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方大军,各自在山道南北两面扎下本阵,麾下各备队一路一路地行进挪动,长枪队,骑马队,弓箭队,铁炮队,井然有序地在山道上列阵。
“罗氏家大军是连夜行军,然后乘在我等大军昨夜在山道之中停留休息后,出现在我大军后方远处,并且在凌晨时来到我等面前的。”
三方联军这边本阵里,负责后阵的佐伯惟教一面观察着敌方的军势,一面用手指着对面罗氏家大军的本阵说道。说起来惭愧,他的麾下竟然连在昨夜后面出现了罗氏家的大军也不知道,要不是今天清晨他亲自查看后方情形,也不知道对方已经跟上来了。不过奇怪的是,如此情况下,对方竟然也不实施突袭,反而慢吞吞地在后方列阵。
“看来对方是打算慢慢跟在我等后方,寻机进攻阿!”佐伯惟教暂时没有看出罗氏家的意图,但岛津贵久却是一眼看出来了。九州雄鹰明显不打算跟他们硬拼,而是选择拖延战术,再寻机进攻。
罗氏家大军的本阵直接设在后方山道旁边的一处山腰上。居高临下,本阵四周用绘有罗氏家黑鹰家纹的阵幕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在阵幕的上方。金色黑鹰这一个旗印赫然醒目地耸立在那,而不用多想,此刻九州雄鹰罗氏政良的本人必定已经身在本阵之中了。
面对后方虎视眈眈地罗氏家大军,眼下三方联军众将领都聚集在本阵这里,商讨如何应对罗氏家大军一事。
“罗氏政良用兵神鬼莫测,这点我们都疏忽了,但眼下并非讨论敌军为何出现的问题。而是我军下一步该如何处置?”岛津贵久首先沉声言道。
岛津贵久此言一出,军帐中以佐伯惟教为首的佐伯家众人都感到有点羞愧了。毕竟此次罗氏家大军突然出现在后方。是作后殿后的佐伯家大军警戒不严所导致的。而且此前佐伯家可是留下了佐伯镇忠等人留在用来城,以此来阻击罗氏家大军的追击的,但现在罗氏家大军竟然如此快速地跟了上来,虽然不知道佐伯镇忠那里出了什么事情。但是此时已经说明佐伯镇忠的阻击任务已经失败了。这一切都是他们佐伯家的问题阿。当然,在羞愧之余,佐伯惟教还暗暗为弟弟佐伯镇忠的安危而担忧了起来。
相对佐伯家众人的羞愧,无论是岛津家众人还是伊东家众人,此时他们的心中的确是对佐伯家有所不满了。其中以伊东义佑最为严重,此时他甚至已经有点后悔这一次对佐伯家的支援之举了。
面对岛津贵久的话,军帐中众将此时和也一片默然。
“以此来看,罗氏军很可能是在昨夜刚刚攻下用来城后,又连夜行军。士兵必定疲惫不堪,我想若我军乘此机会决战,并非没有时机。”岛津忠长开口言道。
“难道我军就不疲倦?而且以五千军势能胜过敌军近万军势吗?况且对方主将还是天下名将的九州雄鹰。”岛津忠长此言一出。马上就有伊东家的家臣出言反对了。
此前在丰后国佐伯家领地中与罗氏家大军作战之时,已经战死了二千余人,同时还有二千余人受伤无法作战,导致三方联军原本上万人的军势,在撤退之时就只剩下了六千余人(二千余人的伤兵中,其中一部分选择留在了用来城并没有跟随大军撤退。而剩下的那些跟随大军撤退的伤兵,此时也不能参加战役。所以满打满算,此时三方联军合共也不过五千余人)。
“即使不敌,但在下也不会畏惧,大不了战死沙场,阁下若是怕了,尽管逃走吧,反正在下是不会退的。”岛津忠长当即讽刺道。
“你?”
