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做过朝中的右丞相兼枢密使,就算是被罢免官职,一门心思都是在皇上和朝廷之中,宁死都要效忠,读书人的迂腐在其身上一定表露无遗。
五月初五,蓬莱楼。
吴邵刚三楼雅间的时候,看见一个姑娘正在弹奏弦琴,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抚摸着胡须,正在欣赏音乐,从老人陶醉的神情来看,的确是融入到琴声之中了。
欣赏弦琴被称之为雅,是很多官吏以及读书人的爱好,但真正能够欣赏的并不多。
姑娘弹奏的很是专心,没有注意到雅间的吴邵刚和四爷两人。
四爷正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吴邵刚挥挥手,示意此刻不要说话。
足足半刻钟的时间,姑娘才结束了弹奏。
结束了弹奏的姑娘,起身给吴邵刚和四爷两人行礼,然后退出了雅间。
“四爷,这就是你给老夫介绍的年轻人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不知道如此的年轻人,为什么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到了军中效力。”
老人恐怕早就注意到了吴邵刚和四爷两人,只是因为陶醉于琴声之中,所以就没有招呼,这在某些人看来,应该是很失礼的举措。
还没有等到四爷开口说话,吴邵刚就接上了话题。
“家中贫寒,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只能够到军中效力,总算还能够为家中减轻一些负担,不过在下认为,这朝中和军中,这文臣与武将,都是为国效力,应当是不分彼此的,若是一味的重文轻武,那么我南宋之江山,怕是难以保全了。”
老人猛的看向了吴邵刚,眼睛里面射过了一丝的寒芒。
“年轻人,说的不错,几百年时间过去,靖康之耻,依旧萦绕在很多人心头,若是没有强盛之军队,真的是难以保全这大好的江山。”
到了这个时候,四爷才找寻到说话的机会。
“董大人,这位就是殿前司所属催锋军副将吴邵刚,吴副将,这位是董槐大人。”
“闻名不如见面,果然非同寻常,四爷,你的眼光大有长进,吴副将,老夫年长一些,摆了一些老资格,还望你不要有什么想法。”
“董大人是长辈,长幼有序,不可紊乱,在董大人的面前,在下自当尊重。”
这一下,董槐是真的有些吃惊了。
短短的几句话,吴邵刚表现出来的气质与成熟,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且不说吴邵刚只有十六岁,就说这位军中的副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其真正的学识,也不可能高深到哪里去,可刚刚表现出来的气质,以及不亢不卑的话语,就算是很多科举考试出来的朝中官员,也做不到的。
站起身来之后,董槐再次开口了。
“听闻四爷说到了吴副将,老夫以为吴副将乃是军中骁将,必定是体形魁梧、孔武有力的大汉,想不到吴副将斯文儒雅,不亢不卑,若不是知晓了吴副将之身份,老夫还真不敢相信吴副将曾经在战场上厮杀,令对手胆寒,来来坐请坐。”
董槐在观察吴邵刚,吴邵刚同样在观察董槐。
他发现董槐并非是迂夫子。
其实这也是吴邵刚的理解有误,穿越之前看过的和电视剧都很多,对于古时候的文武大臣有着一套比较固定的认识,文臣肯定是文质彬彬,圆滑世故,透露出来奸狡巨滑,武臣总是魁梧,雄赳赳的没头脑。
再说穿越者之前看过的那些和电视剧,绝大部分都是描写明清时期的文武大臣,要知道明清时期的大臣,面临的环境与现如今大不一样。
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本就是南宋的大臣,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尚未占据主流,现如今朱熹去世不过六十年的时间,其《四书章句集注》也还没有成为科举考试之来源,所以南宋朝中的大臣,自由度还是高很多的。
更加关键的是,唐宋时期,封建集权尚未达到顶峰,皇上的威严并非是至高无上的,文武大臣也有自身的想法,那种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的思想,绝没有蔓延开来。
时代不同,文武大臣以及诸多官吏的表现自然是不一样的。
看着吴邵刚落落大方的入座之后,董槐面带笑容开口了。
“刚刚老夫正在欣赏这《姑苏恨》,词曲慷慨激昂,爱听之人不多,不过老夫独独喜欢这首曲子,每每听见,都会想起很多的事情,不知道吴副将认为这首曲子如何。”
吴邵刚有些发懵,他对弦琴没有丝毫的兴趣,更没有这方面的爱好,偏偏董槐首先问及的就是曲目的事宜。
一味的去附和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吴邵刚也没有那样的性格。
“董大人,在下一直都是在村中长大,闲暇之余能够看看书,就算是很不错了,至于说欣赏弦琴一事,实在是无法企及,故而对弦琴很是生疏,董大人的询问,在下回答不上来。”
“说的是,贫苦的山中,能够活下来就算是不错了,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弦琴,老夫倒是见笑了。”
“在下并非此意,董大人的提醒,在下记住了,既然来到了京城,就要能够鉴赏弦琴。”
。。。
四爷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大概是觉得这样的交谈有些艰难,索性不开口为好。
