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满足了他的利益诉求后,还要给期望值,人性也并非容易知足,有时候也需要敲打,软硬兼施,才有效果。

    我们常说讲文化,讲目标,讲理想的公司肯定不是什么好公司,讲钱的,不一定是好公司,但一定是员工喜欢的公司。

    一个道理。

    赤壁大战之败,曹操可能想到了,但没想到败得这么惨。

    曹操哭郭嘉,若郭嘉在,不至让孤如此。

    败得太惨了,差点在赤壁战场送命了,曹操的话中意,可能是你们想吃败仗,也不要玩这么狠吧!

    郭嘉还当我是朋友,你们这些人,连我朋友都不当,只为了自己的利益。

    曹操没想到败的这么快,这么狠,这么狼狈。

    曹操的本意是想将孙权激怒,打几场硬仗,花一二年时间,渡过长江,灭了孙权,收复江东,将领们捞点军功。

    大家不干了,嫌蚊子腿的军功太少了,干脆给你玩把大的。

    当然这种输法还是第一次见。

    定关中,曹操就聪明多了,也谨慎多了。

    赤壁之战最大的错误在曹操,武将,谋士有什么责任?

    诸葛亮,周瑜利用曹操弱点,自大,自以为是,用苦肉计诈降,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战船,导致曹军大败。

    很多谋士都有劝进曹操,而曹操不听。

    赤壁大战的胜负与谋士们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赞同攻打孙权的大概是原江东官员的投靠朝廷的谋士,僻如王朗,华歆,温恢,蒯越等等这些人。

    这些人了解荆襄,了解江东,曹操要打孙权,会着重考虑使用他们的建议。

    但是这类人,有一点共同的特别,刚投曹操的不敢瞎说,拍马,奉承的只会鼓励曹操的想法。

    这直接导致了曹操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曹操有三次身临险境,都是险象环生。

    第一次追董卓的时候,被徐荣大军包围,曹操战马受伤,曹洪让出自己战马,给曹操,叫曹操快撤,救了曹操一命。

    第二次,张绣突然反叛,把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差点被活捉,幸亏其子曹昂将战马让给曹操,侄子曹安民挡住张绣追兵,曹操才逃过一命。

    第三次,赤壁之战,周瑜火烧赤壁,几路兵马伏击曹操,曹操被追的狼狈不堪,差点被活捉。

    曹操瞧不起投降人的,投降也分时机,曹操强的时候,你投降他,叫锦上添花,曹操弱的时候,你投降他,叫雪中送碳,当然那些雪中送碳的人,曹操是非常重视也是非常厚待的。

    就像我们现在人,当你风光无限的时候,一堆奉承的人,当你落魄的时候,跑的连个影都没有了。

    这是这个道理,曹操攻打张绣的时候,张绣投降了,曹操轻视,鄙视。

    曹操和袁绍开战,曹操一方弱,张绣投降曹操,曹操非常重视,厚待。

    至于是不是逼反张绣,这里我们不作分析,没有一个人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冒风险,不过曹操性格是这样的,真性情。

    赤壁之战的胜败,我们只能从大局观分析,而不能将所有责任归就于曹操的自大,骄傲自满。

    曹操曾书信一封给孙权,信上有一句:与将军会猎于吴,曹操并不打算接受孙权投降,而是要对孙权发动战争,兵不血刃拿下江东不好吗?我的看法有这几点。

    第一点:曹魏军事集团将领需要军功升官加爵,封侯列将,连曹操都需要军功。

    曹操定乌桓后,征刘表前称丞相,这个丞相要名置实归,就要拿下荆州,曹操想称公就需要攻打江东,而且要打硬仗,需要几年时间,打胜几场,立不世之功,僻如擒了孙权,这样才能称公。

    曹操做了丞相,马上就称公,是不行的,给世人一种权臣,奸雄的印象,于政治不利,曹操需要几年的过渡时间,而且需要遇到强敌,立大功,称公才名正言顺。

    最后也确实如此,曹操和江东打了几场,没有获得战功,将战场移到关中,平定马超,韩遂叛乱,定关中后,曹操靠这个军功,称公。

    曹操如果想天下归心,首先自己不能乱了制度和朝纲,那些败坏朝纲的董卓,郭李,王允,都没有好结果,都是朝臣暗算了。

    第二点:曹操好战,好斗,喜欢用自己的智慧打赢战争来体现自已卓越的军事能力。

    第三点:英雄爱美女,江南有二乔,曹操干掉孙权,周瑜,把美女收入后宫。

    我们总结一下,曹操得荆襄一半地盘后,挑起与江东孙权的战争,是因为曹操需要用战争来服务自己和整个曹魏军事集军的政治需求,将领的利益诉求。

    曹操的想法有没有人看得出来。

    有,刘备看出来,刘备也是这样的人,刘备经常跟诸葛亮讲曹操的事情,诸葛亮看出来了。

    至于其他人有没有看出来,这里我们不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看出来就可以了,诸葛亮出使江东,促成孙刘军事联盟,共同抗曹。

    即然曹操想这场战争不许投降,那么要么大胜,要么大败。

    曹操赤壁大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点:北军不适应水上作战,旱鸭子没有战力。

    第二点:水土不服,生瘟疫。

    第三点:为适应江面风浪,曹操铁锁连船,犯了水军大忌,给孙刘联军造创了用火攻的机会。

    第四点:曹操骄傲自满,不进忠言。

    第五点:周瑜用火攻之计,用黄盖诈降,突入曹军水营,纵火烧了曹军连船。

    曹操大败,收兵回南郡江陵,再从江陵撤兵北归。

    曹操回到许都后,发布求贤令,征召天下有才之士,为自己所用。

    诸葛亮,庞统,庶族奇士,关羽,张飞,赵云,草莽英雄。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那些不能为官的庶族人才,如果不能为自己用,肯定会被刘备,孙权用,而那些庶族人才有个共同特点。

