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澳洲-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是暹罗退兵。不过是有条件的!

    缅甸要割让比劳山脉以西,椰城以南的领土。这块区域位于马来半岛,后世则是缅甸的德林达依省,也称丹那沙林地区。并赔偿一定的华元作为补偿。

    这样的条件,缅甸是不想接受的。但暹罗、阿萨姆邦、曼妮普尔邦以及各部土司,兵贵神速。短短月余,就分别攻克阿瓦城以北的瑞保城,以及掸邦高原以西,阿瓦城以东的宾乌伦。

    使得一北一东,两座大门相继失守。暹罗与各反缅势力,便带领八十万联军,集聚阿瓦城外。

    这严峻的形势,让缅甸不得不低头。

    而且这还是在大明的调解下,暹罗退让后的条件。在一开始,暹罗不仅要缅甸割让丹那沙林地区,还要萨尔温江以东的领土。并赔偿七千万华元,作为暹罗的军队开支。

    目前和大明交好的国家,都根据大明的要求,使用华元作为对外贸易的基本货币。且大明的货币购买力不低,商品输出力也很强。在对外通商的时候,都避免不了和大明接触。尤其是南洋地区,已深受大明的影响与控制。

    为了本国安全考虑,缅甸和暹罗,都不敢在这件事上忤逆大明的意思。反正大明也不是在他们国内发行货币,还没妨碍到他们的基本利益。何况用华元结算,也方便了贸易交流,何必为了这事,惹怒大明?

    所以在赔偿上,暹罗使用华元。

    对于这样的要求,不仅缅甸不同意,大明也不同意。毕竟萨尔温江是一条天险。如果将暹缅边界推到了这里,那两国在边界上的军事纠纷,很可能会因大河之险,而大大减少。

    不说缅甸攻打暹罗,会多费好些力气。就是暹罗反攻缅甸,那也不容易。这边境,也就安定了。那两国的矛盾,也就大大降低。这可不符合大明的预期!

    因为大明从没有想过,缅甸和暹罗能真的好好相处。万一他们联合起来了,反而不利于大明在联盟内部的地位。

    所以大明施压,让暹罗,放弃萨尔温江以东的领土诉求。而丹那沙林地区,相比萨尔温江以东,就没有那么高的军事价值。因此可以割舍。

    毕竟无论怎么说,缅甸都是暹缅之战的挑起国。现在又是没有战败,但等同战败的求和者。不付出一定的代价,那是不可能的。也好让缅甸记住教训,同时对暹罗保持怀恨之心。

    这样两个国家才走不到一起,保证大明的利益。

    暹罗由于忌惮大明的实力,也明白大明在暹缅之战中,给暹罗带来的助力。所以不敢过于违背大明的意思,便见好就好,只要丹那沙林地区。赔款也降到三千五百万华元。

    缅甸再不愿,也在联军的威逼和大明的强压下,答应下来。两国使者,也在1796年一月八日,大明新山市,签订了《暹缅新山和约》。以官方的身份,结束战争。

    与之一起的,还有《明暹缅三国新山盟约》。这是大明要求的,为的是增强联盟的紧密性。并明确大明在联盟内部的主导地位。

    说起来,这场暹缅之战,从九月初开始,直到次年一月初结束。历时四个多月。在无数场暹缅之战中,并不算长。但它是首次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下,结束战争。

    其中缅甸死伤七十多万人,暹罗死伤五十多万,都损失不小。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平民百姓,并不全是士兵。并且还有一些水分,有些夸大了。

    按照大明所派遣的战争观察员的统计,双方死伤,加起来都不到一百万人。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让伤亡达到这等规模,也是令人咋舌。

    而这,就是火枪的功劳了。也让暹缅两国,再一次认识到了火枪的军事价值。现在双方都让派驻大明的使节,和大明商量着军购。想要再买一批数量不小的火枪,大规模装备部队。如果能将火枪生产方法买到,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是大明一直都对他们存了心思,没可能做这等反伤到自己的傻事。

    至此,缅甸和暹罗,正式恢复和平,重修旧好。但缅方签订和约的大使,在回国后,就被孟云以叛·国罪论处,下场凄·惨。也是缅甸自建立贡榜王朝后,就一直在扩大地盘。就是和暹罗交战,也没吃过什么大的败仗。更别说割让领土了。

    孟云这样做,也是想找个替罪羊,以安民心。

    这使得余温未散的暹缅和约,又多了一条冤·魂。

    在最大的外部威胁祛除后,缅甸的下一个动作,就是安内了。包括掸邦以及清缅交界的土司、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等附属的小邦国,还有金彬建立的反缅阿拉干王朝。

    从易到难,缅甸先处理的是掸邦和清缅交界的土司。他们先前反叛,凭借的暹罗的声势。狐假虎威,本身并没有多少斤两。内部更是一盘散沙。

    当暹罗主动退兵后,他们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便接受缅甸朝廷的册封,重新臣服。

    然后是阿萨姆邦、曼妮普尔邦。

    这两个地方,从古至今,就多次反·叛缅甸。特别是在缅甸分裂或国势大衰时,更是举兵攻入缅甸。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臣服缅甸。他们在内部事务上,也一直享有很大的自·治权。

    因此停战的条件,就是享有更多的自·治权,并要求去掉属国的身份。在地位上,和缅甸平起平坐。(。)

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山和约(二)……烽火终熄() 
孟云在属国这一点上,表现得半点都不肯退让。毕竟缅甸千百年来,都是中南半岛上的区域大国。自认为除了清国以外,就无人能敌了。怎么忍受得了一直臣属的小邦国,和自己平起平坐。

