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看着自己儿子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模样,高夜的心中自然是欣慰。可同样的,对于一个本该安心享受童年的孩子如此早熟,却也让高夜有些心疼。不过他年纪还小,未来他的思想会发生如何的改变根本无法预料,既然他现在想当将军,想要征战沙场,那高夜也乐得按照将军来培养他。如今曹操把自己的三个孩子丢到书院,丢到了高夜的手里,高夜自然也要问问他们的志向,也好能够因材施教,侧重培养。他们三个毕竟是曹操的儿子,和一般的学生不一样,放羊式的教育胜在量大,可是对他们三个的教育,要重在质高。
对于这一点,高夜的感触是很深的。在英国留学的时候高夜就发现,英国的教育制度可谓等级分明。一百年前统治英国的那百分之四的人,他们的后代即便是在一百年后仍在统治英国,何也?因为阶级不同,教育不同!虽然大家都是在上学,可是底层百姓所学的东西,和精英阶层大不相同。
这一点和中国的教育确实是大不一样,可若是把两种教育制度搬到三国时代来,很明显还是英国这种分级式的教育制度更为适合。曹操如今官居司空,要不了多久就要官居丞相,爵封魏王,到最后登基称帝也说不定呢!做为一个统治者,如何“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才是他心中所想。况且只要自己不作死,在这个重新统一的国家里,自己的家族必然也会成为统治者中的一支,有这样的制度存在,对于自己的子孙后代,也算是一种保障。高夜不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圣人,也没有在这个时代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有私心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过相比于满腹心思的高夜,曹丕、曹彰和曹植三人的心思却很简单。生平第一次逃开家人的管束,让他们三个的心里都有着一丝期待。平日里卞氏把他们三个管的想必是相当的严,如今曹丕、曹植虽然满脸的喜色,可还算安分,见高夜陷入了思绪,也不多做打扰,反而在互相谈论诗文。至于曹彰早就打马狂奔,撒欢去了。眼见曹彰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高夜也只能示意周仓赶紧跟上,毕竟年纪还小,虽然精通马术,可难保不会出什么事情。
从颖都到阳翟,不过几个时辰的路程而已,高夜中午出发,带着三个小鬼一路走走停停,直到傍晚才回到了书院。曹丕、曹植二人颇显的有些疲惫,曹彰或许天生就是个练武的料,又或许从小练武底子更好一些,纵马狂奔了许久的他,反倒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模样,走在路上指东指西的问着高夜这是什么地方。
说起来他们三个人都是第一次到书院来,眼看着无数美轮美奂的建筑,眼看着熙熙攘攘,成群结队的学子,向往说不上,但好奇是肯定的。毕竟如今天色已晚,可是人群却依旧没有减少之意,这一点最是让三人觉得稀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本就是古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颍川虽然繁华,可是宵禁这一条依旧有效。自一更开始,暮鼓一响便禁止出行,直到五更响钟后才开禁通行。除却生病、生育、死丧这样刻不容缓的事情之外,若有违反者,都是要被拉到官府去挨板子的。不过好在“夜间出没者没有什么好东西”这个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对于宵禁,百姓从未有过什么反对意见。
书院虽然也有夜禁,可和其他城池唯一的一点不同就是,书院是在子时才开始禁止学子出门游荡,其他的暮鼓晨钟,自然一如往常。其实这也是为了让学子们适应闻鼓归家,听钟出门的习惯,免得将来他们到了地方上之后,宵禁之后还在外面游荡,被上官拿了还得挨一顿揍,得不偿失啊。
高夜带着几个小鬼到书院的时候,正是大家都下了课,准备去食堂吃饭的时候。有些动作快的,早已经吃过了饭,准备去图书馆抢个位置继续学习。因此熙熙攘攘的人群,着实让几个小鬼惊讶不已。直到高夜笑着说大家一起和他到食堂吃饭的时候,三个人这才发现自己的肚子早就在抗议了。
食堂很大,桌子很多,一次容纳五百人同时进餐可谓是绰绰有余,虽然书院到现在为止,就读的也不过只有一百五十几个人而已。不过现在正是用餐的高峰,食堂里的学生很多,打饭的窗口更是排起了长队。高夜则是带着三个人径直走到了教师打饭的窗口上去。三个人眼见一个个学子拿着饭盒,三三两两的讨论着什么,也都是一脸的好奇。教师的窗口没什么人打饭,毕竟很多老师的饭都会被直接送到他们的办公室,或者是房间里去。因此高夜直接打了四份饭出来,三个小鬼各自端着饭盘,都是一脸的不适应。毕竟在家里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如今端个饭都要亲力亲为,着实让三个人有些无所适从。
这样的无所适从直到三人亲眼看到高温也在另一边的学生窗口排队的时候,这才化作了满脸的惊讶。曹丕更是抖动着眼角,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问道:“叔父,怎么小温在这里也要亲自端着饭盘打饭?”
高夜远远的看了高温一眼,随即嘴角一咧道:“不用奇怪,在书院里他的身份可不是司徒家的公子,只是一个学生罢了,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说着看向曹丕三人继续说道:“这几日你们刚刚来,先跟着我。等我你们在书院中安顿好了,正式就学了,也会和他们一样。书院最大的信条就是一视同仁,哪怕你们是主公的公子,也不能幸免。书院里没有仆役给你们使用,除了衣服可以送到洗衣房去有人会帮忙浆洗之外,打饭、打扫自己的房间卫生,都要你们自己亲力亲为。”
三人闻听都是一脸难色,最小的曹植更是一瘪嘴道:“我们都是要读书的,哪有时间来做这些琐事……”
高夜闻言倒是没有责怪曹植,反而笑道:“这些虽是小事,可一样是教育的一部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干活不知百姓艰辛啊。你们日后都是要治理一方的,你们以为读了几本圣贤书就能把一方治理成人间乐土么!书院里有的是知识要你们去学,也一样有的是规矩要你们去学。你们犯了错,可没人会看在司空的面子上,少罚你们几下的。”
这一次就连曹丕都是一脸的苦闷,开口道:“不会吧……还要挨罚?”