不过四爷恭敬的神情,吴邵刚是看在眼里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四爷表露出来如此的神情,看样子四爷与董槐之间的关系绝不一般,两人应该是相交日久。
董槐一直都是在朝中为官,地位尊贵,怎么会与飘在江湖的四爷有交集,这倒是很有趣的事情。
一直到酒菜上来,四爷才开口说话,无非是吩咐茶酒博士要小心一些,菜肴之类的必须要上最好的。
四爷是蓬莱楼的老板和掌柜,吩咐这些事情,那是很自然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董槐并未开口说话,甚至没有客气一下。
这个情形很是耐人寻味,好像四爷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不知道为什么,此刻的吴邵刚,突然想到了行会,当初黄茂生说到行会的时候,说是行会做主的有四人,四爷前面还有三人,难不成董槐是其中之一吗。
不过这个想法,很难得到肯定,要知道董槐曾经的身份不一般,贵为朝中的右丞相、枢密使,如此的身份,怎么可能与行会有什么交集,再说董槐遭遇到丁大全等人的排挤,若是其与行会之间有着不一般的关系,那么行会也有可能遭遇到打击的。
吴邵刚脑海之中冒出了很多的可能性,但最终一一否定,到了这个时候,他更是觉得行会不一般,恐怕不仅仅是江湖上的组织了。
第五十四章 相知()
酒宴开始之后,四爷亲自斟酒。
整个的雅间里面,也就是董槐、吴邵刚和四爷三人,尽管是在四爷所拥有的蓬莱楼里面吃饭饮酒,但没有的伙计和侍者,也没有的姑娘。
看来这是四爷专门做出的一次安排,背后究竟有什么目的,吴邵刚不是很清楚,先前的观察,已经让他感觉到,董槐与四爷之间,必定是有着很特殊的关系,这个关系究竟是源于个人之间,还是行会,暂时说不清楚。
南宋的读书人,是严格遵守食不言寝不语之规矩的,吃饭开始之后,董槐基本不说话,除开端起酒杯简单说出几个字以外,其余时候都是面带微笑满嚼细咽。
吴邵刚对于这种规矩不是很适应,穿越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基本就没有遵守这个规矩,每每吃饭喝酒的时刻,就是交谈的时间。
不过满脑子的疑惑吴邵刚也忍住了没有开口说话,见到董槐的时间不长,他已经感觉到董槐并非是迂腐之人,骨子里还是活跃的,这样的一个人,被罢免官职之后,明显是难以闲下来的。
吴邵刚没有想到的是,董槐对他的观察更加的仔细。
出身贫寒、作战骁勇、心狠手辣、少年得志,这是董槐对吴邵刚的整体印象,但是见面之后,更多的感慨与疑惑,也同样出现在董槐的脑海之中。
不过十六岁的吴邵刚,在见到他这个朝中前任的右丞相之后,并未表现出来畏惧的情形,自始至终都是不亢不卑,尊重之间保持自身的尊严,且谈吐大方,展现出来不凡的阅历,话语之中透露出来不一般的学识。
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可以说吴邵刚的表现,远远超过了朝中某些长期为官的官员。
有着如此不凡的本事,为什么会到军中,而且刚开始不过是军中的一个效用,要不是因为鄂州遭遇到蒙古鞑子的进攻,那么吴邵刚这样的人才,注定就是被埋没。
酒过三巡,四爷站起身来,说是去下面看看。
董槐轻轻点头,表示了同意,吴邵刚也没有开口挽留。
雅间里面只剩下董槐与吴邵刚两人。
气氛在四爷离开雅间的时候,发生了一丝的变化,董槐的神情也稍稍严肃了一些。
其实董槐与四爷之间,眼神的交流是很多的,这些都没有瞒过吴邵刚,尽管他很多时候都是微微低头,从两人的眼神交流来看,四爷主动离开雅间,明显是董槐的意思。
雅间的门关上之后,董槐主动端起了酒杯。
“吴副将年轻有为,来,老夫敬你一杯。”
“恭敬不如从命,谢谢董大人,在下先干为敬。”
眼看着董槐杯中酒喝完,吴邵刚主动端起了酒壶,给董槐续酒。
“在下也要给董大人敬一杯酒,董大人为民操劳,深得百姓爱戴,是在下学习之榜样。”
董槐听见吴邵刚这样说,脸上再次绽放笑容,很快端起酒杯,一口气喝下去。
放下酒杯之后,趁着吴邵刚再次倒酒的时候,董槐不紧不慢的开口。
“吴副将屡立战功,得到了朝廷之重视,如今来到殿前司所属的催锋军之中,也在京城立足了,老夫以为前途无量,不知道吴副将未来有何打算。”
面对这种老生常谈一般的询问,吴邵刚也没有犹豫,直接开口回答了。
“在下本出身穷苦人家,绝没有想到有如此的机会,能够到殿前司所属催锋军,能够来到京城,已经感觉到很不错了,暂时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这可不行啊,老夫以为,我大宋之江山,遭遇太多威胁,尽管后金已经被灭,可蒙古鞑子虎视眈眈,如此情形之下,朝中官吏、军中健儿,包括天下之百姓,都要齐心协力,共同护卫我大宋之领土,吴副将年轻,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候,怎么能够没有之打算。”
吴邵刚没有想到,自己应付性的话语,居然引发了董槐的不满意。
他与董槐今日第一次见面,俗话说得好,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特别是在牵涉到未来打算以及生平志向都方面的事宜,说话更是需要谨慎,若是太过于狂妄,或者太过于低调,难免被他人利用,甚至是暗地里算计,亦或是被他人看不起。
也有不同情况,那就是遇见真正关心自身之长辈,还是要展现抱负,一方面能够得到长辈的赞赏和关心,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得到长辈大力的。
从年龄上面来说,董槐是不折不扣的长辈,年岁超过了吴邵刚的父母,但董槐究竟是不是真心他吴邵刚,这还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