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也正是在以往的尝试中得到看了很多的好处,所以这里也是罗氏家推行新举措最为顺畅的地方。于是接下来在一路前进的路途中,政良除了看到了神瓜、玉米等作物外,还另外看到了两种正准备在领地全面推行的新事务。
其一就是猪圈。在一些领民的屋舍旁边,政良竟然发现了一些猪圈。也就是说,这些领民已经在养猪了。这些猪自然就是来自罗氏家位于野高山下的奴隶农场的。
当年在罗氏家发家之时,正是政良带着一部分领民深入森林然后将长期骚扰村子田地的一窝野猪给端了,杀死了大野猪的同时还收获了数只小野猪。政良当时就将这几只小野猪圈养在农场的猪圈里了。从那以后,又陆续有领民捕捉到小野猪将其放入到这个猪圈里(当时由于文化以及温饱等原因。并没有领民愿意独自圈养这些小野猪)。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这个猪圈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百五十多头猪的猪场了。
而那些陆续出生的猪崽也被驯养成了家猪,然后分流到领地各处的奴隶农场中去建立新的猪场了。而一部分猪崽则是在野高山当地领民的请求下,卖给了他们作为家猪饲养了。
这些家猪可是宝贝来的,除了等到这些猪崽长大后可以返卖给罗氏家内政阁外,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些猪的猪粪作为肥料,增加田地的肥力。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深受领民的欢迎。
除了猪圈外。政良还在一些鱼塘的塘基上看到的菜园以及桑树。这是罗氏家奴隶农场中一直实行的桑基鱼塘种植方式啊,没有想到这里的领民已经开始模仿种植了。
尤其是桑树。目前在罗氏家的领地中,就只有岸岳山城附近的纺织工坊以及领地各处的奴隶农场在种植这种作物了,至于其他地方,由于担心领民一时间无法接受这种新作物而且也缺乏种植技术,所以暂时还没有开始推行桑树的普及种植,但这里的领民却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队伍一路前行,不久后就抵达野高山下的野高町外。作为罗氏家曾经的大名居所以及罗氏家起源之地,这里的繁荣程度绝对不差于岸岳山城的城下町。
在政良将居所迁移到岸岳山城之前,这里就已经开始进行改造了。改造完毕后。这个町子被一条贯穿于南北的行军大道一分为二,西面是商业街道。东面则是民居以及一些罗氏家官方机构。
由于这里是罗氏家雪盐买卖的集散地,而且也是罗氏家肥前国内最为繁荣的地区,所以在商业街道中,政良看到了诸如神屋、罗氏屋麾下的各种商屋,甚至还发现了数十间由领民独立开设的商屋。能够在一个地方集中如此大数量的商屋,这已经是政良视察以来见到的最多商屋的的地方了。
在商业街道这一边政良还看到了一处面积十数亩的市集。此时的市集中正人头涌涌,大量闻知罗氏家大名前来视察的领民们纷纷涌了出来,前来观看。看着那人群中摩踵擦肩的情形,政良有一种正在参观堺町的感觉。
而在町子的东侧,则是民居与一部分罗氏家的官方机构。这里有着数间闻名于罗氏家领地并且每年吸引着大量各地领民前来参观拜访的机构。
募兵所,是罗氏家征募预备役常备的机构。几乎每天都会有领民(其中包括浪人武士)前来报名,而募兵所则是负责登记报名领民的信息,并且进行相应的测试。测试的内容主要为举石、舞刀弄枪、射箭、长跑、队列演练等农兵日常训练的基本动作(罗氏家领地法度规定,各町以及村子负责农兵以及童子军训练的町头或村头,每月至少要有四天时间进行农兵以及童子军的集中训练。这些农兵以及童子军可以说是罗氏家最底层的兵源,而经过募兵所招募的士兵则是罗氏家第二层的预备役兵源。他们将定期接受包吃包住的免费训练。每当罗氏家进入战争动员阶段之时,这些预备役就要首先被征集出战。而第三层兵源,则是常备等士兵了)。
虽然测试的项目不少,但是基本上只要这些参加测试的领民其中有一样项目出类拔萃,就会被录用的了。随后被选中之人就会集中到野高山山林中的新兵营进行训练。
类似于这样的募兵所,在罗氏家的领地的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内还有数十处,每年为罗氏家军势输送大量合格的预备兵源。下一步,政良准备在丰后国与筑前国也铺设这样的机构。
与募兵所职能相类似的,还有町子中的奉行所。这些奉行所是专门用来招募诸如在民政、农事、工匠等职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在通过专门的测试后,这些人才的信息就会被登记下来,然后那些在民政、农事上有特长的人才将会被派往一些小村子任职,以试用其才能。试用期限内。是有专门人员跟踪这些人才的试用情况的。待试用期结束后。内政阁将会根据这个人的表现来决定其去留。作为最终留下的人。他们仍然被派驻到各地的基层去任职,但却会定期的到内政阁组织的培训,加强其特长。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这样的举措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属于首创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罗氏家积累了大批的基层人员。这些人将逐渐代替领主豪族的作用,慢慢渗透进罗氏家的各处地方中去,形成罗氏家的独有管理网络。
