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学启对这个养母一直很孝顺,这一下,弄得左右为难。送走了养母,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却被叶芸来侦知了这件事情,派了八名亲兵,持令箭来召程学启入城。程学启大惊之下,情知入城就是一个死,于是召集了百多名铁杆心腹,连夜冲破营门,直奔设在北门外三里处的湘军大营。
黑夜之中,情况不明,守营栅的湘军哪敢开门?程学启眼见得后面追兵将近,情急之下,将刀掼在地上,双手猛撼营门,大叫道:“我是程学启,来降九帅,因为后有追兵,不得不携带兵刃。若是信得过,就放我进去,若是信不过,就请九帅一炮打死了我,免得落在贼人的手里!”
这一喊,惊动了营内的主官——曾国荃的弟弟曾国葆。他光着脚跑出来,下令开营,把程学启这一百多人收容进来,这才让他们逃过了一死。
收是收了,但逼程学启投降,本来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因此曾国荃虽然替程学启补满了一营人,但疑虑仍深。湘军围安庆,是内外两道壕,内围城池,外拒援兵,其中又以外壕最为深广。曾国荃把自己的部队放在两道壕沟之间,却偏偏把程学启的部队放在外面。
这样的话,有太平军的援军来冲击,总是由他首当其冲,而湘军每日供给他的两餐饭,都是算准人头,用特长的竹竿,高高挑过壕沟,送进他的营寨中,如果不够吃,则多一份也没有。
程学启也没有办法,只得靠苦战来求生,也就养成了“开”字营格外坚忍和凶狠的作战风格,然而心里面那种不被信任的痛苦,无可宣泄,夜夜在自己帐中偷偷痛哭。等到开字营被拨给了李鸿章的淮军,才终于算是出了头,他心中感激,这回打苏州便格外用命,要替李抚台争这个头功。
*
*
淮军要替李鸿章抢功,轩军同样也要替自己大帅争面子。丁世杰把几位主官叫到一起,要拿出破城的办法来。
“现在是摆明车马,就看谁先破城。程学启在北面打疯了,我们也得再抓紧,不然若是替大帅丢了面子,我们几个都没脸活了。”
要想破城,得先打破城外的长墙跟石垒,而墙外的那条护城河,是最大的阻碍。
“丁军门,我手下那个营官展东禄,出了一个主意,”伊克桑说道,“你看看,行不行?”
展东禄出的主意,是轩军也筑墙,利用夜晚的时间,在靠近河岸的地方,抢筑起几段掩护墙,把炮位抵近河岸,直接压制对面的火力,然后搭浮桥,过河抢垒。
“哦?他会搭浮桥?”
“会,不过护城河的中间,得有支撑才行……”
拿什么来支撑,一下子就想到了,于是当天下午,轩军的前线火炮,忽然火力全开,连续放了两个钟头,把对面太平军的墙垒打得千疮百孔。一入夜,全军搬石挑土,在护城河南面筑起了几道长约十丈的简易护墙,每道墙都堆了七八个炮垒,将八磅的野炮推了上去。
这一下,距离近得多,准头也就好得多了。
到了天亮,太平军见状大哗,双方以枪炮隔岸互射。太平军也有洋炮,但是操炮的技术和开花弹的数量,都没办法跟轩军相比,打到下午,不惟长墙被打破了几个缺口,而且正面的七八个大小石垒中,大炮亦渐次被打哑,剩下还能发射的,已经不足半数。
轩军方面,吃亏在简易的掩护墙毕竟不够坚实,因此损伤亦很大,但战术意图无论如何是达到了。剑眉星目的展东禄,把他那一营人分作两半,摆在离掩护墙大约五十步的地方,一半人持着门板、油麻、钉锤、大木枝等搭建浮桥的物料,另一半人持枪蹲踞于地,是准备冲锋的敢死队。
