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臣没有说放弃新附军,臣建议,蒙古铁骑先抵达沂水县,接着在沂水县等候新附军,非常时期,就算是新附军的步卒,也要以最快的度行军,明日此时,臣料定新附军能够抵达沂水县。”
忽必烈沉默了,他本来想着开口询问,若是新附军被明军追上了怎么办,不过这个问题很是无聊,合丹的建议是正确的,蒙古铁骑一味的迁就新附军,更加可怕的局面就可能出现。
过了还一会,忽必烈终于开口了。
“合丹兄弟,就依照你说的办理吧,不过统领新附军撤离之人,必须要强悍。”
“臣愿意亲领新附军撤离。”
“你不行,朕还需要你率领蒙古铁骑作战。”
合丹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低下头不再开口说话。
剩下的就是兀良合台了,不过忽必烈于心不忍,他知道兀良合台在阿术阵亡之后,心情一直都很不好,这个时候让兀良合台来率领新附军撤离,有抛弃其的意思。
再说忽必烈对兀良合台已经不是特别的放心,此番兀良合台跟随他忽必烈征伐,自始至终几乎都是沉默,没有开口说什么话,也没有提出来多少的建议,可见其对于阿术的阵亡,还是耿耿于怀的,次数若是要求兀良合台率领新附军断后,鬼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
忽必烈挥挥手,示意合丹前去做好安排,至于说统领新附军撤离的将领,他还需要认真的撕开,大军之中还有都元帅和万户长,也可以挑选其中一人统领的。
合丹亲王离开中军帐,前去部署了。
仅仅一刻钟的时间,宿卫来报,万户长都元帅兀良合台求见。
忽必烈很是吃惊,他基本已经确定了统领新附军撤离的将领。
兀良合台到中军帐的时候,忽必烈的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
“兀良合台,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吗。”
“皇上,臣以为蒙古铁骑与新附军一道撤离,不合适,蒙古铁骑应该先撤离,新附军随后跟上,若是蒙古铁骑与新附军一同撤离,必定让行军度更加的缓慢。。。”
忽必烈微微点头,其实这样的局面,很多人都了,兀良合台这个时候终于站出来,提出来了建议,也算是很不错了。
“朕想一想,如此混在一起撤离,的确有很多的弊端。”
忽必烈刚刚说完,兀良合台抱拳再次开口。
“皇上,臣恳请率领新附军断后。。。”
忽必烈良合台,他没有掩饰自身的吃惊,哈必赤率领十万军士断后,阻击明军的追击,其结局是惨烈的,合丹与兀良合台等人也都是知晓的,如此情况之下,兀良合台居然主动请缨,愿意率领新附军断后,这意味着什么。
一时间,忽必烈内心出现了愧疚的想法。
“兀良合台,你不用率领新附军断后,朕考虑其他人来统领,你还是跟随在朕的身边。”
“皇上,臣恳求率领新附军断后,臣仔细想过了,当年被明军生擒的阴影,臣一直都没有摆脱,臣需要和明军厮杀,臣知晓明军火炮很是犀利,不过臣以为,明军快追击的情况之下,是不可能携带火炮的,如此臣就能够领着大军与明军作战。。。”
忽必烈挥挥手。
“兀良合台,朕可不想在山东境内与明军作战,朕需要保全大军,你知晓吗。”
“臣明白,臣所言只是在明军追击到眼前之情况下,才会奋起厮杀的。”
忽必烈良合台,不再开口。
其实兀良合台若是能够率领新附军撤离,倒是最佳人选,合丹必须要指挥蒙古铁骑撤离,尽快抵达沂水县城,稍作休整之后,撤往济南府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兀良合台了。
新附军行军的度,明显是比不上追击的明军的,这就意味着新附军很有可能与明军展开惨烈的厮杀,谁胜谁负是说不准的事情,可忽必烈清楚,若是双方真正的交锋,新附军失败的可能性占据了八成以上。,**,:
第五百一十三章 终极一战 14()
丑时二刻,二十多万军士做好了准备,就要开始再次的大规模撤离了。Ω.M
兀良合台率领的新附军军士,已经与蒙古铁骑军士完全分开。
蒙古铁骑的军士全部都是骑兵,很是整齐,可新附军就不一样了,大部分的新附军军士都是步卒,骑兵的数量明显偏少。
一边是威风凛凛的蒙古铁骑,一边是明显缺乏精气神的新附军,对比差距还是很明显。
不管是忽必烈,还是蒙古的权贵,其实都不是特别的信任新附军,特别是在明军逐渐崛起的过程之中,不少新附军军士都归顺了明军,这也是因为他们脑海里面固定的认识,他们一直都认为蒙古铁骑才是大元朝廷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也是至死都忠于朝廷的军士,至于说新附军,不管其是来自于已经灭亡的金国,还是已经灭亡的大宋,都是有异心的。
这就好比是对待小孩子的态度一样,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总是不一样的。
归顺大元朝廷的新附军军士,虽说在战斗力方面有所提升,可不管是待遇,还是自尊方面,与蒙古铁骑根本无法比较。
忽必烈压根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大元朝廷能够吸纳新附军新附军军士为朝廷效力,就算是很不错了。
这一次,能够完全的保住蒙古铁骑,忽必烈听从了合丹与兀良合台等人最终的的建议,再次让的新附军军士断后。
