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今夜锦衣府要进城捕杀凤阳王家眷,你接应锦衣府进城,并想办法拖住侍卫军!”
知府知道这是自己一家老小唯一活命的机会,急忙答应下来。
是夜,二更天左近,知府带领一班心腹侍从,抬着一些酒菜登上城楼。
城楼守军奇道:“知府大人这一夜来此何意?”
“本官知道各位将士守城辛苦,特来犒军!”知府拉着守军将官,说道:“趁朝廷大军还未到来,先快活几日吧,城楼让衙役去守,本官与将士们痛饮几杯,朝廷大军来了就没机会了!”
一席话说到了守军的悲哀处,大家都是待死之人,同病相怜,急忙聚到一起喝酒,咒骂淮南王的不仁不义。
小半个时辰后,知府眼看守军都喝得差不多了,忙朝心腹侍从使了一个眼色,侍从们迅速抽刀砍死了醉酒的守军,然后朝城外发出灯火信号。
城门打开后,五百手持火枪的队伍,在一名年轻人率领下走进凤阳城。
知府看到进城的锦衣府彪悍的气势,暗暗心惊,急忙趋前道:“上差,下官已经遵命迎接诸位进城了,但城内还有将近两千王府侍卫军”
此次进城的并不是锦衣府的人,而是紫府的执法队,领队的是青龙,这次是按照灵儿传达的命令,斩杀凤阳王满门的。
青龙打断知府的话,哼道:“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知府大人带人在赶往王府的路口拦住驰援的侍卫军,告诉他们朝廷大军进城了,要想活命就必须放下武器投降!”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很有可能被驰援王府的侍卫军杀死,但知府已经骑虎难下,只得答应下来。
青龙率领五百紫府执法队赶到凤阳王府邸,先亲自翻墙而入,干掉府门附近的暗哨,打开大门放执法队进府,扑进两侧厢房杀掉还在睡梦中的侍卫。随即,逐屋往后面搜杀。
当一阵枪响,终于惊动了整个王府,于是,执法队与慌忙迎战的侍卫展开了正面厮杀。
“住手!”一位中年妇人在一大帮男女簇拥下走出来,远远喊道:“都住手,本宫是凤阳王妃,来的是什么人?”
王府侍卫停手了,青龙也示意执法队暂停射杀,喝道:“锦衣府执法,所有人立即放下武器!”
“该来的终于来了!”王妃哀叹一声,喝令侍卫们放下武器,对青龙喊道:“本宫愿意带领一家大小随上差进京接受朝廷制裁,请上差放侍卫们一条生路!”
青龙吩咐几名执法队员上前收缴了侍卫的兵器,然后率部呈半包围式逼近王府众人,冷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太后有令,乱臣贼子斩立决,杀!”
