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真是皇帝-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国,南楚,北秦三国侵我山河,杀我子民,可叹我泱泱上国,只能忍气吞声,低三下四,每年还要缴纳不少财宝货物,乞求和平,实乃我大渝之国耻!什么原因?”

    底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说话。

    刘邦拿起御案上的天子剑,拔剑立于地上“军威不盛也!因为大渝的军队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所以才会被人欺负!

    孙武说的好啊,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大渝这些年重文轻武,对于武力一直都过于忽视。

    没有人再愿意拿起武器和敌人作战,也没有人愿意参军。长此以往,将不成将,兵不成兵,我大渝的江山岌岌可危矣,

    你们都是饱读诗书的儒士,是朝廷栋梁,治理国家离不开你们,所以你们看不起那些只会抡刀子抡枪,只会打打杀杀的武人,认为和他们同朝为官是玷污自己的身份。

    可是你们扪心自问,假如没有这些你们眼中的粗人,糙汉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何来你们今日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

    诸卿家里都有不少地宅,房产,财宝,美人,过得日子甚至比朕这个皇帝还要舒坦。

    可是当强敌入侵,家国沦丧时,这些还是你们的吗?不是!他们都会成为别人的战利品,你们辛苦打拼了半辈子,才得来的富贵日子也就到头咯!朕的这些话,诸卿以为实否?”

    武官们各个扼腕扺掌,面红耳赤,激动的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皇帝陛下这番话简直说在了他们的心坎里。

    “陛下英明!”武官们齐齐跪地参拜,文臣们则垂首不言。

    国在家在,国亡家灭,这个道理就连目不识丁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些精英人士没理由不明白,既然明白,为何看着大渝军力一年不胜一年,偏偏熟视无睹呢?

    “哎,都是利益惹的祸啊。”刘邦心中感慨。其实刘邦想的还是有些片面了,文官之所以打压军方,一方面是因为利益,最主要的是,他们是怕军方坐大,君主会起不该有的心思。

    甲兵兴盛,皇帝就会准备打仗,到时,劳力伤财,耗费国帑,他们这些年所建立的太平之景瞬间会化作泡影。

    刘邦心里想的这些,大臣们想的却是另一些,重视军队,这是新皇亲政后,向外界表达出的第一个施政理念。

    这个理念在他们看来,是如此的不可理喻,离经叛道,可是谁能阻拦呢?河西军都已经调来了,军演的事情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直到这一刻,所有人这才意识到,那个坐在高位上的人,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贵族少年,而是可以主宰所有人命运的皇帝!

    蔡商丢了面子,被那些政敌嘲讽,心情自然不会很愉悦,他卯足了劲,打算在之后的事情上找回场子。

    朝议终于进行到了最后一项——察举选官!

    说到这,就必须提一下大渝的选官制度。

    大渝选官采用‘察举制’,每年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及选取人才,推荐予上级或者中央,被试用及考核后,再任命为官职。

    这套制度在实行之初,能够为国家筛选出不少适用的官吏,而且也能打破世卿世禄制度的束缚,使许多没有背景的有才之士得以进入朝堂,巩固中央集权。

    但凡事都有利弊。察举制也不例外,在实行了很长时间后,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其中最致命的一点就是,由察举而成为官吏的士人只占总官吏人数的极少部分,而且有许多小人利用察举机会,或贿赂或靠关系千方百计使自己成为被察举对象。

    被察举者因察举人而走上仕途,必对察举者感恩戴德,并为之效命,这样极易产生宗派行为,形成地方集团。

    (注:关于‘察举制’,取自百度百科)

    为了弥补其缺陷,自秦以后,历代君王都对此作了不少重要的改革;其中察举的有关科目在人数上时有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是各郡按人口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荐举名额。仁宗皇帝执政时,按人口不同确定名额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统治需要,于是就变成了从多方面考虑荐举名额。

    而这些名额,就是朝堂上,各个势力角逐的目标——谁得到的名额多,就说明谁的势力强。这是最能反应朝局变化的一个参考。

    蔡商今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个,以往,‘太后党’得到的名额总是远少于‘宰相党’,如今,‘宰相党’被他打的节节败退,如果在这件事上一举拿下霍政,‘太后党’才可以名副其实地说自己已经崛起。

    议事刚开始,朝堂上就立刻吵成一团。

    两拨人争锋相对,各说各的理,到最后,开始互相揭短,恨不得将对方生撕一样。刘邦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静静看戏。

    ‘太后党’与‘宰相党’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势力,蔡商希望增加河西,豫州的名额,是因为他是河西,豫州家族的代言人,霍政希望增加江南,扬州的名额,也是因为他是江南望族的代言人。

    河西,豫州望族大部分都是北方望族,自从大渝十年前战败之后就一蹶不振,家族南迁至此,这和江南,扬州的本土南方望族产生了矛盾。

    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北方望族还是丧家之犬?几年来,北方望族被打压的抬不起头,太后为了抗衡宰相,于是开始扶持北方望族,这才有了‘太后党’今日之规模。

    可以说,今日朝议,是‘太后党’与‘宰相党’的一次决战。

    两拨人像两只斗鸡一样,脸红脖子粗,发表完言论之后,刘邦开始做最后的裁决,“宰相德高望重,江南,扬州之地学风优良,所以朕打算增加这两地的荐举名额,其余各地,名额不变!”

