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装甲师当作战参谋。他参加了凯塞林山口战役的最后阶段,在这次战役中,他所属的部队把美国人赶出了山口。

4 月7 日,他乘的汽车开进一处布雷的战地,也有人说,还受到低飞的盟军飞机的扫射。施道芬堡受了重伤。他的左眼瞎了,左手的两个指头和整个右手都炸掉了,左耳和左膝盖也受了伤。有几个星期,看来情况是即使幸而能活下来的话,他的右眼好像也很可能瞎掉。他进了慕尼黑一所医院,多亏沙尔勃鲁赫教授的精心治疗,他重获生命。人们会认为,任何人处在他的境地,一定会在伤愈之后退伍,从而也就退出了密谋集团。但到了仲夏时节,他在反复练习用左手剩下的3 个包扎起来的指头拿笔之后,写了一封信给奥尔布里希特将军,说他希望在3 个月之内回去重新服役。在长期疗养中,他有时间思考许多问题,最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虽然成了残废,他还有一个神圣的使命要完成。

有一天,他的妻子伯爵夫人尼娜(他们有4 个年纪还小的孩子)到医院去看他。他对坐在床边的妻子说:“我觉得我现在必须做一点事情来挽救德国。我们参谋总部的所有军官必须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1943年9 月底,他回到柏林,升任中校,担任陆军办公厅主任奥尔布里希特将军的参谋长。

很快他就开始练习用他那只还没有完全残废的手的4 个指头,拿一把夹子引发谍报局收藏的英制炸弹。

他所做的工作远不止此。他的勃勃的生气、清楚的头脑、宽阔的思路和杰出的组织才能,为密谋分子们注入了新的生命和决心。但也产生了一些分歧。因为施道芬堡对于密谋集团的老朽的领导人如贝克、戈台勒和哈塞尔所拟议的、一旦推翻了国家社会主义之后所要建立的因循保守、无声无色的政权,很不满意。他比他那些参加克莱骚集团的朋友们讲求实际多了。

他要实行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社会民主主义,并且坚持要在拟议的反纳粹政府成员名单中,包括他的新朋友尤利乌斯·莱伯和威廉·刘希纳,前者是一个卓越的社会民主党人,后者是前工会干部,两人都是密谋集团的核心和积极分子。在这个问题上经过了许多争论,但施道芬堡很快就在密谋集团的政治领导人中取得了左右一切的地位。

在密谋集团的绝大多数军人中间,他也同佯取得了成功。他曾经认为贝克将军在声望上是这些军人的领袖,对这位前任参谋总长表示很大尊敬。但在回到柏林之后,他看到刚经过一次癌症大手术的贝克,已经失去往日的精神,显得疲惫并且有点沮丧。在政治上,贝克完全受戈台勒的影响,没有什么头脑。在实行起义时,利用贝克在军界的很高声望是有好处的,甚至是必要的。但在提供和指挥所需要的部队方面,必须找服现役的青年军官来帮忙。

施道芬堡很快就找到了他所需要的大部分关键人物。

除奥尔布里希特外,这些人是:施道芬堡的上司、陆军总司令部组织处长施蒂夫将军,陆军军需总监爱德华·瓦格纳将军,最高统帅部通讯处长埃里希·菲尔基贝尔将军,军械署长弗里茨·林德曼将军,柏林卫戍司令保

罗·冯·哈斯将军(他可以为接管柏林提供部队),外籍军队科科长冯·罗恩纳男爵上校,还有他的参谋长冯·马图契卡伯爵上尉。

还有两三个处于关键地位的将军,其中主要的一个是弗里茨·弗洛姆。

他是补充军实际上的总司令。同克鲁格一样,他忽冷忽热,不能完全算数。

密谋分子们也还没有吸收到一个现役的陆军元帅。冯·维茨勒本陆军元帅是最早参加的密谋分子之一,内定为将来的武装部队总司令。但他现在已退为后备役,手下没有军队,他们曾向现在指挥西线所有部队的冯·伦斯德陆军元帅进行游说,但伦斯德拒绝背弃他效忠元首的誓言,或者说,这至少是他的借口。才能卓越然而看风使舵的冯·曼施但因陆军元帅也是如此。

