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整个房间的气氛瞬间变了。
杨越根本就没想到跑了半个河南竟然还遇到自己未婚妻的堂兄,于是和他攀谈了几句,发现他对答如流。
呆立一会,忽然走下来拉着他的手说:“这位堂兄,有失远迎,望见谅。”其余众将见了,纷纷笑起来,这么一出闹剧,还真是喜人。
鲍予官笑着说:“其实我还没有去过南京,小静也只是小时候见过一次,此后我便一直在管理河南事务。所以和倪家也不是很熟络,但是却是实打实的有血缘关系。”
杨越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遇见个大舅哥,然后两人来到桌前,既然是自己未婚妻家族中人,杨越的心也就放下大半,开始与他商量这许州的事情。
鲍予官指着地图说:“这些日子打探到你们的消息后,我就想过了,许州必须打下来,为此我还在城里为你雇佣了两百从水师退役的老士兵,他们可保证出船的安全。”
“劳烦鲍兄你了。”杨越大喜过望。
“不劳烦,若能加入太平军,有何不可?”鲍予官心底深知,这些年河南鲍家的商行在请朝廷的统治下愈发缩水,因为民不聊生加上兵荒马乱,商人手中的货物在这时代,根本就是四面碰壁。
杨越站起来拱手道:“鲍兄如能助我回到天京,在下定替东王引荐!”
听见这话,鲍予官心里落实了不少,嘴上说着:“此事以后再提吧,但是现在这许州之事不可拖,迟则生变。”
杨越闻言看了看众人,这是他的习惯,各种事情虽然他有决断权,但是还是要其他将领各抒己见,互补有无。周博文说:“大人,正如鲍兄弟所言,人心变化万千,当即立断。切不可首鼠两端。”
其他几人都点头默许,虽然还是有些小冒险,但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机会。马明龙瞅了他们一眼,弯腰拱手道:“让我当先锋吧,也好探探虚实,此次大人放心,定可完美完成!”
。。。
许州西城门,朝阳日出,阳光暖人。昨日荒无人烟的城门,如今已是城门大开,人流来往不绝。
城门外,露宿野外的百姓睁开朦胧的睡眼,席地而坐,和自己的妻儿父母聊着天,眼神时不时的来回眺望着远方。
俞知府躺在舒适宽敞的大帐蓬里打着鼾,一个家仆小心翼翼的走进来,轻声唤道:“老爷。老爷。老爷。”
无奈俞知府睡得太死,纹丝未动,家仆深吸了口气,走过去一边推着他肥胖的身躯,一边喊着他。俞知府被他吵醒,怒道:“什么事?!”
家仆急忙趴在地上:“老爷,天亮了。”
“嗯?”
俞知府从床上站起来,走出帐篷,刺眼的阳光让他的脑袋瞬间从朦胧中清醒。
“太平军怎么还没来,不是说半夜的吗?莫非被骗了?”
家仆说道:“鲍公子的仆人回来了,他说太平军今早就会到许州。”
“什么时候的事?”
“半夜四更,您已经睡着了所以没有告诉你。”
俞知府听后,烦躁地看着外面,眼前嘈杂的的情况让他更加焦躁。家仆小心询问:“我们还等太平军吗?”
俞知府闻言怒目圆睁:“当然等!难道现在带着老婆孩子跑吗?!”
“是是是,小的多嘴。”家仆抬头看着他说道:“可是给这些百姓的粥只够一晚上的,现在已经没有了。”
俞知府揉了揉头,叹气着对他挥了下手:“去府里找账房拿钱买粥吧。”
“诶,小的遵命。”听见他这么一说,家仆如蒙大赦连忙退了出去。
俞知府恶狠狠地看着那几个自己叫人搭建起来对的粥铺,虽然现在没有在施舍粥,但是门口却已经聚集起了一群饥肠饿肚的难民。俞知府看着他们脏兮兮地样子骂道:“贱民!哼。”说着他扭头走回帐篷。
昨日鲍予官走后,俞知府和杜通判就已经联合许州城中非富即贵的大人们开了个会。
除了其中的一部分死活不愿意留在许州,要带着自己的人走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出城,害怕碰上太平军和流寇。
为了迎接太平军,俞知府真觉得自己已经是煞费苦心。他宣告全城,明日将献城太平军,可是全城百姓还是足不出户,大街和城外一片冷清。
为了让百姓积极到城外迎接太平军,给太平军一个好印象,俞知府就向这城中的商人和官员收了不少银子,用于在城外搭建粥铺,和迎接太平军的种种经费。这些大富人家和贪官都不想在这当头惹太平军这个祖宗生气,所以怀着破财免灾的心态都捐得不少。
俞知府和杜通判当然大公无私地将其中一部分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其他的他们精打细算,够城外难民喝粥,再送太平军些金银珠宝。对他们来说,这钱赚的太容易。
可是没想到这城里的贫民太多,加之这段日子河南背井离乡的难民成群,免费发粥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昨晚难民潮就差点将粥铺挤翻。
这和俞知府预想的不一样,他原本和杜通判商量,觉得这城中只要吃得上饭都不会去城外排队领粥喝,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们吃惊。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城中的权贵都害怕太平军一来看见这城外饥民一片,迁怒与他们,连忙又筹备了一轮粥钱。可是今天早上的粥钱,却只有从俞知府的口袋里出了,这让他觉得十分心痛。
很快,从粥铺传来沸沸扬扬的喧闹声打破了俞知府心中的宁静,他气愤地站起来。心想,如果不是为了及时迎接的话,他现在就起轿回府休息,怎么会还在这里和这些贱民混在一起。
正在这时,脑中乱糟糟的俞知府从远处听到了阵阵马蹄声,紧跟着一个衙役飞快地冲进来:“大人!长毛来了!”
