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宏仍是余怒未消,他又传旨鞭尸,直到张角的尸体血肉模糊,已经分不出人形,这方才罢休。
因解了袁绍之围,救下数千将士,如今又攻破广宗城,俘获贼首张角。摄于流言蜚语的压力,刘宏只好赦免了李毅的欺君罔上之罪。因袁绍非但未能剿灭李毅,反而令其借机还魂,刘宏下旨严厉斥责,罢免他东中郎将的职务,由于何进等一众人为其求情,才留于皇甫嵩军中戴罪立功。
如此正中李毅下怀,与皇甫嵩、袁绍作别。而近两万官兵,只能交与皇甫嵩统辖。如此一来,皇甫嵩兵力大增至,与袁绍领五万兵马,浩浩荡荡杀奔下曲阳。
与张郃相遇却失之交臂,李毅心中懊悔万分,他曾开出价码,要以万名官兵与袁绍换张郃。没想到袁绍不吃他这一套,一是袁绍此次出兵,只是讨伐李毅,无权辖制攻黄巾贼的兵马。二来他也觉察到张郃是可造之材,俗话说:万军易得,一将难求,袁绍其能把名将拱手送人?不但未放张郃,反而提拔他为军司马!
张郃被连升两级,他对袁绍自是感恩戴德,自此追随袁绍,成为他的心腹爱将。但张郃得知李毅出万人与之等价交换,对其也是感激不尽。
待皇甫嵩、袁绍远去,张英摇了摇头道:“想要张郃本为易事,哥哥却开出了天价”张英便讲了一个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骗过楚成王,从市井之中换回百里奚的故事。张英最后道:“张郃只是个屯长,最大的价码也只需一百人!”
张宝战不赢李毅主力,又被太史慈的偏师大败,他的手下将士自信心遭到严重摧残。对太史慈与范亮的组合,张宝也是无计可施,黄巾势力被官兵镇压而消亡,一个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面对极度严峻的周边形势,张宝只能在下曲阳城内龟缩不出,从此黄巾军不但无所作为,由于士气萎靡,不时出现士兵叛逃的现象。张宝军是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皇甫嵩大军到达下曲阳,欲围城而攻之。张英献计道:“幽、冀黄巾贼势弱,只剩下曲阳一座孤城,张宝军士气低落。我军不必强攻,应广散张角被擒、张梁被杀的消息,来瓦解城内黄巾贼的军心士气!”
袁绍闻言大笑道:“城内贼兵士气已然低落,又何必再多此一举!文苑不与敌交战,可是生了胆怯之心!”
张英闻言怒火中烧,袁绍这厮明显是与自己过不去,但她还是尽量克制住了情绪。张英反唇相讥道:“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本初出身名门,自不会不懂这浅显道理,怎也会逞匹夫之勇?”
袁绍从未参研过孙子兵法,他脸上一红,却不知如何作答。见袁绍一时语塞,皇甫嵩急忙出来打圆场,他微微一笑道:“遇弱而强攻,逢强则智取,张宝叛乱后摧城拔寨,其实力不可小觑,而其连遭清刚重创,如今以闻风丧胆。下曲阳贼兵仍有数万之众,其实力不算弱,但其士气低落,也强不到哪里去,因而本初、文苑之法均有道理。若不痛击贼兵,难显我王师之天威,我军可先依本初之策强攻,如三日不能克,再以文苑策略施之!”
皇甫嵩真是在官场上的老油子,多年拼争下来,使他知道如何能明哲保身,他用惯了这和稀泥的方法。皇甫嵩顾忌袁家势大,又忌讳李毅的直情率真,故又是两不得罪的言语。而手握重兵,不论是巧胜还是硬拼,都能攻克下曲阳,因而并不影响战事的结局。(。)
第三百六十章 施巧计诱地公将军()
甚是佩服这个老滑头,但打仗非同儿戏,强攻是要付出数倍弟兄生命的。皇甫嵩可以不珍惜将士性命,袁绍能视兵士生命如草芥,但她张英所统帅的弟兄,身后都有父母妻儿,他们正翘首企盼,渴望亲人凯旋而归!自己把他们带出来,是得到父老乡亲的信任,到时候捧回的是一坛子骨灰,又如何向他们的亲人交代?