    听到这话,蔡商傻眼了,其余跟随他的‘太后党’官员也傻眼了,皇帝话说的很明白。

    因为霍政德高望重,所以才同意他的意见,这也就是说,皇帝选择了宰相,而放弃了他们!而且听这意思,皇帝似乎刚才压根没有听他们之前说的那些废话。

    刘邦看着如丧考妣的‘太后党’官员,心中冷笑不止,没错,关于这件事,他早就有了决断,‘太后党’注定是要一败涂地的,因为他们看不清大势,投靠错了主子!

    如果说,刘邦亲政以前,这些人还以太后为尊是顺从大势,为了自保,而如今刘邦已然亲政,他们还不思悔改,紧抱太后大腿,这就是找死!

    尤其是蔡商,顾让,等几个‘太后党’的领头羊,他们最近的行为,其贪得无厌,卑鄙无耻,已经让刘邦失望透顶。

    此时,‘太后党’官员真的有些害怕了,细细想来,他们今日在大朝议上竟一无所得,祭祖的事情是‘宰相党’一手督办的,军演的事情他们也没插上手,最后的角逐更是惨败。

    “陛下,抛弃我们了!”这是所有‘太后党’官员此时心中所想。刘邦没有理会他们,一甩袍袖“退朝!”

    出了殿门,蔡商等人急急忙忙地往后殿走去,皇帝一意孤行,‘宰相党’又倾力支持,他们已经无计可施了,现如今,只有太后才可以力挽狂澜。

    大臣们下朝,刚走了没几步,突然有人惊呼“你看,天上!”

    所有人都抬头看,只看了一眼,就满面惊恐,只见,正南方,一颗璀璨耀眼的星辰,不知何时挂在了晴朗的苍穹之上!

    (本章完)

第113章 图穷而匕首现() 
太白星见于白昼,主当政者更替。

    历史上,但凡出现这种天象,都会有一场可怕的杀戮,到时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这是一件要命的事!所有人都加快脚步,急匆匆地往宫外走,这个时候,多留皇宫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快走出皇宫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找司天监监正袁啄风,可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没有人不在心里暗骂:“老家伙,你跑的倒挺利索。”

    顾让忧心忡忡,他这个时候有些想打退堂鼓了“蔡大人,咱们还要去面见太后吗?”蔡商瞥了一眼悬在半空的太白星,斩钉截铁道:“去,必须去,此天象不正寓意着,朝中有奸佞,意图不轨吗?我等为人臣子,焉有看着君主被人蛊惑而无动于衷的道理?”

    “蔡大人所言极是!”其中一个主簿也同意蔡商的意见。顾让叹了口气,尤自祈祷“但愿此事与你我无关。”几个人说罢便直奔太后寝宫。

    正往养心殿走,突然听见外面侍卫的惊呼声,刘邦下了马车,就亲眼目睹了这一奇异的天象,他不由乐了“嘿,有生之年竟能见到如此奇观,运气不错。”

    他为看到奇景而感到愉悦,侍卫却战战兢兢,王忠更是脸色惨白,几人噗通一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刘邦感觉十分不解,问原因也不说。他十分有些纳闷“不就是金星昼现吗?至于这么紧张?”

    这种天象他知道,在前世的天文论坛上被提起过很多次,据说,是因为金星周围的卫星撞击导致的,后来金卫不见了踪影,这种天象也就变成了传说,不见了踪影。

    唐朝的史书记载里,这种天文奇观似乎很多,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如此,到后来,他杀所有和‘武’有关的人,也是因为太白星频昼现,并且有谣言说‘女武当主天下。’

    想到这,他不由愣了,“怪不得,他们这么紧张,我怎么忘了,这是迷信天象,鬼神的古代!”他知道这是普通的自然现象,其他人可不知道,万一,有人像李世民那样,猪油蒙心造起反来,那就大大的不妙。

    刘邦的脸色变得严肃,他一挥手“火速回养心殿!”同时对王忠道:“你去将司天监监正叫来!”

    回到养心殿,刘邦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太白星现是凶兆,必须有人来顶缸,以安民心。可到底找谁?这是个问题。

    一盏茶还没喝完,司天监监正袁啄风就火急火燎地跑来了,刘邦看着王忠,后者脸色古怪“陛下,奴婢在半路上碰巧遇见袁大人了。”

    刘邦点点头,示意让他出去,阻止了袁啄风要大礼参拜,刘邦开门见山道:“今日天象如此奇异,卿作何解释?”

    袁啄风从袖子里掏出两块烧黑的龟甲,指着上面的纹路道:“陛下,臣已经卜过卦。。。”

    “卦象如何?”见他都快拧到一起的眉毛,刘邦就知道,卦象肯定不好,不过,这些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卦上究竟怎么说,到底该找谁顶缸。果然,袁啄风支吾了两声,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上面写着:“太白见于正南,南方藩国当主天下!”

    刘邦张大了嘴巴,心道“这也行?星星在南面,就说南方的藩王要造反?不过没关系,只要有理由就行。”他仔细想了想,大渝南面的藩国好像就两个,一个楚国,一个赵国。

    赵王想谋反,刘邦是相信的,刘安那个伪君子心里若没想过皇位是绝对不可能的,楚王要谋反。。。那就有些牵强了吧?

    不说楚国是众藩国里最弱的,楚王刘阙自幼落下残疾,左腿很不灵便,是个瘸子。一个身患残疾,又无实力的藩王造反。。。怎么看都是脑残才能干出的事。

    赵国离金陵最近,江南九地十五城富的流油,实力庞大,现在万万不能动刘安,非但不能动,还得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