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田树现在的职位。他现在是城北分局的警察小头目,可他不会永远都停留在这个位置上,他还奢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能登上局长宝座呢。而用原先的那老一套干嘛?衙役永远只能是衙役。田树要是倾向旧儒派,他脑子里才全是浆糊呢。
沈国贞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表面上他十分的镇定,自从改革派的‘钦差’派出去之后,沈国贞为自己办公室换了一副横匾——镇之以静。
这就是在告诉所有人,要镇定,不要慌,不要乱。甭管山东的事儿是不是真的,改革派自身不乱,那八股党就翻不了天。
办公室外面静悄悄的,即使是侍候的秘书也轻手轻脚,生怕发出一点声音惹起boss的不快。否则丢了帽子也是有可能的。要知道现在大气候紧张,沈国贞虽然叫着让别人镇之以静,不慌不乱。但他自己心里面却是紧张不已的。山东的事儿,就仿佛一座山,沉甸甸的压在他的胸口上。这个时候谁要是敢无缘无故的发出一点声音,那绝对是作死。
半个月时间了都,整个南京城内,很多衙门都是如此。静的连针掉在地上也清晰可闻。
突然,巨大的吵杂声从外面传来,将办公室安静了多日的气氛打破,沈国贞紧皱着眉头,生气的将手中的笔放下,对着门外喝道:“谁在外面暄哗?”
沈国贞话声刚落,就看到自己的秘书带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推开了门,没等沈国贞再开口,秘书就大声的喊起来:“大人,皖北案子揭开了,揭开了。”庐江、凤翔、六安三个知府被摘掉了帽子,宿州、凤台、怀远、合肥、霍山、庐江等多个县的知县的帽子也给拿下了。这也是一个窝案,大窝案。
改革派身上全部的压力一扫而空。甭管山东的情况有多么恶劣,安徽的窝案不落下风。
“好!”沈国贞反应过来,兴奋的一拍桌子。很无语的一件事,一个朝廷顶层阶级的官员竟然因为地方官员贪污**规模的巨大而拍手叫好,但这就是‘政治’!
“安徽那三个府里还有几个知县是清白的?”
“大人放心。那些个知县就算没有同流合污,也是隐情不报。这一回是全军覆没了。”
沈国贞哈哈大笑起来,旧儒派的地方基础并不牢靠,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把自己人往一个地方安排,这样彼此之间多会有一个照应。皖北算是就如的政治基地之一,这一回算是整块地盘给搞定了。
“快给本官说说是怎么一回事?”沈国贞还是很好奇的,这旧儒派的胆子也太大了吧?连赈灾物资都敢抠?而且还做的这么巧妙。
“据皖北传回的消息,八股党的人是玩的以旧换新,以劣换优的把戏。朝廷赈济的粮食数量并不差,就都属陈粮陈米。各种生活物质,各类生活器具,也都是劣质品。并不是在数量少贪污克扣,而是以劣换优从中赚取差价。这些人干的很小心巧妙,连赈济资金的购物开销上都是稍高价买劣质品,而不是直接贪赃。至于发放的赈济金和贷款更是一个子没有动。”秘书将自己了解的情况简短的对沈国贞做个一个汇报。
沈国贞这个时候已经压下了自己的内心的激动,闻言也颇是唏嘘的点点头。“做的确实够小心的。也怪不得安徽的国安没有察觉。”(。)手机用户请浏txt520xs ……》
第五百九十三章 重点是你想在哪里建封国!()
事实证明,当官的用心之后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十二月初一朝会上,两边的人分别对各自的事情给陈鸣了一个确切的交代。
皖北三府的诸多官员联手贪污,以次充好,以劣换优的从赈灾物资中大下其手,几个主犯的脑袋是全都甭想要了。而山东莱州知府包庇亲属偷税漏税的案子也尘埃落定,后者的涉案金额达十多万元,这个数字也足够让莱州知府进监狱‘被包吃包住’十几年了。但最终这个知府的下场是掉脑袋!
因为这个在自己的工作报告中一次次叫着要在莱州建立起中国第一流的海产品加工企业、纺织企业、矿产公司,还有顶级港口【青岛】的改革派新生代代表,身上的问题不仅在于包庇自己亲属企业偷税漏税,更有他利用自己的职权强迫莱州的渔产公司低价将大批海货卖给自己的亲戚的罪责。再有就是莱州的矿产公司在掖县发现了一个大金矿,被其以‘不能确切’为理由隐而不报。这家伙是胆大包天自己作死,数罪并罚,小命谁也保他不下来。
现在也还很难说新旧两派谁胜谁输了,目前的局势算是旗鼓相当,还要看以后的舆论发酵。
“二叔。你说这天底下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没有官员贪污**?”
