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攘耍竺魉淙徊换岽虼笳蹋遣唤橐飧愀隳Σ粒囊幌铝焦木Α
冉良也凭借组建神武军和神武军在几次大战里的功劳成为了第四位开国县公,冉良虽然没有王杰和谢艾那么厉害,但是带兵才能也是一等一的,天下除了这两个人和慕容家的那几个变态慕容恪、慕容垂和慕容德,其余的人都不是冉良的对手。冉良奉命带领大军驻扎在益州,大明可不放心大晋这个墙头草。冉家一公一侯成为了大明一流的家族。
王杰则被楚云留在了长安,楚云让王杰接任枢密院枢密使的职责,这一点鲁忠不会反对,毕竟鲁忠对王杰就如同子侄一样,楚云准备长时间闭关,王杰这个精通军阵的枢密使掌管全国大军才能让楚云放心,好几次的危机不就是因为长安没有一尊军界大佬坐镇嘛?再说王杰也已经四十多岁,也有这个资格了。
大明欣欣向荣,不管是在军队还是政界都是人才辈出,因此科举和大明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所以天下群英聚集大明。这一点就是大晋做不到的,而胡人政权大赵和大燕更是天然劣势。因此楚云相信大明会越来越强,其他国家则会越来越差。
圣武十八年六月,大燕国国主慕容皝驾崩,二子慕容儁上位,此人一上位就排挤自己的几个叔伯兄弟,大伯慕容翰投靠了大明,被封为了兵部左侍郎,成为了大明的臣子。而他的五弟慕容垂则跑到了大赵,被石弘封为归义侯,只有一些年纪小的弟弟没有受到牵连。不过他却看重四弟慕容恪,任命他为辅国将军,掌握大燕军权。这个慕容恪的带领下,大燕整顿内政,善待子民,国力日强,慕容恪不愧是整个十六国期间排的上号的大才。此人的才华估计只有张宾、谢安、崔浩、王猛等寥寥几个人才能比肩了。
不过大明却拥有张宾和王猛两位大能,王猛此人是通过科举进入大明的,现在不过就是担任一地郡守,不过才能已经显露了出来,被楚云看重。此人在历史的功绩堪比张宾,石勒有了张宾才能一步步成为北方霸主,从一个奴隶成为皇帝。而王猛更牛逼,此人帮助苻坚统一了北方,甚至拥有慕容恪、慕容垂的大燕国也被前秦灭亡,只能等王猛死后,苻坚兵败肥水,慕容垂才从新建国。如果王猛没有早死,前秦一定能够统一全国,哪怕是谢安、谢玄的东晋也挡不住。不过楚云是准备把他给自己儿子崔悔使用,武将上有张蚝以及同窗冉闵等人的帮助,文臣上有王猛和游良辰等同窗相助,崔悔一定能够迅速站稳脚跟。
现在崔悔被楚云调集去了豫州,凉州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不需要崔悔坐镇了。不过就是楚云两个成年的儿子都不安分起来,楚云不能给他们皇位,当然也不想杀了他们,楚云一直就没传授他们什么治国之才,只是让一些名臣培养他们琴棋书画,两个人虽然也有野心,但是更多时候沉迷在文化里不能自拔,也是楚云乐意看到的。只有这样,才不会手足相残啊。当然楚云没有培养在皇宫的两个儿子,但是却已经插手培养崔悔的长子崔志,这个小子今年才几岁,可能隔代亲,楚云十分喜欢聪慧的崔志,楚云准备把他当成崔悔从小培养,楚云希望能够形成一个传统,免得大明也出现晋朝这样的智障皇帝。不过游子远无法成为皇太孙的老师了,这个老家伙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说不准那一天就先走一步了。
两年之后,圣武二十年,大明彻底消化了新得到的土地,并且再次组建了二十万御林军,全国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万人,彻底吞并大赵的时机已经成熟。不过再次之前,楚云还是准备先拿仅仅剩下西域的凉国试试手,张祚把大凉搞得天怒人怨,区区几十万人的西域各族没有一个人不对张祚咬牙切齿的。此人竟然征集了一万名妃子入宫,这是个什么概念?这是让大凉国所有适龄男子都找不到媳妇啊。吞并大凉的时机已经成熟,要不是大明帮助,张祚早就被推翻了。
