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是这个疏忽,加上水晶宫阵中有陈致远这个内应在,对炎州的局势了若指掌,这西南三座城池本身就没有多少军队,那么陷落也是意料之中,但是敌军到底是哪方的军队,其数量又是多少,这些最为基本的情报都没让杨氏获得,也算是杨氏的疏忽,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也与杨雪娆姑侄的内斗有很大的关系。
敌人就快打到家门口了,杨雪娆也是公私分明的人,便主动找来杨喆投出了和解的橄榄枝,双方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接着杨雪娆便即刻命其的情报网在洛京周围撒开,以便能得知此次敌军的目的和动向,同时派人前去惠州谈判,意图得到言嗔的支持,只有两方达成协定,那么边军才好撤回救援。
杨喆一回到府中,便飞鸽传书身在惠州的杨沐晨,其信中的内容无人知晓,不过观其不跟姑姑提起此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路数。
此战打的突如其来,连杨氏都措手不及,更遑论其他各州的势力,何况如今石州大乱将起,也无暇西顾,北禅寺方面还未知晓此事,子藏如今焦头烂额,这方丈登基大典几乎成了武林中的笑柄,更为糟糕的是李瑞海控制了石州过半的兵力,而怀有异心者则瓜分了五亭中的其三,剩下的大军主要守于潼关还有白山脚下,实在不容乐观。
潼关的张暴加入罗成麾下的时日最短,而其地理位置虽然要冲,但如今确是很尴尬,李瑞海与其接触不深,也不便派人去拉拢,如今他还在北禅寺的麾下,并且跟惠州也眉来眼去,不用想也知道张暴想凭借其八千守军换得一点今后的保障。
如此看来惠州言嗔的态度便至关重要,他只要支持哪一方,那么胜利的天平便会往之倾斜,李瑞海的软肋在于粮草不足,还要供养大批城中的饥民,本来这些都有北禅寺供应,如今当然没了指望,而子藏也是掐住了这一环才放心行事,熟料这李都督竟如此刚烈,竟要与其鱼死网破,才搞的如今这么被动。
不过言嗔的态度倒是相当耐人寻味,除了跟潼关的使者往来以外,其他的势力都不曾召见,同时还往边境的朔方三城增兵,据领军的将军马跃所言,这是为了预防石州发生事端所采取的自保措施,白山上的子藏虽然想骂娘,但只能暂且忍耐了。
只是如今智能颇有悔意,他把子藏找到身边,要求从惠州的落霞寺将罗成的徒弟智信召回,并把方丈之位传于这位师弟。这个提议让子藏灵光一闪,顿时想了一条两全其美的计划,既能让叛军屈服,又能保住如今的位子,甚至架空智信这小子后,便能
谁知派手下到落霞寺一问,却被静夜禅师告知智信去了惠水城做客,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回寺,这让使者傻了眼,要他去惠水城要人万万不能,反复思量后他只能灰溜溜的回去复命。
智信确是被言嗔接入了府中,如今石州的形势如此复杂,言嗔作为罗成的好友,当然不希望别有用心者拿这个孩子大做文章,经过跟静夜禅师和智信本人商讨之后,便暂时将其纳入了府中。
反正如今惠州四方安定,言嗔也只需静观其变就是,每日里除了陪伴家人之外,便是跟智信下下棋,谈天说地。
这日两人正在院中对弈,管家来报水晶宫派人求见,而来者也不陌生,便是原来的炎州****大哥陈致远。
陈致远的到来让言嗔颇感意外,同时其所属的竟然是水晶宫的势力更是让其费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便在偏厅内接见,而智信当然也是座上客。
双方寒暄过后,陈致远便开门见山道:“言都督的威名,致远如雷贯耳,如今神州四方纷乱,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如今我水晶宫已攻破番吾,陵夷,魏蔚三城,兵锋直指洛京,只要言都督能拖住炎州的边军,那么事成之后,我水晶宫将会洛京以东至潼关的土地割让,言都督意下如何?”
