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克烈部牙帐已经清扫干净,所有的人都已经俘虏。”伯颜飞马而来,这次他又立下了战功,若不是他强行攻入克烈部大营,让克烈部军心动荡,李璟想要击败克烈部菊儿汗的残兵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唐军的伤亡将会更多。
“好,进入吧!让将士们轮流着休息。”李璟看着正在收拾战场的唐军将士,这次战争死伤无数,就算是唐军最起码也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还有一些士兵受伤也比较严重,幸亏是在冬天,虽然伤口恢复比较慢,但却不会发生感染的事情,只要好生修养,营养跟的上,等到来年的时候,这些将士们也就恢复的差不多了。
菊儿汗的大帐格外的豪华,虽然是发生了战争,但牙帐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只是里面隐隐可闻的一丝膻气让李璟皱了皱眉头。在大红毛毯之上,一些克烈部贵族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浑身瑟瑟发抖。
“都拉下去。”李璟摆了摆手,冷森森的让人将这些贵族都拉了下去,这些人很快被杀,成为草原上的肥料。高宠等人听到圣旨之后,很快就命人将这些克烈部贵族拉了下去,帐外很快就传来一阵阵惨叫声。
“漠北乃是苦寒之地,这些牧民们每到冬天的时候,都是在生死线上徘徊,看看这个菊儿汗和这些贵族们吃的是什么,啧啧,敌人都到了家门口了,他们还不知道。”李璟看着面前几案的酒壶,金光闪闪,明显是黄金所打造的,一阵阵酒香传了开来,顿时一阵冷笑。
“这个天气,谁也不会想到陛下会亲自率领大军杀来,出其不意,菊儿汗败亡真是天意。”耶律大石低声笑道。碰到李璟这样的对手,菊儿汗这个愚蠢的家伙怎么可能不会灭亡呢!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离间()
赫赫有名的漠北克烈部就这样被李璟所灭,克烈部十几万人都当了俘虏,凡是高过车轮的青壮尽数被斩杀,鲜血将整个草原都染红了。因为是冬天,李静也不担心有瘟疫产生,让人挖了一个大坑,将这些尸体尽数掩埋,整个漠北牙帐之中只剩下老弱妇孺。
菊儿汗为了让老营中人过冬,储备了大量的粮草,加上耶律大石送来的粮草,十几万唐军在这里根本不受粮草的威胁,至于牛羊之类的更是充沛的很,整个牙帐之中女子尽数为唐军所有,这些士兵们左拥右抱,倒是快活的很,哪里有生活在苦寒之地的样子。
而除掉大唐上下,无人知道,控弦二三十万的漠北克烈部已经为李璟所灭,可汗菊儿汗也被李璟砍了脑袋,只是因为还有许多部落分散在四周,草原上第三次大雪已经降临,大雪覆盖了整个草原,李璟就算想继续平定草原,将整个克烈部收为己有,但这个时候,人也不能和天斗,只能老老实实的和大军缩在大营中,等待着明年春天的时候,再对剩下的部落进行征讨。
失去了菊儿汗,就说明克烈部上下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群龙无首,军无战心,不出意外,绝对不是大唐的对手,李璟也终于在消灭金人之前,将克烈部消灭,使得自己的后方再也没有后顾之忧,自己可以安安心心的对付金人了。
就在李璟在塞北享受鲜美羊肉的时候,在遥远的升龙城中,杜英武和苏宪诚两人都已经赶回了升龙,而在红河下游,红河新城仍然是在建设中,虞允文和吴玠两人一文一武,将红河新城打理的极为繁荣,大唐军队虽然没有向升龙发起进攻,但实际上,已经南下数百里,向南方拓展,实际上已经将整个中南半岛砍成了两段。
