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犯押到府衙,贾益谦才得知有这么回事,吓得不轻,即刻升堂讯问。佘大铭等三个为首的,知道这是死罪,熬刑抵死不招,直到图林带了孙开枝赶到,当面指认,他们这才无可抵赖,俯首认罪,在口供上画了押。

    “只杀了他们三个,脑袋挂到城楼上去了。”图林报告道,“那二十几个平日跟他们走得近的兵,关在牢里,等打完仗再发落,其他的放了,照样回去守城。”

    张勇处置得很好,既没有滥杀,又立了威,将这一场祸患,消弭于无形。

    关卓凡身上一松,心里的一块大石,这才算落了地。

    然而这一份轻松的心情,并没能持续太久。到了第二天,忽然传来了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消息:嘉定失守了。

    *

    (谢谢a3755、ybch、范特熙、UBAN的打赏,谢谢范特熙的评价票。)

第二十七章 兵临城下() 
(对上海周边府县镇不大熟悉的朋友,请参照作品相关中的《第一次上海战役攻防图》。)

    *

    攻打嘉定的,是李秀成的部将刘肇钧。他率领一支偏师从苏州出发,自西向东,经过昆山,在嘉定县一个叫陆家角地方做了战前的休整,随后九千人便直扑嘉定城。

    城北和城西,本来有官军的营寨,驻有江宁将军都兴阿手下的两棚水勇,结果还未接敌,已经闻风溃散,一部分逃进了城内,另一部分则干脆开了小差。于是太平军没遇到任何阻碍,直薄城下,开始攻打西门和北门。

    在太平军来说,并没有做围城的打算,而是乘锋恃锐,准备一鼓而下。这样的打法,以他们对垒上海官军的经验来说,本不算错,然而这一次,却遇到了决心抵抗的李恒嵩。

    嘉定的守军,本来只有几百人,李恒嵩按照关卓凡的部署,负有协防嘉定之责,因此从南翔的营地带了一千八百人入城驻守。这里是上海的北线,如果守住了嘉定,则刘肇钧这一支长毛,等于局促一隅,不仅威胁不到上海,而且东面的宝山、吴淞,亦可以无忧。

    李恒嵩预先已经将城守的任务做了分派,自己带来的兵,分守北门,西门,南门,而把知县熊兆周的兵派在东门,因为那里是太平军进攻的背向,压力最轻。

    姜德那一营,一共七百人,是按关卓凡的建议特选出来的,每人都发了六个月的饷,有三百多支洋枪,剩下的基本也是持鸟枪,算是兵精饷足,斗志很盛,李恒嵩拿来当做预备队,要等太平军有所动作,才决定如何分配。

    待到北门和西门接了敌,看出太平军的主攻方向,李恒嵩便把姜德的七百人一分为二,分上城墙拒敌,他自己则亲自在西门指挥。虽然城上的炮位年久失修,几门大炮并没给太平军带来太大的威胁,但这一回,绿营兵都打得不错。当太平军冲近城墙时,城上枪箭齐发,一连打退了太平军的三次冲锋。

    等打到中午,太平军损伤了三百多号人,依然毫无进展。刘肇钧看出来了,这一次官军的斗志与从前大不一样,这样下去,要耽误“忠王”的大事!于是派了自己的侄子刘奇峰,带一千人,推了两门土炮,借着树木的掩护,悄悄地绕到城东,去打东门撞撞运气,自己则在西北两门督战,鼓噪而攻,吸引官军的注意力。至于南门,是特地让出来的,所谓“围城必阙”,留给官军逃跑用。

    刘肇钧的这一试,运气好得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刘奇峰的两门炮,在东门一共只放了两炮,就有一发炮弹,直中女墙,飞溅而起的砖块,恰恰砸中在城上督战的知县熊兆周的额角。熊兆周当即被打倒,一命呜呼,于是他属下的几百兵立时溃散,大呼“长毛来啦”,争先逃下城墙。刘奇峰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上千太平军蚁附而上,短短一会功夫,东门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攻破了。

