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一个小型的油田,苏城说不定和他说两句话,现在则是一点兴趣都没有,对那法国人淡淡的道:“炼油和出售渠道。不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如果贵公司真的有兴趣,可以在我们得到油田,开采出石油以后再来接洽。”
  法国人连忙道:“我们也有开采能力。”
  “大华实业也有。”苏城心里冷笑:想不流血的享受世纪合同?这种事连世界五百强都不敢想,BP还知道派些妓女去阿塞拜疆公关呢……
  法国人明显没有猜到苏城的心这么大,还笑着谈及欧洲市场。
  苏城干脆不耐烦的将脸撇了过去,只要再过几年,能源市场就是纯粹的卖方市场了,欧洲要考虑从哪里进口石油,而不是想着将哪家公司排除在偶们以外。
  后世的邪恶轴心伊朗也未能被欧美真正封锁,大华实业若是想要进入欧洲市场卖石油,那是再容易不过的。
  苏城根本不屑于一家中型的不知名的地区性公司。
  几家类似的小公司无奈的站到了一边。
  和中国人一样,老外同样是喜欢占便宜的。如今占便宜的机会这么少,他们自然是高兴不起来的。
  林永贵在国内做官久了,讲究一团和气,更愿意团结洋人,看到这一幕,林永贵就笑着上来打圆场,笑道:“谈了么久了,要不去吃饭吧,有什么话,吃了饭再谈。”
  小胖抬头看天,才四五点吧,离吃晚饭早了点。不过,他从来不反对早吃饭的,于是乐呵呵的赞同道:“我去通知酒店,咱们去那边,还是让他们送过来?”
  “过去好了,免得乱糟糟的,把刚做好的苗圃给糟蹋了。”林永贵拍拍小胖,笑道:“听说房子是你设计的?做的好啊。”
  “我主要是监工。”小胖推辞中带着得意,这座宅子用的各种高科技,虽然是在大华实验室的帮助下才实现的,但能利用到它们,也是一种才华了。
  总的来说,小胖的才华,大约就集中在花钱方面了。在90年代初的中国,能培养出这份能力也不容易了。
  苏城对持续的应酬也厌倦了,笑着起身道:“晚餐就安排在大华饭店吧,算是我们曙光理事会的一次聚餐,嗯,在理事会正式运行以前,这笔钱就由我来出好了。”
  国外的慈善基金会,往往会将50%以上的捐款花在筹款和管理方面。国内的基金会怎么做是一回事。怎么表现就是另一回事了。
  小胖不管谁出钱,站起来忙忙的招呼大家去酒店。
  一会儿,几名大华的管理层也出现在院子里,既是招呼大家,也是谈论更多的合作细节。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染指石油开发的,但在石油开发以下,相关的工作还有很多。大华吃不掉这么大的盘子,也看不上微薄的利润,但其他公司就不一定了。
  晚饭时间,大家继续谈石油和合作,大部分是与大华实业的合作,某些公司互相之间也谈成了合作。倒是让曙光理事会的作用发挥了一些。
  第二天亦是曙光理事会的茶话会。
  直到第三天,才有胜利油田的专家,来到了京城。
  他们坐卧铺过来,差不多算是此时最高端的旅行方式了,尽管如此,两名钻井采油研究院的专家还是累的厉害。
  杨明将他们安排在了大华实验室的招待所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华实业有许多来自胜利油田的研究员,两个人过的很是愉快。
  不过,当林永贵告知他们此行是为了评估大华实业的三次采油技术的时候,两名研究员的表情极其精彩。
  “秦院长和姚所长,以前就是咱们钻井采油研究所的大拿,他们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大华实验室掌握的肯定不少。”专家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解释他们的能力。
  “不少有多少?”林永贵多年来虽然紧抓生产,但对研究院的水平。他是很难有一个感性认识的,以此时国人的思维模式,掌握最顶尖技术的肯定是国家队,或者说,应当是国家队。胜利油田、大庆和长庆基本就是石油总公司下属的三驾马车了,三者的水平相当,或许大庆稍强一些。但在采油技术上,胜利油田因为其复杂的油藏情况,向来发展的最快。
  这一次,林永贵是希望两名专家向苏城证明胜利油田的实力的。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算是一种精神需要。
  再怎么说,他也是副部级的官员,也需要证明自己。
  可惜,两名专家无法配合他。年龄稍长的研究员纠结片刻,道:“听说大华实业准备开发巴库的旧油田了,那说明他们的三次采油的水平,到了实用阶段,我们的还不行。”
  这下子,林永贵明白了,诧异道:“咱们的三次采油技术还不能用?其他油田呢?”
  “咱们的三次采油技术是最好的。”专家说着小声一点,道:“咱们的三次采油所,以前就和大华实业的三次采油所合作的。后来退出的一些研究员,都在咱们研究所呢。其他几个油田的三次采油才刚开始。”
  “但还是不能实用?”
  “不划算。我们算过,就现在的技术,采一吨稠油,光是化合聚合物的成本就要1000多块,设备和人工成本还没算呢。”年长的研究员如此解释着。
  三次采油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将某物强通至油藏内,从而换取原油出来。最初的三次采油技术多用蒸汽,但它的成本和能源成本是密切相关的,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聚合物驱,以及二氧化碳驱等技术。
  但不管是哪种技术,其所需的数量都是相当多的,成本也会随着三次采油的难度而上升。
  年纪稍轻的研究员也有40岁了,他接着话道:“其实,我们用三次采油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原油,还是有利润的。因为采油的成本主要是人民币,获得的原油可以用美元结算,还是划算的。”
  林永贵一听,终于来了精神,问:“那怎么不用?”
  “要工业生产,一次投入的成本还不少。而且,不如留着原油,等技术成熟以后再进行。”年长的研究员没那么急切,稍微滴了些凉水。
  林永贵沉吟着,问:“这么说,大华实业在巴库做的,是赔本赚吆喝?”
  “不好说。也许……大华实业的技术会更好点。”
  “能把成本降的多低?”
  “不好说。也许……降低20%?”
  林永贵登时皱起了眉,这一次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好看,而是转而为苏城担心起来。
  石油采掘的成本,不能用单纯的生产成本来计算。
  中东的石油开采成本是最低的,平均还不到2美元,许多地方干脆不到1美元,可以说是挖一锄头,石油就自己往外喷,和中国山*西弯腰捡煤可相媲美。但要,是说中东的石油成本是2美元,那肯定是不对的。
  综合计算,中东的石油公司,每桶原油的平均成本肯定要超过8美元了,到了九四九五年,超过10美元也不奇怪。如果是税率较高的外国公司,或者是采用分成协议的公司,那成本达到20美元也是正常。
  国家石油公司和私人石油公司的成本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越来越大的。这一点不用重生穿越,只要是业内认识都能看清楚。
  也就是说,作为私人公司,前往阿塞拜疆开采油田,非开采成本本来就不低。
  苏城用旧巴库油田做开端,哪怕能短暂的省掉某些开支,高额的开采成本也不是好事。
  国外不比国内,光是想想那么多的聚合物,从国内运输到阿塞拜疆,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最后,若是开采出来的石油价值,和开采成本差不多,那就丢人了。
  不光丢人,说不定还会引起非议。
  这一次的阿塞拜疆总统大选,可是吸引了许多国内高层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就是大华实业。
  1993年的中国已经是原油净进口国了,而中国向来是有着强烈的危机感的。对于能够为中国获取原油的苏城,许多人都持着看好的态度。
  林永贵深知这种“看好”的珍贵,若是因为巴库旧油田而损失,那就太可惜了。
  这种想法是不能公之于众的。林永贵眼神一凝,道:“有关三次采油的事,你们不许再提,大华的事也不许再提,这两天,你们就在京城好好玩一玩,回去以后,就说是来给我做咨询的,其他的都不许说。”
  年长的专家很为难的道:“我们都是研究三次采油的,这次出来,好多人都知道。”
  “把知道的人的名字写出来,我让人一一通知。”经历过运动年代的林永贵太知道怎么处理这种事情了。他不仅准备封锁自己这边的消息,还准备帮苏城封锁其他方面的消息。