无论是杜英武和苏宪诚两人都知道越国已经到了危机关头,大唐一旦征服了越国南部,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升龙,但两人这个时候,都没有办法收手,无论谁放弃斗争,下场是很恐怖的。只是两个人心中所想的却是不同,苏宪诚还想着振兴越国,击败大唐军队,而杜英武见识了中原的繁华之后,哪里还想着振兴越国,他想着的就是如何废掉越国,斩杀苏宪诚,然后让越国归顺大唐。自己能够受封国公,得百里封地,流传子孙,至于越国江山最后如何,已经不是他所能考虑的问题了。
“臣拜见太后。”杜英武身着紫袍,跟在内侍身后,缓缓进入大殿,大殿与中原相同,金碧辉煌,只是看上去比中原的皇宫小了许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杜英武低着头,一副十分恭敬的样子,实际上,心中却是不屑,他见识过紫禁城,眼前的皇宫固然不错,但与紫禁城比较起来,那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也就是李朝还自认为是中南正宗,还想着击败大唐,继续在中南半岛称王称霸。
“太师不必多礼。”珠帘之后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这是越国李朝的实际掌权者黎太后,作为当今皇帝的生母,对杜英武极为信任,这也是杜英武能够纵横朝野的主要缘故,当初武带、杨嗣明等人反对杜英武,杜英武曾经一度被贬,但很快就官复原职,现在更是太师,要知道,在越国李朝,文官以尚书为首,武将以都统为首,而在两者之上,还有太师、太傅统领文武百官,一般的时候,李朝根本就不会设太师或者太傅,但现在,杜英武已经是太师了,已经是臣子的最顶峰,足见黎太后对杜英武的信任程度。
“太后,臣最近听说苏尚书和北方大唐来往甚是勤快,经常有人深夜进入苏尚书的府邸,老臣很担心啊!”杜英武低声叹息道:“苏尚书是我大越的重臣,眼下大唐军队占据红河新城,甚至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个时候,举国上下都应该痛恨大唐才是,苏尚书此举恐怕有些不妥啊!”
“哦,居然有这样的事情,苏尚书乃是国之重臣,难道就不知道大唐的狼子野心吗?虽然我们已经送了美女,送了金银财宝,但大唐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我们南方的进攻,这个时候苏宪诚还在和大唐的人有瓜葛?”黎太后忍不住站起身来,粉脸上露出冰冷之色。
她虽然贵为太后,但年纪轻轻,到现在也不过二十来岁,只是机缘巧合,才会成为皇后,进而成为太后,哪里经历过宫中的欺诈,更不是知道杜英武的真面目,所以听说苏宪诚居然和大唐有所接触的时候,心中就极为不满。
“太后,传闻苏宪诚在燕京的时候,得到大唐洪武天子的信任,老臣亲眼见洪武皇帝在滴水檐下亲自迎接,甚至亲自送出门,这是何等的礼遇。”杜英武目光闪烁,还有一丝嫉妒。李璟对待他杜英武就好像是猪狗一样,和苏宪诚的待遇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没想到大唐皇帝居然爱惜苏大人的才学,太师也曾前往大唐,不知道中原比我大越如何?”黎太后怒极而笑,忽然说道:“都说中原是礼仪之邦,繁华之地,不知道可是真的?”
