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也并不是古板的规矩,面对于皇上特别看重的大臣,不管是否同意,都会见一面了解大臣心中的想法。
“诏!”李元吉直接吩咐道,甚至连辞呈都还没来得及去看。
张公瑾这个人怎么说呢?李世民的忠臣,但却与李勣关系不错,而他进入秦王府,也是由李勣推荐的。
李元吉取代李世民之后,也同样是由李勣进行的劝说,张公瑾这才没有进行过激的反应。
事实上也没多少人进行过激反应,一是打不过,二是李元吉已死,就算是起兵,最终的结果也依旧是失败,甚至还会连累家人。
加上李世民在后期做出的一系列昏招,让不少大臣都有些心寒,同理,在李元吉势如破竹的攻入长安,杀掉李世民之后,他们才会如此顺利的投降,虽然并不是人人都是真心的,包括现在也是。
但对于这些,李元吉却并不在意,兵权在手,只要这些大臣不傻,都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
况且他们也无人可投,李渊的态度也断绝了他们起事的可能性。
具体的情况呢,就跟后世的老大根本不用去担心一个省的老大造反一样,因为没兵权,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安排在身边的保卫就能平了这场叛乱,就算没有保卫,派出所也能解决,恩,前提是能用得着他们的话……
“臣参见陛下……”张公瑾很快便来到了大殿,朝着李元吉稽首作礼。
李元吉微微皱着眉头,比起上一次的相见,张公瑾的体型消瘦了不少,而且身上也有种怪怪的感觉,而且脸色也并不怎么好。
“卿为何要递交这份辞呈?可是觉得朕愧对于卿?”李元吉当即问道。
“能在陛下治下为官,此乃臣此生最大的幸事,只是臣觉得身体欠恙,故想辞官回乡静养。”李元吉的话张公瑾已经明白了,他压根就没看自己的辞呈,而这幅态度不论是装出来的,还是真心实意的,至少表面上自己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
同样的,这也证明了他们的猜测,皇帝的心机越来越深了,这是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坏事,谁也无法去评判这件事情的对与错。
辞官是肯定要辞官的,具体的原因张公瑾自己心里最清楚,但他还是想再为其他老兄弟们做最后一件事,通过这件事情,让他们去做下最后的决定。
身体欠恙?
李元吉忽然明白了自己之前觉得张公瑾身体上那种怪怪的感觉是什么东西了。
“诏御医!”李元吉直接吩咐道。
这次可不是装的,张公瑾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担任代州都督的时候就将代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到了襄州也更是让襄州的状况好了一大截,而且在工业化方面,也更是大唐发现的最好的州府之一,加上那边河流密集,张公瑾还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一套襄州的发展策略,连马周都要经常去翻看那份策略,借鉴其的发展经验。
而这次的换届,李元吉已经决定了要将张公瑾调回长安的。
而这次的回朝述职,其实就是沟通一下的,同时对襄州的事情做好安排,在换届之前,尽可能的要让下一任可以完胜都督这个职位,确保在张公瑾离开之后,襄州的事情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至于另外一人,李元吉则是在段纶与镇州都督独孤彦云二人之间犹豫不决。
历史上时任幽州都督的独孤彦云死于与突厥的对峙之中,但因为李元吉率兵灭了突厥,所以历史上的对峙也就不存在了,独孤彦云也因此活了下来。
而在后来,在马周回朝后的第二年,将独孤彦云调任镇州都督。
可以说,在李元吉的计划中,这三个人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人物之一,而现在内阁成员中会有一些人退出,但这个人数不多,两三个人即可,而在下一次,或者下下一次的换届中,这批人才会完全退下去。
而那个时候,经过了十年十五年的培养,新生代的力量也就勉强可以接上来了,断层的问题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
但是现在,意外情况却出现了,而这也意味着,他的计划将会彻底的被打乱,由不得他不紧张。
侧殿就有两名当值的御医正在静候着,听到李元吉的召唤之后,便立即冲了过来,得到了允许,两人便找了张椅子让张公瑾坐下,仔仔细细的为期号脉诊断,望闻问三个步骤进行的很详细,很彻底。
要知道,张公瑾现如今才刚刚四十三岁,年轻的不像样。
当然,历史上张公瑾早在三十九岁的时候便英年早逝了,这一点李元吉却并不知道,历史可以改变,难道人的寿命也能改变吗?
答案是,是的,可以改变,但只能改变其中的一部分。
诊断并不难,两个御医又低声的商议了下各自的看法,很快便给出了统一的答案。
“陛下,张都督症状与翼国公有些相似,而五脏六腑也很虚弱,当是久积成痨!”