一边倒的屠杀,持续了一刻钟,凤阳王的一门老小全部被杀。消息传出,侍卫军没有了保护的对象,顺势投降。青龙吩咐知府看管俘虏,等待朝廷大军接收,然后率部消失在夜幕中。
韩非率领朝廷大军一路追击,也赶到了淮南城外,对淮南城团团包围。至今,天下大势已定了,叛乱的七王只剩下淮南王和长沙王,淮南城虽然坚固,但在拥有千门火炮的朝廷大军眼里,攻破只是时间问题。韩非不急着破城,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最好能逼降淮南王。
不过,外围的残余势力先要剪除了,同时消除兵祸影响,整顿吏治也是迫在眉睫的事。韩非思索了半天,命令军队在城外扎营,对淮南城围而不攻,派一员偏将率领一军赶赴长沙府剿灭长沙王余部,随后让灵儿带着几封信回京。
(本章完)
第四百二十四章 战后规划()
第四百二十五章 淮南王的筹码()
第四百二十六章 穷途末路()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吓破胆的安东王()
淮南城攻破,叛军投降,淮南王一门被灭,七王叛乱彻底成了一个历史事件。或许,史官的笔下,会把“七王叛乱”作为一个反面典型,再叙一遍吧。
捷报传到京城,朝野一片欢腾,朝廷也正式发文,撤销广南王、庆远王、泸州王、临江王、长沙王、凤阳王、淮南王的封地,封地治权和王府财产全部收归朝廷。而七王的谱系也从皇室宗亲中清除,也就是说,那七个人虽然姓张,已经不算皇家的人了。
至此,大华皇室只剩下皇宫内的小皇上,安东卫的安东王一系,以及居住京城没有封地的北静王一系,算是皇家人气最低谷的时候。
淮南城攻克时间非常短,并未有大的破坏,朝廷大军控制住局面后,百姓们又回城居住,市井气象迅速恢复。韩非命令军队清剿了叛军余孽,就把淮南城的治权交给了随军入城的安徽行省总督,朝廷大军押着降军在城外扎营。
征讨叛军的战事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善后工作,投降的十余万人要安置,而且叛军原本是各地的卫军等卫戍部队,剿灭了叛军,等于将南方各地的守卫力量也清空了,必须要及时补充,震慑地方宵小。好在韩非被太后加封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衔,对天下各地的军事力量都有调度权,处置起来就少了很多掣肘。
这么多的降军不可能全部押赴京城受审,韩非将降军中所有将官清除出来,对七王叛乱一事负有重要责任的番王幕僚、主要将官另行看押,准备押赴京城受审,用朝廷律法惩处。至于基层将官,韩非当场判决,或流放或押赴矿场服劳役或送边塞充军。
普通士兵基本都是听命行事,韩非不打算严格惩处,每个人扣除半年军饷了事。他将普通军士打乱重新编制,然后从朝廷大军中抽调人员,任命为新编地方卫军的各级将官,派遣到各地卫所。这些卫军将官都是跟随韩非征战,立功受封的,从此南方各地卫军都算是韩非的部下。
降军人数众多,前后用了二十天才基本解决,这个时候,朝廷派遣的新任官员赶到了淮南城,同行数名内卫带来了西宫太后贾元春的懿旨,贾元春催韩非班师回京了。
七王叛乱持续时间不长,总体上对地方格局破坏不是很大,朝廷分派的巡察官员督查下,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大军继续驻扎在外没有必要了,确实到了回京的时候,韩非当即下令全军做好班师回朝的准备。
大军有两条路线,要么原路返回,要么走东线从济南府回京,韩非这时想到番王叛乱初期,安东王与淮南王交往也很频繁,尽管安东王最终没有参与进来,也有必要震慑一番,遂决定大军回京路线绕行安东卫附近,从济南府回京。
安东王并不热衷政事,迷信的是修道成仙,王府内人丁也不兴旺,一个正妃一个偏妃,只生了一个世子和两个女儿,也就是说,王府内侍从不算的话,安东王一家也就六口人。
七王叛乱以来,安东王一直坐立不安,后悔当初与淮南王有联系。随着叛军被逐步剿灭,七王相继灭门,安东王焦虑之心更加浓重,生怕受到了叛军的牵连。安东王不断向京城的北静王等权贵写信,请求他们代为向朝廷求情,但所有的书信都石沉大海,如此又加重了他的恐惧,他预感到朝廷不会轻易放过他了。
“王爷,忠国公率领朝廷大军班师回京了”
“回京了?回京了好!”安东王听到幕僚的禀报,心头一松,大军回京了,大概忠国公韩非放过自己了吧?他忽然看到幕僚脸色不对,心头又是一紧,急道:“莫非大军回京有什么变故了?”
“王爷,朝廷大军并未原路返回,而是朝安东卫来了!”