张英简直是哭笑不得,但皇甫嵩位重权高,身为三军统帅,其军令如山,岂是自己一个草民所能撼动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建平立军后所定,如今张英自尝苦果,只能无条件遵从。张英、李毅、于冰回到自己的大营,均是心中烦闷。
沉默多时后,李毅突然一拍几案大叫道:“一将无能三军枉死,我李毅不伺候他了,咱们连夜将兵马撤出下曲阳!”
见李毅老毛病又犯了,张英不禁摇了摇头,她微微一笑道:“不知几月前,谁叫嚣着强攻下曲阳,如今却容不得他人持此看法!”
知张英在奚落自己,李毅惨然一笑道:“如今都火烧眉毛了,英儿还有心开玩笑,还不开动你那聪明的脑袋瓜,想一条速胜之策出来!”
张英绞尽脑汁,却因时间过于急促,让她在一夜时间,便能取敌城池,那真是诚心与她为难。张英正在搜肠刮肚的思索之际,斥候飞马来报:发现数千黄巾军渡过虖沱河,正飞马赶奔曲阳河而来。
闻报张英愁云散去,她拍案而起道:“不必大惊小怪,此乃管亥大军,他押运物资送往毋极,如今是一帆风顺,重返我大军而还!”
张英摆了摆手,示意斥候退下,她微微一笑道:“管亥领军归来,下曲阳便指日可破!”
见愁眉紧锁的张英,突做豁然开朗之状,李毅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问道:“管亥到来,与破城又有何关联?”
“管亥乃张角下属,虽然他起兵初期职务低微,不令张宝所知,但他军中有元老级人物,只要管亥带领一众将士,扮作黄巾军骗开张宝的下曲阳,则大事便定!”张英讲出了计谋。
“此策具有一定的风险,想那张宝老奸巨猾,岂能轻而易举上当?若是管亥演砸了,岂不有性命之忧?”于冰眉头紧皱,说出了心中疑惑。
“我们走,再迟延片刻,管亥军就渡曲阳河了!时间紧迫,我们边走边讨论成败细节之事。”张英主意已定,她催促着于冰和李毅。
三人上了坐骑,汗血宝马翻开四蹄,如风般向曲阳河飞驰,终于在管亥等渡水之前,赶到了曲阳河岸边。
李毅等乘舟渡河,在管亥面前将计策和盘托出。管亥沉默片刻道:“亥是跟定了主公,便是赴汤蹈火,也是眉头不皱一下。但此计若想骗过地公将军,可不是一件易事!”
于冰微微一笑道:“要成功便需细节完美无缺,我等已经想得妥当,只要管兄弟依令而行,骗开下曲阳的城门,就如盘中取果一般容易!”于冰便将具体如何执行,与管亥交代得清清楚楚!
