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饮食生意,是虽然累,但是需要的本钱少又不会压资金的了,可以说,只要肯做,就没有亏本的。
至于不会,谁说不会厨师的人就不能开饭馆了?再说,这不是有会的么?两家一起,利益均分,风险均摊,最主要的是,现在的人都有一种:“枪打出头鸟”的认识,但是,又有从众心理,一个人的话会很犹豫,但是多一个人一起的话,自然而然的就有底气了。
一般晚饭后的时间,爸爸都会带他们几个小的去散步,再一人拿个罐头瓶子,可以顺便抓黄果虫回来喂鸡,二姑没事也会跟着一起,也熟悉熟悉这地方。
席虹看二姑带着席卫和莫丽跑前面去了,拖着爸爸假装不经意地开口:“爸爸,那天我好像听到你和妈妈在说,以后伙食团要包给外面的人了啊?”
“你个小娃娃家家的,一天到晚书不好好读,听这些倒是积极的很。”虽然席虹成绩好,虽然明知道席虹很有主意,虽然席虹提了很多建议爸爸也采纳了,但是只要席虹说的不是读书而是别的什么事情,只要席虹开口,爸爸一定就是这个口头禅。
“我作业做完了偶然听到的啊,爸爸,要不我们家把这个伙食团包下来啊。”
“你小娃儿家家的懂啥子哦,说的轻巧,吃根灯草,说包下来就包下来啊,里面好多事情你晓得不?”
“哪有好多事情嘛,就是买菜然后弄饭就可以了啊!”席虹一直很奇怪,她明明就不像个真正的小孩,可是每次她只要以“很天真”的姿态开头,把自己真正的想法隐藏着慢慢提出来,大人们自然就会为她的特别找出各种理由,从没有怀疑的。
“脑补帝”这个词虽然要几十年后才出现,但是并不妨碍这个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买菜?你以为是家里买那一点点菜啊,伙食团一买就要买好多的,吃不完放着还会坏,还有米,议价米好贵你晓得不,算了,说这些你小娃娃不懂。”
这个席虹还真懂,现在的米都是粮站买的,是按户口分配口粮的,大人多少斤,小孩又是多少斤,吃完就只能买外面卖的议价米了,其实席虹还愿意家里都买议价米的,一般粮站的都是老米,而外面卖的议价米都是当年打的新米,只是家里的份额一般都吃不完的,习惯了精打细算的爸爸哪里还会去买新米呢?只要吃饱为原则嘛!
席虹记得,多出来的配额一般都有管工地的人来收的,她就亲眼看见爸爸卖过,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我是不懂啊,但是我晓得肯定是会挣钱才会有人开的啊,不然国营食堂早就垮了。我只是觉得,伙食团那里那么大,一开会就坐那么多人,还要在外面找人来帮忙,肯定会赚钱的。要是我们承包了,找哪些人我们就可以定了啊,到时候就可以把三姑舅舅姨孃他们全接过来,那我们就可以天天看到他们了。”
爸爸最重视的,就是亲情了,而且农村里的生活也真是太苦了,虽然席虹知道,就算真承包了,在没有真正挣到钱之前,当然不可能接亲戚过来,可是,任何能够让自己有能力帮助弟弟妹妹的想法,爸爸肯定会好好考虑的。
*******************************
失眠其实也不全是坏事,这不,本来还以为感冒难受今天这章又只有到下午去了,现在不是出来了?不过从两点过就写到现在,我也是醉了。
ps:谢谢奇迹一生123的平安符。谢谢大家的推荐票。
第62章 62、承包食堂()
等到夜色黑尽,二姑带着席卫和莫丽都逮满三瓶虫子,也该是回去的时候,席虹这时候已经是口干舌燥了。
她也是拼了,充分地发挥了自己孩子的优势,无比“天真”地给爸爸描绘了要是一大家子人都在一起该有多美多美的情景,但是更重要的,当然是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夹杂在其中。
比如说以前家里没有修小卖部之前从小门那里出去就总是想,既然小门那里都可以搭个桥了,如果多倒几块水泥板,长长的搭一个宽桥,住在里面的出去就不用从广场那里绕了,方便不说,外面来开会住宿的人也可以直接就从那里过来,他们吃饭也方便。
如果自己家承包了伙食团,就可以换着花样的吃早饭了,除了馒头稀饭,还可以吃抄手米粉面,天天都不带重样的,那有多美啊!
……
爸爸只是听她在那里扯,开始还反驳她一下,后来就不说话了,不说话就是有门啊!
席虹也知道这是一件大事,不同于家里房屋的改造,自己家,毕竟是要住一辈子的,而且修的都是有用处的,可以说一次投入终身享用,所以爸爸可以很快的做决定。
而承包这个事情又不一样了,不管承包后赚不赚钱,每年五千的承包费是必须要给的,也就是说,如果没赚到钱,这个钱就必须要贴。但是如果真的承包了,要赚钱首先就肯定要改造,如果不把这个位置先弄当道,谁那么有闲心绕那么大一圈来买了之后又绕一大圈出去啊,可是这个投入如果公家不承担的话,那就只能自己给。
然后矛盾就来了,如果不改造,可以一年一年的签,如果赔了,那也只损失一年的。可是如果改造好了,那肯定就必须得签长时间的合同才行,不然你弄好了刚刚准备赚钱了别人看见了来竞争,换人包了呢?
又不是燕南天,谁高兴为别人作嫁衣裳啊?