    绿营兵打仗,占上风的时候还好,一俟逆风,士气就难以支撑,在城中跟长毛近战肉搏,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于是李恒嵩的部队也乱了,先是普通的营兵开始向城下逃窜,连带着冲动姜德那一营精锐也稳不住了。李恒嵩急得双目欲裂,势若疯虎一样大喊大叫,然而终究止不住溃兵的大潮,自己也被亲兵架弄着上了马,从太平军特意留出的南门逃出了嘉定城。

    这一逃,便再也站不住,一直退到了南翔的营寨,才扎稳了阵脚。李恒嵩雄心勃勃之下,万万想不到第一仗就败得这样窝囊,可是熊兆周已经殉职,连出气的人都找不到一个,真是有万念俱灰之感。没法子,只得一边收拢溃兵,一边派人回上海报告。

    正月十七日,上海战役正式打响,而嘉定在开战当天,便告陷落。

    *

    *

    开战伊始,北线便失重镇,对于上海的百姓来说,这仿佛是在他们本已惴惴不安的心头,又投下了一块大石。但在关卓凡来说,却有不同的看法。

    嘉定是迟早守不住的,没想到的是失守得这样快。自己会不会看错了李恒嵩呢?关卓凡心想。究竟是他战意不坚,还是指挥失当,抑或是别的原因?李恒嵩的战报,有些语焉不详,关卓凡已经派人再去相询。而他尤其关心的,是姜德的那一营,表现如何,现在受了多大的损失。

    至于南翔该不该守,能不能守得住,这要等到李恒嵩回报之后,再做决定。南翔虽然是上海的北门户,但太平军一旦攻下南翔,就要直接面对租界的联军。以刘肇钧一支偏师来说,未必下得了这个决心。

    不管怎么说,县衙内的电报房,还是立刻就忙碌起来,把北线的战况,通过向西和向南的两条电线,传送到丁世杰所驻扎的泗泾和华尔所驻扎的周浦。华尔所回复的电报,是南线暂无动静;而丁世杰的回复是,松江城外五里,已出现长毛的探马,而青浦县城外,暂无长毛踪迹,因此长毛主攻的方向,或为松江。

    青浦在松江的北面,与松江相距不远,同为西线的两座重镇,其中自然又以松江尤重。从松江到上海的路线,是松江府——泗泾镇——七宝镇——上海。关卓凡之所以命令丁世杰将轩军的大本营推进到泗泾,是因为泗泾距青浦约十里,距松江也是十里,用来作为两城的支点,最为合适。

    丁世杰的指挥所,是设在泗泾镇的镇公所内,旁边的一间屋子,就是电报房。而张勇的马队,在镇外的军营待命,八名专责通信的骑兵,则轮班往返十里外的松**浦二城,保证可以将最新的战情和来自上海的命令,随时传送。

    丁世杰在电报里的判断没有错。到了下午四点的样子,李秀成发自杭州的大军,终于现身。松江城上,渐渐见到无数身穿黄衣的太平军,大致分了四路,携着各式车辆,从西面漫山遍野而来。再过一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顶巨大的黄色轿子,以三十二名雄壮的轿夫相抬,轿子周围,簇拥着身穿五色杂锦、面目狰狞的侍卫亲军——这是天下闻名的“犴轿”,忠王李秀成到了。

    太平军到了离城五里的白沙岗,停住脚步,有条不紊地整军扎营,忙到傍晚,在松江城西连营四十余座,城上的守军见了,无不变色。

    除了轩军以外,松江城内原有的守军,有知府贾益谦所辖的兵丁一千一百人,松江府海防同知刘郇膏率领的民团八百人。这一座堡垒,是否经得起巨浪冲刷?

