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军石军长、七十一军陈军长都随声附和,坚决战斗到底!
杜雨明默默地看着大家,一言不发。心里却十分担心,五十二、十三、七十一这三个军都是国民党军的嫡系部队,他们的表现也在预料之中。可问题是其他各军是否也着这样的想法。即使大家都是这样的态度,还有大批的中下级军官,他们又怎么打算。难道都想血战到底吗?越是这个时候,人心越是复杂。如果不能真正统一思想,贸然作出决定,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六十是云南地方部队,五十三军是原东北部队,调来锦州本就极不情愿,更加上大战开始以来,这些部队一直使用在最前线,部队打得异常疲劳,伤亡极大,补充不及,士气低落。特别是近来,物资奇缺,空投的东西分配严重不均。像五十二军等国民党嫡系往往先得先占,这种明显的歧视让上下都对老江充满了怨气,只是敢怒而不敢言罢了。
几个军长互相用眼神交流着……这个时候不表达自己的意见是绝对不行的。最后还是资格较老的五十三军周军长站起来,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说:“杜司令官,不知江总统对眼下战局有何具体指示?”
“周军长,近日以来,南京几次来电,要锦州死守待援,关内正在调集部队,组织第二次大规模增援。”
听这样说,屋子里的军师长们一脸不屑的样子,这不是骗人的鬼话吗?海军撤了、空军跑了、陆军溜了,还怎么援助!纯粹是胡说八道,这种鬼把戏他们见的多了。即使真的要援救,等组织好部队,恐怕得几周时间,到那时锦州还能守得住吗?明摆着,老江已经下定决心抛弃锦州了,还这样信口雌黄,看来国民党是没有希望了,摊上这样的领袖真是党国之最大不幸啊!
周军长愤愤不平的说:“大家又不是三岁、五岁的小孩子,何必这样?就现在的情景,我们还能守几天?部队已经连续打了还几个月,伤亡没法补充、弹药装备没法供给,五十三军已经没法再打下去了,说实话,现在全军能够作战的不到一个师,大量伤病员无法救治,阵亡者来不及掩埋,缺医少药、没粮没弹,怎么打!”
六十军曾军长也随声说道:“六十军已经弹尽粮绝,战斗部队能勉强凑齐两个团,重武器基本损失,要支撑下去很难。”
七十一军陈军长猛然站起来,大声喊道:“这么说,那么说,最终一点,你们都不想打了是吗?难道你们都想投降共军不成?我七十一军坚决守住自己的阵地,所有官兵都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即使剩下一兵一卒,也决不投降!”
十三军、五十二军的人纷纷叫嚷着,死战到底,决不投降,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刘玉章更是坚决的说:“谁要是敢于背叛党国、对校长不忠,我第一个枪毙他!”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两派人马泾渭分明、互不相让、剑拔弩张。七十一军陈军长抽出手枪,吧的一声拍在桌子上,大声叫道:“谁要投降,先问问我的枪答应不答应?”
大家一下子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九十三军卢军长冷冷的一笑:“陈军长,你这是干什么?大家毕竟是一家人,这样冲动不好吧!谁说要投降了?我们只是分析我军面临的困难,难道这不是事实嘛?如果实在不能坚守,我们可以突围吗!”
一说突围,所有人一下子反应过来,对啊!刚才大家都在战与不战上较劲,竟然忘了还可以突围,是啊!如果突出去,那大家都好看了,眼下的分歧也就迎刃而解。
七十一军陈军长急急道:“突围?说的容易,刚才杜长官不是说了吗,总统让我们死守待援,擅自脱离阵地、放弃锦州,就是突出去也将被军法从事,何况现在周围敌军云集,能突出去吗?”
这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两边的人们暂时放下了隔阂,禁不住交头接耳讨论起来。不管怎么说,突围意味着生的机会,意味着可以继续带兵。当然也意味着荣华富贵的好日子没有就此结束,只要有一线生的希望,谁也不会轻易放弃。
“杀身成仁、为国捐躯”说起来好听,自己一死,家人怎么办?上有老娘需要侍奉,下有儿女需要抚养,还有漂亮的妻子,谁敢说这些都可以轻易舍弃,无牵无挂。“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是老话说的在理啊!