“住口。”眼看麾下要吵起来,岛津贵久与伊东义佑同时出言打断了两人的争执。争吵的岛津忠长两人也意识到失态,连忙欠身道歉。
看到两人安静了下来,伊东义佑与岛津贵久又相互对视一眼,发现双方都有话要说,于是伊东义佑示意岛津贵久先说。随即,岛津贵久沉声出言道:“若是要战,我军胜算尚在一成以下,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现在且战且退,继续沿着山道退往松尾城方向,但此举一定会遭到敌军追击,如此掩杀过来,我军必定大败,且损失惨重。所以必须安排下赴死之士,作为殿后军,阻拦住罗氏家大军的攻势。”
“正当如此!”一旁的伊东义佑也当即赞同道。
两位家督此言一出,众武将当即神色默然,不过亦然接受了这一建议,但又有谁愿意作这殿后军呢,这可是必死的任务阿。
而此刻佐伯惟教脸色微微有些煞白,看向岛津贵久与伊东义佑两人的眼光中带有一丝恨意。很明显,这两人就在方才的对视当中已经默契地串联好的了,而他们串联的目的,自然就是让佐伯家军势来殿后了。毕竟自从撤离老巢用来城那一刻,佐伯家就如无根之萍,今后都将要依靠伊东家与岛津家了,而且佐伯惟教的儿子以及孙子此时还在对方领地当中了,虽然随着松尾城的陷落,儿子与孙子等人的生死未卜,但总是还有一丝希望阿。既然如此,佐伯惟教现在还不能与岛津家、伊东家翻脸了。
想到这里,佐伯惟教眼中闪过一抹认命的神色,眼下他心想,与其被人主动把使命安排在自己肩上,倒不如主动承认这一责任,日后战死沙场,也成就自己的勇武之名,并光耀家门,若是嫡子与孙子都没有死,那么以岛津贵久与伊东义佑两人的处事方式,自然是会对他们礼遇有加的。
将这一切想好之后,佐伯惟教当即站了起来,出言道:“就由在下率本队殿后吧。”
“啊?”
佐伯惟教此话一出,登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其实殿后人选意属于谁,在稍作思量以后,众人早已心底有数,却没料到这一刻佐伯惟教却是主动站出身来了。
此刻,岛津家与伊东家的众人对于佐伯惟教主动承担重任的举动,顿时感到佩服不已。但身为佐伯惟教部下的佐伯家众人,此时却在心底里大骂了,这一次被主公害死了。
“佐伯大人,你这是何必呢?”对于佐伯惟教无须他的劝说而主动承担殿后重任,岛津贵久自然是非常满意的,但表面上,岛津贵久依然也要挽留一番的,于是赶紧站了起来,两步走到佐伯惟教的跟前,伸手按住佐伯惟教的肩膀,沉声说道。看其脸色,还真的似乎有挽留之意。
“岛津大人无须多言,谁都怕罗氏政良,唯有我佐伯孙三郎惟教不惧。”佐伯惟教却是断然回答道。
“好!好!不愧是佐伯大人!”此时,伊东义佑也走了过来,直接满脸佩服之色地赞扬道。随即军帐中岛津家与伊东家众将纷纷向佐伯惟教表达佩服之意。唯有佐伯家一方的众将都保持在沉默当中,有数人甚至还直接就面带不屑与不满地离开了军帐。
三方联军当中,岛津家与伊东家各队闻之佐伯惟教队甘做殿后,为己军争取一丝生计,纷纷为之感动。反而佐伯家军势中却是一片风声鹤唳之色。
第961章 众叛亲离()
既然佐伯惟教甘愿担当殿后重任,回过神来的岛津家、伊东家众人反而是担忧起佐伯惟教那不足千人的兵力能否抵挡得住罗氏家大军的进攻了,于是在商议一番后,就纷纷留下各自的精锐武士,以帮助佐伯惟教御敌。如此一来,佐伯家这一方也有一千余人了。
当然,虽说是助阵之意,另外一层意思却是大有监视之意了,以防佐伯惟教临时向罗氏家投降。
不久后,除了本阵阵地留下的佐伯惟教军势以及各家留下助阵的番队外,其余岛津家、伊东家各备队将士就有序地快速沿着山道朝松尾城方向前进撤军了。