到了下午四点钟的样子,双方的炮火渐渐稀落下来。展东禄看了看洋表,下令准备。没过多久,果然便听见西边河道上传来一阵突突突的响动,继而便看见三只汽轮冒着黑烟,不管不顾地向这边全速驶了过来。
太平军的阵地上,又是一阵大哗,虽然还不知道这三只轩军的炮艇要做什么,但是这样亡命而来,必定不是好事!于是纷纷从长墙之后冒出来,开枪射击。
在这样狭窄而毫无遮蔽的护城河上行驶,还真的是亡命之举。艇上几乎看不见兵士,两门炮亦不做还击,只是一味地向中间冲过来。而轩军的一方,炮火亦忽然猛烈起来,要替这三只船,做一个掩护。
冲到预定位置的只有两只,另一只艇上的三名舵手,先后被乱枪打死,汽艇也一头撞在了河岸上。
不过两只已经够了!展东禄大喝一声,五百多名轩军的士兵绕过掩护墙,发一声喊,舍命向河岸冲去,将手里的大木枝先搭在汽艇上,由汽艇上冒出来的人,以油麻捆扎,然后这一边将木枝钉死在地上,将门板一块一块地铺了上去,继而如法炮制,以汽艇为支撑,将木枝搭向对岸。
这是在搭浮桥!太平军终于明白了轩军的意图,但石垒中的炮,打不到这里,只有不顾对面炮火的压制,从长墙后拼命向中间的浮桥射击,希望能拦阻浮桥的搭建。
对于轩军来说,这就是拿命在换了。两只汽艇旁边的河水,已经被鲜血染红,上百具尸体漂浮在河里,艇上亦扑倒了足有一层人。
不过浮桥毕竟还是搭成了!负责冲锋的三百人,狂呼着踏过两道浮桥,从早已轰开的缺口透入长墙,以刺刀对付墙后惊慌失措的太平军,很快便占据了左右二三十丈的一块地方。待到克字团的后队源源过河,太平军就连石垒也守不住了,正面的两个大垒,四个小垒,皆尽被轩军攻破,被围杀在垒中的兵士,总有千数之多。
这一下,环绕苏州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陆续过河的轩军,是克字团整部和洋枪团的三个营,野炮也一门一门地运过河去。第二天,顶过了太平军的两次反冲锋,算是把“滩头阵地”彻底扎稳了。
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关大帅却忽然传来两条命令,一是命丁世杰约束各部,把攻势放缓,这几天打个样子就好,让部队先休整一下,二是命郑国魁即刻回木渎大营。
丁世杰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军令如山,哪敢违背?郑国魁更是当天下午就赶回木渎,到了轩帅的大帐,报名参见。
“郑国魁,上一回在青浦,你跟郜永宽他们打过交道了。他最后能够开城投降,你的功劳不小。”
“国魁不敢当,这都是大帅的栽培和提拔。”已经升任了建字团副团官的郑国魁,恭恭敬敬地说。
“嗯,苏州打到这个地步,想来他的心里亦有数,终归是守不住的。”关卓凡的声音很平和,娓娓道来,“现在城北的淮军拼了命的打,咱们轩军这几天倒是抬了抬手,为的是能让他喘一口气,好好琢磨琢磨。他是聪明人,这一节,想必能看明白,你不妨再跟他联络联络,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想法’。”
*
(除夕之夜,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拜年的话先不说,狮子把认真码字当做新年礼物~)
*(未完待续。)
第一零五章 郜永宽 (初一拜年了!)()
收到郑国魁递过来的话,郜永宽动心了。
