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1。元朝的统一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元朝统治的130多年,是我国民族融合的时期,对促进各民族交往有重要作用,它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状态,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与文化交流。

蒙古族是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的一个游牧民族。12世纪时,蒙古的社会经济有了显着的发展。蒙古族首领铁木真英勇善战,得到部族其他人的支持和拥护,先后击败了塔塔儿、泰赤乌、蔑儿乞等部,又击败了札木合、王罕。1206年结束了蒙古长期分裂的局面,在斡难河源今蒙古国鄂嫩河建立了蒙古国,他被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国建立后,实行千户分封制,并且颁布了法典,创立了蒙古的文字,这些措施促进了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安内的同时,蒙古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扩张的战争,从1205到1209年,成吉思汗先后发动了3次对西夏的进攻。1211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军攻金,战争进行了7年后改由木华黎负责,成吉思汗则带兵西进,消灭了西辽、花剌子模,将领土扩展到中亚细亚和南俄罗斯草原。1226年,65岁的成吉思汗亲自带兵进攻西夏。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死营中。同月,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继承汗位,率军继续讨伐金朝。

1234年,金朝灭亡。蒙古转而将进攻矛头直指南宋。南宋后期,皇帝沉溺于酒色,奸相贾似道当权,朝政腐败。蒙古对南宋的进攻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受到南宋军民的英勇抵抗,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如孟珙、余玠、范天顺、文天祥、陆秀夫等。在战争进行的第一阶段中窝阔台去世,其侄蒙哥即大汗位,他在位期间战败了里衣大食,攻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势力发展到西南亚。不断征服的结果,出现了一个以蒙古地区的和林为中心的横跨欧亚的大汗国。但是蒙哥不久便战死。1260年,忽必烈继任大汗,采用汉法,以燕京今北京为中都,率领军队进入了攻宋的第三阶段。他采用降将刘整的建议,将军事进的重点定为襄阳和樊城。1273年,襄、樊陷落,南宋朝野大惊。元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很快攻陷建康,占领临安府。1279年,南宋灭亡,元终于统一了全中国。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正式建立了元朝。第二年,将大都作为元朝的都城。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比起汉唐时期领土更为广阔。元朝建立后,设行省,将西藏、云南和澎湖纳入管辖范围,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机构和制度。忽必烈为巩固元的统治,十分注意吸收中原文化,其国号“元”就取自《易经》“乾元”之义。任用儒生,以宽容态度对待佛教、道教,但为了保持民族特权,维持蒙古祖制,他对其他民族又实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将民族分为四等。

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声誉远播于欧亚非三洲。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改变了辽宋夏金时各少数民族偏安一隅的状况,原有的地域观念减弱,一统观念加强,元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52。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从明朝起,中央专制集权得到极端发展,文化专制主义和特务统治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复苏,城市商业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世俗文化开始繁盛。

明王朝为我国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小时候念过几年书,因家境贫寒而弃学为地主牧羊,因为闹瘟疫父母兄长相继病死,孤苦无依的朱元璋就进了皇觉寺当小和尚,四处云游化缘。风餐露宿的流浪生活,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和下层人民的接触,使他了解了社会弊病,并结交了很多江湖朋友。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各地爆发了许多大规模起义,其中有刘福通、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有浙东的方国珍和泰州张士诚的起义。朱元璋参加了当时濠州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他作战机智勇敢,才能出众,深受郭子兴赏识。在征战过程中,朱元璋知人善任,为人豁达大度。文士冯国胜、李善长等为他出谋划策。英勇善战的常遇春、胡大海也来投奔他。攻下滁州之后,他整顿军纪,申明纪律,禁止军队抢掠奸淫,因此深得百姓的拥护。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被升为左副元帅,第二年,他率众占领建康,成为红巾军内部一支力量强大的武装力量。此后,他逐渐把郭子兴的旧部全部纳入自身旗下,并以建康为根据地,不断扩充势力。当时,在他北面的刘福通、韩林儿所率红巾军正受到地主武装的袭击。西面的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所杀,陈友谅不能服众,将士离心;胡玉珍因为不服陈友谅的领导,在四川自立,国号大夏;朱元璋东面的张士诚和方国珍受到元政府的劝诱,接受了元的官号。元朝的主力指向刘福通等人,朱元璋便趁机在浙东发展,逐渐控制了皖南、浙东地区。

由于红巾军内部的分裂腐化和元政府的镇压,刘福通一部在1363年时兵败,刘福通遇难牺牲,另一首领徐寿辉也被部下陈友谅所杀,红巾军力量削弱,起义失败。朱元璋这时占据浙东,发展生产,招纳人才,巩固统治,实力渐渐壮大。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会战于鄱阳湖,陈友谅中流矢而死,全军大败。朱元璋解除了一个重大威胁,转向下一个目标张士诚。1367年,张士诚被俘,自缢而亡,方国珍遣使归降。朱元璋收复了两广,平定了南方广大地区。

