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卓凡想:报应不爽。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一个南方妇女回忆道:“放眼四望,烈焰照亮了天际……我可以在阳台上看到两三英里远的地方。当北方佬过来的时候,这些可怕的光亮,会告诉我,他们什么时候走到这条路上的哪一户邻居家。”
特别军需队跟在大部队的后面,接收所有南下北军派不上直接用场的“战利品”。
威利。希尔搜罗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商人,加上从军需部门抽调出来的人员,还有数量庞大的解放黑奴,共同组成了这支特别的队伍。
西部战区有话在先,特别军需队接收的所有战利品不得在本地消化,必须全数运往北方和海外销售。还有,参加特别军需工作的商人,不可以和本地居民及北军士兵从事任何与特别军需无关的交易,违者军法论处。
战利品的数量极其惊人。由于南下大军大部分时间不在铁路线附近活动,把这些战利品运抵铁路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方面,成本低廉、数量巨大的解放黑奴提供了充足的运力。
得到解放的黑奴自然就跟在北军的后面。北军虽然解放了黑奴,但其实对他们并不友好。北方白人中也有大量的种族主义者,看见成群结队的黑人就来气。其中就包括西部战区的联席总司令威廉。谢尔曼。
上行下效。谢尔曼手下有一个叫杰弗逊。戴维斯的将领——对,和邦联的总统先生同名。这个家伙凶暴成性,曾经因为和一个同僚发生口角而把对方打死。戴维斯既是联邦的坚定支持者,又是奴隶制的拥护者。他对后面跟着的这帮子黑人讨厌至极。
有一次,戴维斯部到达爱本尼克河,部队过河之后,戴维斯下令拆掉浮桥,把后面的解放黑奴留在对岸。尾随的南军骑兵一直不敢动手,现在终于开火了——冲着解放黑奴。有的人被打死,有的人淹死在河里,剩下的重新沦为奴隶。
更不用说在“征集粮草”过程中北军士兵对黑人妇女的性侵犯了。
但黑人们无怨无尤。得到自由的狂喜和确保自由的欲望压到了一切。他们继续自发跟在北军的后面,人数愈来愈多,成为南下北军的一条巨大的“黑尾巴”。
跟在戴维斯部后面的黑人就是如此,少数游过爱本尼克河的黑奴,继续跟着北军。一个老人说:“感谢上帝,我们逃脱了……我们一路上遇到不少麻烦,但托上帝的福,最终一切都会好的。”
对于解放黑奴们来说,为了自由,为了和给予自己自由的人呆在一起,为了确保自由不会得而复失,生命尚且可以不顾;只要有饭吃,是完全乐意无偿为联邦军队工作的。
而上了火车,走的就是军需的路线,不花自己一分钱。因此,“特别军需”相对于其运量而言,运输成本异常低廉,加上“制造成本”为零,关卓凡不能不反复提醒威利。希尔,“特别军需品”售价不可过低,以防过分冲击国内国际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威利。希尔唯唯诺诺。
特别军需品的种类五花八门,称得上包罗万象。正常情况下,考虑到运输、分拣、再包装的成本,许多确实是没必要“上车的”,但因为这种特殊的成本状况,威利。希尔几乎把接收到的所有“特别军需品”都搬上了火车。
关卓凡亲眼看到,威利。希尔指示手下的人:不许丢掉那瓶果酱!——那是一瓶吃得只剩下一小半的草莓酱。
关卓凡很想发表点什么意见,但终于忍住了。只是在心中祈祷,将来买到这瓶果酱的不要是自己。
北军的这次进军令南军大惑不解,不晓得北军到底要做什么?到底要去哪里?
北军分成相隔甚远的四路纵队,整个宽度最多的时候竟达六十英里。右翼距梅肯很近,似乎要进攻梅肯,梅肯一夕数惊,从亚特兰大逃难到梅肯的人们又开始往萨凡纳逃难。
但最终北军从梅肯北面通过,碰都没有碰梅肯一下。
北军左翼距奥古斯塔很近,侦查骑兵一度出现在奥古斯塔城下,于是南军又以为北军要来打奥古斯塔了,吓得赶紧加固战壕,严阵以待。
但最终北军也没搭理奥古斯塔。
佐治亚州境内境内,一东一西两支略有规模的南军,就这样一动也不敢动。
于是中路大开,北军大摇大摆,长驱直进,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佐治亚州的首府米里奇维尔。
在米里奇维尔,北军很玩了一点花样。士兵们在佐治亚州议会内,用邦联发行的纸币生火煮咖啡;然后,谢尔曼主持,关卓凡观礼,举行了一个滑稽的模拟立法仪式,宣布佐治亚州重返联邦。
然后,玩得兴起,北军士兵冲进佐治亚州立图书馆,把整间图书馆翻了个底朝天。
部分北军士兵不以为然,有人说:“我不反对抢走骡马、黑奴,还有所有的小打小闹,但我不会洗劫和破坏公共图书馆。”
确实翻得太乱了,不像话。关总司令从善如流,命令大部队离开后,后卫的松江军团第四师把图书馆收拾干净。
什么叫“收拾干净”?关卓凡交代姜德:就是把所有的图书打包,一本不剩,统统运回查塔努加。
这些书,回国的时候,全部带走。
知识就是力量啊。
*(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萨凡纳献城()
佐治亚州的天气愈来愈热,关卓凡当初备下的大批量盐,现在发挥出了奇效。士兵们用盐水擦身,很有效地治愈和防范蚊虫叮咬,北军因疾病减员的数字非常之小。
但这一荒唐的奢侈行为叫南军俘虏目瞪口呆。因为南军连吃的盐都快没有了。
打下米里奇维尔,关卓凡见识了南军的一种叫做“硬面包卷”的军粮。南军自嘲,关于这种食物的笑话,就像南军士兵身上的虱子一样多。