准备出的忽必烈,压根没有注意到诸多新附军的军士,这些军士都是低着头,有的双拳紧握,有的站立一动不动,身体紧绷,几乎没有谁抬头列队开拔的蒙古铁骑。
偶尔有人抬头,眼睛里面迸射出来的也是带有仇恨的目光。
统领新附军的兀良合台,更是这一点。
忽必烈还是留下了五千蒙古铁骑的军士,归于兀良合台指挥,加上的新附军军士,兀良合台此刻统领的军士,总人数十万多人。
新附军军士同样也要朝着沂水县城的方向撤离,可他们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单独的撤离,在出之前,合丹与兀良合台等人终于说出了梗在内心的话语,那就是新附军不仅仅是晚一些撤离到沂水县城,且还要沿途防止明军的追击,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蒙古铁骑是不会在沂水县城逗留的,在城池里面稍作休整和补充之后,就会朝着济南府的方向迅撤离。
蒙古铁骑的最终目标,还是大都。
也就是说,蒙古铁骑与新附军一同来到山东作战,可撤离的时候,战斗力偏弱的新附军,务必保证蒙古铁骑安全撤离,哪怕自身损失惨重,甚至是全军覆没。
忽必烈默许了这一个建议。
接近一夜的时间,忽必烈也想清楚了,现如今他最需要依靠的是蒙古铁骑,而不是新附军,留下兀良合台指挥新附军,并非是完全放弃新附军,一旦蒙古铁骑安全之后,若是新附军还能够坚持下来,忽必烈还是会转头询问新附军的情况的。
地上扬起了一堆一堆的灰尘人无法睁开眼睛。
终于,蒙古铁骑完全撤离了,留下的是五千蒙古铁骑的军士,以及的新附军。
兀良合台面无表情,等到蒙古铁骑撤离完毕,有军士,慢慢的开口了。
“卯时我们撤离这里,你们都去做好准备。”
没有人说话,绝大部分的军士都扭头转身,回到帐篷里面去,还有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才会出,此刻不需要守在这里,至于说警戒的军士,自然会有军官做出安排。
周遭沉默的情绪,没有引兀良合台的注意,他此刻想到的不是这些新附军军士,甚至没有想到身边的蒙古铁骑的军士,他想到的是阿术,想到的是自己遭受到的屈辱。
主动请缨留下来指挥新附军撤离,并非说兀良合台有着多么的无畏,他只是不想再次丹,甚至不想上了,想想一辈子都给朝廷卖命,最终却落得如此的下场,这一切究竟是什么。
当然,起码的理智兀良合台还是有的,他不会忘记身上肩负的重担,一方面要领着是十万人撤离,回到大都去,另外一方面就是要阻止明军的追击,他需要证明自身的能力。
不过有一点很是奇怪,那就是兀良合台决定卯时出,要知道这不符合常理,现如今正是夏季,卯时天已经大亮,按照惯例,大军最迟也是寅时二刻出,如此足足比蒙古铁骑晚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可不会有人开口询问,谁都知道兀良合台是什么脾气,若是这个时候说错话了,很有可能被兀良合台认为是抗命,直接斩杀了。
寅时,军中都元帅副都元帅乃至于千户以上的军官,在中军帐外面等候。
兀良合台走出中军帐的时候,简短的下达了的命令。
抽调一千蒙古铁骑的军士,全面负责指挥大军撤离,新附军之中的军官,不管是都元帅副都元帅,还是千户和百户等等,都要听从蒙古铁骑军士的指挥,而且这些临时指挥行军作战的蒙古铁骑军士,手握生杀大权,在危急时刻可以先斩后奏。
兀良合台的命令中军帐外面死一般的寂静。
危急时刻,兀良合台想到的不是信任麾下的军官,他居然开始排斥汉人了,信任的全部都是蒙古人,这样的做法,换做其他的时间,或许谁都必须捏着鼻子忍受,但如此关键的时刻就不一定了,那些新附军的军官,虽说敢怒不敢言,但内心已经有了厚重的怒气。
新附军的军士大都知晓了,负责在莒县防御明军的近十万新附军军士,几乎就是全军覆没,要说全部被斩杀,那不可能,估计有很多的新附军军士,最终选择了投降,归顺明军。
现如今新附军的军士,不仅仅要护卫蒙古铁骑安全撤离,还得不到信任,如此为大元朝廷卖命,究竟是什么,或许这些新附军的军官军士都要好好想想了。
兀良合台说完,转身走进中军帐之中。
一名蒙古铁骑的千户,开始接下来的安排和布置。
6续有蒙古铁骑的军士前往军营的各处,开始行使指挥军队的权力。
很快,营地的四周,不断有训斥的声音传来,都是那些负责指挥军队的蒙古铁骑的军士。
这也难怪,新附军的诸多军士亲眼古铁骑和军士离开,也知道皇上离开了,他们却留下来了,表面的原因是新附军步卒军士居多,撤离的度怕是会拖累蒙古铁骑,导致整个大军出现危险,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让新附军军士用性命来护卫蒙古铁骑蒙古铁骑安全撤离,说的不客气一些,新附军军士已经被大元朝廷抛弃。
这样的安排,谁能够忍受,前面已经有近十万的新附军军士拼死护卫大军安全撤离,现如今索性全部新附军军士都剥离出来了。
朝廷将新附军当什么,皇上将新附军当什么。
如此情绪之下的新附军军士,心中没有怨气才怪。
懈怠的情况自然会出现,而那些刚刚开始行使权力的蒙古铁骑军士,自然是的。
寅时一刻之后,军营四周出现了怒斥声与惨叫的声音,这是那些懈怠的新附军军士,遭遇到毫不留情的惩戒。
中军帐之内依旧很是安静,统帅兀良合台甚至都没有出来。
寅时二刻,大军已经开始集结,准备出了,不过此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