“什么?朝廷大军来安东卫了?”安东王顿时脸无人色,瘫软在座椅上,呆呆出神。
“王爷不必忧心!”幕僚迟疑片刻,说道:“王爷虽然与淮南王有联系,但并未参与叛乱,罪行并不严重,想来不会危及身家性命的。不过,王爷当务之急,是主动向朝廷呈送请罪的折子,请求太后和皇上的宽恕!”
“对对对,先生快替本王草拟一份折子,向太后请罪!”安东王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急吩咐道。
安东王的请罪折子通过八百里急递呈送了京城,送进了慈宁宫,可惜西宫太后贾元春根本没有看,只是吩咐转送忠国公韩非处置。折子去京城是快递,送往军营却是随同普通折子一道,用驿站传送的,以致大军快到安东卫才接收到。
安东王见请罪的折子又是石沉大海,朝廷大军继续往安东卫逼近,彻底绝望了,以为朝廷不会宽恕他。他亲笔写下一份悔罪的折子,把心腹幕僚召来,说道:“先生,孤王悔不当初,没有听信先生劝告,与那些叛逆断绝来往,罪在孤王一人,孤王决定以死向太后和皇上谢罪,请先生带着孤王的悔罪折子去见忠国公,求忠国公饶孤王家眷一命!”
朝廷大军距离安东卫还有二十余里,韩非接到了朝廷转送的安东卫请罪折子,便命大军停止前进原地休整。分封的八个番王,一次性干掉了七个番王,余下的沉迷修仙的安东王对朝廷没有威胁,韩非本来就没有打算除掉他,要的只是他一个态度,如今他主动请罪了,也就够了。
这时,侍卫禀报,安东王幕僚求见,韩非便命人带他入内。
“忠国公!”安东王幕僚拜伏在地,高举一本奏折,泣声道:“安东王后悔与淮南王有联系,自感愧对朝廷,已经悬梁自尽,向朝廷谢罪,留下一本悔罪折子,请求忠国公宽恕安东王家眷!”
“安东王死了?安东王虽有罪过,但也罪不至死呀,为何要自尽?”韩非一脸惊容,举起手中一本奏折,说道:“本座刚刚接到京城转送的安东王请罪折子,对他主动请罪的态度很是赞赏,正要奏请太后宽恕他,怎么就”
安东王闻言心头巨震,敢情安东王是自己吓自己,吓死了?
(本章完)
第四百二十八章 明王()
韩非见安东王幕僚神色有异,忙问道:“安东王到底因何要自尽?”
安东王是被朝廷大军吓死的,但这话安东王幕僚不敢说,犹豫一下,说道:“启禀忠国公,七王叛乱以来,安东王一直焦虑不安,后悔当初与叛逆有联系,后来听说忠国公率军回京要路过安东卫,而呈送给太后的请罪折子迟迟没有回应,以为朝廷不能原谅自己的罪责,便以死谢罪,求得朝廷宽恕家眷!”
韩非接过呈送上来的安东王悔罪折子,翻看了一遍,叹道:“这都是阴差阳错造成的,本座率军经此从济南府回京,一来这条路回京快捷,二来是顺便巡视东边沿海防务,实没有问罪安东王之意,不想还是造成了误会。安东王的请罪折子呈送京城后,太后令转送本座处置,这一来一去耽误了时间,本座刚刚才收到奏折唉,说起来,安东王之死,本座也有过错,不知安东王王府还有些什么人?”
“这都是安东王心虚造成的,怪不得忠国公!”安东王幕僚施礼道:“禀忠国公,王府内有两位王妃,一位世子和两位郡主。”
“哦,安东王世子和郡主多大了?”
“禀忠国公,世子今年十五,两位郡主也还未成年。”
“世子和郡主都未成年,可悲可叹呀”韩非忽然发现安东王幕僚气质不凡,眉宇之间隐现智慧的神采,便道:“本座还未请教先生大名,不知可有功名在身?”
安东王幕僚连忙施礼道:“忠国公客气了,学生蓝羽,早年连续几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