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绘制组,进行着同样的绘制工作,并且对每一张海图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夜间停航之后,三个绘制组碰头讨论今天的绘制工作,如果结果是一样的,皆大欢喜,大家可以早点洗洗睡觉,如果结果不一样,那就需要进行更严谨的讨论了,必须要找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这不是较真,海图错了,对于未来的航行将会是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可能让过往船只触礁沉没。
而对于他们这种长途航行的船只来说,每一艘船上,都装载着价值连城的东西,哪怕这件东西本身不值钱,可经过了这么远的距离,他也是非常值钱的。
所以,这份海图上的详细信息,分别标注了起点的位置,船用指北针精细到刻度的数据,以及航向转变的具体时间。
什么?你说海上不容易得知具体的时间?
好吧,这根本不是问题,海上航行也并不需要具体的时间,他们只需要记载下来,走完这张海图上的航线,用了多久就可以了。
而在指挥舱内,有两个沙漏,一大一小,一个是一刻钟的,一个是一个时辰的,上面都标注有详细的参数,每一个都有十条相等的线,一刻钟是半个小时,十条线,也就意味着他的精确度已经到了三分钟,上下误差三分钟,只要不是触礁,这个误差对于航行来说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虽然实际上用处可能也不大,但海图一定要制作的精细,以防万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
到了下午,前去探路的军舰回来了,他们是直接脱离舰队,朝着正东偏北一点的方位走的,而这期间舰队的速度也降了一半,他们要节约燃煤,避免绕路,不然的话,他们就不得不找个地方靠岸,然后去寻找燃煤。
事实证明,余集的建议是正确的,他们的确应该转向了。
于是,舰队开始转向,顺着军舰返程的航线继续前行,与此同时,他们的任务又多了一个,夜间停航的时候,他们需要与军舰上的航海兵进行沟通,确定他们探路的航线数据,并以这个数据作为最终数据。
而在此之前,军舰脱离舰队的位置,三个绘制组也进行了标记。
尽管确定了要用军舰的航线,但这个时候绘制组依旧没有懈怠,他们依旧要完成一整天的绘制任务,哪怕这是一条将要废弃的航线,他们也要绘制出来,以防万一,这就是个备胎。
日出日落,潮起潮落,天空有时晴朗,有时乌云密布,有时狂风暴雨,但这都没有影响到整支船队。
因为是沿着大陆架走的,加上是第一次航行,所以速度并不快,每天起航的时间相对早一些,但停航的时间也很早,按照正常航行可以走一天的路程,船队也只走了大约**成的距离,然后就开始停航,派遣小一些的船朝着岛屿过去,寻找适合停靠避风的地方。
有些地方更适合一些,有些地方则根本无法停靠,于是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只能将速度放的更慢,沿途去寻找适合停靠的岛屿,然后进行标记。
凭借着庞炳丰富的航海经验,船队成功的避过了五次极端天气,虽然有些损失,但损失并不大,狂风虽然厉害,但还奈何不了上百艘船只组成的船阵,加上海岛的掩护,狂风停止的时候,船舶工业人才便立即对损伤的船只进行修理,这里面有两艘专业的修理船,上面有所有的设备,搬到陆地上的话,只需要建造船务以及一些大型的设施,就可以直接造船了。
航行时间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沿途的海岛,逐渐变成了大陆架,完完整整的大陆,连续半个月,他们再也没有见到大型的海岛,或者说,大陆架就没有消失过。
四个月的航行时间并非从出发的时候就开始算的,而是船在行进的时间,只计算起航到停航这个时间,按照每天十二个时辰,每月三十天,一共一百二十天,即船航行的极限时间为一千四百四十个时辰,并非一百二十天。
所以,船队还有大约七百多个航行时辰去挥霍。
于是,庞炳开始派人登陆,按照绘制组的推算,此刻他们已经离开本土大约一万五千里左右了。
但是登陆并没有任何的效果,陆战队分出了两个营,以两个连为单位,分别朝着四个方向,各自带着一台坦克以及一台步兵装甲车去探寻,按照陆战队的行军速度,一天大约可以行军一百四十里,实际上这里的条件很恶略,每天行军的速度只有六十多里,两天之后,没有任何收获的陆战队只能返程,一来一回,深入一百二十多里,原始的不能在原始了。
船队因此也耽误了四天的时间,毫无收获之后,只能接着起航,朝着下一个目标出发。
但庞炳却无比坚信,自己发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新大陆,大陆的内部到底有没有人?他不确定,也不需要确定,之后会在派人来这里,他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哪怕一无所获,实际上也是收获颇丰。
第七一零章:南进舰队的收获()
与北线舰队相比,南线舰队获得成果的时间显然更早一些。
首先,根据当地渔民的消息,加上舰队偶然间的一个发现,先是发现了流求岛,即后世的弯弯。