对于一个关系到今后几年的大事,除了一点冒险精神(席虹知道不是,可对爸爸来说,这是未知的大风险),更需要跟家里人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商量好,才能做下决定,这又不是儿戏,做了决定就必须承担责任。
而且究竟是自己一家包还是两家一起包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都有利有弊,如果换在十年后,自然是单独做然后请人比较好,这样做什么决定也没有什么掣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呢,还是两家合伙比较好,一个比较轻松,二个吗,多一个人分担,就没有那么打眼。总共就七家人,这也勉勉强强算三分之一了。
但是两家一起做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一般象这种事情,一天两天还好,一年两年就不一样了,一个处理不好,影响了生意事小,本来好好的关系有了嫌隙那才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这个也需要商量好,很多事情,如果一开始就把规矩定好,什么都按规矩行事,就算一开始觉得不近人情,可是坚持下去却也不会出大错。反之却不然,等真正出现问题了,再来弥补,却怎样都会有一道痕迹在那里了。
接下来的时间,就看爸爸天天跟杨卫国在一起讨论,终于两天后把承包食堂的这件事定下来了。
因为开始就提的承包费五千,改建什么的就都自己负责,不过签了五年的约,再长就不行了。五年后,在同等条件下,他们也有优先权,这个,勉勉强强也可以接受了。
然后是食堂内部,杨卫国和爸爸分别负责一部分,杨卫国负责具体事宜,爸爸负责采购这一块。其余的,全按照请人来算,这些平时本来也熟悉了的,倒是大家都清楚,也不会有什么牵扯。
唯一意外的是,二姑居然动了心想去食堂帮忙,让莫丽不要读书了,回来守小卖部。
二姑的说法是,反正女孩子家家到最后都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干什么,莫丽自从回来后,席虹教席卫的时候也顺便一起教她,而且因为她跟同龄人差距太大,席虹是有意识的拿自己一、二年级的课本来教的,这样她到时候可以一边巩固一边席虹继续教她新的,到时候跳个级什么的,跟同龄的也差不了什么了。
结果学的多了,二姑居然就人物已经够了,自从小卖部走上正轨之后,爸爸就每月给二姑五十元钱,也算是她的工资了,假期每个月也有二十,最开始是爸爸想着二姑她们住在这里,虽然说吃住都在一起,要添置什么也一起就置办了,可是自己手里没钱,心里总是没底的。
有时候万一想买个什么东西,张不开口就只有憋着了,接了人来是让人过好日子的,而不是来寄人篱下的,结果爸爸拿钱给二姑的时候,二姑说什么都不要,后来还是席虹插嘴说算是工资好了,然后又把金额固定下来,这样,二姑也算是自食其力了,何乐而不为呢。
而莫丽养了几个月之后,个子明显的高了一头,虽然还是比席虹矮点,可是跟她以前比,一下子就长大了很多的感觉,毕竟也是十岁了嘛。
二姑就想着,守小卖部也不需要什么力气,需要炸的东西也很轻松,既然这样,莫丽轻轻松松的守店就可以了,而她就可以在食堂帮忙,这样就可以挣两份钱了。反正都要请人,自家人赚这个钱也没那么心疼不是。
结果被爸爸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小孩子不读书有什么出息?以前隔得远管不着也没法管,现在既然人在眼前了,肯定不能由着二姑这个老思想,自己不识字的苦还没吃够吗?何况现在没了地,只有读书这一条路了还想把它堵死吗?
人家是想方设法再辛苦都要让孩子读书,二姑倒好,只看到眼前一点点利就看不到其它的了,卖东西这种毕竟不是长久的。
席虹倒是知道东西卖的好比工资强多了,以前不是有个顺口溜还说吗:“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但是,她是不会说的,她支持爸爸,在该读书的时候,就一定要把书读好。
多出来的经历告诉她,知识并不是多了无用,恰恰相反,无用正说明懂得的知识少了。她现在的优势并不全是因为她重生了,而是因为她的重生使她多了许多超前的知识和见识。
第63章 63、打总结()
到最后,二姑还是妥协了,放弃了她那不靠谱的念头,最主要是莫丽拉着她的衣服哭的眼泪汪汪的,一直在念着:“妈妈,我想读书,你让我读嘛,我以后出来了养你,一定不让你辛苦了,你现在就等我读嘛……”
于是,二姑不再提这个事情了,莫丽也继续读书了,食堂那里,杨卫国和爸爸不算,又另外请了两个人,一个是杨卫国的老婆,另一个,则是李骏的妈妈。碰上有人多的包席的时候,又再临时请几个帮工。
承包就是这一点好,工资依然拿着,只要你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这比以后的停薪留职更能让人接受,因为现在的人家庭负担比以后的重多了,做什么决定都要考虑很多,根本不能依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过不是因为这样,到最后爸爸也不可能下定这个决心的。要知道,在这时候的人心中,有个工作就是有了铁饭碗,要他舍弃,是万万不能的。
厕所旁边有个废弃了的猪圈,爸爸他们也把它打整出来了,买了两头猪喂着,做饮食不喂猪在他们看来,那真是太浪费了,那么多的潲水。喂出来了,年底会议多,肉需要的多,到时候杀了,有多的,自己也能分一些,过年也轻松。
食堂对外营业后,先在车站外刷了个广告,车站在城中心,刷那里,醒目不说,不但下车的人一眼就看见了,就是县城的人来来往往也天天看着的。广告也简单,就是除了说提供早中晚饭外,还对外承接会议、婚礼等大型宴会。这也捎带着给招待所打广告了,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