“硬面包卷”表面焦黑,看上去像是一块烧焦的木头。关卓凡试着咬了一口,发现熏黑的面糊下面,是几乎没有任何味道的玉米饼。没放糖,没放油,也没放盐。真所谓“硬度像冰糖一样,味道像木屑一样”。
关卓凡意识到,邦联已经开始见底了。
到了这个时候,南军终于明白了,北军的目标是萨凡纳。
驻守梅肯的南军从梅肯撤出,撤向萨凡纳。
再呆在梅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趁着梅肯到萨凡纳的铁路还没有被北军切断,赶紧走,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加强萨凡纳的防卫力量。
北军没搭理南军的这一新部署,只是适当加快了自己的节奏,向萨凡纳逼近。
身后,在佐治亚的土地上,留下了一条长二百英里、宽六十英里的满目疮痍的地带。
住宅被烧毁,粮仓被搬空,牛马被拉走,地里还未成熟的庄稼被毁掉,所有值钱的家什都被抢走,人民一贫如洗。
从头到尾,南军未能给北军制造任何实质性的障碍。
唯一一次主动的成规模的进攻是由三千名民兵发起的。他们只装备有少量的前装线膛枪,大多数人的武器是老式的燧发枪、长猎刀、铁矛。
在北军眼中,这纯属自杀。
进攻被轻易打退。战后,北军发现,南军扔下的七百多具尸体中,几乎都是老人和十来岁的孩子。少数青壮年原来就缺胳膊少腿——退役的伤残军人。
这已经开始不像一场战争了。
南军还有最后一招:埋地雷。
挨了几回炸以后,关卓凡也烦了,下令叫南军战俘走在最前面:想自相残杀就接着埋地雷。
谢尔曼补充:如果有出去“征集粮食”的士兵被杀,死一个士兵枪毙一名俘虏。
巨大的绝望和恐惧在佐治亚州彻底地蔓延开来。
这时,纳什维尔传来战报:我军大胜,叛军全军溃散,胡德部已经不存在了。
斯科菲尔德的俄亥俄军团驻守在距纳什维尔以南二十英里的富兰克林,一如关卓凡所料,面对北军的坚固工事,胡德发起了他痴迷不悟的正面强攻。
胡德一手一脚残疾,每天早上必须叫卫兵把自己绑在马鞍上,这样才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这个人对自己、敌人以及麾下的士兵们一样残酷无情。
一天之内,胡德持续不断地发起了多达十三次的进攻。六名南军将军阵亡;六千两百五十名南军士兵阵亡、重伤或失踪,占他的部队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对面北军的伤亡不足南军的四分之一。
山姆。瓦金斯在家信中写道:“我们愿意到任何地方,或者跟随任何愿意带领我们的人,除了胡德。”
战后,俄亥俄军团主动撤退。
这是一个并不如何高明的“诱敌深入”的动作,换了一个对手,蒙受如此惨重的伤亡后,是几乎不可能有兴趣继续前进的,但胡德认为自己的坚持已获得回报,于是下令进抵纳什维尔。
但南军已经彻底消耗掉了所有的元气了。
山姆。瓦金斯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很焦虑,作战的时候、修筑工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如果还有饭吃的话——都在心惊胆战。我从未见过一支如此惊慌失措、丧失斗志的军队,它颤颤巍巍,随时都会坍塌下来。”
这一次,主动发起进攻的是北军,而南军还没有摆好阵势。
南军阵线迅速崩溃,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胡德竭尽全力约束部队,但再也没有人听他的话了。
北军的追击变成了纯粹的赶鸭子,四千五百名南军被俘,其余溃散到亚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全然不成军了。
后来了解到的这场战役的部分细节让关卓凡不太舒服,比如:有人看见,胡德在指挥部里失声痛哭,同时用他的唯一的一只手撕扯自己的头发。
英雄末路。
其实关卓凡是挺喜欢胡德这个人的。但这是一位被时代彻底抛弃了的将军。他不明白,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坚持活在过去,不肯面对现实和未来,只会毁灭自己和自己的军队。
此役后,胡德辞去邦联西部战区总司令之职,戴维斯被迫重新任命约翰斯顿为西部战区统帅。
但一切都已太迟。
北军终于进抵萨凡纳城下。
萨凡纳是美国东南沿海重镇,邦联着意经营,布防严密。但是,萨城的几乎所有布防都是面向海上——以联邦海军的绝对优势尚不能打破;面向内陆这面,相对于北军的兵力,几乎就是不设防。
南军很迟才判断出北军的真实战略意图,萨凡纳是一座大城,不是一处小小阵地,重新调整部署、开掘工事已经赶不及了。
北军首先进攻萨凡纳以南的麦卡利斯特堡,轻松攻下这座后路空虚的海防要塞。
然后对萨凡纳发出最后通牒:如不投降,城破后即仿亚特兰大例。
萨凡纳城防司令就是胡德在亚特兰大战役时的副手哈迪。萨凡纳市长以下一班士绅,找到哈迪将军:为免生灵涂炭,请将军率军退出萨凡纳。
哈迪异常尴尬。他手下共有一万五千兵力,包括从亚特兰大带过来的残部,梅肯撤回来的部队,还有在萨凡纳当地纠集的民兵,七拼八凑,疲惫厌战,其实是没有一点战斗力的。他也心知肚明:亚特兰大数倍于此的精锐之师犹不能支,何况自己手上这点子杂牌军?
但未接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