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曹操将夏侯惇召唤过去,一番耳语说的阴谋是这样的:黑山军知我前来,必会全力以赴,不会留下过多军队驻守家眷,所以,你进攻那里,取胜的机会必将大于八成。
而他之所以召唤曹仁,是在告诉他:当夏侯惇进攻开始时,你当外应,协助进行。
然后,曹操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濮阳。
他感觉,这将是一次真正关乎自己命运的对决,他感觉,白绕这次,一定会来这里跟自己一决生死,不是他生,便是己死,一定!
天,快亮吧。
事实上,曹操的感觉是正确的,因为白绕确实不简单。
此人是从最底层的小兵干起,一路砍人,提着人头摸爬滚打出的经验,绝非普通纯粹靠关系走后门的人比得起的。
而且,就在曹操暂时离开濮阳,打算自己进攻其大后方的时候,白绕也想到了这个计策——进攻曹操的后方濮阳。
两个同时想到同样计策的将领,现在能比的不是谁的人多,而是速度——快一点,比对方更快一点,胜利的几率就会比对方多一点。
于是,白绕率领六千骑兵,不顾一切的向着濮阳进发了。
曹操彻夜未眠。
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留下的这点人手够不够,而是担心白绕不来。
夏侯惇已经准备就绪,曹仁业已埋伏妥当,只等他们之间约定的信号——火光了。这一切,曹操都知道,只是不知道白绕会不会来这里——与自己决一生死,或者活下去,创造一番声势,或者就此死去,归于永恒。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证明了曹操的担心纯属多余。
天,终于亮了起来。
望着天边渐起的鱼肚白,夏侯惇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即便开始紧张的部署。
凌晨,本就是万物开始复苏、复活的那一刻,当曹操下达军事围攻的那一刻,早已没了盎然的胜机,剩下的只是黎明之前那死一般的寂静。
当夏侯惇逼近黑山军后方的时候,却莫名的发现,留守后方的巡逻队早已不见,只剩下了几个老弱病残。
这些人本就不是为了玩命参加起义军的,但凡有口饭吃,没人愿意干这种随时丢命的活计。
所以,这些人本能的放下了自己的武器,并为自己的敌人——夏侯惇指明了自己人的去向——家眷帐房。
这些起义军,大都有家室,也大都是青壮力,正值燥火难耐的年纪,哪里顾得及巡逻?
这也正中了夏侯惇的下怀。
于是,夏侯惇几乎在没遇到任何反抗的情况下,将黑山军家眷全部俘虏,却没有杀掉,因为曹操命令他,这些人留着有用。
而黑山军将领,白绕等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当他决定进攻濮阳的时候,已经慢了曹操一拍。不过没关系,现在追去还有胜利的可能。
只是,这种可能在一座桥前面,彻底变成了绝望。
说来,这还得怨白绕自己。
本身,这座桥就是在白绕自己的地盘之内,就在那天晚上,曹操挥军回濮阳的时候,遇到了这座桥。
也就是说,这座桥是通往濮阳的唯一通道。曹操自然察觉到了此处的关键所在,于是命人烧掉这座木桥——当然是在黑山军过了大半的情况下,并同时指示部将,堵住未过河的黑山军。
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也是位猛人——夏侯渊。
而当白绕率军走到这里的时候,也明显的感觉到了这座桥的关键性,为了彻底断绝曹操可能有援军的意外情况发生,他也决定烧掉这座桥。
只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正当白绕兴致勃勃的期待胜利的时候,对岸忽然出现了一彪人马,这正是夏侯渊率领的部队。
一时间,火箭、士兵、马匹纵横交错,战势乱得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白绕军楞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直接冲了过去,打算鱼死网破。
有时候,鱼死是可能的,网破就别想了。
正当这些人走在(马匹欲火不前)木桥的正中时,由于木桥年久失修外加明火起燃,禁不起这些人的踩踏,于是,整座木桥忽然坍塌。
桥上,都是黑山军的部队。
不过万幸的是,主将白绕率领一小撮部队还是冲了过去。
不过,“万幸”这个主语,是相对于曹操来说的。
当白绕成功跨过早已倒塌的木桥时,还未来得及感谢上帝,便见到了上帝。
送他去见上帝的人,名字叫做曹洪。
河岸的另一边,夏侯渊也在积极的杀人,只是,自己怎么都杀不到人,因为,当这些人看到自己的主将被杀掉的那一刻,自信早已跑调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来自后方的声音——家属的声音。
夏侯惇驱赶的黑山军家眷及时的赶到了。
全部黑山军举手投降。
夏侯惇圆满完成了颍川之计2。0版,只是,曹操在那一头的战斗还在继续。
实事求是的讲,白绕并不愧对自己那些年的底层生活,他的战斗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挥出了超长水平。
据说,野兽在被困到牢笼的时候,总会向往自由,于是,便会发出比平时暴烈几倍的怒吼,来展现自己的愤怒。
兽且如此,人呢?
