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阳在二楼的楼梯口与编辑张可不期而遇。他正在探头朝孙胖子办公室那边张望着什么,突然看到郭阳上楼,勉强笑着竟然主动寒暄起来:“郭阳,回来了?回来交稿?对了,听说你炒股发了大财,赚了几百万?啧啧,真是让人羡慕哟!”
这人完全就是一个小人,他与在孙胖子压力下不得不低头的胡胜完全是两种品质。
郭阳的笑容有些淡漠:“发什么财呢,就是炒股遇上一只黑马股,赚了点小钱罢了——对了,孙总在收拾东西,我们过去帮帮忙?”
张可脸上的笑容一僵,下意识地连连摆手:“哦,我还有个版要审,我先忙去了!”
张可勉强一笑,赶紧一溜烟小跑回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就这么大刺刺地从孙胖子门口跑过,孙胖子满头大汗地搬着箱子,刚要招呼张可帮下忙,只看到了张可的一个冷漠的背影,嘴角一抽,又把话咽了回去。
郭阳眉头一皱,心说真尼玛的恶心,这孙胖子就算是对不起采编中心的所有人,也对得住你张可,别人可以对失势的孙胖子避而远之,你张可却不能!
郭阳之所以看不起他,不在于张可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如何,而在于他恶劣的品性——他能进晨报,完全是孙胖子一手操办,而且这几年来如果没有孙胖子的关照,他肯定当不了一个版的责任编辑,只能跟责编打打下手。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职场上并不鲜见,可当这种潜规则或者说是劣根性在小人的身上表现出来,就格外让人心灰意冷。
孙胖子叹了口气,这种境遇,他除了抱怨自己倒霉透顶之外,还能说什么呢?他不是没有活动过,只是上头那位根本对他的请求不予理会,而组织部门正是因此才按规定对他的职务进行了调整。
孙胖子阴沉的目光投向了赵国庆紧闭的办公室门,一抹仇恨一闪而逝。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能有今天这个下场,与赵国庆离不开关系。但官场上不讲人情,本身就是一个权力博弈和相互斗争的过程,当赵国庆意识到孙胖子对他构成了某种威胁之后,果断出手了。
但孙胖子现在无法与赵国庆抗衡,他被处理之后才意识到,赵国庆的背景和能量远不像他过去想象的那么简单。
孙胖子弯腰搬起一个纸箱子,准备往行政楼搬。从业务楼到行政楼之间,有一个天桥,直线距离有七八百米的样子。孙胖子哪里吃过这种苦,重重的箱子搬得很吃力,有心找人帮忙,原本的心腹手下都关起门来躲着不见人影。
郭阳走过去,迟疑了一下,道:“孙总,我来帮你。”
孙胖子一怔,抬起满头大汗的脸来,嘴角一抽,尴尬至极:“是……你?”
穷尽所有语言都难以描述和形容孙胖子此刻心情之复杂。他万万没有想到,不避讳他、不向他落井下石的人反而是他过去一年多来不遗余力打压和拾掇的郭阳!
孙胖子张了张嘴,一句话却也说不出口来。
郭阳深吸了一口气,从孙胖子手里接过厚重的纸箱子,大步穿过长长的走廊,向行政楼的方向走去。
第六十五章 谢玉芝的良苦用心()
赵国庆与张玉强并肩站在张办公室的窗户底下,望着郭阳搬箱子在前、孙胖子扛着一个纸箱子在后,慢吞吞走过去,面色都各自有些惊讶。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没想到,我么这位小郭记者还有几分上古贤士的君子之风。”赵国庆微微一笑道:“其他人现在都拼命避嫌,只有他站出来了,倒是让我吃惊。”
张玉强笑:“赵总,其实现在大多数人都想明白了。你说孙亮一个副总编、报社高层领导,这一年多来毫无顾忌毫无风度针对一个一线记者,为的是什么?表面上看,症结就在于当时的竞争上岗。孙小曼是孙亮的亲戚,郭阳来了把孙小曼取而代之,因此孙亮心里不舒服。但仔细想想,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张玉强欲言又止。
赵国庆深吸了一口气:“我明白了。竞争上岗,业务岗位的人事安排,这不是郭阳一个记者能左右的。也就是说,郭阳把孙小曼取而代之,这主要是我们编委会的决定。因此,孙亮同志虽然针对的是郭阳,实际上是冲……冲我来的!”