    有能力,能吃苦,正直,忠诚,心中只有曹操,诸葛亮,庞统,徐庶在赤壁一战大放光彩,导致曹操心中才有此想法。

    诸葛亮三顾茅芦而出,入江东为刘备,孙权联盟作出重大贡献,徐庶前期作为刘备的首席谋士,大胜曹仁,后入曹营攻曹操心计,庞统为周瑜的功曹,出谋划策。

    这三个人物都是庶族,后起之秀,有远大的理想和出仕为官的志向,可惜时不我志。

    诸葛亮王佐之才,徐庶王佐之才,庞统奇士,遗孤山野,不得志。

    曹操颁布求贤令,一是担心人才被刘备所用,二是拢人心,三是自己的谋士团正在走向老化,斗争化,分裂,需要引进一批新鲜的血液来补充和储备。

    

曹操传(二十二)() 
    公元210年,曹操一方面在陈留挖湖练水军,另一方面挑起关中叛乱。

    关中叛乱的起因是曹操令司隶校尉钟繇起兵攻打汉中张鲁,马超,韩遂觉得曹操这是假道灭虢,马超联合关中诸将,起兵二十万叛乱。

    曹操称丞相后没多久就吃了大败仗,孙权守长江天险,一时还收拾不了,但是曹操年事以高,他需要在六十岁前完成封公称王,就需要立不世之功,或者说是平定叛乱这样的大功为自己封公作准备。

    其二因,关中韩遂,马超一直是不安分的因素存在,拥兵自重,听旨不听调,汉中不稳,曹操的大后方就有后顾之忧。

    挑起关中诸将联合叛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阴谋。

    平定关中之乱,也叫渭南之战,是曹操一生中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大胜仗。

    曹操称丞相后,内部就开始产生路线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曹操应该放下兵权,将权力交给汉帝,在朝议时解决问题,由朝廷各部门各司其职,进行处理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家各抒已见,谁的建议和计策最有有道理,谁的道理能说服其他朝臣就实施他的方案,而不是现在做什么都由曹操说的算,曹操这种做法是独裁行为,不可取,曹操独断专行是败坏朝纲。

    赤壁大战的失败,同时也验证了这一道理。

    即然曹操能干,那你就带着你的武将去战斗吧!

    另一部分人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英明的领导者,汉室倾危,没有一个天纵英才,宏才大略的雄主,能臣,是不能匡扶汉室的。

    而这个人这就是曹操,曹操灭吕布,灭袁术,克袁绍,征乌桓,雄才伟略,战必胜,攻必克。

    如果兵权交给汉帝,交给朝廷,就会导致发生战争时争吵不休,延误战机,内部纷斗不断,是没有办法高效的对外发动战争的。

    曹操的想法,更倾向第二种。

    第一点:兵权是不能交的,交了兵权,自己小命不保。

    第二点:要交兵权得等自己立国了,我去自己的国做王,我收复的司隶,兖州,青州都给你们,你们喜欢怎么闹不关我事。

    曹操有这种想法,所以在赤壁战场的时候,是没有和以荀彧为代表的忠汉士人集团合作的,结果导致大败而归。

    以其说这些人忠于汉室,不如说,他们希望能实现士大夫共治的一种理想,也就是之前的三公九卿各司其职,打仗,搞建设各有部门统筹调度等等。

    现在是一个什么情况?

    整个朝廷是为了曹操发动战争服务的,整个朝廷是曹操说的算,即使曹操很尊重他们,但是他们感觉自己是曹操的家奴,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出的主意得到重用,但曹操只能用一个人的主意,这就产生了互不相服,觉得曹操独裁。

    以前皇帝在的时候,皇帝也是很难做的,最后皇帝厌烦了这种利益之间的争吵,躲在后宫,让太监处理,不管太监处理的好不好,反正很多问题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朝臣只能将责任推给太监。

    皇帝每个月还是要上朝的,最后闹的没办法了,就搞党锢,把这些所谓的直吏都撤了,再卖官,那些花钱买官的人,至少老实一些,不会天天找皇帝麻烦,他们捞钱都没有空,哪里会找皇帝麻烦。

    皇帝捞钱了,一部分自己花,若是遇到天灾,皇帝还是会拿一些出来救济天下百姓。

    那皇帝的钱具体用来做什么?

    主要是用来保命,地方发生叛乱的时候,国库也没钱,皇帝得要有钱,才能保命,钱哪来,卖官的钱,皇帝可以拿钱出来招士兵,保护自己,平定地方叛乱。

    你说这个皇帝蠢,其实他一点不蠢,比谁都聪明,这是太监教他的办法。

    这个皇帝没有雄才武略,不懂平衡各方利益,不识治理,不会用人,所以才会如此。

    做皇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汉献帝也没有这种能力,汉献帝只知道杀了曹操,他就不用这么委屈了,可能会更惨,不过汉献帝没有这种智慧,所以曹操是不敢把权力还给他的。

    如果我是汉献帝,我也没办法,我无非把曹操招来,跟他讲,这样好了,我给你去立国,你把司隶给我,我要读兵书,我要和你一起出去打仗,学习驾馼群臣和将领。

    可能在那个时代是天方夜谭,但是乱世,皇帝没有这种应对乱世的肉弱强食的能力,是没有办法生存的,只能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如果曹操,夏侯氏满门都灭了,那会是谁来做曹操的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