楚云命令冉闵为御林军统帅,率领十万新组建的御林军和五万铁血前营禁军征讨凉国,这个铁血前营禁军的统领就是杨业的侄子、杨昇的儿子杨庆,楚云这也是给他亲自报仇的机会了。
大凉国现在已经众叛亲离,不管是本来的同盟羌胡还是乞伏鲜卑和秃发鲜卑都已经远遁草原,最远的都跑到后世的中亚去了,他们根本没有帮手了,而且国内一片反对之声,因此出动十五万人这就算是看得起他们了。要不是为了练兵,大明根本不会出动这么多人。
张祚得知大明要讨伐自己,而国内的世家全部抛弃了自己,竟然疯狂的拿起了屠刀,大肆杀戮凉国的世家大族,整个凉国血流成河,仅次于大晋的世家大族聚集地竟然被扫荡一空。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家族都任由张祚疯狂,逃出去的大族子弟直接联合起来发动了叛乱,在大明军没有进入凉国的时候,凉国已经自己乱了起来。
这当然都是大明的杰作,楚云最恨这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大族豪门,不趁机消耗一下,难道再让他们来大明吸血?冉闵大军走得急慢,当他们终于到大凉的时候,双方已经快同归于尽了,凉国上下收到了致命打击,估计再有一百年,这些残存的世家豪门也恢复不了了。
大明军队就开始了很顺利的接收之旅,大明一箭没发,就来到了敦煌,张祚也没了利用价值,被隐藏的监察司联合清风杀死,这个家伙服用了神石,只是人境中期,简直就是个废物。仅仅三个月,大明就彻底吞并了西域,大明西线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圣武二十年夏,大明派遣使者来到了大燕国,新任国主慕容儁以最高的礼节接待了大明的使者,楚云直接写信告诉慕容儁,你姑父我就要灭了大赵了,你小子一起,就吃肉喝酒,我把整个翼州和青州给你,不跟着姑父,你就滚一边看着。当然你也可以跟大赵联合,不过你就一起死。
看完信之后慕容儁差点没气死,但是大明现在的兵力超过了大赵和大燕的总和,慕容儁还真的没办法和大明翻脸,现在大明的实力碾压各国。慕容儁埋怨自己老爹给自己留下这个烂摊子,当年为什么不去打大明,拿下并州,以至于现在儿子被人欺负。但是再不情愿,他也没办法,只能召集群臣商议。
慕容恪最后替哥哥拿了主意,他们决定学习大明先不插手,先让大明和大赵动手,如果大明不顺,就联合大赵对抗大明。如果大赵失败,就迅速出兵拿下整个翼州,拉近和大明的实力,然后联合大晋对抗大明。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大燕国最终答应出兵。
另外楚云写信给现在的东晋皇帝,也是自己的重侄孙司马聃,自己娶了她爷爷的妹妹,还真是他的长辈,东晋的皇帝在位时间都短的可以,他爹当了两年皇帝就挂了,他现在才十一岁。楚云建国这二十年,东晋都换了四个皇帝了。
楚云其实就是告诉桓温,我和大燕要收拾大赵了,你来不来,你来的话,看在你姑奶奶的面上,好吧其实楚云的妃子兴男公主历史上本来是桓温的老婆,楚云在要两位公主之前,已经和桓温订婚了。不过楚云就是这么霸道,看在你前未婚妻的面子上,你出兵,我就把徐州给你,你不出兵就老实待着,你乱动我就弄死你。
于是桓温这个东晋的权臣就服软了,最后东晋决定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还是准备跟着大明出兵。
