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架子山附近,谢文华盘踞于萝北、黑河、塔河三县交界地区,李大棒子则以抚远为根据地。”
军区政治委员李元兴接着说:“我对王德山有一定了解,这个人说起来与我党还是很有渊源的,他出生于当地的大户人家,家里经营着商号,良田上千亩,远近很是有名,他本人则读过不少书,算是一个有知识的人,尽管家境富裕,但是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善待相邻,受人敬重,威望很高。
在九一八以后,天下大乱,东北更是遍地起‘胡子’,各种各样的队伍都打着‘抗日’的旗号,一时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让人难辨真伪,王德山由于家财万贯,树大招风,所以连续遭到了日本人、土匪的屡次洗劫,家道迅速败落,一气之下他散尽家财拉起队伍,上山当上了‘胡子头’,报号‘灭东洋’,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
后来被我党收编,成为赵尚志抗联三军的一员虎将,在与日寇的作战中表现相当的坚决、勇敢,屡立战功,1937年夏季,当上了三军主力师的团长,1938年以后,抗联的生存环境恶化,部队损失惨重,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人相继牺牲,抗联四分五裂,很难维持下去。
最后大部过境撤到苏联,余部则散落各地,于是王德山再次收拾残部上山为匪,不过多年来,倒也没有太多的骚扰百姓,经常打着‘杀富济贫’的旗号。对我党地方政府还算客气,不过也没有什么联系,基本上是互不侵犯。还有谢文华,也曾经干过抗联,后来卖身投敌,变成了日本人的狗腿子,日本人投降后又摇身一变,死心塌地的投靠了国民党。”
军区司令员程子明笑着说:“老李啊!你怎么对这个王德山这么了解呀!”
李元兴道:“司令员!你忘了,我就是抗联出身的,当年在周保中将军的手下,后来跟着去了苏联,所以听说过这个人的一些事情,不过从来没见过。”
程子明笑着说:“原来如此啊!老李!要是当年你不去苏联,说不定和这个王德山一样占山为王呢!”
屋子里的人顿时都哈哈大笑起来。
程子明接着说:“大家看看有没有对这个李大棒子了解的?”
话音未落,军区的作战处长站起来道:“司令员!我老家和这个李大棒子相距不过十里,算是知根知底的乡里乡亲,说起来这个家伙可是三代为匪,不折不扣的土匪世家,据说他的爷爷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就啸聚山林、占山为王,后来慢慢成为方圆几百里最大的匪首。
到了他爹这一代,子承父业更是了不得,再到他这里还是匪气不改,都说‘匪不过三代’,他家绝对是个了例外。这家伙本名叫李三胜,从小就不是个好东西,横行乡里、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等到稍稍大一点,越发的穷凶极恶,他经常拿一根碗口粗细、一米来长的老榆木棒子,带着一帮打手在集镇上闲逛,看谁不顺眼,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棒子,轻的鼻青脸肿,重的头破血流,还有的致残,甚至无缘无故被一棒打死。所以人们都怕他也恨他,由于他经常拿棒子打人,有人就背地叫他‘李大棒子’。
慢慢的人们都这样叫,没想到,他自己也挺欣赏这个绰号,手底下的人也都这么叫,久而久之,他的真名人们都忘掉了,一律都叫‘李大棒子’,以至于谁家的孩子哭闹不听话,大人一说‘李大棒子来了’,小孩竟真的就不哭不闹了。
这个家伙虽然凶残,不过很讲义气,对朋友两肋插刀,所以他手下的人竟然都对他很是敬重,言听计从,忠心耿耿的不在少数。九一八以后,日本人也曾经拉拢过他,高官厚禄、金钱美女,这家伙竟然没有答应,双方也打过几仗,日本人也没赚到什么便宜,就不了了之了,日本人都拿他没办法,以后这‘李大棒子’过的是逍遥自在,打家劫舍、肆意妄为,反正除了好事、正事以外什么坏事都干,周围老百姓是苦不堪言,说起来都恨得牙根发痒。”
听完对三个匪首的介绍,大家有进一步交流讨论……
司令员程子明最后道:“同志们!我们对我区的匪患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经过发复讨论,大家思想进一步统一,目标也进一步明确,结合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我认为我军下一步的剿匪作战应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步,把我军这次剿匪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大力的宣传出去,告知所有人员知晓,特别是做好土匪家属的工作,然后给出十五天期限,只要在此期间,主动到县级人民政权缴枪投诚的,匪首宽大处理,保证不杀,一般人员一律免予追究,释放回家。
第二步,对拒不缴枪者,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抓到罪大恶极的匪首坚决予以镇压,负隅顽抗的一律严惩。
第三步,发动广大群众,积极揭发藏于民间的土匪恶霸,让一切匪众无藏身之地,真正彻底干净的消灭匪患。”
针对司令员的意见,大家有进一步制定了完善的作战计划:决定在第二步展开军事打击时,区别对待三大股土匪武装,对王德山部予以积极争取自动放下武器,为做好这一工作,应在第一步时,就安排相关人员主动联络接触王德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我党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尽早打开局面。对谢文华、李大棒子要做好坚决打击的充分准备,地方基干兵团配合集团军主力部队作战。在解决以上三股土匪后,所有部队化整为零,以班排连为作战单位,深入各地,清剿其它散匪。
(本章完)
第28章 拿谁开刀?()
第二十七章拿谁开刀?
