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街面上什么东西都有,有买鸡鸭鱼的,有买鸡蛋鸭蛋的,有猪肉的,有卖各种农业杂粮的,还有卖各种农具、菜刀,砍刀什么的。
那些卖农具、菜刀砍刀与各种生活用品的很多都是祖传的,非常注重信誉,本镇王铁匠打造的菜刀砍刀那是远近闻名,很多人专门跑到铁佛塘前来购买。
大家日常买卖主要使用铜钱,有的商人脖子上竟然将着几吊铜钱,来回与大家讨价还价,成交的就解开绳索取出铜钱交付给大家。
场中也有使用碎银的,非常麻烦,大家需要看碎银成色,有的拿在手中掂量一番,报出数字,如果双方有出入的再用小称称重,然后换算成铜钱交付。
但民众常常抱怨一些店铺老板非常刻薄,若是看到对方是外地人常常瞒称。
杨轩购买一点东西,使用碎银,本来约2钱3分的碎银,店家看对方憨厚老实,硬说不到2钱,称重时再使用了一点小手段刚好2钱。
店家一个劲抱怨不老实,不足2钱的碎银竟然口口声声超过2钱。
连看了十余家店铺,每家店铺都挤满了人,大家高声叫喊着,店主忙得满头大汉的。
第32章 古代城管…白役()
如果按照洪武帝朱元璋所定的三等九则原则缴纳商赋,若再加上乡野的一些店铺,一个乡足足可以征收一百余两纹银之数。
除此之外,还有贩卖鸡鸭鱼肉,贩卖各种农业作物的那更多,大家担着背着货物来到集市,摆开之后,等着买主前来,经过一番交涉之后完成交易。
刚刚完成交易,就有几个敞开衣襟的汉子跑过来要求缴纳税赋,大家哭丧着脸,缴纳税赋。
朱元璋规定,这商赋在3%…5%之间,但没有那个按照这个征收,完全凭个人喜好,陌生人,老实一点征收多点。
基本上都是担着背着东西赶集,大家先卖掉货物换得银两铜钱之后,然后再买回自己需要的东西回家。
即便一半人贩卖货物,大概也有上千人,最少的2个铜板,最多的近百个铜板(卖猪、买牛等大宗货物买卖),简单看了看收税的箩筐,估计有近万枚铜钱(一两纹银值1千三百多个铜板,如此也有8两之多)
现在过年,赶场的多,一年平均下来也不会少于5两银子,按照120天计算,如此也超过六百两纹银,再加上商铺的,如此足足超过七百两纹银之数。
都说大明沈万三有聚宝盆,中国人口众多,真正的聚宝盆就是收上来的赋税,如今全国人口超过一亿两千万(户口上六千万,几百年没有变,普遍认为超过一亿两千万,有的更是估计超过两亿),每个人一个铜板,全国就有十万两银子。
前世马云等人为什么能够首富,不是阿里巴巴多牛逼,全世界如同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商很多很多,但马云身在中国,
这还只是一个铁佛塘,仪陇县有十余个集市,再加上县城一个,一年光商赋就应该超过八千两纹银。
即便那数百个卫所不算,但大明1427个县,即便只算这些县,一年商赋也可以征收1100万两之多。
但正如仪陇县每年缴上来的不过百余两纹银那样,全国商赋也少得可怜,不过二十万两纹银而已。
因此一些史学家认为明朝财政问题,主要是朝廷根本没有征收税赋,或者官吏集团贪渎了这些从民众那里所征收的税赋。
来回走了两三趟,进入一家酒楼要了一个厢房,大家坐着喝茶聊天,一边看着酒楼外面一个人正耍着杂技。
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转头望去,只见几个敞开衣襟的汉子闯入饭店旁边的杂耍场,瞪着正在卖艺的嚷道:“你是哪里的,怎么到本地卖艺不拜码头呢?”
听到吆喝声,周围的人群呼噜的一下围过来,大家看着一个三十余岁敞着棉袄的汉子问道:“余二爷,这,这怎么啦?又有人不交租税了?”
瞪了旁边人一眼,这个余二爷恶狠狠的说道:“是啊,要不老子会发这样大的火吗?这几个外地杂耍的,不但没有来拜码头,而且连租税都没有交,如果都这样的话,老子还活不活了?”
租税,杨轩微微一怔,摇了摇头,官府除了收取田赋、丁赋、商赋、矿赋这些之外,卖艺的可没有收取租税啊,这是什么费用呢?
旁人一听也跟着起哄,有的更是直言这怎么行,如果这样的话余二爷不是没活路吗?
卖艺的那个中年人见状,点头哈腰的鞠躬抱拳道:“大爷,小的们家里遭了灾,这不凭借这点手艺出来套生活,望大爷多多体谅体谅。”
余二爷一听眉头紧锁,扬起手掌一巴掌打过去,然后骂道:“你,你这个卖艺的要老子体谅,你以为你多大面子。
你从上场上到散场的,唱了这样久,一两银子,少一个子都不行。”
正常年景一两银子可足足抵得上2担谷子,今天杂耍一天,也没有赚到几钱银子。
摸着脸颊,卖艺的老头哭丧着脸哀求道:“大爷,你看看,在下一家四口卖艺半天,一天也没有一两银子啊?
大爷,要不小的按照正常要求,缴纳赋税吧。”
恶狠狠的瞪了瞪这几个卖艺的,余二爷摇头道:“还与老子讨价还价,一两银子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卖艺的哭丧着脸道:“余二爷,洪武爷规定商赋最高不过5厘,小的一家今天只赚得8钱银子,最多也不过40个铜钱而已,这1两银子是否太多了?”