言嗔闻言倒是没有多大的惊讶,反而智信坐不住了,惊声道:“这不可能!莫非你要挑起炎、惠两州的争端,好方便水晶宫在火中取粟吗?”
陈致远笑道:“此事不久后便会有消息传来,陈某兀需撒这种弥天大谎,如今杨氏反应不及,而陈某对洛京了若指掌,恐怕其陷落是必定之事,还请言都督三思。”
言嗔闻言沉吟道:“陈兄,要是言某把边军放回去,恐怕别说攻下洛京了,就是你们水晶宫那三两万军队还不够看的,杨炼此人领军有方,言某都要敬他三分,陈兄觉得如何?”
陈致远脸上的尴尬一闪而没,接着饮茶的机会遮掩道:“言都督,咱们明人之前不说暗话,要统治炎州如此广袤的土地,水晶宫力有未逮,只要我们两方合作,那么对惠州来说有利无害,况且届时我方如要反悔,这些许诺的土地言都督可以凭实力亲自去取,何况潼关张暴又与都督捻熟,届时都督便可顺便”
“打住!”
言嗔脸色一变道:“我惠州绝对无觊觎别州领土的野心,你们谁输谁赢言某权当看戏,不过言某还有一言相劝,陈兄如今三姓家奴,最后竟投靠了一方精怪,实在让我等神州之民鄙夷,下次尔再入惠州一步,言某必不轻饶!”
陈致远闻言终于脸色大变,他胸中的韬略无数,但奈何言嗔这厮油盐不进,还出言不逊,实在让他意料不及。
这时言嗔起身不客气道:“老李,送客!”
“言都督,陈某想不到你是如此短视之人,将来惠州覆灭之日,陈某必能亲眼所见,告辞!”
眼见驱虎吞狼之计不成,陈致远只能撂下一句狠话,便悻然离去
谁知水晶宫的势力一走,杨雪娆的使者便找上门来,言嗔听明来意之后亲口承诺惠州之军不会踏入炎州一步,使者得到保证之后满意离开。
而使者前脚刚走,杨沐晨又找上们来,这小子似乎在府门前观察好了形势一般,开口绝不提公事,只是跟言嗔和智信闲话家常,言嗔何许人当然知道对方有话要说,支开了智信之后便开口道:“杨公子,你有话不妨直言!”(。)
第四十六章 大战将起()
杨沐晨正襟危坐重申了两州之间数百年来的友谊,还委婉表示其父杨啸天在世时对惠州的照顾,然后其话锋一转道:“如今杨雪娆占据皇位,却倒行逆施,在北方百灵城建造高塔,耗费民脂民膏,在州内横征暴敛,使得百姓更加困苦,而如今敌军能步步紧逼,也是杨雪娆施政不当所致!”
说完之后杨沐晨便顿了顿,双眼一眨不眨查看对方的反应,言嗔闻言却不置可否,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杨沐晨略一沉吟后道:“杨喆表弟为人宽厚,本就是杨氏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却可惜在内乱之中被杨雪娆一介女流上位,如今该是拨乱反正,让杨氏走上正轨之机哩,还请言都督能施以援手。”
他的言辞相当巧妙,根本没有提及罗成和言嗔在杨氏内乱中的作为,先是针对杨雪娆的施政提出质疑,然后提出了杨喆的渴求,尽量避重就轻,也让言嗔不会那么尴尬。不过任其说的再好听,也改变不了争权夺利的初衷。
言嗔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微笑道:“如今水晶宫大军逼近洛京,而杨炼的军队还不知能否赶上,形势对炎州来说相当不利,难道杨公子还要火上浇油不成?”
“此言差矣!”
杨沐晨侃侃而谈道:“水晶宫兵峰虽盛,但其本身之民甚少,而靠钱财蛊惑又或是掠夺来的军民皆非亲信,战力可想而知,我炎州西南三城兵力薄弱,才给其可乘之机,说起来为何姬无双能在惠州获得一隅之地,此事还要请教言都督哩!”