这时,元朝统治者更加腐化堕落,百姓不堪忍受连年的征战和深重的民族压迫,这种形势对朱元璋统一中国十分有利。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带领25万大军,北伐中原。朱元璋颁布了由宋廉等人起草的讨元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檄文深入人心,鼓舞了士气。1368年,大军攻陷元大都,元朝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应天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他将应天改为南京,并定为明的都城,从此明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53。郑和下西洋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的一天,苏州城外的刘家港里,人山人海,苏州居民几乎是倾城而出,来看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特大型远洋船队出航。沿着数里长的娄江河道,整整齐齐地排列着200余艘船只,船上的将士和船员们,个个衣着鲜明,喜气洋洋。船队的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陪着永乐皇帝朱棣派的钦使走过来,码头上摆设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御酒。钦使斟满一杯,递给郑和。郑和躬身接过杯子,高高捧起,单膝向西北南京的方向跪下,恭谢圣恩。然后举着杯子来到江边,将杯中的御酒洒进江里。霎时各大船上鼓声轰鸣,锣鼓喧天,鼓乐齐奏,一道道雪白的布帆升起。船队在两岸人群的欢呼声中,缓缓移动。郑和与王景弘跟钦使道别,登上主舰,满面笑容地向两岸欢呼的人群挥手答礼。

这支远洋船队是郑和领了朱棣的旨意组建的。船队共有大小船只200余艘,其中大号船62艘,船长44。4丈,宽18丈,称为“宝船”。另外按用途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水船”等。船队人员,除他任正使、王景弘任副使外,还有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等将士及郎中、买办、书术算手、通事、医生、舵师、水手等,共2。755万人。

郑和原是云南昆阳州今云南晋宁人,本来姓马,小名三保,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出生于一个回民家庭,全家信奉伊斯兰教。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远征云南,第二年将云南平定。那年马三保12岁,被作为俘虏家属送到燕王府邸,净身后当了侍候燕王朱棣的小太监。朱棣见他俊秀聪明,便让他跟王子们一起读书习武。马三保长大后,生得“身长七尺,腰大十围,行如虎步,声音洪亮”,而且善于辩论,颇有才智,武艺超群。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那年,马三保29岁,作为一个内臣,一直随在朱棣身边,出入战阵,多次立功,因此很得朱棣赏识。朱棣登基后,亲笔写了个“郑”字赐他作姓,又起名郑和。人们又叫他“三保太监”。

据说当日郑和带领船队驶出娄江,进入东海。这时船队不再一列航行,而改成行军的队形,大中小船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地向南驶去。

船队日夜行进,白天船队用旗号联络。晚上,各船悬起退桅灯,恰如闪闪星火,在海面上错落有致,连绵十几里,非常壮观。遇到有雾的天气,各船吹起铜制的号角,此呼彼应,队列丝毫不乱。船队经过福建,先在长乐今福建长乐的五虎门港停泊。等到东北方的信风吹来,郑和率领船队,驶进大海,踏上远洋航行的征程。

船队满帆行驶,顺风破浪,经过10个昼夜,到达了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船队停泊在新州港今越南归仁。当地官员到海边迎接,并请郑和到王城观光。郑和在王城与古城国王会面,双方互赠礼品。

船队在占城逗留了10天,又继续起航南下。再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穿过辽阔无边的南中国海,来到了岛国苏鲁马益今印尼泗水。这里草深树密,椰林婆婆,一派热带海岸风光,十分迷人。岛上居民身披锦衣,敲着皮鼓,载歌载舞地欢迎中国客人。船队在这儿稍事停留,转舵向西,朝苏门答腊岛驶去。

永乐四年初,郑和船队来到了马来亚西岸的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满刺加的酋长叫拜里迷苏刺,听说中国船队来到,在港口迎接。郑和让船队进港,停稳之后,他和副使王景弘下船登岸。岸上,满刺加居民成千上万地争着看中国的使者,一时鼓声和号角声喧腾起来。拜里迷苏刺用当地最隆重的礼节,欢迎郑和和王景弘。

船队在满刺加停留一些时日后,又继续西行,从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海域过去,又绕过印度半岛的南端,向北到达葛兰今印度阿勒皮一带、柯技今印度柯钦一带,最后到达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一带。在古里又迎来出航以来的第二个新年。这一路上,郑和走过了大大小小20几个国家。每到一地,郑和都去见当地的国王和酋长,代表大明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做生意时也是公买公卖,互通有无,做到双方都有利。有时还把大船队分成几个小船队,分别多去几个地方,传播友谊,交流经验。各地人民同声赞颂明朝皇帝的威德。

郑和在古里住了些日子,准备循原路返航回国了。他在古里海岸上树了一座石碑,碑文写着:“此去中国,十万余程。民物威若,熙皞同情。永示万世,地平天成。”。

船队返回的路上,郑和继续访问一些国家,最后于永乐五年九月,到了苏州刘家港。这次出航,共历时两年零三个月。

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航算起,直到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17年的时间,郑和率部队六次下西洋。宣德五年,郑和又奉宣德皇帝朱瞻基的命令,作第七次航行,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出国,宣德八年返回。他的船队,把印度洋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都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