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知道,无须他动用神识手段,此战已然无忧!
而武当众弟子,仍旧沉浸在观摩见学之中。
唯一的变化,就是神态变得更加如痴如醉,动作比划变得更加疯癲痴狂!
显然,今日之战,这些武当派第三代、第四代弟子,大都受益匪浅。
……
四场不尽相同的战斗,仍在继续。
三千招过去,双方仍然势均力敌,拼斗依然如火如荼。
四千招之后,在高手眼中,战场态势已然甚为明朗。
直战至五千回合,其中三场交流切磋,才终于有了结果。
而且,几乎是同时结束。
余下仍在高呼酣斗者,正是最先开战的姜楠楠与赵书海两人。
……
在武功不高的人看来,那三场比赛并未分出高低,不过是握手言和而已。
但在高手眼里,胜败之分却是显而易见。
获胜一方,分别是孟起、段今朝、唐华明。
原来,稳操胜券的他们,在战斗至五千余招时,同时接到华枫传音:以平手的方式,即刻结束比斗,务必给德高望重的“武当七子”保全颜面。
是以,这才有唐华明等三人主动罢战之举。
……
这一罢战举动,让文书山、牛书来、欧书苑、松崦等武当高手,既深感意外,又大为叹服。
难怪这“武林十七侠”能够横空出世,难怪“华大联盟”能够迅速崛起江湖,瞧他们此番行事,当真不可小觑!
这些人不但嗜武、好战、武功高强,而且做事颇有大将之风、极有分寸,不咄咄逼人,有容人之量,知道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这样一群优秀的年轻人聚集一处,想不声名大噪都难啊!
瞧这架式,他们必将前途无量。
看来,是时候主动示好了。
否则,待人家大业有成之后,再行示好之举,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已。
而现在就表明姿态,拿出诚意,还有点雪中送炭的意思。
毕竟,他们还处于成长之中,正需要诸多资源。
毕竟,雪中送炭的情谊,要远远强于锦上添花。
……
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连华枫都未曾想到,自己不过随心而为的仁厚之举,竟然再次“无心插柳柳成荫”。
轻而易举的,再次收获了一个无比强大的盟友。
后来两家的亲密程度,甚至还要远超少林派。
如此结果,正好应证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老话。
只要你有实力、有能力、有魅力,自然就有号召力,无须开口言说,追随者必然甚众。
而如果你一无所有、一无所长、一无是处,就算你成天自吹自擂,就算你说得天花乱坠、声嘶力竭,恐怕追随者也是寥寥无几。
……
结束的三场较量中,唐华明胜得最为轻松,也最让武当众弟子莫明其妙。
因为他自始自终未动分毫,更未攻击一招半式,只是往那一站,任凭李书诗满场疾走。
让他们迷惑不解的是,这李书诗长老也未有进攻之举,就这么不厌其烦、不知疲倦的奔行了两个多时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像文书山、牛书来这样的大行家当然清楚,唐华明看似赢得轻松,但其实非常不易。
整整两个时辰,一直不动如山,全身硬是不露丝毫破绽。就连呼吸、思绪,都未有丝毫波动,一如开战之初。
这样的定力、耐力,试问天下英雄,又有几人能做到?
最起码,脾气火爆的牛书来,自问不能。
内力尚欠火候的欧书苑、松崦,也自问不能。
因此,唐华明不战而胜,既在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
段今朝胜得最是艰难。
訾书友对武当内家拳感悟极深,其“以静制动,贵柔尚意,形神合一,用意不用力”等精髓,“借力打力”、“冲虚圆通”、“四两拨千斤”等成名绝技,简直是信手拈来。
訾书友“圆转如意,绵绵不绝”的强大攻势,在其“身形轻巧,高低随意,进退自如”绝高轻功的配合下,威力十足。
段今朝的“开门见山”即便火候再老道,也是有些相形见绌。毕竟,仅此一招,委实太过单薄了些。
如果不是訾书友在此之前,与凶猛异常、武功不弱的任勇刚刚激战过一场,内力大有消耗,段今朝想要战而胜之,恐怕会极其艰难。
客观地说,两人内力相当,各有所长。
段今朝胜在炼体术强横,訾书友胜在轻功高超。
因此,总体而言,如果两人均以最佳状态硬拼死磕,应该是两败俱伤之局。
……
话长纸短。
此时姜楠楠与赵书海的战斗,也已接近尾声。
早就左支右绌的赵书海,无疑是落败的一方。
性格最为相近的两人,最先开战,最后结束。
而且从始自终,都是强力碰撞,全无虚招。
战力之强,让旁观众人相顾骇然。
这赵书海性格强势、争勇好斗,其实并不适合修炼“形意合一、顺其自然”武当派功法。
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原因,他才被收入武当派门下。
其授业恩师费尽心思,专门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犀利的拳头和剑法,是以他的武功路子,与“武当七子”其余六人大不相同。
也幸得赵书海修炼天赋极高,而且极为刻苦,才得以挤身“武当七子”之列。
……
华枫并未传音姜楠楠,而是让其自由发挥。
性子粗直、不喜动脑的姜楠楠,根本未深入思考是否给人留下余地。只知道一味的猛打猛冲,直到击败对手才善罢甘休。
在他想来,武学交流不就是打架吗?费那么多心思干嘛?以打倒对方为目的,直接开干就是了!