此话连消带打十分犀利,言嗔却不为所动,脸色不变道:“此事我想言某还兀需向杨公子解释吧?”
此话略带严厉,杨沐晨闻言一呆,压根就答不上话来,言嗔便续道:“水晶宫所辖百姓甚少,就算能闹腾一时,也不会笑到最后,其先天不足,没有百年的沉淀,很难壮大起来。那么杨喆老弟便是要在此事上大做文章,意图火中取粟喽?”
杨沐晨失笑道:“言都督未免说的太过难听,要知道杨喆表弟本来就是皇位的继承人,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无可厚非,再说杨炼将军也颇为倾向我方,只要言都督能出兵炎州,从后方截断杨炼将军的退路,那么他便会顺势举起义旗,如此击溃水晶宫的军队之后,我等便能回师洛京,那么炎州便能瞬间易主!届时我方可以把洛京以东大片的土地送与言都督作为谢礼,还请言都督不吝笑纳!”
其许诺的条件几乎和陈致远一模一样,大家都知道如今石州发生内乱,东方实在不靖,况且潼关在别人手中,那么东面的土地便很难防御,还不如退守洛京来的实际一些,凭借其坚固的防御,还能积蓄实力,等到风云际会之时便能乘势而起。
言嗔对这些争权夺利实在失望,何况杨喆此举乃是变相的逼迫杨炼作出选择,算不得光明正大的手段,恐怕杨炼并不愿意作为叛逆,杨喆太过一厢情愿了。要是罗成还健在的话,言嗔考虑问题便会截然不同,届时趁着炎州发生乱象,他便会与杨喆虚与委蛇,趁着出兵之机把炎州的边军击溃,然后鲸吞炎州,助罗成一统天下。
可惜罗成生死未卜,言嗔颇有自知之明,仅靠他一人之力实在难以完成这般大业,故此他如今便以守土为己任。想到这里他摇头道:“言某实无意于别州的土地,还请杨公子以炎州百姓的前途为重,上下一心击退外敌,自家的问题可以关上门好好商量,何苦如此热衷权势!言某言尽于此,杨公子请回!”
对方既然下了逐客令,杨沐晨长叹一声拱手告退。其前脚刚走,言嗔立即修书一封,让亲信送于潼关张暴,把事情大致告诉了对方一遍,并请求张暴严守领地,不要介入其中的争端,张暴如今还要多多依赖言嗔,况且对自身也没有什么影响,便满口答应了此事。
如今水晶宫的军队占据了三城,并把兵峰逼近到离洛京百里之处,陈致远回到军中之时,姬无双正和手下的几大长老议事,其中并没有斯羽和墨涵长老的身影,看来还是被排除在权力中心,留守后方。
陈致远把言嗔的意向委婉的表达了出来,姬无双震怒非常,发誓打下炎州后定要让这厮好看,不过麾下的长老皆忧心忡忡,如今炎州虽然实力大损,不过满打满算起码还有十万大军,己方最多三万,这仗如何能打?
陈致远建议道:“不如我等还是按原定的策略,在杨炼的边军无法赶回之时,闪电般占据洛京,那么杨炼的军队没了主心骨,粮草断绝,也就不足为虑了!”
这时好战者除了姬无双外,可能就只有姬寒玉这位新晋长老了,她应声附和道:“有陈先生的部下作为内应,只要打开城门,凭借我们水晶宫的战士,拿下洛京简直轻而易举,这次打下炎州陈先生可是首功!”
陈致远当即客气推辞,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倒似洛京已经被拿下了一般,最终姬无双玉手一拍道:“传令下去,全军迅速往东北挺进,一日之内务必赶到洛京城下!”
“是!”
既然女王已经下令,部下就算反对也不会给她难看,毕竟敢言之人的下场大家也已经看到了。大家齐声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