    协防松江的,是伊克桑的克字营,现在既然敌势已明,关卓凡便发电报给华尔,命令驻扎南线周浦的洋枪队,火速抽四百人,由福瑞斯特率领,乘小轮船自黄浦江上溯西行,支援松江,限晚十点前入城。而丁世杰亦向协防青浦的先字营中,急调了两哨兵,来充实松江的防御。

    到了子夜,仍坐在签押房内的关卓凡,收到了丁世杰当天的最后一封电报:“福瑞斯特已到,职即入城,料天明将有恶战。”

    关卓凡的手心沁出了汗——上海周围的九县一府,哪个城都可以丢,唯有松江城丢不得!松江到上海这一条线,是整个战区的中轴线,也是他的舍命要保住的战略线,他要用这一条线,将太平军汹涌的潮头,劈成两半。

    这一夜,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无法入眠,就这样在签押房内枯坐到天明。

    然而直到中午,泗泾依然没有电报传来。关卓凡焦急之下,正拟发电催问战况,却收到一个意外的消息。

    “忠王”李秀成本人,忽然又起驾回苏州去了。

第二十八章 初试啼声 (二更)() 
太平天国极盛而衰的转折,在于“天京”的内乱。洪秀全先召韦昌辉入卫,杀杨秀清以下近两万人,再召石达开勤王,杀韦昌辉及部下四千人,继而又对石达开心生疑虑,逼得石达开为避祸计,率部西走。石达开这一走,不仅抽空了天京附近的精锐,而且将皖南一线自己的嫡系部队全部带走,结果转战无功,终于全军覆灭于大渡河。

    天京的局势岌岌可危之下,站出来拯救了洪秀全的,正是李秀成。他精于用兵,智谋百出,对部下也以恩义相结,深得拥戴。于是太平军兵势复振,打破了江南大营,席卷江苏,攻克杭州,造就了太平天国的一段中兴,被洪秀全许为“万古忠义”,封了忠王。这次他率领三万人从杭州出发,并命令刘肇钧从苏州出兵,两路并发,势要踏平上海,拔掉朝廷在东南的最后一个钉子。

    然而兵到了松江城下,他却接到了苏州来的火急密报,说有人要密谋造反。

    要造反的,是他的一个部将李文炳,以曾经受过李秀成军法处罚的缘故,久怀不满,此刻见苏州空虚,于是勾结了一位苏州的大土豪徐少遂,密密商议,准备拿苏州去献给朝廷。然而事不机密,被手下一个仍忠于李秀成的“巡查”得知,飞马来报。

    这一下,李秀成大吃一惊。苏州是李秀成的大本营,他的忠王府——有名的拙政园,就是设在苏州城内。变生肘腋,不能不除,李秀成只得把大军交给“慕王”谭绍光来指挥,自己带了中军的三千人,在第二天一早,兼程赶往苏州,去扼杀叛乱的苗头。

    这样大的举动,是瞒不住人的,于是关卓凡在中午时分接到了泗泾发来的电报。这种事,自然要拿来做做文章,于是除了派人报告吴煦,并飞报京城之外,县衙的文宣委员也立刻动笔,大吹大擂,指李秀成“慑于我之军威,未战先遁,托故远扬”,把通告贴满了大街小巷。

    自我吹嘘的目的,是为了安定上海的民心,然而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反应,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李秀成离开,而且带走了他最为精锐的三千中军,上海的压力,似乎无形中减弱了一分。忧的是,接替李秀成节制全军的,是他的悍将谭绍光,凶名最著,破杭州的一役,杀人无算,这一回他做了主将,恐怕更加会狠打狠冲,一旦最终攻破上海,满城生灵不免涂炭。

    谭绍光也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他与手下的郜永宽等八个结拜兄弟,合称“九太岁”,可见平时的军纪就极坏。现在他执掌全军,更是下了军令,只要最后攻下上海,便准许各部在松江府的一府七县之内,大掠三日,以此来激励太平军的士气。

    “永宽,明天要看你的。打破了松江,上海的西门就等于大开。”慕王谭绍光对他的把弟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