随后舰队进行了小范围的登陆勘察,发现岛上原住民数量并不多,且几乎于原始时代一样,于是,消息被迅速的传向百里外的本土,之后船队继续向西前进,然后又向南走,一路上经过了东南亚,又抵达了印尼,途中收获颇丰,沿途做下标记之后,打算原路返回。
但是偶然间救下了翻船的当地渔民,结果被告知,再往北走三四天的时间,是另一个地方,那里的情况不比这里好多少,但是自然资源却很丰富。
于是,舰队当即决定向北前进,然后抵达了当今的菲律宾地区,发现那里果然有不少的自然资源,尤以橡胶居多。
橡胶如今在大唐可是紧俏货物,很多单位都需要提前预定,即便是这样,也不一定能分配到,本土的产量实在是太少了。
然后趁着舰队停止之后,测绘组进行了海图的汇总,然后惊奇的发现,如果他们的计算没有出错的话,再往北走大约两天左右,就可以抵达流求,最多三天,就可以回到本土。
这个消息让舰队司令震惊不已,三四天的时间而已,就算计算出错了,大不了返航就是了,可若计算没有出错,那可就是个全新的发现。
如果原路返回的话,以后这条航线就只能顺着他们来时的路,历经近两万里,耗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到达。
于是,在菲律宾补充了燃煤与淡水,以及食物之后,舰队果断北上,流求倒是没遇见,第四天夜间,他们发现了岸边的火光,虽然很微弱。
当天亮以后,舰队开始靠岸,这才发现,自己到了南安县,即泉州下面的一个县,而根据之前的测绘,泉州东边便是流求。
这个发现可是让舰队兴奋不已,冒险多走了五天的时间,然后意外的发现了一条新的航线,然后节约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接着,舰队直接北上,回到了出发点,海城。
海城是南北两支舰队的出发点,倒不是其他地方不合适,而是这里是海边城市唯一通了铁路的,物资运输什么的都很方便,不过广州那边的码头正在修建,且规模要比海城码头更大,只等铁路开通以后,就会有相当一部分舰队转移至广州。
南进舰队的收获虽然很丰富,但是相当一部分成果,在大唐本土是可以找到的,只是品种不太一样,但本着去一趟不能空手回来的原则,凡是他们看到的,感觉有点陌生的,又能带回来的,统统带了回来,就算没什么收获,让科研人员研究一下也好。
当清单上传到朝廷的时候,大臣们却被清单上的三个名字给深深的吸引了。
分别是位于一千多里以外的油棕,橡胶,位于五千里外的铜矿石。
其他的资源也有很多,但唐人最在意的就是这三个。
油棕,出油率极高,在花生还没有传进来的年代,大唐的食用油多为动物油脂,大豆油,但是出油率并不高,而油棕的出油率高,且产量高,这就带来了另一个全新的变化,这完全可以改善大唐百姓的生活。
橡胶,大唐虽有,但产量也很低,据说那里的产量很高,如果能够运回大唐,那么完全可以解决当下的需求。
铜矿石就不用说了,炮弹,子弹,很多东西都需要用到铜,但是大唐本土的铜矿却并不多,有些就算发现了,开采起来也很难,所以很多时候,铜都是限制级物资,大唐急需找到新的资源来替代,找不到的话也不要紧,就像现在,如果能在外面找到矿石资源,那么国内的问题不就也可以解决了吗?
最重要的是,人傻,钱多……
舰队用了两套精美的陶瓷餐具,跟当地的王室换了一船的油棕,用了一千斤茶叶,换了十船的橡胶,用了一百套兵器铠甲,换了二十船的铜矿石。
大唐已经初步的尝到了航海时代的甜头,而这个惊喜来的有些快,有些意外。
别说什么瓷器餐具是古董,两套放在后世能卖多少多少钱,这玩意儿现在在大唐要多少有多少,如果可以的话,能换到菲律宾再也找不到一颗油棕。
“陛下……要不要……?”一直以稳妥著称的房玄龄,此刻也有些忍耐不住了。
定力再好的人,在看到现在这样的局面之后,也会疯狂起来的。
“如果舰队说的都是真的,我们只需要准备两到三个军的兵力,就可以完全控制下这一片区域。”杨师道看着眼前的地图,有些兴奋道。
地图是简易的,是南进舰队的测绘组根据航线画出来的,只能看到沿途各地是陆地还是海,但是对面到底多大,这个他们并不知道。
但是却可以看到一个笼统的大概形状,他们似乎可以通过暹罗南下,途径个罗国、罗越国,然后度过一段并不宽的海峡,抵达佛逝国,也就是铜矿石的原产地,然后继续度过一段海峡,抵达诃陵国,北上婆利国,如果可行的话,他们甚至可以将铁路一路修到罗越国,那样利益将会更大。
远是远了点,但好处也不是没有,可以尽情的掠夺其他人的资源呀,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资源给省下来了,等到把别人的资源挖空了自己也不怕,毕竟自家的资源都在存着呢。
有这么一个花别人钱的机会,他们又怎么会不心动呢?况且,据说那边的情况,似乎连战国时期都不如,除了资源以外,穷的不要不要的。
这不正是上去吃一口的好时机吗?
以现在大唐的实力,需要去担心吗?根本不需要,能够分出两个舰队一南一北同时进行开拓,且新船以每个月五艘的速度下水,一旦广州船厂建好以后,这个速度会直接增加一倍,大唐根本不虚的好吧?
李元吉将目光看向了李承光,从安南回来以后,李承光参与政事的频率便越来越高,大家似乎也习惯了现在这一幕。
“父皇,儿臣觉得可以适当的推进一些,但要掌握好这个度,大唐当下的重心,应当放在国内……”
第七一一章:先内后外()
听着李承光的回答,李元吉很是欣慰,同时心中的想法再一次的坚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