    之前割让丹那沙林,是迫不得已。这让小国骑到头上,那是赤·裸·裸的羞·辱了。

    所以缅方谈判的使节,表示得十分强硬。甚至愿意举兵,和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大战一场。因为缅甸虽然败了,但不是大败,底气仍在。在暹罗退兵后,被困在下缅甸的数十万大军,已在返程的途中。

    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也忌惮的缅甸的威胁。便坚持了几天后,就松了口。

    最后在大明的调解下,两个邦国愿意臣属缅甸,但邦国的内务,缅甸不能插手。

    除了新王即位,接受缅甸的册封。以及每年的朝贡,分量随意减半外。其它的,都和缅甸没有瓜葛。

    并且双方边境地区,不能部署两千人以上的军队。缅军更不能在邦交国内部驻军。

    至于有外敌入·侵,威胁到邦交国安全的状况发生。则依照《明暹缅三国新山盟约》的规定实行。

    这里面,有一个大致的势力范围。阿萨姆邦和曼妮普尔邦,既然是缅甸的属国,当然也在势力范围内,受三国盟约保护。那个外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指的是英国。

    这和盟约映射的敌人,是一致的。

    曼妮普尔邦和阿萨姆邦正是凭借这个盟约,才有底气不接受缅甸的驻军。

    后来三方的和约,也是在大明的新山签订。时间比暹缅和约,要迟了一个星期。名字分别是《缅曼新山和约》和《缅阿新山和约》。

    之后是阿拉干地区的反缅势力。

    由于这个地方十年前是独立的阿拉干王朝,并入缅甸的时间不长。所以情况比较复杂。处理的时间也比较久。

    最初的时候,缅方根本就没想和金彬谈和解。毕竟金彬闹的声势太大了,不仅杀了那么多的缅军,还屠杀了那么多的缅人。使得很多缅人对阿拉干人,都比较仇恨。

    在上缅甸地区,已经发生了多起阿拉干人被缅人殴打致死的案例。缅甸朝廷,也有意让缅人泄愤。因此采取的是不闻不问的态度。使得上缅甸的阿拉干人,都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也加深了阿拉干人和缅人之间的仇怨。

    缅方如果和金彬达成和解,那就占到了缅人的对立面。而贡榜王朝的统治基础,就是同文同种的缅人。所以这种背离民意的事,缅王孟云,显然是不允许的。

    且缅甸内乱,也是金彬带领阿拉干人,最早出头。形成一呼百应的态势,让缅甸周边,烽烟四起。

    都说枪打出头鸟,缅方也有意打掉盘踞在阿拉干的反缅势力。这杀鸡儆猴的好戏,也正好威慑住那些刚刚按耐住心思的宵小。

    当下从下缅甸撤回的大军,已经赶到若开山脉以东,伊诺瓦底江下游的卑谬。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这对建立新阿拉干王朝的金彬来说,无疑于乌云压顶。

    他最先恼怒的是阿萨姆邦和曼妮普尔邦背信弃义。在商量好共进退的情况下,却先一步和缅甸朝廷议和,将阿拉干当成那只杀鸡儆猴的鸡。

    要知道,他之前敢反叛。一是英国多年的扶持,有些家底。二是大明临时性的大力扶持。派出了部分精锐将士,混入他的义军中,帮他歼灭阿拉干的缅军。否则他也不能那么快速的攻占阿拉干。三是暹罗大败缅甸,无力顾忌阿拉干。

    可惜在对待俘虏和缅人的问题上,他违背了大明反对大屠杀的意思。使得大明现在,也不再那么热心的扶持他了。英国也因之前的反叛,而对他态度冷淡。暹罗则已经议和,军队也离开缅甸国境。

    在大军抵临阿拉干的时候,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和无力感。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斤两,知道没有他国的扶持和外部势力的介入,自己的杂牌义军,很难抵抗朝廷大军。

    于是他更加卖力的央求大明,写了血书,表达悔恨之意。并愿意成为大明的附庸,只求帮他一把。好在大明也不是真愿意看到阿拉干重新并入缅甸,否则日后针对英属印度的伏兵,还怎么布置。

    所以推辞了几把,就假意被金彬的诚意感动,愿意出手帮忙。

    这让金彬喜出望外!就像落水的人,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更感激大明,更卖力的抱住大明的大腿。因为他清楚,大明的大腿才是最结实的。

    于是大明通过情报司,将缅甸官军的行军路线,军力布置,都提前泄露给金彬。让其有针对性的,设下伏击、灭敌之计。

    并将一批仿造英国的火器,卖给金彬。让他在提高军队武力的同时,制造英国扶持他的假象。

    结果在1796年一月二十一,金彬领导的义军,在卑谬以西,进入阿拉干的若开山脉山口地带,埋下伏兵,大败缅军。

    损兵折将后,缅王孟云才不得不有所顾忌,承认事实。派出使节,愿意和金彬就和解之事谈判。

    这个时候,大明才以老好人的姿态,介入进来。

    在大明事先和金彬通气的情况下,和解之事,进展顺利。

    先是金彬做出让步,接受阿拉干属于缅甸的事实。并承诺在阿拉干境内,保证缅人的人身安全。将缅人被屠·杀的事情,归属于兵灾。算是从官方立场,改变了对缅人的态度。

    缅王则封金彬为阿拉干地区,最高的行政长官。当地的军政事务,基本由金彬负责。官员任命,也由金彬决断。但相关人员的名单,要报给缅甸朝廷。

    这使得阿拉干享有极高的自·治权,俨然成了独立的小王国。只是在明面上,仍是缅甸的一个省。

    到了这里,缅甸烽火,终于熄灭了。

    等它重新点燃的时候,估计又是另一番境地。(。)

第二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