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子还在记恨上次在赵国公府挨打的事情呢,有李世民在的时候,对李超十分客气。李世民一不在,对李超就是横眉竖眼的。

    “笑话,孤是大唐太子,岂会吃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李超笑笑,把刚坐好的剪饼果子铲入盘中。

    伸手递了过去。

    “孤说过,不会吃这种难看的东西的。”

    “真不吃?”

    煎饼果子散发的香味,让李承乾肚子咕咕的响了起来,嘴里虽然说着不要,但最后手还是伸了过来。

    拿起,咬了一口。又脆又香,炸的酥脆的煎饼,软酥的饼,配上好吃的鸡蛋、火腿片还有香葱、生菜、芝麻这些,李承乾感觉嘴里都要炸开了。

    太好吃了。

    连忙又是一大口咬下,埋头猛吃,再不顾半点太子形像了。

    李世民刚好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太子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不由的黑脸。

    “早上不好好吃饭,各种挑食,跑到这里来,到是狼吞虎咽了。”

    李承乾听李世民揭他短,一下子噎住了。

    李超上前两步,在他背上拍了几下,李承乾把卡住的煎饼喷了出来。

    “慢点吃,又没人抢你的。”李超笑道。

    李承乾脸通红,望着手里的煎饼很想甩李超脸上,可又舍不得,真是太好吃了。自己宫里做的早餐,没有一样比的上李超做的。

    这让他好纠结啊,以后还要不要恨李超啊。(。)

第533章 教导主任() 
求月票,求打赏!

    “吃东西别吧唧嘴。”

    李超给李世民端上一份煎饼果子,转身不忘瞪了李承乾一眼。这个小子,刚才一脸傲骄样,什么孤才不吃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现在吃的比谁都香,刚才都噎的翻白眼了,都没舍得放下。

    这小子一边吃,还一边吧唧嘴。

    “好吃!”

    李承乾手拿着煎饼果子吃的正香呢。

    “食不言、寝不语,站要有站样,坐要有坐相,这吃东西也得有个吃样。你堂堂太子,吃东西还吧唧嘴,太失礼仪了。”李超教训太子道。

    他的紫袍玉带外面围着块花布围裙,手里拿着把竹质铲刀,站那里训斥着李承乾。教训太子的感觉,真不错。

    李承乾不服气。

    一只手抓着剪饼果子,一只手指向李世民。

    “父皇吃东西就喜欢吧唧嘴。”

    那边,李世民正拿着煎饼果子放到嘴边,刚想咬下去呢,结果就看到太子出卖他。

    岂有此理,这个死兔崽子,坑爹呢。

    “承乾,说谎话是不对的。陛下英明神武,一代天骄,打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极高的修养,怎么可能吃饭吧唧嘴呢。”李超笑道。

    李世民忙接道,“朕怎么可能吃饭吧唧嘴,承乾,赵国公教育你,你就得听,你哪里学来的臭毛病,还处处顶嘴?”

    李承乾觉得非常无辜。

    他一脸委屈的看着正义凛然指责教训他的父亲。

    爹,你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都还吧唧嘴呢,母后都还说了你呢。你怎么现在就不承认了。

    “父皇,我没有,我。。。”

    “好了,知错就要改,不要老想着狡辩抵赖,那能是一国太子该有的态度吗?赵国公教训你,那是为你好。赵国公是谁?是太子少保是太子少詹事,还是你太子妃的父亲,他的话,你一定得听。”

    李承乾气的脸都胀红了,点头应是。

    转头,狠狠的咬了一口煎饼果子,基本上是把这果子当成是李超了。还不忘记狠狠的瞪了李超一眼。

    呀哈。

    这兔崽子又瞪我,真是没挨过打啊。

    李世民跟李超蹲在都省的廊下,一起吃着煎饼果子。

    至于李承乾,因为敢污蔑伟大的皇帝陛下吃东西吧唧嘴,已经被李世民罚去抄写李氏家训去了。

    抄十遍,抄不完,今天中午别想吃饭。

    可怜的太子,被爹坑了。

    李超洞悉一切,笑而不语。

    “讲武堂怎么个筹办,你有个章法了没?”

    李世民咬一口煎饼果子,嚼的那个有味道。还不忘记称赞一声鸡蛋很嫩、火腿很香。

    “已经有初步的想法了,总体上来说,是依照科举之法来选拔学生。由各卫选送和地方良家子自报名两种,但不论是哪种,都只是取得报名考试资格。还得经过审核身份详情,符合条件的才发放准考证,可入京考试。”

    “有哪些条件?”

    李世民边吃边问。

    “首先,得是身家清白的编户齐民,不论他是我汉家子弟还是归化胡夷,只要是我大唐的编户齐民,身家清白,那么都可以。不过我们还设置了一些其它的限制,比如卫府选送的府兵,必须是二十岁三十岁以下,八品官职以下。而如果是地方良民报名,则需要在十八以上,二十三岁以下。另一条,起码得识字三百!”

    “识字三百?会不会要求高了一些,好多人都不识字的。”

    “臣也知道,但我们现在选的可都是军队未来的栋梁之材,当然还是要尽量挑选最好的。讲武堂的学生,也是宜精不宜太多的。底子好,才能教的更好。”

    “你准备录用多少?”

