对着蛇梳头打扮。久而久之,绿蛇一看到甄洛梳头,就会自动盘成各种发髻的样子,甄洛也模仿绿蛇盘结的样子梳头,后来,这种“灵蛇髻“的发式在魏晋时期流行开来。
甄洛虽然有被曹丕强占为妇的幽怨,但她生性善良,对曹家人十分孝敬,曹丕又生性风流,英俊潇洒,文采斐然,因此,甄洛也爱着曹丕。只是,甄洛也很聪明,她深知自己是因为美貌才受到宠爱的,毕竟她曾经是袁绍家的媳妇,而且又比曹丕大五岁,因此她百般顺从,不敢任性骄纵。曹丕本就好色,看到甄洛这样低眉顺眼,自然十分高兴。也正是这样,甄洛作为一个传奇女子美貌闻名于河北,与江南的大乔、小乔被世人所称赞,曹操父子才会在攻打邺城时垂涎于其美色,都想占为己有,虽然当时甄洛已是袁绍的儿媳妇,曹丕比其父亲抢先得手也是得了二手货,但甄洛的美貌和贤惠温良却与曹丕十分合拍,在曹家才得以稳定下来。
(本章完)
第203章 三国边缘()
长江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百条支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总计19个省级行政区。其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京杭大运河汇入长江。
?
航拍长江中下游自然景观
从地形上看,它包括四川盆地、西南山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蒙古高原、关中平原、华北平原比较,长江流域诸区域处于中国国内地缘政治的三级位势。一般说来,政治控制力退至此线时政权多处衰落期,如果再继续失去长江,则国家就进入了要么换代要么分裂的前夕。比如中国历史上的东晋、南宋、南明,清时的太平天国乃至1949年初的蒋家王朝等,都是这样。
南宋时辛弃疾虽不完全赞同“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说法,但也认为这是一规律性的现象。他说:“夫所谓南北定势者,粤自汉鼎之亡,天下离而为南北,吴不能以取魏,而晋足以并吴;晋不能以取中原,而陈亦终于毙于隋;与夫艺祖皇帝之取南唐、取吴越,天下之士遂以为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固至于此。”
下面我们还是由西而东,分段论述长江流域的地缘政治的功能和意义。
四川盆地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地缘政治有相似的特点,黄河和长江都在大约东径110度的地方出现向东转折,在转折西面均留下富饶且有险可据的盆地,主要有关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等。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富甲天下且依险易守。李白诗《蜀道难》就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四川盆地为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所合围,这大幅抵消了外敌进犯的力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特别看好川西成都的地理形势,认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立都于成都退可东据汉中、西扼剑阁,确保自存;进可由汉中北上陇西以进长安。
?
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是,在蜀地重庆和成都之间,川东重庆的战略位置亦不可小觑,它是从四川东出的桥头堡。控制重庆其退可固守。蒙古入蜀成败的经验值得注意。蒙军数次入蜀的目的是从西面打通东出三峡并与荆湖地区的蒙军汇合,而实现这一计划的关键是拿下重庆。然而恰恰在这关键点上,蒙军均遭失败。公元1239年8月,蒙军再度入蜀并夺成都,但在重庆受阻且被迫撤军。公元1258年,蒙哥挟西征欧亚凯旋的威势,兵分三路再次伐宋,入蜀蒙军轻取成都后随即困于重庆,久攻不克并致使蒙军统帅蒙哥陨命于合川城东5公里的钓鱼城,蒙军因此再度被迫北撤,将攻宋重点移至襄阳方向。
重庆万州地区濒临长江三峡,扼川江咽喉,有“川东门户”之称,水路上距重庆市区327公里,下距湖北省宜昌市321公里,为川东水陆要冲,境内山峦起伏,由此出三峡可直取宜昌并进逼荆州,取荆州北可进南阳盆地进逼洛阳,东可进武汉直逼南京。与成都相比,重庆依险为固,易守难攻,为久攻而难见其利的天险之地。鉴于这些历史经验,20世纪初,四川军阀经营四川时亦将省政府和兵器重心放在重庆而不是成都,1937年底蒋介石国民政府为了持久抗日决定从南京迁都四川,但陪都的地址并没有象诸葛亮那样选在成都而是放在重庆,并使“重庆成为后方兵器工业中心”。
?
但是,西南的四川与东南的江浙一样,其地缘政治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影响毕竟是局部性的。关于东南江浙,宋代李纲也认为:
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
至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