白绕在越过木桥的那一刻,尚且存有一丝侥幸,他认为,凭着自己精挑细选的这些勇士们,足以对抗甚至杀掉曹操,来缓解此时的危境。
想法不错,于是,事实甩了他一个大嘴巴子,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曹洪早已准备妥当。
当他看到白绕跃马过桥的那一刻,他看到的是军功跃马冲进了自己的怀抱。
士兵们也没闲着,看到白绕后,蜂拥而上,最后被曹洪捡了便宜,斩了白绕的首级。
白绕,以其军智足以低挡一面,奈何,站错了队,跟错了人,生于乱世,死于乱世,惜乎。下辈子,做个眼明的人吧。
得胜而归的曹操,自此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威名,而且,曹操也做了一个义举。
那些被俘虏的黑山军家眷,一个不留,全部放走。
当然了,在他曹操大人的心目中,“义”这个字跟个屁似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别人看。
要知道,虽然此时的曹操以一万弱旅对抗十万大军,胜利的几乎近乎奇迹,但是,他依然是个太监的孙子。说这些话的人,就是曹操展现义举讨好的人——士族。
你要相信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原因何种朝代,公平这个词,始终出现在理想社会中。与现实无关,与理想有染。
所以,为了让自己在军事上存在竞争中原这头肥鹿的资格,他义无反顾的答应了刘岱的安排。而为了在政治上存有竞争优势,他必须做一些让自己看起来形象高大的面子工程。
放走俘虏,便是最好的做法。
要知道,杀降实在是在普通不过的一件事,跟平常人家杀鸡宰羊一样一样的,尤其对于那些朝廷口中的“逆贼”。
可是,曹操在追忆往昔那些英雄人物的同时,结合现身实际,做出了这一并不普通的事情。
总之来说,曹操兄这一做法,深得士族人士的认可,因为,这些人本就是披着道德外衣的衣冠禽兽,纵骗世人,横懵权贵,以孔老二的著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导思想,并且深彻贯实。
曹操当然明白,所以当然要这样做,一本万利的生意,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
确是一本万利,既收了民心,也得到了地盘。
胜利后,刘岱字数高兴的对曹操感恩戴德,而兖州四下也对曹操敬仰万分,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盟主袁绍听得这个消息后,也在谋士的建议下,赶紧上表朝廷,封曹操为东郡太守。
曹操,曹孟德,开始了崛起之路!
第74章 青黄大暴发()
颍川多出人才,冀幽常出英雄,而青州似乎多发黄巾。
青州在汉末是一个聚生黄巾的地方,而这个时候,青州黄巾也不甘寂寞,再次大规模爆发,起因不仅仅是民不聊生、食不果腹。
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曹操有了一块不错的地盘,也站稳了脚跟,正在他高兴之际,他没想到更加让他志得意满的是青州黄巾!
青州黄巾三十万如蝗虫般肆掠青州,青州刺史,名字叫焦和,这个焦和,一句话,是个和孔融类似的夸夸其谈,但没有实际才能的人物,当然他还比不上孔融,孔融把北海郡治理的还不错。在他的统治之下,黄巾起义军把青州弄得处处刀兵,民不聊生,而这位焦和大人不但不训练军队前往平乱,反而天天拜大神祈祷。青州刺史焦和无力抗拒,无奈病死。
公孙瓒趁机乃命令田楷为青州刺史,一则抢夺地盘,二则牵制袁绍,欲从青州进攻。
袁绍因为刚刚占据冀州不久,地盘不稳,与公孙瓒在冀北交战,处于下风。
青州黄巾欲准备与另一农民军张燕黑山军会合。降虏校尉公孙瓒乃率步骑二万人,迎击黄巾,二军于东光(今河北沧县东南)展开激战。青州黄巾不敌,败退青州,继续攻杀郡县,人数再次扩大,大部开始向兖州进攻。
黄巾军一部进入泰山郡(今山东泰安东北)界,泰山太守应劭亲率文武会同臧霸与黄巾数次交锋,前后斩首数千级,获老弱人口万余人,辎重银二千两。黄巾数战不利,退出泰山,回合前往兖州的主力黄巾。
而颇有威名的黄巾大将管亥,认为何必舍近求远,则打算围攻北海。
唐凨早已经得到消息,知道机会来了。一想到管亥,心里就有股莫名的兴奋,已经让徐盛派遣吕岱,率两万精兵前来东武,吕岱得知正兴奋的赶往东武。而唐凨要前往的地方正是青州北海,不论孔融是否派人前来求救,唐凨他都会前去。
却说北海孔融,这时正焦急万分的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如蝗虫般的黄巾。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往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融曰:“我系李相通家。”及入见,膺问曰:“汝祖与吾祖何亲?”融曰:“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少顷,太中大夫陈炜至。膺指融曰:“此奇童也。”炜曰:“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融即应声曰:“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炜等皆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自此得名。后为中郎将,累迁北海太守。极好宾客,常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之愿也。”在北海几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甚得民心,北海也较为富庶,却并未如何发展军事实力,城内将不过武安国、宗宝等,兵不过两万。管亥携十万黄巾前来围城,如此情况,如何是好。
“孔北海,念你乃一好官,速速献城与我,我也不为难你。”管亥大声喊道。
孔融喝叱曰:“吾乃大汉之臣,守大汉之地,岂有献城与你!”
管亥一听大怒“孔融,不献城也可以,吾知北海粮广,可借一万石,我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一万石!”众人皆惊,孔融有些犹如,武安国急出言“主公,不可,今若借他,难不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