因此,赵书海也成为了四场巅峰切磋中,败得最为狼狈的一个。
直打得其灰头土脸的倒地不起,姜楠楠才罢战归队。
wxi7
第394章 太过妖孽()
姜楠楠与赵书海一战,有此结果,当然是华枫有意为之。
将人性把握到了极致的华枫,非常清楚:像赵书海这样嗜战之人,有意忍让,反而是对之不敬。只有让其血染沙场,才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对于这样的人,只有通过正当手段,将其彻底打败,他才会对你心生敬服。
显然,痛痛快快的大战而败,比体体面面的憋屈言和,更让赵书海容易接受。
毕竟,像他这样的人物,攀登至高武道,才是其一生最大的追求。至于些许颜面,在其眼中,根本一文不值。
这,或许就是超脱。
这,或许就是境界。
这,或许就是武痴。
……
事态的发展,果如华枫所料。
赵书海艰难起身后,先是仰天一阵哈哈大笑:“痛快!很久没有如此酣畅淋漓的一战了!”
尔后向姜楠楠抱拳一礼道:“谢谢这位英雄!”
神态之间,活脱脱江湖草莽一枚,哪有半点修道有成的高手模样?
华枫心中暗笑:真是奇葩人物,被打得如此狼狈,完了还要像对待恩人似的,来一声“谢谢啊!”
……
细说起来,这赵书海的性子,与柳震南极为相似。
让其整日老老实实的呆在武当山上习武练功,委实有些难为他了。
正因为憋得太久,才有今日之死战不退,才有刚才真诚道谢之言辞。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直到华枫等人的到来,才使武当派众人彻底认清了赵书海、松崦之品性。
以前都是一副高人风范,哪有今日这率性之举?
……
此时,夕阳西下,余辉满天。
从清晨到傍晚,切磋直持续了整整一日。
中途并无一人离去,反而闻风而来武当弟子,越积越多。
整整一日未进餐,众人已是饥饿不堪。
因此,即便斋饭极为简单清淡,华枫等人仍是吃得津津有味。
饭后,“武当七子”、松崦邀请华枫入室密谈。
其余人等,则是在几名“书”字辈长老陪同下,连夜领略武当山之大好风光。
……
武当派密室内,九人济济一堂。
闲聊间,华枫有意无意谈起了少林寺一行,以及与之少林派结盟一事。
文书山何等人物?
虽然疏于勤务,但闻弦歌而知雅意的能力还是有的。
当他闻知,力压武当派一头的少林派,也败于华枫等人之手时,不由老怀大慰。
尤其听得名震天下的“劫后余生”四位大师,也有两人落败之时,更是恨不得长啸一气、大笑一通。
自从武当派崛起以来,就隐隐与少林派并驾齐驱。
当然,只是“隐隐”。
因为在世人看来,武当派无论底蕴、实力、名望,都要略逊于少林派。
这也让诸多武当弟子,很有些不服气。
……
而“武当七子”与“劫后余生”四位大师,正是同辈之人,虽说心性淡然,但不免偶尔暗中比较。
如今听说他们也与自家一样,成为了华枫等人的手下败将时,不知为何,心头陡然变得平衡了许多。
这或许就是常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天性使然。
少点可以,苦点也行,累点无惧,但必须得一视同仁,不能搞厚此薄彼。
即便不平均分配之后,所得较多,已然大大超过平均分配所得。但只要不平均,只要有人比自己多,那就宁肯不要,也要讨个说法。
如果不满足自己要求,那就是四个字:聚众搞事!
不得不说,这是扭曲的灵魂,产生的扭曲思维。
……
闲聊半个时辰之后,终于进入正题——商议结盟事宜。
商议的最终结果,同少林派如出一辙。
不过期间有点小插曲,那就是赵书海不堪忍受清修之苦,想随同华枫等人一道,享受傲啸天下、畅游武林的多彩生活。
然而在文书山等人竭力劝阻下,在华枫郑重承诺下,不依不饶的赵书海,才无奈接受继续苦修的现实。
华枫的承诺是:且再等待数年,日后必有借重之处。
……
华枫之所以如此,是基于两点考虑。
一则,他是对赵书海,对武当派心中大有好感,也想进一步处好关系。
二则,像赵书海这样的猛将,不但可于乱军之中纵横直奔、取敌上将首级,还能身先士卒、提震士气。
如此人物,只要是统军主帅,谁不喜欢?
因为,当一名统领三军的主帅,驰骋于热血沸腾的疆场之上,是华枫由来已久的梦想。
而他,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梦想努力。
可以说十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
……
正事谈完,天色尚早。
作为武者,话题自然而然转移到了武学之上。
见关系已然变得亲近,文书山道出了早想启齿的问题:“敢问华盟主,你之武学境界,是否已然达到了传说中的‘虚无’之境?”
话毕,八双眼睛全部紧紧瞪着华枫。
有羡慕,有怀疑,有崇拜,有迷惘……
华枫一听大惊。
这文书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