1946 年2月份刚刚过去,在漫天飞花,冰天雪地里,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东北大剿匪正式拉开了序幕……
黑龙江军区按照计划,迅速开展了第一步剿匪行动,各地的乡村集镇,各大中城市都大规模宣传我党的剿匪政策,敦促大小土匪在规定期限内主动缴械投降。
十五天过去了……各地统计约有三千土匪走出了藏身之地缴枪回家。
军区领导再一次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投诚人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数量,散兵游勇较多,股匪很少,特别是很少有匪首主动缴械,看来军事打击必须尽快展开。
司令员程子明问军区政治委员李元兴:“对王德山的工作进展如何?”
李元兴说:“已经派人联系了对方,但是王德山的态度很不明朗,显得犹豫不决,好像顾虑很多,不过他的部下主动投诚的要比其他两部明显多一些,听说李大棒子的手下有人想投诚,被发现后,李大棒子竟亲自用棒子把人活活打死,十分残忍,也十分嚣张。我考虑王德山的思想一定有所松动,只是对我党的政策还是不能完全吃透,所以才犹豫观望中。”
程子明说:“王德山现在的状况也属正常,毕竟离开抗联这么多年了,不可能一下子转变过来,要继续保持与他的沟通,既定的方针不能改变,王德山的情况特殊,争取过来的话,对我们的剿匪工作意义太大了。对谢文华、李大棒子看来要坚决打击了,大家商量一下,先打谁比较好呢?”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先打李大棒子。一是这个家伙格外残暴,祸害一方,顽固不化,打掉他,可以显示我军剿匪的决心,震慑其它匪众。二是该部主要活动于抚远县境内,抚远地处黑龙江最西北,远离大中城市,比较偏远,再加上这一地区地势复杂,不宜大部队行动,李大棒子戒备松懈,自认为天高皇帝远,可以高枕无忧,所以我们可以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远程奔袭,打他个措手不及,确保首战告捷。
在具体打法上,针对该部有2800余人,装备有迫击炮等重武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打好这一仗,三个基干团五千人,负责外层的合围,野战部队的一个营约一千人,负责主要的突击任务,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多,火力是对手的五倍,行动统一由野战部队的唐团长指挥。
二月的东北大地,依然是千里冰封,一片白色的世界,在这林海雪原上,路胜的连队作为全营的先头部队正在行军,战士们全副武装,奔向前方,虽然冰路湿滑,不是有战士摔倒,但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把路面冻得特别结实,所以部队行进速度并不慢。这次由于是远程奔袭,营里把一些行动不便的重型火炮留下,但是加强了重机枪、迫击炮的配备,所以火力还是十分强大的,并且后勤主要是由汽车组成,补给能力十分可靠,粮食弹药源源不断满足供应,打起仗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为应对特殊情况,后勤部门还准备了一批骡马。真是今非昔比啊!再也不用手拉肩扛,“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看着雄壮的队伍,路胜不由浮想联翩……
“报告连长!团长电话!”通讯员把无线步话机交到路胜手里。
“路胜!你连到达什么位置?”步话机里团长问道。
“团长!我们以连续行军六个小时,照这个速度,再有六个小时就能提前赶到作战地点。”路胜兴奋的回答道。
“不行!现在已经下午五点一刻,部队立即停下来,一天你们已经走了十个小时,一百二十多公里的雪路,战士们体力消耗很大,又是头一次长途行军,没有经验,不能蛮干,赶紧休息吃饭,准备宿营,明天十点以前赶到指定地点即可,立即执行!”团长不容置疑的下达命令。
路胜不敢怠慢,放下话筒,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宿营,不一会,雪地里搭起一个个白色的帐篷。
夜幕悄悄地降临,东北的黑夜格外漫长难捱……
(本章完)
第29章 不知死活的李大棒子()
第二十八章不知死活的李大棒子
在抚远县城以东一百多公里的深山密林中,有几座木屋里面灯火通明,人声嘈杂,一间较大的房间里,一伙人正围在一起吃喝,正中坐着一个三十多岁汉子,黑黝黝的脸庞,长的虎背熊腰,膀大腰圆,满脸横肉,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凶巴巴恶狠狠,放射出狼一般的目光,让人看了胆战心惊,这就是恶名远播作恶多端的‘李大棒子’。
此刻他正和手下几个心腹头目喝酒,李大棒子端起满满一大碗酒,大声说:“弟兄们!干!”说完,一扬脖,一碗酒喝的点滴不剩,几个头目赶紧大呼小叫着“大哥干!”“大当家的请!”纷纷喝掉碗中的酒。
一个小个子土匪摇摇晃晃站起来,满脸讨好的说:“大当家的!我看这满东北的英雄就数您才算得上最牛、最让人信服的,其他人******算什么呀!大伙说说,这谢文华、王德山怎么能跟咱大哥相提并论,他们什么都不是,就眼下来说,共产党在东北闹得多欢,听说光从关内就调来了几十万大军,那架势比当年的小日本还大,这又能怎么样,咱大哥照样不放在眼里,这气势谁能比?啊!你们说说谁能比?”
满屋子的土匪立即向炸了锅一样,一片叫喊声……
李大棒子哈哈大笑,提高嗓门说:“弟兄们!听我说几句体心话!你们都是跟我多年的生死弟兄,咱们无话不谈,我是三代为寇,占山为王,虽说不太那么好听,但是我不在乎。干咱们这一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