“与翼国公比较相似?五脏六腑很虚弱?”李元吉眉头紧皱,低声的嘟囔着,脑中却在快速的换算着,将御医的话换算成后世的用词。
秦琼是因为打仗的时候受伤过多,也就是失血过多,没有得到充分的休养就继续上战场,然后一直重复着,所以落下了病根,当不再打仗的时候,年纪大了些以后,这病也就出来了。
张公瑾同样是战将出身,受伤这事也同样是家常便饭,也就是说,失血过多之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没有等体内丢掉的血液补充上来就上了战场,而战后又奔走各地,操劳军政两务,所以久积成痨。
五脏六腑的虚弱,也就是说各个器官的性能已经大不如前,这可不是个好征兆。
“能治吗?”李元吉看向御医。
而两个御医却摇了摇头,表示道:“这种病只能静养,通过药物和食补的方式缓慢补充。”
这种方法也是秦琼正在用的方法,只是效果却并不是很明显,当然,具体的情况因人而异,有的人这种方法不行,有的人就可以。
失血过多怎么办?当然是输血啊?
‘啪~~~’李元吉猛的拍了下自己的脑袋,懊恼道:“朕怎么没想到呢?”
第四九三章:滴血认亲?()
李元吉的异常反应让在场几人一脸的懵逼,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
可看着李元吉那副表情与姿态,心中又是有股说不出的味道,见过皇帝拍桌子的,但却没见过皇帝拍脑袋的。
这可着实将宋忠给吓的不轻,连忙上前去揉着李元吉的脑袋,似乎揉一揉,就不痛了。
李元吉伸手推开了宋忠的手,整个思路再一次的活跃了起来。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其实已经可以说是全能的人才了,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们将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问题给抛到了脑后,甚至逐渐的忘掉了这些。
但实际上真的忘掉了吗?
没有,就好比官员的任期制,不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坐一段时间,不去考虑如何保证官员的廉洁,动力性,就不会想到可以采取任期制这一制度。
不亲眼去看一看之前那种呆板的木梨,直上直下的那种,就不会去想到曲辕犁这种只是改变了形态的农具。
如果不是冬天太冷,他也不会想到用这种古老的方式进行取暖。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人,即便之前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的人,到了这里也依旧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的眼界,依旧超越了这里所有的人。
原因无他,在后世生活了二十多年,从出生起,所见到的,所用到的,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放在这里都具有着足够的超前性。
李元吉从未想过自己能在医疗方面有什么作为,哪怕之前已经透漏出去想要在科学院加入医疗项目,但当时的思路,也仅仅只是大力推广当下中医,让更多的医生去总结,去讨论,然后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就像书院那样教书育人,同时,再去有计划的展开外科,也就是西医的一些研究,最终达到中西结合,以确保更准确,更方便的诊断治疗。
而不是说单一的为了推广中医或者西医,就将其中的一项给丢掉。
秦琼的兵李元吉知道,就是失血过多带来的后遗症,其实大唐大多数战将都存在这个问题,也包括了很多军人,也都有这个问题。
年轻的时候还不怎么明显,只要上点年纪,身体状况就会大幅的下滑,即便是静养,也不会起到太大的效果。
这并不是说中医的能力不行,而是久疾成病,拖的时间太久了,这已经不是医学方面可以去改变的了。
中医不是神,不可能什么病都能治疗,而且中医有中医的弊端,比如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更注重养。
但是对于军队来说,遇上战时,哪会给你几年的时间去休养?往往都是身体好了,不影响行动了,就直接上战场了,但这只能说是表面上的好,其身体内部损失的血液,还远没有补充回来。
如果在补充回来之前不再受伤,那么虽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却并不大,怕的就是再受伤,这对身体的损害就比较大了。
秦琼是这样,张公瑾也是这样,甚至程知节,以及其他的武将多多少少的也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是轻重不一罢了。
也就是说,这一类病,中医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彻底治愈,就算是刚刚受伤,通过中药和食补两方面,想要彻底恢复,至少也得一年左右,而且还得是静养。
但是西医就不同了,显然,在治疗这方面的疾病,西医的方法往往更有效果,能够极大的缩短人的恢复时间。
至于后遗症,同样也有,但在战场上这个环境中,显然西医是更符合这个环境的。
御医的诊断是久疾成病,张公瑾身上已经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病状,但其根本还是失血过多而导致的体弱原因,多种病情加在一起,这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而是一加一等于四,等于十这么严重了。
要想治疗,必须先让其恢复精血,提高自身的状态,然后在慢慢的去调养其他的病情,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支撑的更久一些。
失血过多怎么办?作为一个后世搬砖的,李元吉也不用想就知道答案,当然是输血。
一个意外竟让自己想起了这个早就被抛掉的治疗方式,这救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张公瑾,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以及后世子孙,特别是军中那些容易受伤的地方。
李元吉隐隐有些兴奋的看向两个御医:“朕若能将弘慎体内缺少的血补回来,你等可否彻底治好他?”
张公瑾愕然一愣,这……
这怎么可能?如果真有办法,比他病情更重的秦琼岂不是早就被治好了?
两名御医也同样的一脸懵逼,犹豫,纠结,论水平,能当御医的人,水平又能差到哪去?
可在这个时候,他们两个依旧有些信心不足。
“陛下,这个臣并无十足的信心,张都督的情况甚至比翼国公还要严重一些,但若是能将其缺少的血给补上来,治疗其他的病状把握会更大一些。”
李元吉微微皱了皱眉,心中有些惊讶。
这次他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两个御医的话,不仅是他,整个殿内所有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