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我们已经听过了,说是按照面积给钱的,这几天会有人拿着尺子去量,闲的没事也可以自己回家先用步子丈量一下,不过不太准。长宽各一丈,给三百钱,长宽各五丈,或者按照他们那个算法面积过二十五的,给五百钱的搬家费,过五十的给一贯,过一百给两贯。另外还有些其他杂七杂八的,但那些给的都不太多。”老二面上难以掩饰欣喜之色的说着。

    老宅子不大,但也不小,住不下他们全部,但也能住下一半。

    小时候无聊的时候,他们几个曾经丈量过家里的院子,长大约是三十步,宽二十多步。

    因为小的时候无聊,所以是每走两步算是大人的一步,所以他们知道的这个数据,只会比实际数据更低一些。

    按照现在的度量衡,十寸等于一尺,五尺等于一步(双步度),十尺等于一丈,一千八百尺等于一里。(唐代一尺约为28…31厘米)

    所以,按照他们之前丈量的数据,长大约是十五丈左右,宽则是十三四丈。

    弟兄几个也没念过书,更不懂现在的算法是怎么算的,但是按照之前他们理解的说法,老宅子起码也能拿到将近十贯的补偿。

    十贯,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就算弟兄四个平分,一人也能拿个两贯多。

    而现在打零工一日也才三钱,好一点的也不过五钱,那得干多少天才能赚到?

    如果有个懂行的人在这里,一定会为他们的智商而感到捉急,不会算也就算了,还特喵的不认真听讲,真按照你们这个算法,官府那边估计夜里都会被乐醒。

    “大哥,这些年呢,爹娘也都是你照顾的,我们兄弟几个也都记着这份情呢,可每年我们该给的粮食,一点也没少给,就算是前些年闹灾,我们也照样给了一些,而我们给的那些粮食,老两口是绝对吃不完的。但是呢,过去的也都过去了,情分我们弟兄几个也都在心里记着呢,这次的拆迁呢,你拿四成,余下的我和老四老五平分,搬家费什么的都是你的,要在外面建房子的话,到时候我们弟兄几个也都来帮忙,以后咱们该咋还是咋。”老二李毛一脸认真的说着。

    “回家说吧!”李彪叹了口气,心情很是失望道。

    自己都还没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呢,这弟兄几个就上门要钱来了。

    虽说他们说的也都是真的,这些年光是供养老两口的粮食,除了老两口的正常开销以外,余下的差不多养了他们一家九口中的五口人,但这种家务事却又很难说。

    按照当年的约定,老两口归李彪养,老宅子也归李彪所有,而其余三兄弟每年每人给三石粮食,除此之外,其他的可以什么都不管。

    老两口一年下来,最多也就四石粮食就足够了,这年头可不像后世,顿顿吃到撑,每顿饭都是定量的,保证一整天不饿,这日子就算是幸福的,而老人又干不了重活,所以吃的也并不多,小家伙们倒是长身体,可再怎么吃,同样不干重活,也吃不了多少。

    李彪的心里更是乱作一团,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没钱的时候觉得很烦,有钱的时候也同样觉得很烦,幸福的烦恼。

    回到家中,李彪将老两口请了出来,虽然自己是长子,老掌柜也早就放权给自己,但是在这种事情上,李彪还是觉得自己少掺和比较好。

    况且老掌柜的也并不糊涂,公道自在人心。

    加上孝道的思想限制,所以李彪决定将这件事情的决定权交给老掌柜。

    李彪将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但具体多少钱他也不知道,只知道很多,然后就等着老掌柜发话。

    “手心手背都是肉,为父虽然老了,但也还不糊涂,这拆迁的事情呢,一辈子兴许也难遇见一次,你们三个的心情为父也理解,但你们如此狮子开口,未免就有些不妥了。”李父了解过事情之后,便对着三兄弟指责道。

    “爹,您这样说可就不合适了,我们三个也自知这些年大哥付出的比较多,所以才决定让大哥独自拿两份的。”老五李恩有些不满道,这么多钱,怎能不来争一争?

    “给你是情分,不给你是本分,十年前就以分家,而且当时你大哥还出去借钱给你们建起了房子,为父的田产也由你们三人均分,难道这些田产一年仅产出三石粮食?”李父有些生气的看着这三个儿子,很想一怒之下将他们赶出去,但又有些不舍,不管再怎么不争气,说到底也还是自己的孩子,如今老大有了钱,虽然不是自己挣的,但就这么让老大一个人拿了,他心里也不好受。

    但自古以来,家族事物都是长子拿大头,其余儿子拿小的,所以他们提出的那么狗屁的分配,其根本还是因为自古以来分家规则的限制。

    况且老大在分家的时候,也根本没占到便宜,除了这座老宅以外,自己的田产也一亩没得,反而借钱给他们三兄弟修了宅子。

    “你们三个,每人分得一成。”李父想了想,还是决定分给他们一些,也知道李彪的难处,所以直接问道:“大郎,你可同意?”

