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出闺阁记-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国公府也必须强硬到底。”

    许氏噎了噎,旋即大怒。

    二房想要出头她没意见,但他们不该踩着长房的脸面,更不该拿陈漌的名声做伐子。

    “三丫头,话可不能这么说。”她立时说道,和婉的脸上是一派恬静,宛若与世无争:“你这回帮了漌姐儿一个大忙,大伯母很承你的情,也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可大伯母还是得说你,你那些话委实太过了,说句不中听的,你今日的表现,根本有失体度、更有失我国公府的气派。我们在外头走动的内宅女眷,自有一套说话的法子,如何能像你那样直来直去的?虽说你是好心,但好心却办了坏事儿,言行更是偏激,有失中庸之道。”

    到底是世家出来的,开口闭口便是圣人中庸之道,虽然言辞和婉,但题中之意却极深。

第014章 岂容含糊() 
“大伯母想来还是没弄清这其间的因果关系。”陈滢也没跟她客气,更未因对方的长辈身份而含糊其辞。“所谓中庸之道,并非含糊黑白,更非颠倒真假。不知大伯母有没有注意到,长公主自进了花厅之后,并无一字说香山县主冤枉了大姐姐,从头到尾她都只以‘小孩子胡闹’一笔代过,且所谓的道歉,也仍旧是以县主‘太毛燥’为名,话里话外,根本就没有给大姐姐正过名。”

    许氏闻言,心头“腾”地火起,直是怒极。

    陈滢在家很少说话,每旬一次的明远堂定省,她也几乎从不开口,给许氏留下了沉默胆小的印象。可此刻,她言辞间完全没有一点敬畏长辈之意,显然是利字当头,露出了真面目。

    许氏深觉此女可鄙。

    下作也不能这样下作法,身为一个姑娘家,怎么能一直扯着姐妹的名声没个完?不过是帮了漌姐儿一点小忙,就拿腔作势起来,真当他们长房好欺?

    再者说,他们长房需要二房出手相帮?

    简直可笑!

    当场顶撞是最冒失的做法,若论上上之策,那便是在不伤及表面和睦的情形下,暗使手段,狠狠地将对方一军,让郭媛吃个大亏,这才高明。

    后宅争斗,表面上的和风细雨是必须的,若不然大家都撕破了脸,那成什么了?

    许氏面上的笑容淡了下去,“笃”地一声搁下茶盏,也不看陈滢,只向着许老夫人道:“老太太别见怪,三丫头到底年轻气盛,也没在外头应酬过几次,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等这阵风头过去,她必会晓得轻重缓急,媳妇也会慢慢教导她的。”

    许老夫人没应声,只注视着陈滢,那意思却是让她继续往下说。

    陈滢便道:“大伯母,此事有没有折衷之法,您应该比侄女更清楚。”

    说到这里,她便越发放慢了语速,“请您静下心来好生想一想长公主在此事中的言行、态度,再请您细想,若是您们回来之后,侄女还没审结此案,又或者侄女不曾逼急了香山县主,您觉得长公主会容许侄继续问桃枝的话吗?说得明白点儿,伯母以为,长公主殿下会给侄女查明真相的机会吗?”

    许氏微微一怔。

    不待她说话,陈滢又接着道:“长公主殿下故意含糊其辞,就是想让今日的事情无波无澜地过去,那……”

    “那又有什么不好?”许氏立时说道,算是打断了陈滢的话。

    这一刻,她已经有点不能维持脸上的笑了,被个晚辈连连诘问,她面子上委实下不来,于是语气也越发地硬。

    “所以我说你不懂。三丫头,我们在外头应酬的,多少事情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她越说声音越高,似是全忘了平素的风度举止:“是什么身份说什么话儿,有些委屈就只能吞下。至于私底下的手段,那也不能拿到明面儿上来,更不能像你这样儿当面刺过去,那跟街头吵架的……妇人有何两样?咱们高人一等,不就是高在这上头吗?”

    不只语气硬,话也说得极重,险些连“泼妇”这种词都用上了。

    陈滢极为无奈。。。

    许氏出自世家,又是国公府世子夫人,一向自傲于出身、自矜于身份,更自信于那些内宅手段。这番话听在陈滢耳中,只得一句话好讲:道不同,不相为谋。

    凝了凝神,她正色看向许氏:“大伯母,大姐姐担上的可是偷盗罪名,岂容含糊?岂容和气?岂容私底下的手段?”

    一连三问,不待许氏回答,陈滢又飞快地续道:“如果不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正了大姐姐的名声,今日之事确实是能够相对平和地过去,也许往后您也可以设一个局,套住香山县主。可是,就算套住了香山县主,甚至让她身败名裂,大姐姐身上的罪名就能洗去了吗?分明大姐姐被香山县主说成是小偷,国公府却还是与长公主府一团和气,甚至暗中使绊子报复回去,那表明了什么?难道不正表明国公府理亏、大姐姐确实德行有损吗?”

    许氏怔怔地听着,手里的帕子一下子捏紧了。

    她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

    “所以侄女才说,此事没有折衷之法。”陈滢继续说道,语气并不激烈,看着许氏的眼神就如水一般通透:“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大姐姐不是小偷,香山县主就是诬告陷害。这件事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善了。就算今日不得罪长公主,等到太子选妃之时,长公主也还是会把这事儿抖出去,坏大姐姐的名声,到那时国公府再要挽救,已经失去的最好的时机,而国公府与长公主也还是会交恶。”

    许氏细细琢磨着这话,后背忽地渗出了一层细汗。

    陈滢还有后话没说完,但许氏从来不笨,已经想到了。

    如果今日之后,国公府登门向长公主道歉,旁人又会怎么想?国公府的立场又该如何界定?