在这个当儿——1944年初——一个十分活跃而且受人爱戴的陆军元帅对密谋分子表示了某种接近的倾向。施道芬堡起初不知道这件事情。这个陆军元帅就是隆美尔。他的参加反希特勒的密谋计划,使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感到十分惊异。他们中间多数人把这个“沙漠之狐”看作纳粹分子和机会主义分子,认为他过去无耻地对希特勒献媚、争宠,现在只是因为看到战争败局已定,才想背弃他。他们因而不同意要他。

1944年1 月,隆美尔就任西线日集团军司令,这支部队是用来抵御英美渡海进攻的主力的。在法国时,他开始同两个老朋友往还很密,一个是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军事总督亚历山大·冯·福肯豪森将军,另一个是法国军事总督卡尔·海因里希·冯·施图尔纳格尔将军。这两个将军都已经参加反希特勒的密谋集团,他们慢慢地把隆美尔也引进来。他们对隆美尔进行的工作,得到后者一个担任文职的老朋友卡尔·施特罗林博士的协助。施特罗林是斯图加特市长。同本书许多人物一样,一度是一个热心的纳粹分子,但现在战争正走向失败,许多德国城市,包括他自己的城市,正在盟军轰炸下很快地成为一堆堆废墟,他就开始另作打算。他在这条道路上又得到了戈台勒博士的帮助。1943年8 月,戈台勒曾劝他参加起草一个给内务部——现在由希姆莱担任部长——的备忘录,联名要求停止迫害犹太人和基督教会,恢复公民权利和重新建立一个不受党和党卫队一秘密警察干预的司法系统。

施特罗林通过隆美尔夫人,把这个备忘录送给这位陆军元帅,这个备忘录似乎对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1944年2 月底,他们两个在乌尔姆附近赫林根的隆美尔家里促膝谈心。

[这位市长后来叙述道]我告诉他,东方战线上某些高级陆军军官提议逮捕希特勒,强迫他在电台上宣布退位。隆美尔同意这个想法。

我又告诉他,他是我国最伟大、最得人心的将领,在国外比任何其他将领都更受尊敬。我说:“你是唯一能够使德国避免发生内战的人。你必须以你的大名来赞助这一运动。”隆美尔迟疑了一下,最后作了决定。

他对施特罗林说:“我想,出来挽救德国是我的责任。”

在这次以及所有以后同密谋分子的会见中,他都反对谋杀希特勒——不是由于道德上的理由,而是由于实际考虑。他认为,这个独裁者如果被杀,就会成为一个烈士。他坚决主张由陆军逮捕希特勒,把他押上德国法庭,根据他对本国人民和占领区人民所犯的罪行加以惩治。

这时,命运又为隆美尔带来另一个影响。这种影响来自汉斯·斯派达尔将军。斯派达尔在1944年4 月15日担任这位陆军元帅的参谋长。他也是一个谋反分子,虽然与施道芬堡分属不同的密谋集团,但两人都是不同寻常的陆军军官,他不但是一个军人,还是一个哲学家,1925年以优异成绩得过图平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到任以后立即着手对他的上司做工作。

只过了一个月,即5 月15日,他就安排了隆美尔、施图尔纳格尔以及他们的参谋长在巴黎附近一所乡村别墅里开会。斯派达尔说,会议的目的是拟定“停止西线的战争和推翻纳粹政权的必要措施”。