临行之前,众人纷纷向佐伯惟教拜别,久经沙场的岛津贵久、伊东义佑居然都忍不住,当场溢出了几滴泪水。至于岛津家与伊东家的将领们也纷纷来到佐伯惟教面前说些,武运长久,多多保重之类的话,告别之后然后就纷纷上马而去了。
只是这样的情景,在一旁的佐伯家众将看来,这感觉上却是*裸地打脸了。一时间愤怒与不甘之色溢于言表。是的,没人指望佐伯惟教能在罗氏政良的近万大军(实际上只有七千余人罢了)面前能够支撑下来,除非罗氏政良放他们一马,要么佐伯惟教也只有投降一路了。
只是,佐伯惟教会投降吗?不,绝不可能的。就连最为亲近佐伯惟教的几个家臣都不知道为何佐伯惟教会如此痛恨罗氏家。并且硬是要与罗氏家作对的。实际上在当初大友家刚刚覆灭之时,就有家臣建议佐伯惟教主动向罗氏家投降了,但佐伯惟教从来没有点过一下头。反倒是那些提议投降的家臣遭到了佐伯惟教的日渐疏远以及打压。
当然。当初佐伯惟教打压那些倡议向罗氏家投降的家臣,是由于佐伯惟教还在丰后国的老巢当中,有着领地以及大量死忠家臣的支持,所以都没有人敢吭声。但现在,佐伯惟教已经失去了领地以及大量的死忠家臣了,而且这一次佐伯惟教主动担当殿后送死任务的举动实在是人神共愤了,于是在岛津家、伊东家大军撤退不久后。一部分家臣就带着自家人马直接将军帐中的佐伯惟教围了起来。
如此举动,几乎就是谋反了。但反而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而那些平时一直支持佐伯维教的家臣,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参与到围拢当中,但也都站在了一旁冷眼旁观了。一点也没有前去保护佐伯惟教的意思。
突然出现的众叛亲离,令到佐伯惟教无奈地躲在了军帐中不愿意出来了,反而是那些留下来助阵的岛津家、伊东家武士眼见情况不妙,当即就前来保护着军帐了。于是企图进入军帐中的佐伯家军势当即与这些人冲突了起来。
联军阵营中的突然混乱,令到政良这里都感到惊奇了。原本在用千里眼看到联军主力开始撤离,并且留下殿后军势后,政良已经准备进攻的了,结果现在还没等罗氏家这一方出击,联军殿后军势就自乱阵脚起来了?
“暂缓进攻!”看到如此情形。政良决定稍为等上一等,看看下面还有什么好戏可看。反正以此时联军留下的那一点殿后军势,是绝对不是罗氏家这一方的对手的。
而佐伯家一方也的确没有令到政良的等待失望。在一段时间后,联军阵营中就一分为二,一部分打着岛津家、伊东家旗号的少量军势直接就离开联军阵营,往此前撤退的岛津家、伊东家主力的方向而去了。至于另外一部分人数更多的打着佐伯家旗号的军势却是直接留在了原地,并且派遣了使者前来投降。
就这样,政良在不耗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直接就得到了八百余人佐伯家军势的投降,而且还得到了作为俘虏的佐伯维教本人。将这些佐伯家军势分散纳入自家各个番队中后。政良还派人押送着佐伯惟教直接往后方的用来城而去了。
政良准备让佐伯镇忠与佐伯惟教这两兄弟好好见上一面。毕竟历史中,这两兄弟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在佐伯镇忠病死后,佐伯惟教还将他的一个儿子取名为佐伯镇忠,为的就是以此来纪念他的这个兄弟的。
安顿好一切后,政良再次将手中军配一挥,罗氏家大军随即沿着岛津家与伊东家大军撤退的方向直击而去。
就在政良率领着大军对岛津贵久与伊东义佑两方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