余二爷摇了摇头,说道:“我余二爷管理这个场子十多年,为人最公道了,你居然胆敢污蔑老子名誉,说老子不公道。
租税40个铜钱不假,但你们到本地来唱戏可要拜码头孝敬老子,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少了5钱银子,再加上老子身边这几个兄弟今天中午吃喝拉撒的,大家说说,这1两银子多吗?”
众人一听纷纷高声应允,有的直言余二爷吃喝一顿再怎么也不能低于5钱银子。
卖艺的感觉太吃亏,跪在地上死活不给银子,余二爷吆喝着让旁边兄弟去抢钱。
双方你来我往,在集市上大打出手,最后人越聚愈多,眼看将会变成群殴。
向旁边人一打听,这余二爷身份很快搞清楚了,他不是正经衙役出生,而只是衙役官府的一个白丁。
明朝初年为了防止官吏为非作歹,朱元璋在每个县都修一座豪华的衙门,除了官员委派之外,一般衙役不允许私自外出的。
一般州县人员不过在一百人之内,严重不足,为了控制地方,一般来说,一名正式衙役,手下往往有三四名“白役”。
这白役就像最初的城管那样,没有正式公务员的编制,不领朝廷俸禄,但有执法权,对民众也最为凶狠。
在地方上白役如同土地公那样征收税赋征收,而每年年末想衙门正役、书办、县丞、知县孝敬一定银两。
只要进场买卖货物的,都要抽3,5个铜板作为租税,如此成为地方闻名的大人物,很多店铺老板都畏惧其三份。
搞了半天,终于搞清楚了,原来白役就是这样的,像前世城管一样。
留下杨福全在在铁佛塘打探余二爷的背景,杨轩与牛大勇一道快马加鞭的赶到仪陇县城,进入县衙大堂,验明印绶之后,升堂理事。
第33章 古代县衙()
县为古代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一般主事官员包括知县、县丞、主薄、典吏,一般由朝廷任命,朝廷除了任命这些官员之外,还会任命独立于县衙之外,独立管理私塾、学员的教谕、训导官员。
但明朝施行官员异地任职制度,也就是知县、县丞、主薄、教谕、训导等官员都是外省人士,再加上这几年兵荒马乱的,很多外省人士根本不敢赴任,如此四川巡抚陈士奇、顺庆知府史谨宸才敢委任杨轩担任。
由于仪陇先遭了土暴子之祸,后来又发生乱兵,除了教谕躲在民宅之中逃过一劫之外,前任知县、县丞、主薄都被土暴子害死。
县衙门非常大,四四方方的,是六进的院子,周围都建有围墙,前面宣化坊,也就是俗称的南墙,为县衙政令、布告、公文张贴之所在。
来到大门,衙役打开大门,一行人从大门进去。而在大门两侧则是另个小门,由两个皂隶看管着。
进入大门,沿着长长的甬道,两侧则是两个四合院,左侧为膳堂与监狱,右侧则是三班衙门,即传说中的壮班、皂班、快班办事的四合院子。
甬道尽头是仪门,听到新任知县上任,或者上级官员巡查方才开仪门。在仪门两侧则是两个小门,平时县太爷、县丞与一般衙役多从小门进出。
看管仪门的门子已经吩咐人大开仪门,迎接一行人进入仪门,进入仪门,两侧则是六房办事之所在。
兵刑工三房在左侧,吏礼户三房在右侧,都有书吏在里面办公,现在听到知县大人上任,一个个都站在门边,拱手行礼。
经过一个刻有古代历代先贤事迹的戒石坊,前面就正中间就是大堂,左侧是承发房,右侧则是帐房。
先经过大堂月台(一般民众观看审案的场所),来到大堂,为知县大人发号施令之所在,亦为县衙权利象征。
穿过大堂后面的小门,来到一个院子,院子后面则是二堂,为知县日常办公场所,平日师爷、长随、皂隶常侍左右,协助知县处理公务。
在大堂两侧,分别有一个小院子,分别是县丞、主薄、典吏房间,很少有县配齐的,有的县常常只有一个典吏襄助知县处理公务。
穿过二堂,有两个夫子房,为师爷办公的房间,在其后面,则是县丞、主薄、典吏与师爷、长随休息之所。
经过一个园形拱门,有皂隶把守,一半人禁止入内,这就是三堂,也就是知县休息场所,在两侧则各是一个四合院,大概古代三妻四妾的,供知县不同内眷居住吧。
三堂后面则是一个后花园,后花园里面有假山,有各种珍稀树木,以供知县休息。
简单巡视一番之后,在后堂换上衣服,然后赶往大堂升堂理事。
隋唐时期朝廷是三省六部,而在地方上则是三班六房了,仿照朝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而设六房,附于县公堂之左右,实际上为保证衙门运作,而包括承发房,招房,帐房,库房等,共十房。
每房设书办1人,如同前世县政府辖下各局局长,其下面工作人员称“攒点”、“书办”、“书役”、“胥吏”等。
吏房,设吏书1名,攒点1名,管理本县所属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以及登记本县进士、举人等在外地做官的情况,在知县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如同前世的人事局。
????户房,设户书1名,攒点1名,主管全县征收税银,交粮纳税,并把所收皇粮折成银两,然后签点银匠将碎散银两入炉融化铸成元宝(50两)、中锭(10两)、锞子(5两)等型号,上解朝廷国库。另外,户房还掌管“鱼鳞图册”、钱粮地清册等。如遇灾荒三年,户房还具体经办赈灾放粮等事宜,如同前世的民政局,税务局。
????礼房,设礼书1名,攒点1名。该房主管祭神、祭孔、庆典等事。科举考试时协助知县、教谕等考官组织考生应试、监场、发放和收缴考卷等。礼房下设柬房,设柬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