俞知府闻言一巴掌甩过去:“什么长毛!那是太平军!是义军!”
“是,小的脑子不好使!”
“快,去通知城里的那些大人准备好,义军来了!”
“好!”
看着衙役一转头就跑的没影了,俞知府走出大帐,看着远处而来的滚滚浓尘,心中顿感紧张。
马明龙带着凯旋营骑兵连的两百名兄弟们,踏着飞尘来到城门远处。虽然他们半月前还是附近响当当的连山贼寇,现在却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救民于水火的太平军,虽然他们入营时日尚短,但是这段时间和其他凯旋营士兵一起行军,将各种军规都已经记得七七八八了,刚入营的那浑身的匪气也消退了不少。
随着一声嘶鸣,马明龙停在城门远处眺望着那里的情况,并不准备冒险上前。没想到这却急坏了俞知府,他不想在这阳光下和太平军玩互相对视的优势,连忙带着身后的官员和衙役主动跑过去。
马明龙就看见一个穿着官服的清朝官晃晃悠悠地一路小跑过来,他的身后紧紧跟着群衙役。
山贼们都是穷出身,种了点粮食到城里换点家常经常被这些衙役欺负,看见这些衙役,仿佛又看见了记忆中他们那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马明龙回头看了他们一眼:“都不许轻举妄动,莫要坏了大帅的事。”
“义军!”话音刚落,俞知府已经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张口叫到,紧跟着就跪在地上,他身后的一群官员和衙役也纷纷跟着他跪在地上。
“老夫乃许州知府,今日在此处等待,特向义军献城,心志之坚,可耐天寒啊!”
(本章完)
第54章 百官相迎()
看着跪在马下的那一片人,马明龙轻咳了声,说道:“大帅随后就到,我等乃是先锋军。”
俞知府闻言面色不变,起身到:“无妨无妨,行军劳累,义军们可先到城中歇息。”
马明龙说:“陈有志你带弟兄们进城吧,我等在此处等候大帅。”
陈有志当然知道他说是歇息,其实是探查城中虚实,连忙应了一声,带着二十来个马术好的,飞快的从人群之间掠过,掌着凯旋营的狼旗,跑进了城。
“太平军来了!太平军来了!”
民房内,妇女抱着刚满月的小娃娃紧张地坐在床上,耳朵却专心地听着外面的动静。她怀中的娃娃含着自己母亲的母乳,甜甜地随着,丝毫不知道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
随着开门声,小娃娃的父亲走进来。“怎么样?”妇女马上问他。
“是真的,太平军的骑兵都到城外了,我瞧见上面的旗子了,不是官府的。”男人小声说着。
“那官府昨天没骗咱们?咱们这就不是朝廷的民了?”妇女睁着眼睛不可思议地说道,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她不知所措的同时,还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力感。
男人点点头,笑了一下说:“管他的呢,只要吃得饱饭,向谁交粮都一样。况且我听隔壁屠夫说,这太平军到了一地就向当地百姓开仓放粮,虽然也收税但是和着请朝廷比起来,要少一大半。”
“真的?!”深知生活不易的妇女听了这话后又惊又喜。
“好日子来了。”男人笑呵呵地看着他怀中的婴儿,轻轻捏了一下他的脸蛋:“说不定咱娃以后也能进私塾读书认字呢。”
许州城外三里,骑手转达完前锋传达的话后就急忙赶回去,杨越举着剑高声道:“士兵们!打起精神!昂胸抬头!许州大门已经打开,满城百姓正在街道两边注视着你们的一举一动!”
凯旋营士兵闻言,连续行军的疲惫被兴奋冲淡,他们将火枪抗在肩膀上,昂着自己的头颅,迈着整齐地步伐。
城外,听完士兵说的话后,马明龙对俞知府说道:“对不起巡抚大人,大帅很感谢你今日的所作所为,为此他保证不会伤你和你的家人一根汗毛,也不会动你的家产。但是他希望你能带走所有衙役和官兵,在衙门等候他,而不是城外。”
俞知府闻言心放下不少,连忙说道:“好,请转告大帅,我当率百官在衙门恭迎大驾!”说完他拱了一下手,带着身后的随从走进人群,高声叫喊:“所有官员和衙役捕快都跟我走!”
随着他们这一行人离去,淡出人们的视线,粥铺前的百姓们草草将粥喝进肚子里,小声讨论着,目光集中在马明龙和他们身后。
他们也很期待,这将河南闹得一团糟的太平军到底长得什么模样。随着俞知府和他的走狗远去,街道上也沸腾了,无数的房门被打开,男女老少口口相传,拥挤在城外和街道两侧,等待着太平军的来到。
正午,阳光当空直下,十月转冷的天气在这时候变得非常暖和。在阳光的照耀下,太平军出现在城外百姓的视野之中,阳光照射在他们健康的古铜色肌肤上,充满了坚韧和浩然正气。
“挺胸!抬头!齐步走!”
“杀!”
冲天杀声响彻云霄,百姓们兴奋滴看着这只从阳光中独步而来的队伍。李成材扛着火枪,微微昂着头,在鼓点声中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朝着前方前进。
前方城外聚集了好几千百姓,他们的目光全部聚集在自己的身上。这些眼神充满了敬佩和仰慕。李成材看见了高高的城墙,上面有块匾额,写着许州两字。现在城门已是大开,城墙上也全是百姓开心地脑袋。
人流自动为他们让出了一条道路,在杨越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