(本章完)
第121章 首战锦州(七十一)()
第一百二十五章首战锦州(七十一)
见大家终于有了相对统一的方向,杜雨明心里稍稍欣慰了一些。稳稳当当站起来,缓缓道:“诸位,看来大家对突围这条路还是比较认同的。说实话,我个人以为,眼下突围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再这样死守下去,结局大家其实都明白。这样吧,我们把锦州现在的处境如实向总统汇报,祈求全力突围。我想总统会体谅我等的苦衷。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周密部署,凭我十几万大军,杀出一条血路,安全撤到关内还是有希望的。”
杜雨明这样一说,大家更加坚定了突围的信心,总统不会那样绝情的。锦州已经坚守了三个多月,现在弹尽粮绝,突围的要求不为过分,人们似乎一下子看到了希望。刚才还严重对立的两派,一下子又成了一家。因为大家终于有了共同的目标,都有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赶紧制定详细的突围计划。
杜雨明趁热打铁,连续下达几道命令:
一,前线各部放弃一些次要阵地,收缩防线,收拢部队;
二,抓紧清理所有军用仓库,把库存所有物资统统下发各部;
三,各军指挥部立即转移至新的位置,加强通讯联络,保持讯息畅通。
参会的各级长官纷纷离开,来时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现在重又焕发了生机。毕竟人们看到了希望、出路。
布置完一切,杜雨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管突围能不能获得成功,他尽力了。总部指挥所也要转移,待安顿停当。杜雨明首先向南京发出一份紧急电报,然后忐忑不安的等待回复。
因为他太了解老江的性格了,虽说也能做到知人善任、重用人才,但是又疑心极重,一旦认定背叛或违背他的意愿,就将遭到无情的打击和清洗,绝不留情。
同时,杜雨明找来林高参,简单介绍一下突围的情况,然后命令他带一支精干侦查部队,先期对突围路线进行勘察,并一再要求务必搞好保密措施。
老江对杜雨明要求突围的电报,犹豫起来。按说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可是现在海军刚刚遭到惨败,重整军力尚需时日,空军亦是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参战。陆军部队也是被牢牢牵制在关内各战场,机动兵力严重不足。
这种情况下,东北共军如果再趁机入关,那么关内战场将出现无力应付的局面。现在他最需要的是时间,没有时间,新部队无法编练。没有时间,美英援助物资难以及时到位。没有时间,整个战略布局难以及时调整。这种情况下,他自然希望锦州能够多坚持一些时间。只要锦州守着,共军就不会大规模入关,一切布置就还来得及。
当然他也明白,如果拒绝杜雨明的要求,就会极大伤害锦州守军各高级将领的感情。五十二、十三、七十一各军可都是他的嫡系部队。如果一起葬送在锦州,实在于心不忍,心有不甘。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确实要好好掂一下两头的分量。
老江迟迟不做回复,急坏了杜雨明。一日三电,催促速下决心。同时,锦州方面紧锣密鼓做着突围的一切准备。锦州各军军长怕夜长梦多,情况有变。连日轮流电话催促杜雨明赶快下达突围命令。
杜雨明感到心焦力瘁,无力应付,只有继续催促南京。就在南京、锦州为突围而勾心斗角之时,林虎已经知晓敌人即将突围的计划。其实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以对杜雨明的了解,轻易投降绝不是他的行事风格,坚守下去又不现实,只有突围一条路可走。但是,以现在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能突出去吗?
盼星星盼月亮,老江的电报终于来了。杜雨明急切的抓过电报,上面这样写道:光亭吾弟,自锦州战事以来,弟殚心竭虑、运筹谋划,我二十万将士舍生忘死、奋勇杀敌,致共匪伏尸遍野,保锦州岿然不动,全赖弟之忠勇有加。兄甚为感念,每每想起,无不欣慰之极。弟之能实为党国之幸,弟之忠视为吾之肱骨。天下纷纷,如弟之才者、忠者,吾得三人足矣!今锦州危局,全赖弟支撑,现强敌环伺,兵微将寡,难以接济。望弟所有决策慎之又慎,切勿仓卒行事,以致大军进退失据,战略要地尽陷敌手,则共匪做大,党国危矣!
遥想当年黄埔,弟英姿勃发,誓死捍卫三民主义之真理,忠实追随中山先生之精神,实为黄埔校友之楷模,党国之绝对精英。今独撑危局,望弟奋起黄埔之革命精神,抱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革命信念,完成党国之重托。思之念之,吾寝食难安,唯愿上苍,保佑我前线将士平安!
看完这封电报,杜雨明一下子呆住了,悲从心起。老头子竟然在这关键时刻,玩起了太极,既没说坚守也没说突围,说了半天,又把难题推给了自己。事关十万人生死的大事,怎能这样推来推去。岂不知“当断不断必留后患”,紧要时刻,优柔寡断,这是绝对的败亡之兆,我的校长啊!你好糊涂!
可是,杜雨明毕竟是极聪明的人,冷静下来一想,立即猜出了老江的心思,不免有一种万念俱灰、冷若冰霜的感觉。彻底失去了希望,瘫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说一句话……
老江在电报里一个劲的夸奖自己,那是逼迫自己杀生成仁啊!这等用心何其良苦,却又何等冷漠。自己追随老江二十多年,鞍前马后,尽心尽力,可以说把自己最好的时光全部奉献出来。
没想到最后落了个被无情抛弃的下场,感觉自己就像一块被用过多次的抹布,脏了、破了,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随手被扔到一边。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凉、无助、苦楚,一时间五味杂陈、难以名状……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眼下最要紧的是决策。手下这十几万人马都等着自己的命令,是战是和还是逃,总要最后拿出一个决定。
杜雨明决定再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大家好不容易凑在一起,一听老江的回复,立即炸了窝,无论是嫡系还是杂牌,都彻底明白锦州已经被老头子彻底放弃了,什么援军、什么空投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特别是那些对老江、国民党一直抱有信心的人,一下被击的蒙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有的人则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场面混乱不堪……
人们吵吵闹闹的乱了好一阵子,都慢慢冷静下来,不觉一起看着杜雨明,眼神里分明已经明确的表明:杜长官,现在可就看你的了,何去何从,下决心吧!
杜雨明慢慢地站起来,缓缓道:“诸位,关系到大家身家性命和以后的前途,我不得不慎重,我再问一遍,大家还信得过我吗?”
屋子里的人们互相看了看,面色凝重的盯着杜雨明。大战以来,战事起起伏伏,时刻折磨着人的毅力、考验着人的耐心,杜雨明曾经红润光泽的面庞,已经明显苍老了许多。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