“回太后的话,大唐虽然繁荣,但并非吾乡。”杜英武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虽然点出了中原的繁华,但同样的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忠诚。
“可惜,你虽然是这么想的,有的人却不是这么想的。”黎太后赞许的看了杜英武一眼,说道:“中原诗书传承,本朝也不知道有多少士子都想前往中原求学,苏大人也是读书人,最向往的就是中原,现在大唐洪武天子如此喜欢苏尚书,苏尚书心中有所想法也很正常。”
“这个,或许苏大人不过是在探讨诗词而已。”杜英武心中一阵暗笑,脸上却露出一丝苦笑,说道:“太后您也是知道的,老臣不擅诗词,在中原可是受了那些文人士子的讥讽,哪里有苏尚书来的风采。”
“谈论诗词?你觉得可能吗?”黎太后不屑的说道。
“或许有这个可能。”杜英武却正容道。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莫须有()
杜英武心中暗自窃喜,他知道黎太后已经怀疑,当下又说道:“苏尚书乃是文官之首,平日里喜欢吟诗作对,想这中原也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士子,想必往来的书信多是一些文人们相互交流的渠道罢了。更何况,若大唐真的想收买苏尚书的话,也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吧!一天一封书信,这种情况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普通的文人士子会一天一封书信吗?从中原到我大越,也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多少经历,那些文人士子都这么富裕?”黎太后看了杜英武一眼,说道:“太师就是老实,这件事情若没有大唐在背后撑腰,谁有这么大的能力?至于是不是文人墨客交流的书信,到时候将那些书信都带过来就是了。”
“臣担心的是,那些书信都已经焚毁,毕竟,嘿嘿。”杜英武摇摇头,说道:“苏尚书是什么样人,老臣最是清楚,论智谋,十个臣也不是他的对手,这个时候恐怕那些书信都已经烧的干干净净了。”
“太师,你到底是老实,这样的事情苏宪诚若真的有什么问题,岂不是已经败露了吗?”黎太后笑道:“若是一般的诗文,苏宪诚肯定将这些诗文都珍藏起来,若不是诗文,那烧掉也很正常,太师以为呢?”黎太后一阵娇笑,她本身就极为美貌,否则的话,也不可能成为皇后,这么一笑,倒是如同百花盛开一样,就算是杜英武这个老东西也为之心动,不过很快就变的正容起来,大唐皇帝有寡人之疾,最喜欢就是征服敌国,征服敌国的后妃们,想如此美艳的太后,正好是大唐皇帝所喜欢的。杜英武岂敢冒犯。
“还是太后圣明。”杜英武夸赞道:“既然如此,不如以鉴赏诗文为由,让苏宪诚将这些诗文都交出来,若是交不出来,说明这里面必定有问题。为了大越江山,苏尚书总得给朝廷一个说法才是。”杜英武面色狰狞,苏宪诚虽然是自己的亲戚,但在权势面前哪里还有其他,更不要说,此事关系到自己在大唐的地位,杜英武可不会在乎什么亲戚之情。
“传苏宪诚。”黎太后点点头,对身边的内侍说道。
苏宅之中,苏宪诚端详着手中的信纸,脸上如痴如醉,最后更是露出一丝惋惜之色,一个身影淼淼而来,却是苏夫人手上端着一杯香茗,笑容满面。
“大人,不过一篇诗文而已,为何每次都将这些诗文给烧毁?岂不是很可惜了。”苏夫人摇摇头,这种情况她已经经历过许多次了,每次拿到书信之后,先是品尝一番,然后在叹息声中,将这些书信都焚毁。
“夫人,中原地大物博,人杰地灵,非我大越可以比拟的。这些诗词都是上等文章,李甫、赵鼎、张孝纯、虞允文,大唐王朝也不知道拥有多少人才。可惜的是,这些好的诗文不能留啊!一旦留下来,必死无疑,大唐人想杀我啊!”苏宪诚看着书信前列的一些字迹,有些地方已经被墨水所涂,也看不出其中的含义,他就知道这里面的问题了,大唐想要离间自己和大越之间的关系,甚至还要借大越之手杀了自己。一旦这些诗文流传在外,恐怕自己就是长着十张口也说不清楚这一切。虽然喜欢这些大宗师的诗词,但这个时候也只能忍痛烧掉,免得落人口舌。
“若是大人烧掉了这些书信,一旦有人索要,大人当如何是好?”苏夫人迟疑了一下,还是询问道。
苏宪诚面色一愣,双目中闪烁着一丝惊恐,忽然笑道:“我为尚书,何人敢问我,何况,本官心中无此念头,难道还有人栽赃陷害不成?太后、皇帝圣明,不会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