这是一件大事情。斯派达尔知道,在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同国内反纳粹分子,特别是戈台勒一贝克集团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是迫切需要的。有几个星期,浮躁的戈台勒一直要求设法让隆美尔同牛赖特举行一次会谈。不是别人,竟是牛赖特!我们知道牛赖特为希特勒的肮脏勾当尽过力,起初当外交部长,后来又当第三帝国驻波希米亚的保护长官。不过现在,由于可怕的灾难快要降临祖国了,他也开始清醒过来了。隆美尔认为同牛赖特和施特罗林见面太危险,就决定派斯派达尔将军去。5月27 日,在弗罗伊登施塔特的斯派达尔家里举行了会议。出席的3 个人——斯派达尔、牛赖特和施特罗林都是斯瓦比亚人,这种亲密关系不仅使会议开得融洽,并且很容易就达成协议。他们的协议是这样:必须尽快推翻希特勒,隆美尔必须准备出任国家的临时首脑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应该说明,隆美尔自己从来也没有想当这两个职务。他们还拟定了许多细节,包括同西方盟国接洽停战的计划以及国内密谋分子同隆美尔总部的通讯密码。

斯派达尔将军着重声明,当时隆美尔已经把要做的事情坦白地告诉了他在西线的顶头上司冯·伦斯德陆军元帅,而且还说,后者也已“完全同意”。

不过,这个陆军高级军官的性格是有缺陷的。

[斯派达尔后来写道]在讨论起草联名给希特勒的要求的时候,伦斯德对隆美尔说:“你年轻。

你了解和热爱人民。你干吧。”

后来,在春未又举行几次会议,拟订了下面的计划。在参与密谋的西线的陆军军人中,斯派达尔几乎是唯一幸免于死的人。他这样叙述这个计划:立即与西方盟国停战,但不是无条件投降。德国人从西线撤回本国。盟国立即停止对德国本上的轰炸。逮捕希特勒,由德国法庭进行审判。推翻纳粹统治。在贝克将军、戈台勒和工会代表刘希纳领导下的各个阶层的抵抗力量,暂时接管德国的行政权。不实行军事独裁制度。在“欧洲合众国”的结构内,准备实行“建设性的和平”。在东方,继续战争。缩短战线,守住多瑙河口、喀尔巴阡山、维斯杜拉河、默默尔一线。

将军们似乎毫不怀疑,在实行这个计划之后,英美就会同他们一起进行反对俄国的战争,以防止——照他们说法——欧洲布尔什维克化。

在柏林,贝克将军同意了这个计划,至少是在对东方继续进行战争这个限度以内。5 月初,他通过吉斯维乌斯,给杜勒斯送去一个备忘录,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在英美进攻西欧之后,西线上的德国将军们将把他们的部队撤到德国边境。在这过程中,贝克要求西方盟国进行3 项战术行动:派出3 个空运师到柏林地区,协助密谋分子守住首都;在汉堡和不来梅附近的德国海岸,举行大规模海上登陆;派出相当大量的部队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与此同时,可靠的反纳粹的德国部队将占领慕尼黑地区,把希特勒包围在上萨尔斯堡的山间别墅之中。对俄国的战争将继续进行。杜勒斯说,他毫不迟延地叫柏林的密谋分子别做梦了。他告诉他们,同西方单独媾和是不可能的。

施道芬堡、他那些参加克莱骚集团的朋友以及像前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这样一些密谋分子,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事实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包括施道芬堡在内)都是“东方派”——虽然反对布尔什维克,但是亲俄。有一个时期,他们认为同俄国达成较有利的和平协议,比同西方盟国还可能容易一些。俄国通过斯大林本人的多次声明,在它的广播宣传中,曾经强调它不是对德国人民作战,而是对“希特勒分子”作战;而西方盟国却只是口口声声他讲“无条件投降”。但在1943年10月,苏联政府在盟国外长莫斯科会议上正式宣布完全赞同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的卡萨布兰卡宣言,这时密谋分子才放弃了这种主观愿望。

现在,当决定命运的1944年夏季快要来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