张玉强笑了笑,没有再说半句话。
张玉强是一个老成谨慎之人,涉及敏感话题,自然是点到为止。
实际上,报社高层基本上都是洞若观火。让郭阳将孙晓曼取而代之,这是赵国庆的决定,作为副总编,孙亮岂能不明白这一点?之所以还是不遗余力针对郭阳,除了孙亮性格上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就是某种向赵国庆的挑衅。
赵国庆自然也不会不懂,只是一直保持沉默,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孙亮自打来到报社之后,仗着曾经干过市领导的秘书,对总编岗位产生了深深的觊觎之心,这种贪心足以影响他的心态。
而到了这个份上,整个北方晨报内部都看透了这一层内幕,如果不是涉及高层权力争斗,仅仅是一次责任事故,孙胖子岂能岗位都被调整了。副总编被免,调离业务岗位,尽管还是报社的党委委员,级别、待遇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这至少是粉碎了孙亮当总编的梦想。
这是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真正原因。
郭阳就无所谓了,他其实也不是为了展现以德报怨的所谓风度,无非是做给张可这些人看的。
……
孙胖子被调整,自然他提议的关于记者站人员充实的建议就不了了之了。关于孙亮的事,报社内部议论了几天也就消停下去,根据报社党委的安排,副总编张玉强分管新闻采编。
尘埃落定后,记者编辑们都暗暗松了一口气。一个是张玉强这人口碑很好,处事公正,作风低调,不像孙亮那么嚣张。而以张玉强的风格来看,他不会在接管新闻采编之后动什么“手术”,以维持现状和确保稳定为第一要务。
孙小曼在孙胖子调岗后的第一时间请了病假,直接不来上班了。不过,她在采编这边是可有可无的人,没有人在意她的存在或者不存在。
刑警支队重案组重点侦破的机电公司门卫被杀案也基本告破,凶手——机电公司保卫科长曾克杰浮出水面,证据确凿,已经被刑拘。案件正处在案情整合、证据汇总、移交检方的后续收尾阶段。
因婚外情而导致的激情杀人案。这种案子以深度纪实的形式反映出来,自然会博得社会各方的眼球,有助于报纸的发行量。张玉强亲自拍板,要求追踪案子的郭阳完成这篇稿子。
张玉强的思路与刑警支队支队长郭春林的思路有较大出入。郭春林的宣传报道点在公安干警为了侦破此案如何如何殚精竭虑、如何如何不辞辛劳等诸多方面,要求讴歌人民刑警的正面形象。
但这与郭阳无关了。这是报社与警方高层之间的“顶层设计”,自然有领导出面去斡旋博弈,自己做好份内工作就好。
周日一早,郭阳和母亲谢玉芝以及周冰三人开车出发去郊县的向阳村参加同父异母妹妹郭琳琳的订婚礼。对于郭阳来说,周冰不是外人,是他现在的女朋友未来的妻子,跟着去向阳村看看没什么不妥。谢玉芝一向很喜欢周冰,拿她当未来的儿媳妇看待,自然不会不同意。
对于周冰来说,去哪里无关紧要、干什么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跟郭阳在一起。按照父母的强烈要求,也是出于自身学业的考虑,周冰决定返回美国取得硕士学位。这样一来,她与郭阳又有一年多的分别时间,所以她倍加珍惜跟郭阳相处的分分秒秒。
郭阳开着车,心情微微有些复杂。虽然父亲在他的人生中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在他而言——近乎于一个陌生的人,而且因为郭正民带给母亲的深深伤害,他对于这个名义上的父亲实际上并无半点认可度。
但这毕竟是赋予他生命的人,此番前往向阳村父亲的老家,要说他心里一无所动那是假话。
谢玉芝和周冰在后排座上说说笑笑,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异样来,可实际上谢玉芝的心里并不好受。离开向阳村二十多年,她从来没有回来过,对于那个绝情绝义的男人,她心底的怨愤在郭正民病逝后才渐渐消散。尽管如此,如果不是为了儿子,她对向阳村及向阳村郭家的人,也绝对是老死不相往来。
谢玉芝心里很清楚,周家不是一般的家庭,本省豪富,而周家的女主人薛春兰还出身于省里的高干家庭,门庭深重。儿子要跟周冰走到一起,过程毫无疑问会很艰难。虽然儿子从来没有诉说什么,但谢玉芝知道周家对自家这样的单亲家庭必然有各种审视拷问,她帮不了儿子什么,但至少在这方面不能让儿子受人诟病。
这是谢玉芝同意去向阳村的关键因素。
郊县在C市的西北方,是本市的产粮大县,近年来又大力发展蔬菜大棚,已经成为江北地区最具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
郭阳开着自己刚买的白色桑塔纳2000轿车从市区通往郊县的这条省道上疾驰过去,道路两侧的白色蔬菜大棚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边,场面蔚为壮观。
第六十六章 向阳村()
向阳村是郊县相对比较富裕的村,也是最近几年蔬菜大棚发展最快速的行政村,家家户户种大棚,半村都是“万元户”,这是周遭乡村对向阳村的描述。
向阳村的人因为种大棚发家致富,整个村子基本上都是成排的新盖的小洋楼,每家每户门前都停着一辆运输蔬菜的农用车,这成了标配了。
因为富裕,村容村貌就显得比较整洁。同样还是因为富裕,向阳村人的心气也就比较足。比如说向阳村的女孩除了嫁给城里人,就是内部消化掉,很少有嫁到附近比向阳村穷的地方去。
而郭正民家,兄弟四个,家族更是庞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姓郭,与郭家沾亲带故,因此郭家在向阳村也算是“上流社会”和“权势显赫”,改革开放后的几届村支书都出自郭家,而现任村官更是郭正民的二哥郭正家。
郭氏兄弟四人,以国家人民为名。大哥郭正国,二弟郭正家,三哥郭正人,郭正民行四。郭正民过世,郭氏三兄弟却健在,在向阳村说一不二。
郭正民在谢玉芝提出回城后绝情离婚,又在最短的时间内另娶新欢,生下了女儿郭琳琳。郭琳琳仅比郭阳小一岁……这中间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这正是让谢玉芝无法接受的地方。
郭琳琳中专毕业后,在市商业局下属的一家宾馆工作,普通的会计。这次她回老家举行订婚礼,得到了郭家整个家族的重视,几乎所有的亲戚都出面了。
邀请郭阳母子出席订婚礼,是郭琳琳的主意。郭家的其他人,包括郭琳琳的母亲岳氏在内,都不以为然。向阳村的郭家人从来没有把郭阳母子当成“自家人”,就连去年新修订的族谱上,都没有写进郭阳的名字。
郭家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几十口子人,将郭正民家按说还算宽敞的独门独院拥挤了一个水泄不通,门口张灯结彩,郭家的十几个小孩在门口的街道——也就是向阳村的主干道上追逐嬉笑,眼看村口驶进来一辆白色的轿车,顿时欢呼一声,争先恐后地围拢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