    可是,若不能将此事转圜,难道就真的一路强硬地走到底?

    那可是长公主啊,是当今陛下唯一的妹妹,纵然并非胞妹,但那也是尊贵至极的人物,怎能轻易得罪了去?

    “长公主不愿主动出手对付国公府,因为那样就是公然与国公府为敌,既不符合‘进九余一’的宫廷作派,也与有悖于她的初衷。所以她带走了所有长辈,令香山县主得以一家独大。”陈滢继续分析着今天的局势:

    “香山县主是唯一一个有品级的姑娘,有她在场面上压着,谁敢越得过她去?且由她出面,亦总有转圜余地。如果计成,长公主自是一切如意;就算事败,那也可以用‘小孩子开玩笑’这个理由搪塞过去,长公主仍旧可以置身世外。而无论这两种结果之中的哪一种,国公府的身上都要沾上灰。这一计,长公主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说到这里,陈滢略略一停,说出了最后的结论:“这一局不是敌死、就是我亡,除了正面突破,别无他法。所以侄女才会当面顶撞长公主,一是还原事实真相,二是明确地表明我国公府的立场。”

第015章 传奇王家() 
许氏定定地看着陈滢,心下不觉欣慰,只觉悚然。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陈滢今年才满十三岁。

    一个才十三岁的小姑娘,怎么就能在那样短的时间里看得这么透?

    与她相比,陈漌简直幼稚得像个孩子。

    “这话说得是。”许老夫人缓慢地点了一下头,认同了陈滢的说辞。

    陈滢无声地呼了口气,后背已现微汗。

    她那是急的。

    说服一个许氏比审一百个桃枝还要累人。

    房间里安静了好一会儿,许氏方在座位上向许老夫人点了点头:“老太太的意思,媳妇明白了。”

    再怎么说她也是陈滢的长辈,这种服软的话,她只会向许老夫人说。

    “三丫头今儿确实做得好,伯母很欢喜。”她转又向陈滢笑了笑,和婉的面容上不见一丝裂痕,笑容完美无缺。

    陈滢起身逊谢了一句,重新归了座。

    许氏从不缺内宅手段,甚至还很精通,只是缺了点儿大局观。而长公主却不同,那是从小和当今陛下一起长大的,她的眼界见识远超许氏。虽然陈滢不知道长公主为什么会跟国公府过不去,但从某种程度而言,她又很理解对方的做法。

    国公府如今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长公主府却算是半个外戚,他们想与国公府划清界限,未必不是出于自保。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香山县主一出手,陈滢就知道,这是个非此即彼之局,不存在折衷的法子。

    “平常还真看不出来,三丫头原来这般聪慧。”许氏微有些感叹地说道,语气中难免多了点儿什么,又少了点儿什么。

    “大伯母过奖了。”陈滢非常程序化地回了一句,停了一会,又道:“其实大伯母也不必太过担心,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几日,太后娘娘与长公主就顾不上咱们了。”

    “哦?这又是怎么回事儿?”许氏问。

    陈滢想了想,决定还是实话实说。

    “侄女今日和王家的姑娘说了会儿话。”她说道,一脸地云淡风轻:“王家的两个姑娘悄悄告诉我说,长公主又逾制了。”

    许氏微觉讶然:“王家?你说的是……‘那个’王家?”

    “就是那个王家。”陈滢肯定地点了点头:“我和王家两个姑娘颇为相熟,今日之事她们也帮了我不少忙。香山县主身边那个叫扫红的丫鬟,便是王家的丫鬟帮着侄女绊住的。”

    略停了一会,她又说道:“那桃枝跳出来诬陷大姐姐时,侄女因见她袖子上沾了糖霜,就此起了疑,于是便请王家姐妹帮忙,收集了好些证词并画了地图。若没有她们相帮,仅凭侄女一人之力,是没办法在那样短的时间内揭穿桃枝的。”

    许氏这一下是真的吃了一惊。就连许老夫人的脸上,也带着几许讶色。

    从陈滢的话中不难听出,她与王家姐妹不仅仅是相熟,而是关系极近,否则人家也不会那样出力。

    “这可真是……想不到。”许氏喃喃轻语,面上犹自带着几分不敢置信。

    王家称得上是京中一大传奇之家,更可谓大楚朝寒门士子的典范。

    王家老太爷姓王名二八,不只名字粗俗到可笑,且还干着又粗又俗的最低等的行当——杀猪匠。。。

    虽然生活在大楚朝的最底层,可王老太爷却得了两个好儿子,一个叫王左,一个叫王右。因后来同时考中了秀才,在夫子的建议下才改名为王佐与王佑,据说老太爷当时还特别地不高兴。

    这兄弟二人名字虽怪,却皆是天资过人的才子,少年时便已成名,又在同一年金殿面圣并同时高中二甲进士,让三代屠户的王家一举摆脱了庶民身份。

    按理说,这故事的结局应该是王老太爷跟着儿子进京享福,从此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可是,这位老爷子却特别地古怪,竟是怎么也丢不下那把杀猪刀,不仅不肯跟儿子进京,还继续留在乡里给人杀猪。

    见老父如此固执,王氏兄弟自是十分无奈,多次相请恳求,无奈老爷子却总是不肯,好容易去一趟儿子的家,也总是掖着把杀猪刀四处晃悠,还时常爱与下人们、尤其是跟厨子喝酒吃肉,没有一点儿老太爷的样子。

    饶是如此,王家兄弟对老太爷仍是极为孝顺。

    老爷子早年丧妻,却坚持不肯续娶,就怕娶了后娘委屈了两个儿子,硬是一个人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