而那些剩下的工匠人才,则会被交到野高山上的铁器工坊以及木器工坊进行进一步的安排。
位于野高山上那一处曾经作为政良居所所在的峡谷。此时已经成为了铁器工坊与木器工坊的总大营了。里面居住着大量的工匠以及家眷。但政良的府邸仍然保留着,并且一直有专人负责打理。而政良在闲暇时候也会带上众妻妾儿女一起到这里来休闲一番。
对于这些从奉行所招募而来的工匠,作为统管罗氏家领地内所有民间铁器工坊与木器工坊的总工坊也是有着严格的试用流程的。总之若不是得到政良的直接提拔的情况下,新招募的工匠至少也在总工坊外围工作三年才能接触到罗氏家的一些秘密技术。
在总工坊附近的山林中,则是目前罗氏家唯一的一处新兵训练营。这个新兵训练营主要负责训练罗氏家常备的预备役新兵。也正是因为肩负着如此重要的重任,里面的上百个教官都是从常备军势中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役下来的常备。
作为罗氏家的预备役。他们在享受罗氏家定期的包吃包住免费训练的待遇,以及家人因为其成为预备役而身份等级提升的待遇(罗氏家法度规定,成为罗氏家的军势后,其家眷的身份等级也随之提高,将会享受更低的税赋以及军队抚恤等待遇)的同时。也需要付出以下代价:
一是,在接到罗氏家动员令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无条件赶到集合地点集合,然后随军出征(这些就是罗氏家每次大战之时农兵的主要来源)。
二是,每年定期参加最少两次由训练营教官担任主将的领地边境守卫任务以及其他任务。这也是各处常备番队驻地的农兵的主要来源。
三是,每个月至少有半个月的时间参加新兵训练营的训练。
跟一般只在村子的村头带领下一个月训练四天的农兵相比,这些预备役农兵的身体素质更高,训练的时间更长(基本上是半脱产的状态了),训练的质量更高。他们也是罗氏家征战的主要兵源以及补充各个番队战损的重要兵源。而日后肥前国的罗氏学府正式开启后,这处新兵训练营也将会成为罗氏学府军事学院的一个分校点。
现在已经有了一处训练预备役的专职训练营,接下来,政良准备再建立一个水军预备役训练营。地点也已经决定好了,就是在唐津湾。
目前罗氏家的水军当中,那些水手以及一般的农兵都是从沿海的渔民中临时征募的。这些渔民虽然也会在村头的带领下每月进行四天的水上以及陆地训练,但是战力还是参差不齐,而且人员也未必全部可信。毕竟水军不同于陆军,一旦船只在战时被敌方细作控制,那基本上最少也要损失一只战船了,是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的。所以政良才有了建立一处水军新兵训练营的想法。
当然,在野高山这里,除了新兵训练营以外,还有一处战马训练营。那就是目前罗氏家唯一的一座牧场了。
这座牧场位于野高山与丈高山之间的树林地带。在那一处树林当中有一处林间小溪汇集而成的湖泊,而湖泊的四周则是一处平坦的草原。以前这里是一群野马的栖息地,后来在被罗氏家发现后,就将那里改造成了一处牧场。此后,罗氏家从各地缴获以及购买回来的马匹就都会集中到这里来。
对这些马匹进行筛选后,一部分适合作为战马的马匹将会继续进行训练,直至成为及格的战马。它们将作为罗氏家常备骑兵的坐骑。既然是罗氏家的宝贝战马了,待遇自然是不差的。日常用来给他们食用的都是上好的饲料。就连他们栖息的马厩都是环境最好的,而且还有专人照顾。
而另外一部分不适合作为战马的马匹则是将会被驯养成负责运输物资的驮马以及供给传令兵以及侦番骑乘的通讯马。出于对物资节省的原因,所以它们的待遇就相对差一些了,但至少会保证能够吃饱。毕竟每一匹马匹对罗氏家而言都是宝贵的资源。
(感谢“百世經荆А⒙堂籽恰ackkk2007”的月票;感谢“绿米亚”每天的打赏。)(未完待续。。)
。。。
第705章 奴隶农场()
野高山下,除了上面提到的商屋、砖瓦民居、罗氏家独有农作物、大型市集、工匠总坊、募兵所、奉行所、新兵训练营、牧场这些地方外,实际上更为被罗氏家领地内其他地区领民所熟知的,却是英雄墓地、忠孝寺以及八幡大菩萨神社这三处地方。
英雄墓地,作为安葬所有为了罗氏家而战死的士兵的墓地,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领民前来拜祭。而罗氏家各地的内政阁也会定期将各自地区的童子军组织到此地扫墓。作为大名的政良更加会每年定期带领着家臣前来祭拜。
再加上由于大量的人流前来拜祭,而且墓地中那独特的石碑景观,于是这种种原因导致吸引了大量来自罗氏家各地的旅客前来参观。一时间,这处树立了满山石碑的墓地成为了罗氏家领地内最神秘而吸引人的地方。
忠孝寺,作为罗氏家的宗寺,里边供奉着政良的神像,同时也供奉着罗氏家的一些特殊物件,如政良来到这里时所携带的已经没有电了的手机、被作为稀世画卷的老人头(一百元面值的钱币)、政良使用过的但已经出现裂纹的名刀吉冈一文字,甚至还有记录罗氏家起家以来所发生的大小事的《罗氏家史》等等。这里是罗氏家领地当中最为神圣庄严的地方。
忠孝寺除了作为罗氏家的宗寺外,它还是罗氏家的医学院所在。曲直濑道三(这个家伙现在还在研究政良的那几颗早就过期了的感冒药)、玄如、玄治这三位医药学大师正定居在这里,他们一边在研究医药学,一边在这里开诊救治病人。
为了留住这些人才。政良一边派人到倭国各地到处搜刮医药典籍。一边委托王海等明国商人从明国带回来不少的明国医药典籍。以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