“没错,这一点主公可是同意了的,你们想要告状,可要先想想后果啊。”高夜打趣道,“况且人做了错事,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惩罚不是目的,让你们记住自己为什么错了,以后该如何做才是惩罚的意义所在。在这里没有人会替你们受罚,不要觉得自己是主公的公子,就可以在书院里为所欲为啊。”
眼看着三人都是一副苦脸,高夜却没有住口的意思。他们三个人刚来书院,受罚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了。温儿刚来书院的时候,不也挨了板子,被罚过挑水么。小孩子的虚荣心最是重,自己家世显赫,看不起其他的孩子也是常有的事情,犯错误自然是不可避免。好在荀悦此人最是刚正,再加上声名远扬,门第显赫。只要是犯了错误的学生,就算你是皇子,他罚起来也是毫不手软的。
正是有了像他这样的人在书院,如今书院的风气才能是一片和谐,一视同仁也才能最大限度的不成为一句空话。因此高夜在曹丕三人一进书院的时候,就给他们三个打好了预防针,免得他们自以为是,到时候挨了揍还没处说理。
看着默默吃饭的三个人,高夜扒拉干净最后的几粒饭之后,这才说道:“子桓、子建我还不算担心,倒是子文你性子跳脱,可一定要注意啊!还有,把饭吃干净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第十章 天才马均()
这两句话在高夜看来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李绅的《悯农》诗放在后世,几乎是每一个小孩子都会背的。这句话在高夜这里,几乎已经成为了一句成语,脱口而出实属正常。可是在另一边坐着的曹丕和曹植闻听,都是眼前一亮。他们两个随了曹操,文学功底都非常的扎实。听到如此凝练又如此发人深省的句子,都在暗暗思索。曹植更是一副好学生的模样,请高夜把整首诗都念出来。
其实听到曹植的请求,高夜也是一愣,随即才反应过来这些语句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成为了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可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是闻所未闻。既然曹植问了出来,高夜自然是笑笑,便将全诗背了出来。只是高夜这里一愣神的功夫,不过是反应了一下刚刚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在曹丕、曹植眼里,却大不一样。高夜把三个小鬼送到宿舍之后,曹植还和曹丕谈论着高夜的这一首“即兴之作”,曹丕更是直接书信一封,把这首诗送到了同样热爱文学的曹操手上。
一连三天,三个小鬼就这样一直跟着高夜,除了一大早需要跟着高夜一起练武之外,整整三天高夜都在带着他们三个人熟悉着书院的一切,尤其是规矩,这是重中之重。三天之后,拿着课表的曹丕三人,就要自己努力在书院里就学了。他们三个除了每天清早要和高夜一起练武之外,主要都是和其他学子一起去课堂上课。三个人毕竟年纪还小,每日的课程倒也算不得繁重。除了下午还要在高夜那里单独上一节课之外,其他的和书院学子毫无差别。
曹丕三人的到来对于整个书院和高夜来说,不过是一个小插曲罢了,在高夜耳提面命之下,三个意识到书院规矩之重要性的小鬼,这些时日也算是兢兢业业。往日里高夜只需要给高温一个人讲课,现在要给四个人讲,对于高温来说,有了小伙伴一起学习是一种快乐,同时也是一种压力。曹丕的年级本就大些,小时候更是和曹操一起经历过不少事情,早熟的他不但说话做事滴水不漏,就学问而言也绝不是剩下三人可以比的。至于曹彰,则是一心想要做将军,这一点倒是和高温一样。他们两个的年纪又差不多,志趣又相投,成为好友也在意料之中。只不过高夜发现高温最近练武练得是更加的勤奋了,想来是打不过曹彰激发了他的好胜之心吧。至于曹植,可真是让高夜感到了惊讶。史书上记载曹植十岁便通经史,出口成章。如今的曹植虽然还不到十岁,可是论事之时引经据典却也不在话下,吟诗作赋甚至还能压曹丕一头。无怪乎南朝谢灵运称赞曹植,才高八斗。高夜虽然在这一世恶补了古代文学,可若是没有后世那些奇美妙文来装样子,高夜觉得自己现在就能被曹植虐一个体无完肤。
四个人里,曹丕胜在心志,曹彰胜在武艺,曹植则胜在遣词造句之上,这样一来反倒是使得高温有了紧迫感。小孩子在一起除了玩耍,最爱相互比较。如今的高温读书练武,都更加的勤奋了起来,这倒是高夜当初真没想到的事情。
如今高夜不但需要教这四个小鬼,每天上午高夜还有一节整整一个时辰的数学课。说起来教受数学课已经是高夜的老本行了,只不过如今的学子的数学功底,可比当年强的太多。毕竟图书馆里有许多书籍可供参考,因此教室里遇到一个在计算微积分的学生,高夜也不觉得稀奇。
如今大考被定在了明年的秋季,时间还早,无论是蔡邕还是郑玄,自然都不再心急。毕竟是第一次出题大考,需要讨论和思索的东西还有很多,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