管亥闻言哈哈大笑道:“如此便万无一失,亥自当奉命而行!”管亥说罢便欲领人马而去,却想起一件要事。没想到管亥一言出口,惊得是三人目瞪口呆。
奸猾无比的慕容寺,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从中部鲜卑三部落最弱,摇身一变称霸中部草原。柯最、阙居则逐渐没落,而且二人不睦,时合时分无法与慕容寺相抗。
慕容寺是如何起家的呢?他与李毅走了一条相同的道路,通过短暂的接触,他借鉴了李毅的成功经验,不但学去了战马一套先进的配备。几乎在李毅与甄家达成贸易伙伴的同时,慕容寺与中山大商也取得了联系,张世平、苏双便是其中的两位。慕容寺将他的马匹,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大汉,又换回铁器、粮食等战略物资。兵器的革新,是慕容寺异军突起的诀窍,也是依仗马快枪急,他才将柯最、阙居打得满地找牙。
见慕容寺逐渐做强,李毅便调整策略,从原来的隔岸观火,到暗中助柯最、阙居一臂之力,将先进的战法传授二势力,希望他们能拖住慕容寺,不使他异军突起,在建平发展壮大之前,少一个强劲的敌手。
见李毅屡次坏自己的好事,慕容寺对其恨之入骨,得知建平空虚,慕容寺便集结力量。恐柯最和阙居趁其老巢空虚,在背后捅他刀子,慕容寺挑拨是非,又激起两部落的争斗,没了后顾之忧,慕容寺才领五万大军奇袭建平。
建平架构了立体的预警系统,不但有烽火台和斥候,就是慕容寺的内部,也布有建平的眼线。慕容寺大军刚一出动,情报便传到了贾诩手中。由于建平只有素利和烈帆的一万兵马,以一敌五,形势不容乐观。甄豫、蔡邕、刘平等人皆惊慌失措。
奇谋百出,算无遗策的贾诩,却稳坐中军大帐。李毅送来才艺姿色俱佳的殷氏,甚得贾诩欢心,他便决定小试牛刀,答谢主公的厚爱。贾诩派出快马,令弥加守住草原,不让慕容寺有机可乘,阙机则领兵万骑,奔赴建平救援。
弥加、阙机得到李毅赏识,各得一名美女,这汉人女子终日居于闺阁,不受风吹雨淋,肌肤白嫩光泽,歌舞技艺出众,令两位中年大汉甚为受用。二人为报主公恩德,自是不敢怠慢,均聚拢人马,奔赴前沿战场。
强汉不可轻动,李毅的房展方向只有周边的异族,要想一统草原,慕容寺便是拦在西征路上的绊脚石。与慕容寺决战,是势在必行,只是主力在外,还无法吃掉慕容寺的五万大军。
不过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慕容寺痴心妄想,必须让他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
首先预警百姓,让其就近隐藏,全部进入临近的城堡,免得造成无谓的牺牲。建平遭遇过丘力居的袭扰,民众从演练到经历实战,不再成为建平军队的负担。(。)
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城妙计迎战胡虏()
没了后顾之忧,贾诩传令素利领五千人马,出建平西进寻机交战,延缓慕容寺的进兵速度,又令烈帆带本部伏于慕容寺退却的路上,当他败走时,给其重重一击。
几乎派走了全部兵马,建平已是一座空城,贾诩拿出了最后一招。自初春与黄巾军第一战起,已经陆续运来数十万民众,不愿投降的顽固分子,也多达两万余众。
这两万多黄巾大兵,都是张角、张宝、张勇等人帐下的精兵强将,他们能征惯战,跟着旧主多年,其思想顽固不化,宁死不肯投降。
但这两万黄巾顽固分子,抵达了建平境内,便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建平百姓的安逸和谐,官府的政治清明,农牧民友善相待,哼着田园牧歌,过着快乐的日子。
看到这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景象,黄巾军皆惊奇不已,其中大部分都是悔之晚矣,怪自己当初未听良言相劝。
刘平、贾诩、甄豫等,将黄巾降兵组成屯田兵,负责耕种建平周边的军屯田地,大半已生归顺之意,但需李毅等归来后统一安置。面对慕容寺咄咄逼人之气势,贾诩将黄巾战俘聚集起来:“众位皆是不满大汉之暴政,才起来与之抗争,但大汉根基深厚,岂是你等乱杀乱打,能够颠覆的?遭受失败的命运,是你的必然之结果。如今外族入侵,你等都是血性汉子,敢否与其一战?”
贾诩对其晓以大义,众人全是忠义之士,听到鲜卑人前来犯境,都是热血上涌,有人高声喝喊:“我等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胡人敢犯我境,便让其有来无回!”绝大部分人都随声附和。
见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贾诩哈哈大笑道:“众位均是不畏生死的好汉,但此次并不需与慕容寺死战,只要虚张声势,将来犯之敌吓走,便是你等大功一件!”
由于时间有限,黄巾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