郜永宽是郑国魁的同乡,自然也是湖北人。他的部下,多是两湖安徽一带的兵,不在太平天国“老兄弟”的范畴之内,于是在供应上和封赏上,以往也不免会遇到一些差别对待。现在苏州被轩淮两军夹击,外围墙堡次第攻破,他已经感觉到,苏州要守不住了,天国的气运,只怕也延续不了多长时间。
既然如此,何不趁着坐拥重兵的时候,跟朝廷讨价还价,为自己和手下这些“把弟”讨一份前程?毕竟现在苏州的守军,大部分都是他们的部队。
这个主意打定,便派人私下回复了他这位“五舅”。郜永宽有这样的意思,是天大的事,郑国魁不敢专擅,立刻到木渎来禀报关卓凡,再把关卓凡交待的话,带去给郜永宽。如此往来两趟之后,郜永宽终于表示,愿意亲自到木渎,面见关大帅,以表诚意。
跟郜永宽一起来的,是“九太岁”里的老三,康王汪安钧。他们两人换了一身普普通通的黑布夹袄,不带随从,由郑国魁陪着,在苏州城外一个叫枫泾的小渡口,乘坐轩军水师的汽船,漏夜来到了木渎。
两个人敢于孤身入营,这样的胆气,让关卓凡颇为佩服,同时也可以见得他们确有投降的诚意。
关卓凡的中军,设在镇内的一所祠堂。图林的亲兵营在祠堂外十丈的地方就开始下警戒,剽悍的卫兵像两溜墨线,一直排到祠堂二门之外。大堂的门口,则是四名六品服色的材官在站班,郜永宽和汪安钧一到,图林毫不客气地把这两位太平天国的王爷又上下搜检了一遍,才亲自带了他们入内来见大帅。
关卓凡却是意外的客气,站在门内相候,一见二人进来,热情地迎上前去,连郜永宽要给他请安,亦都不许,搀了手,亲自送到一侧的椅子上坐定,这才笑着打量起这两个人。
郜永宽中等身材,浓眉大眼,生得很壮实,双肩极阔。汪安钧高瘦,但放在膝上的一双手,骨节突起,遒劲有力,显是握惯了刀枪的人。两人的眉宇之间,都有一股凶悍之色,亦有隐隐的戒备之意,虽然极力掩饰,但心情紧张之下,仍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关卓凡心想,看来“九太岁”的凶名,所传不虚,不过他的话说出来,却很温和。
“郜将军,汪将军,我久仰你们的大名,今日才有缘相见,幸何如哉!”关卓凡微笑道,“两位敢孤身进我的大营,可见不脱英雄本色,我佩服得很。”
郜永宽是“纳王”,汪安钧是“康王”,但这些称号,乃是伪封,因此在这样的场合中,喊他们将军,算是一种变通的称呼。
“不敢当。”郜永宽和汪安钧,都在椅子上欠了欠身子,由郜永宽作答,“上一次在青浦城,没有福气能当面拜见大帅,到今天才算补上了。”
这说的是第二次上海战役中,郜永宽被轩军困在青浦,无奈投降的事。他主动提起来,倒让关卓凡没有想到。
“我一直敬重郜将军的威名,那样的情形下,倒不便相见了。”关卓凡笑着说,把郜永宽又捧了一捧,意思是你那时候是个俘虏,见面不免尴尬。
“所以我今天特来拜谢大帅的不杀之恩,”关卓凡这一连串的做作,终于让郜永宽放下了出入大营时的那份紧张,“永宽决意率领苏州城内的四万部下,反正投效!”
终于切入正题了。关卓凡微微颌首,却没马上答话,沉吟了半晌,方才开口。
“郜将军,你这句话,是出于真心?”
“我敢来见大帅,自然真心诚意。若是大帅不信,永宽愿意断指明誓!”
“不必如此,我自然信得过郜将军的话。”关卓凡点头道,“只是李抚台的淮军,就在城北,你为何不去找他,倒来找我呢?”
郜永宽心说,明明是你派了郑国魁来联络的,怎么倒过来问我?不过这句话,不能直说,于是换了个说法。
“我在上海,两次败在大帅手上,因此心服口服。”
言下之意,是对淮军和李鸿章颇有不服之意,而且只说上海,不说苏州,可见郜永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