    “孩儿听父亲的。”李彪哪敢有什么意见?况且父亲这个决定是明显向着自己的,当即表示同意。

    “不行,我不同意……”老四李四不满道。

    李父狠狠瞪了眼,道:“不服你到官府告老子去……”

第三二三章:算错了吧?() 
面对着父亲强硬的态度,李氏三兄弟只能闭口不言。

    没办法啊,在这个礼制的社会下,每个人都必须要去遵守礼制的约束。

    就跟后世人必须要重视自己的信誉,一旦征信完了,这辈子也就毁了。

    古代是个奇葩的社会,是的,在李元吉看来,的确就是这样。

    说她是法制,在制度中又存在着大量的人制因素,说她是人制,法制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李父虽然放出了狠话,但几个儿子却没一个敢去官府状告老父的,没别的原因,放在现在这个社会,身为儿子,敢去状告父亲的,官府不会去管你是对还是错,先抓着打一顿板子再说,然后再把你扔出去,案子更是连接都不会接。

    当然,还有更奇葩的,直系三代内犯罪,只要不是谋反,大逆不道之罪,必须得遵循亲亲得首相匿的原则。

    即只要不是犯了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

    而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官府不会追究其刑事责任。

    其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自汉宣帝之后,这条法律就一直被后世沿用,到了唐朝时期,也同样依旧在使用。

    当然了,如果非要举报,也不是不可以,官府会按照你的举报去查证,也算是正式立案,但是作为举报人,你不会得到想象中的奖赏。

    而等待着你的,是官府的惩罚,百姓邻里的指责与唾骂。

    李彪很聪明,直接把这个难题丢给了自己的父亲,让父亲去做这个决定。

    无论父亲做出的决定对于自己是福还是亏,李彪都认了。

    同样的,其他三兄弟也得认。

    否则的话,一个不孝的大名扣上去,打死他们三个都算是轻的。

    只要李父狠心到官府去告他们不孝,根本不需要什么其他的证据,直接把今天这事拿出来,老二老四老五进大牢是不用怀疑的,而且到了里面,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也不知道是上天特意的安排,还是凑巧碰到一起。

    李父刚刚做完决定,四个儿子也都不敢有意见,工作组的人便敲响了李家的大门。

    为了彰显效率,户部和洛州这次可是下了血本的,不仅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还特意从监事台以及书院借了一些人出来。

    效率,这就是李元吉再三叮嘱的事情。

    三天干沉这里,用这三天的时间,向世人展示朝廷一系列改革之后的成果。

    虽然不可能会一直这么快,但不管怎么看,同样的一件事情,以前和以后,绝对会是两个不同的效率。

    “李公,家中可有丈尺?”田翁朝着李父拱手作揖,问道。

    每一个工作组,必然有一个熟悉这里的小吏带领着,相当于后世的片警之类的,但远比片警更加负责,当然,负责的区域也比后世片警小的多。

    这些小吏整天就蹲在这里,有什么消息赶紧上报,有什么事情也通过他们来传达,每人手下约负责着百来户人家,所以可以清晰的说出哪家姓什么,叫什么,几口人。

    而李家人对田翁也很熟悉,田翁的父亲便是官府的小吏,田翁也是接手他父亲的职位,可以说是世代小吏……

    “有!有!大郎快去取来……”虽然搞不清楚,但李父还是点头催促着让李彪动作快一些。

    “还是李公好啊,这老也老了,儿孙满堂,如今又遇上了这大好事,大哥也不是那种不知好歹之人,以后这家里的日子可就直接向那地主们看齐了呀。”趁着李彪拿尺子的空隙,田翁跟李父笑呵呵的唠着,刻意提高了声调,似是对着某些人说的。

    “哎,纵有家财万贯,也不及日进斗文呐,老了,老了,这家里的事情,以后就归大郎管了,老头子还是享享清福好了。”

    “不错,就是这个理。”田翁轻笑着点着头,继续问道:“不知李公打算如何分这笔财产?”

    “老二老四老五各拿一成,余下的是大郎的。”

    “哎,这也就是遇见李公您这种开明的人了,听说长安那边当时拆迁的时候,有一户人家早已分家一二十年,跟你们的情况差不多,他那外面的几个儿子回来要钱分财产,不过因为几个儿子自分家后再也没有管过老两口,所以老两口一怒之下,一钱也不分给他们,全部留给长子。结果那几个儿子就闹了起来,这最后呀,还是官府出面,将那几个不知好歹的儿子全部发配边疆,这才安稳了下来。”田翁若有所指的说着,但也不好补给人留面子,继续说道:

    “二哥四个和五哥他们不错,虽然分了家,但每年该给的粮食也没少过,如今李公分他们一成,这也是他们这些年来没有忘掉父情应得的。”

    听到长安那边竟然有相似的案例,而结果还那么惨,老二老四和老五三人瞬间猛缩着脖子,心中再也不敢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了。

    能要一点是一点吧,毕竟已经分家那么久,而且当年就已经说好老大给他们钱,他们到老家去建房子,这座老宅给老大,并且老大要负责二老的生活起居,他们只需要每年给三石粮食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他们是一点也没亏,因为战乱,加上其他的原因,即便洛州是狭乡,李父名下的三十亩口分田还是一点也没少的,到了他们弟兄几个,每人也只剩下十几亩,倒不是卖了,而是根本没田分,大家全都一个样,谁又能怪谁?

    而这三十亩口分田,可没老大的事,全让他们三兄弟给平分了。

    所以即便是每年拿出来三石,刨除其他的一些因素,每户每年也能从这十亩田里落下五石以上的粮食。

    他们可不想被发配边疆,更何况还有先例在那里摆着?

    不大会儿的功夫,李彪寻来了丈尺,丈尺是官府统一制作的,规格什么全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