圣武二十一年,大明谢艾带领三十万大军从豫州出兵,作为绝对主力,直插邺城。冉闵带领大军十万,从豫州出兵,作为谢艾的偏军扫荡青州。王杰带领大军二十万从幽州出兵,目标是后赵原都城襄国。张蚝则带领五万大军从并州出兵,扫荡翼州东边的几个郡,为王杰大军扫清道路。
大明一次出兵六十万大军震动了天下,这绝对是大明准备一口吞并大赵的节奏啊,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你把肉都吃了,好歹给我们留点汤啊。大燕国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出兵,慕容恪带领大军二十五万从中山郡出兵,准备在大明之前占据翼州,毕竟他们比起大明可近多了。
不过大赵却不知道在想什么,大明打我我服气,你大燕什么玩意?还想赚便宜?大赵出兵二十万再次挡住了大燕的兵锋,这可把大燕上下都气疯了,我大燕只想赚点便宜啊,大明才是你们的敌人,你们老打我们干什么,你们疯了啊。
四路大军顺风顺水,区区三个月时间,大明就拿下了大半个翼州和徐州的一部分以及青州的一部分,而可怜的大燕国和大晋国却基本上没有一点进展,这也是没谁了。也不是慕容恪不行,实在是大赵以彼之盾攻彼之矛,大赵用慕容垂带领大军抵抗大燕军队,慕容恪和慕容垂都是一等一的将领,双方本事都差不多,因此谁也拿不下谁。
长安城中,楚云正在大明宫内处理政事,一顾极其庞大的气息出现在长安城几十里之外,并且以极快的速度接近长安,楚云脸色一变,在这个世界除了寒潭底下那个被囚禁的高手,竟然还有天阶武者?这股气息,弥漫着滔天的血气,实力竟然达到了天阶。血气仿佛跟周围的天地规则融合在了一起,这是“领域?”,自己都没达到地阶中期呢,怎么可能?
而且随着气息越来越近,楚云也感受到了数位地阶神石掌控者的气息,这些人没有一个低于地阶中期的,楚云脸色阴晴不定起来。如果这群人对付自己,那么自己自信起码打个平手没有问题,天阶武者之间,特别是掌握了领域的天阶武者,一般来说很难互相杀死对方。楚云的魔源领域,虽然不是完整的领域,但是也有领域的绝大多数的左右,跟真的领域抗衡,楚云也自信能够自保。
但是如果对方不跟自己动手,或者派人缠住自己,对付大明其他的人怎么办?胡铁柱、清风等五位效忠于楚云的地阶武者,都被楚云派了出去,保护几位在外带兵的大将。整个长安只有张宾这么一个神石掌控者,但是自己怎么舍得让他死,而且他也只是地阶初期的而已。
让楚云最无语的是自己现在的神识查勘范围太小了,也就是几里,连大明宫都无法完全掌控,更别说长安城外了。因此楚云不知道这一次敌人的具体实力,只能自己看着安排了。
“来人,去通知皇贵妃刘媚,让她带人进入早就准备好的密道。另外你亲自去通知王杰王大将军,告诉他按照早就制定好的第二套长安防御计划行事。另外几位阁老和枢密使都各司其职,如果王大将军出现了意外,就依次接任。”楚云让暗卫的人一个个去通知,大明建国快二十年了,紧急情况下的章程还是很完善的。
“给你这个面子,出城会会你,看起来是被我攻击大赵引了出来,就是不知道是哪一位?大赵底蕴果然深厚,自在活佛死了,竟然还有高手。”楚云笑着说道,丝毫没有因为敌人的到来而举足无措。真以为天阶了就能对付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ps:重感冒,发烧难受死了,今天就这么多了,抱歉。
第二百零二章 血佛石勒()
圣武二十一年,大明史记载,这是大明最后一次封闭都城长安,在大明的八百年历史中,就算是大明末年长安危在旦夕,长安都没有被这么彻底的戒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