  PS:天冷,身体不足够健康,精神不振,更新疲乏,开暖气以后才舒服一些,科技改变生活,就我目前的躯干,如果穿越到古代,幸存的几率着实不高。
  ……




第五百五十一章 让我帮忙

  在石油企业眼里,生产石油永远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石油炼化技术,节能技术,还是再生环保技术,它们终究都是如何使用能源的技术。在能源紧缺的时代,这些技术都是能源企业所谓的次要技术。
  真正的首要技术,只能也必须是生产能源的技术。
  二次采油的注水技术,陆上深井的开采技术,浅海石油的开采技术,深海石油的开采技术,页岩气水力压裂技术,同样还有三次采油技术,这些能够实实在在增加能源供应的技术,才是能源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它们的看家本领。
  如果不是那一次次的开采技术的提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就没有足量的石油供应了。
  一旦这种事情发生,能源开采企业固然失去了价值,能源利用企业同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而事实是,向井下注水的二次采油技术,将石油危机延缓到了20世纪60年代,接踵而来的西方“油荒”,使得海底地形复杂,海上其后恶劣的北海石油得以开发,到了九十年代,昂贵的深海石油开发技术,令石油增产无望,由此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环保先锋,以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等新能源技术……最终,是页岩气技术挽救了世界能源。不过,那已经是20年以后的事了。
  自90年代开始的石油开采技术的停滞,是很令人头疼的。它在事实上造成了石油匮乏的假象,从而令供给问题逐渐演变成严重的经济问题。
  是的,从技术角度,石油匮乏根本就是一个假象。
  如果用保守的观点,也就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观点来看,石油还能用50年。那是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此时发现的石油储量来判断的……自60年代以来,石油专家们就判断石油能用50年。70年代他们说“石油还能用50年”,80年代他们说“石油还能用50年”,90年代他们依然说“石油还能用50年”。
  然而,90年代的技术缓进,的确令这种观念被强化了,因为石油开采技术仿佛没有了提高的可能。
  也许石油开采的速度加快了,石油开采的污染变小了。石油开采的浪费减少了……但就像石油公司关心的内容那样,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它们不会让石油变多。
  唯一能让石油变多的手段,只能是发现更多的油田。
  这种做法,自然只能增加更多人的焦虑情绪。
  可以说,在90年代中期。能源危机的阴影第一次全面扩大,而且持续的最久……
  直到页岩气技术成熟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