“我自认对当官的不薄。俸禄之高绝对够让他们一大家子人过的舒舒服服的,那怎么就还有那么多人栽倒在这个钱字上呢?”陈鸣不是朱元璋,想要人跑也不给人吃饱。他给天下的官吏、士兵的俸禄都是绝对的优渥的了,但陈汉建国定鼎才三年时间,就已经有不知道多少官员栽在了这个‘钱’字上。
陈鸣回想着自己历史的见闻。他脑子里有一个挺传统的认知,历朝历代好似刚建立的时候官员都比较清廉,然后官员就慢慢的腐化了。到了王朝末期,积重难返,势不可挽。
按照他的这一认真,现在的中国官场应该是比较清廉的,建国才刚刚三年么,一切还都欣欣向荣,散发着勃勃生机。但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这三年每年宰掉的官员都比唐太宗一年十几个死刑犯可要多得多的多。
虽然对比一下朱元璋的大明朝,陈汉现在的廉政已经做得挺不错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与当今之风气贯通。世间皆道:千里做官为了吃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伪清已降,此理几已成为世间之真理。”中国老百姓自古就渴盼青天大老爷,因为从古到今衙门的门始终是对着钱开的。尤其是这满清一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调侃人尽皆知,满清也就雍正时候官场风气收敛了一些,之前的乾隆皇帝刚继位没多久就显出了自己很类康麻子的风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在老百姓说起当官的也潜意识的就认为是个贪污受贿的。而当官的自己要是不贪点什么,估计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本事了。
陈鸣带着丧气的脸无奈一笑,接到山东和安徽传来的消息后,他虽然很生气,但真的没想到两个案子的牵扯范围是如此的大。这两件案子全是窝案,抓着一个就能拉出一串硕鼠来。
陈鸣详细的看了两个案子的卷宗,说真的他真的有点要放弃自己的某个理念了。因为他觉得在眼下的世界要实现他的那个理念——吏治清廉,这他么太难了。高薪养廉不能说没作用,但绝对不是灵方妙药,一用就灵。他还用监察院和国安去监视天下官员,查处贪腐,但监察院和国安本身也是官啊。陈鸣很希望自己治下的帝国是一个吏治清廉,官场公正的国度,但现实接连给他以打击。
“所以,对比把国家变的一个贪官都没有这个伟大愿望,自己还是更多地向钱看吧。”约翰牛们能举国上下**的一逼的情况下变成日不落帝国,中国也一样如此。而且现在陈汉的吏治比之同期的英国都好到天上去了。陈鸣觉得自己在官员贪腐问题上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提升一步了。
深深的叹了口气,陈鸣语气颇为沉重的道:“王叔啊,朕今日来是有件事要拜托你。”转移话题,转入正题吧。
“臣唯伏圣命,无敢不从。”陈聪连忙躬身,给自己说着话的是皇帝,还有谁能拒绝吗?
陈鸣手里拿出了一个本子,这个本子上的最初内容就是陈鸣有意让新旧儒家二度开战的根本原因。说真的,里头的举报奖励制度挺违背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和道德理念的。因为中国自古就推崇‘道德’,轻视金钱。
举报应该夸奖,但是给银子就一下子没逼格了,‘道德’上受辱了。
如果陈鸣不先让新旧两派儒家打一场轰轰烈烈的遭遇战,猛地甩出这种法令来,即使依靠他的绝对权力和权威能够推行下去,也不知道会被喷多久。这事儿还会磨灭一点他的声望!
所以陈鸣就先把新旧儒家抛了出去,再把国安抛了出去,将声势搞得大大的,这样好给自己的真实目的做铺垫。
如此税务部门,还有反贪上面,全都施行举报奖励制度。
后者更大程度上直接威胁到了官僚阶级的利益,想要他们无话可说,就必须用事实和舆论堵住他们的嘴。就如现在这般!
虽然不能完全堵住官僚们的嘴巴,却也至少能堵住很大一部分。而且民间舆论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去倾向于官僚。
当然,这小本本里一开始的时候是没这么过的。皖北和莱州的案子结了,然后陈鸣看到了详尽卷宗,官僚的相互勾结很让很火大么。他就又给加上了不少东西,甚至增添了一点他现在没有对陈聪说的东西,想必陈聪拿回去细览之后脸色会非常的好看。陈鸣就是要拿他当一回背锅侠,只不过性情厚道的某皇帝也不会随便坑人滴。
之前他还想兜着一些的,现在却觉得没必要再给人留余地了,也没必要顾及点什么了。
政府掌控的,或明或暗的报纸在今天以后都会大张旗鼓的报到这两个案子,旧儒派在山东的活动受到了死而不僵的孔孟曾颜四大家的协助,这些事儿也会被抛出去,想必会给孔孟曾颜四大家寻找一些麻烦。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报纸上的社评会在‘官员道德’上对现在的儒家,进而是整个官僚阶层,提出质疑。大量的进攻能让某些喷子对陈鸣即将实行的政策,想喷也没工夫和脸面去喷!
陈鸣的做法就是要给税务部门增加点担子,他要给税务部门加薪水,全国的税务部门每当查处发现偷税漏税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得到本案件涉案金额的5%到10%作为奖励。同时陈鸣也要用重金鼓励那些偷税漏税的举报者,他们将按照涉案金额的高地获得最少5%,最多20%的奖励金!
还有是举报官员的,自身也是涉案人员的会给予重大优待——减免相应罪责。自身不是涉案人员的就会受到一定份额的涉案资金奖励。对于办案人员,也会给予一定的份额的资金奖励。
这是陈鸣学习老美的法子,兔子后来也用了这法子,但显然在执行时有缺陷。所行的举报奖励制度中对举报人奖励不够重视,奖励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群众举报和参与反**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陈鸣就在根源上解决了这一点,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完善举报人信息保密级别,激励公民积极行使举报权利。这似乎也是上辈子老美的税务部门战斗力爆表的原因之一吧。那可是号称不放过一个‘富人’的组织,威名之下只有‘死亡和纳税不可避免’。有着自己的武装力量和装甲车直升机,fbi都没办法的芝加哥黑帮教父阿尔卡彭都被税务局秒杀!
所以陈鸣就废掉了那些七头八脑的虚假道道,直接金钱奖励。
用红果果的金钱作为奖励,奖励经办案件的官员,奖励那些冒着风险举报的‘道德’公民。
“这份额……,也太高了。”前后相加都二三十个百分点了,陈聪忍不住心疼。
陈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