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证明耶律信是多虑了,耶律信麾下的千夫长轻而易举的就攻进了南辽军的大营,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奇怪的是在大营内根本就没有十万大军,基本上就是一座空营,守营的南辽军可能不到一千人,耶律信率领后续兵马很快就将整个敌军大营给烧了。
杀入敌营的耶律信看到这种情况说道:“情况不对,传令大军随本将军来。”
在耶律信的带领下这一万铁林军迅速杀出敌营,并向第二个敌军的大营杀去,情况和最西边的大营一样,营内只有少量的守军,大部分的南辽军已经不知去向了。
耶律信立刻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率军按照原定的计划路线撤回到潢河北岸的大营并第一时间下向耶律乙辛汇报。
当耶律乙辛看到南岸烧起来的敌军两座大营的时候,耶律乙辛高兴坏了,同时耶律乙辛也陷入到了担忧之中,当得到耶律信顺利返回的时候,耶律乙辛内心没有了激动,有的只是恐惧。
“末将参见大王。”耶律信来到中军大帐向耶律乙辛行礼道。
耶律乙辛此时正认真观看这地图,耶律乙辛向耶律信问道:“敌军大营内只有少量守军,大部分人马不知所踪对是不对?”
“大王英明正式如此。”耶律信说道。
耶律乙辛向耶律信继续问道:“有没有查到敌军的动向。”
耶律信说道:“没有,末将一路行军没有发现任何的可疑之处,末将怀疑是不是耶律重元退军了。”
耶律乙辛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能,耶律重元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只是为了到潢河转一圈这么简单,这里面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阴谋。”
耶律信继续猜想道:“那会不会是耶律重元收缩兵力,或者虚张声势,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兵力。”
耶律乙辛恍然大悟说道:“耶律重元是皇太叔,手握兵符可调兵百万,六十万大军对于他来说轻而易举,至于收缩兵力到是有可能,既然他选择收缩兵力只有一条,那就只准备强渡潢河。”
耶律信下令道:“传大军,从即日起严密监视潢河沿岸,防止敌军渡过潢河。”
“是,末将领命。”耶律信接下军令道。
耶律乙辛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掉入到了耶律重元一个巨大的骗局之中,甚至连一品堂的没有发现耶律重元的行动,连李谅祚都没有想到耶律重元竟然敢实施如此大胆的军事计划。
感谢HR……、愿你一世、魔神东帝、阿修罗等人的推荐票,请大家继续支持天宇,后面的故事更加精彩……
(本章完)
第116章 一败涂地()
辽国潢河战场,耶律乙辛发现南辽叛军的六座军营中,最西边的两座是空营,按照耶律乙辛的判断,这是南辽叛军收缩兵力准备大举进攻得前奏,因此耶律乙辛派出大量哨骑演潢河北岸巡查,以防止南辽叛军的突然进攻,可是数日的巡查依旧没有南辽叛军要进攻的消息。
战场上的局势变的扑朔迷离,此时北辽从北部和西部赶来的援军已经陆续到达了永安山,永安山位于上京临潢府的西北方向,距离临潢府有不到两日的路程,距离潢河前线有四到五天的路程;永安山已经聚集了十万北辽军,这十万人多是来自辽国北方的部落骑兵。
虽然都是辽军,可是南辽军和北辽军的组成大为不同,先说南辽军主要是来自幽云十六州和辽东地区的人,这里是辽国的农耕地区,主要的是农民经济比较发达,而且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有契丹人、汉人、渤海人等等各个民族,所以南辽军的主要兵力来自于农民,虽然有六十万大军,但是大部分是临时招募的京州兵。
反观北辽军其兵力主要来自于北方和西方的游牧部落,这些游牧部落主要以契丹人为主,这些人生活中寒冷的北方以游牧为主,天生就是打仗的材料,但是这里边也有问题就是各部的骑兵比较分散,不容易集结而且需要协调训练。
因此在一个多月以后北辽皇帝耶律洪基才勉强,再次集结了十万骑兵,但是从兵力对比上北辽军依旧处于劣势,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南辽皇帝耶律重元亲自领军发动了进攻,耶律重元是一员沙场老将,他很清楚宫帐军的强悍,虽然有六十万大军,但是从正面突破宫帐军的防线,耶律重元并没有信心。
于是他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扎下了六座大营训练士卒做好防守,第二件事将所有的骑兵全部集结起来每人配双马,第三件事排出大量探子监视北辽军的一举一动。
这三件事做完耶律重元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在耶律信率领一万铁林军夜袭南辽军前一天晚上,耶律重元收缩兵力放弃了东面和西面各两座大营,将大部分兵力集结在中间的两座大营内,除此之外耶律重元亲自率领二十万铁骑趁着夜晚秘密离开大营向东急进。
这是耶律重元与自己的谋士郑浑商议的结果,由耶律重元率领的这二十万铁骑绕过宫帐军的正面防御,从上京临潢府防守相对薄弱的东面发动进攻,在进攻临潢府的战役打响之后,郑浑指挥剩余的四十万南辽军立即渡河,将北辽军死死的拖住,为耶律重元攻破临潢府赢得足够的时间。
只要耶律重元能够攻占临潢府抓住辽道宗耶律洪基,那辽国的内乱就算是结束了;可事实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按照计划耶律重元率领二十万南辽铁骑,从木叶山以西数里处渡过潢河,然后到达狼河沿岸,大军沿狼河向临潢府杀去,为了防止行军暴露南辽军选择昼伏夜出,终于再三日后的清晨赶到了临潢府。
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启明星还挂在天空,此时正值守城士卒最疲惫的时候,对于临潢府耶律重元可以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整个临潢府分为南北两城,南面为汉城,北面为皇城,整个临潢府修建的气势雄伟,皇城周长10华里,汉城周长17华里,城墙是有夯土筑成的,皇城城不规则六边形在六个角有六处角楼。
耶律重元率领二十万铁骑,绕到皇城的东北面拱辰门派少量骑兵向城门而来,守城的铁林军还算机警立刻向来军喊道:“什么人?竟敢闯皇城。”
耶律重元派来的是一名契丹万夫长,听到城楼上的人这么说,这名万夫长十分嚣张的叫嚣道:“混账东西,本将军奉命前来朝见皇帝陛下,你们也敢阻拦,快快打开城门要是贻误战机你们吃罪的起吗?”