    “千把人吧。”李超回答。

    李超的打算是把讲武堂办成一所初级军官学校,学习的时间定为三年。而且分科,初打打算是建步兵、骑兵、水师、炮兵、工兵、辎重六科。

    学员分科培训,在讲武堂中也按照军中编制,步兵设一营五旅,一旅百人,共五百。骑兵设二旅,共二百。炮兵设一旅,百人。工、辎、水都设一旅,皆百人。

    这样六科学员总数一千一百。

    每设设一个科长,直接管理本科学员。学员按营旅队编制,采用府兵编制。每科还设有教官,并设战术、筑城、兵器、交通、绘图、计算六大教育学科。

    此外还有学习军制、军规。

    学科外,还有术科。

    术科就是各科的专业技术了,骑、射、刀枪、擒拿格斗等。

    “搞这么多科?还要教学科、术科?”

    “陛下,讲武堂就是为了培训军官的,而且是专业的军官。自然一开始就得有明确的定位,特别是中低层的军官来说,更需要优秀的专业技能。”

    李世民点头,“说的确实有道理。”

    “继续!”

    “臣打算拟将讲武堂学员学习时间定为三年。但在考试合格招入学校之后,却要先把他们送到边疆军中接受一年的服役,表现合格之后,才能正式进入讲武堂成为学员,开始培养。”

    “直接送到边关一年?”李世民摇了摇头。

    “这个时间太久了,不如改为先送到京师的上番部队中,先接受三个月的训练吧。三个月后考核,合格者正式进入讲武堂受训。”

    李超倒也没反对,“这也行。”

    “陛下,臣拟学员们总学期三年,但两年学校受训后,第三年则要下放到边关各军中检校。一年时间后,看他们的表现,其中优秀者给予晋升,表现最差者,淘汰。”

    李世民对这条也不赞同。

    花了两年时间好不容易培养出来,表现不佳就淘汰,那太浪费了。

    “表现不佳者,不予晋升,或者降级使用。”

    “也好。”

    “陛下,臣还打算建一些军事小学。”

    “军事小学?这又是什么?”

    李超的计划,是在天下各道各设一所军事小学,生源就由天下各地的卫府府兵子弟中选送,这些子弟年龄在十四五岁之间,得身家清白,身体素质好,还要是读书识字的。

    选入军事小学之后,进行军事和文化的双重教育。

    军小就是为讲武堂培育生源。

    三年军小教育完成,进行考核选拔,成绩优秀者录入讲武堂。

    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课程会和讲武堂里的学生们一样。可这些年轻的学员,同年三年学习毕业后,进入军队中,却是从伍伙长干起。

    说白了,现在军校招的是低级军官,队正队副级别的。

    而那些军小选入读三年毕业的,却其实是相当于士官。

    一个是军官班,一个是士官班。

    士官,就是未来的军官。

    从小开始培养起,经过军小三年,讲武堂三年,李超认为培养了六年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士官们,能成为大唐军队的未来栋梁,这批年轻的士官在军中磨砺几年,哪怕会淘汰一些,最后也肯定能得到更多的优秀人才。

    这是一个造血机制,从小培养,能得到更专业更优秀的军官,而且他们的忠诚度也更高。

    “正式的讲武堂受训,每天应当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了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以及军规军令外,还要增加历史、地理、数学、经典等课程。”

    “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训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还要进行野外学习,由简入繁,最后还要进入联合演习。军校的两年受训时间中,一年半在学校学习,另外半年则在长安和洛阳之间,进行行军野营,野外受训。”

    “两年结束后,送入边关各军中检校实习一年。一年后,返回讲武堂毕业考试,举行毕业仪式。最后按实习表现和考试成绩,调入各军中充任军官。由最低的从九品队副做起!”

    “而军小进入讲武堂毕业的学员,分配入各军中,则从伙长做起!”

    “你想的很长远。”李世民感叹着道。

    “不过这种模式,以前还从未有过啊。”

    “以前没有,以后就有了啊。十二卫的将领们多数时间都是在京闲着,正好让他们到讲武堂当教官。”

    李世民笑着点头,十二卫军制下,有一个很奇特的景象,就是平时府兵们分驻各地军府,由折冲都尉统领。

    但折冲府都是千把人一个的规模,再往上,虽然各卫还有很多高级军官,可平时却是不管下面军府的,他们全都呆在京城,每天衙门里喝喝茶,或者管理下在京上番的府兵,然后就没什么鸟事了。

    遇打仗,这些高级将领点到了就出兵,没点到继续呆京城喝茶。点到的将领出兵打仗,领着命令和兵符去领兵。打完仗,把兵符交还,然后继续喝茶。

    这其实就是兵将分离制度。

    这种制度下,军队很安全可靠,绝无可能出现拥兵一方的情况。

    “那些学科?将军们可教不了啊。”

    “请些文士教员也不是那么难啊。”

    “这倒也是。”

    “不过你的这种分科教法确实新鲜独特,估计还是得你来主持,要不没人搞的清楚明白。”

    “陛下,讲武堂的校长得由你来领着,臣可以当个教导主任。”

    李世民对校长一职挺有兴趣。

    “嗯,朕当校长,你当这个教导主任,嗯,还得加一个,教导主任兼任总教官!”

    教导主任兼总教官,李超倒不反对。

    下面自然就是各科的科长,然后是各种教官,还有各科的总教官,什么战术总教官,骑术总教官,枪术总教官。

    当然,教官也可以称为教头。

    李超,大唐八十万禁军总教头,讲武堂教导主任。

    “朕回头就下令,把京中这些吃闲饭的将军们,全都赶去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