还别说这位万夫长的一番话还真将守城的铁林军给糊住了,愿意很简单首先守城的军官没有想到南辽军会到这里来,其次说话的是个契丹人而且还是个万夫长,再有城下这些南辽军穿的军服和北辽军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这位万夫长很顺利的诈开了临潢府皇城的城门。
这城门一开可就不得了了,这名万夫长带领着手下几百名骑兵很快占领城门,紧接着给耶律重元发信好,耶律重元率领大军很顺利的杀入城中,辽国的上京临潢府的皇城和中原王朝的皇城不同,这里建筑很少,除了大殿和祭祀祖先的庙宇外,其余的都是帐篷,整个皇宫放眼望去和草原一样很空旷。
南辽军入城之后到处烧杀抢掠,耶律重元亲自率领自己的亲卫军朝大殿杀来,由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将大部分的兵马都调往了前线,皇城内的守军只有不到一万人的老弱病残,那里是耶律重元二十万虎狼之师的对手;在加上皇城内大部分是帐篷一碰火星就着,整个皇城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混乱不堪。
当南辽军杀入皇城的时候,辽道宗耶律洪基还没有起床,能够当上皇帝的人都不笨,被外面喊杀声吵醒的耶律洪基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耶律洪基光着脚急忙跑出皇帐,映入耶律洪基眼帘的是一片火海,在这种情况下耶律洪基的第一反映不是抵抗而是逃跑,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耶律洪基在几名护卫的保护下仓皇出逃。
辽道宗耶律洪基出逃的时候急得连鞋子都没有穿,什么龙袍、玉玺之类的全都扔在了皇城内,此战后耶律洪基的母亲被俘,皇后、嫔妃和子女大部分被俘,只有少数逃出皇城这个以后会说到,由此可见耶律洪基这一次败的有多惨。
文武百官就更不用说了,不是被杀就是投降;此战耶律重元取得了重大胜利,唯一遗憾的是让耶律洪基给跑了,从打击力度上讲,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势力基本上被打垮了,要知道之前耶律洪基最大的倚仗就是自己掌握了大义。
可是现在你连玉玺都丢了让天下的老百姓怎么看,在古代玉玺代表的是天命所归,辽道宗耶律洪基丢了玉玺等于丢了皇帝的正统性,反观耶律重元得到了玉玺,在老百姓的眼里那就是天命所归,老天爷让他当皇帝,所以说此战耶律重元取得了大胜,但是不是完胜。
辽道宗耶律洪基一败涂地,虽然名誉扫地,但是手下的兵力并没有多大的损失,这场战斗尽尽只是双方较量的开始,在从临潢府败逃之后,辽道宗耶律洪基立刻阻击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
感谢小锅锅、HR……的推荐票,请大家多多支持,最好能投个月票,给个打赏,天宇感激不尽……
(本章完)
第117章 绝地反击()
再说耶律重元,在拿下临潢府北面的皇城之后,将辽国所有的文武大臣和皇帝的母亲、皇后、妃嫔、子女基本上全都抓住了,只有耶律洪基的第三女越国公主耶律特里逃了出来,这个逃出来的辽国公主不回想到,自己将会从此远离自己的母国,将会在西夏的皇宫内渡过自己的一生。
言归正传,耶律重元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拿下整个临潢府,对于耶律重元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临潢府外南辽军的大营内,由于经过一夜的行军,又打了一场战斗耶律重元下的南辽军已经筋疲力竭了,此时正在城外的狼水河边扎营休整。
耶律重元的大帐内,耶律洪基的母亲萧太后被请了进来,对于自己的这位嫂子耶律洪基还是十分客气的,在萧太后被押进来之后耶律重元立刻训斥士卒说道:“混账东西,你们怎么能这么对待本王的皇嫂呢!滚下去自己领军棍。”
耶律重元小跑到萧太后身边说道:“皇嫂,您看下边的人不懂事,本王这就给您松绑。”
萧太后被松绑之后,没有好脸色的看了耶律重元一眼说道:“逆贼,你挑起辽国内乱就不怕以后无颜面对祖宗吗?”
耶律重元叹了一口气说道:“皇嫂,您要搞清楚,本王那个大侄子太不像话了,你看看他干的那些事,本王真怕这大辽的基业毁在他手里啊!因此才不得已起兵清君侧的,可是谁想到本王那皇侄不知好歹,竟然还跑了;臣弟向请皇嫂给皇帝大侄子写封信,让他老老实实的回来,这大辽的皇位还是他的。”
“呸!”萧太后向耶律重元怒斥道:“逆贼,你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我儿既然已经逃走了,就不会在回来了,你就等着有一天我儿领着千军万马来斩尔等的人头吧!”
耶律重元又苦口婆心的劝说了萧太后一番,萧太后软硬不吃,没有办法只能将萧太后押下去,下一个被押上来的是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在这个人也是一个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