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机处改革,中国腾飞的第一步?挂羊头卖狗肉?
各种文章充斥在市场上,让市民也议论纷纷。
慈禧坐不住了,怎么才短短半个月时间,那宋哲又掀起风波了?不行!自己可不能够当哑巴,就在旁边看着。
慈禧提出初步改革,争取民心。
不过这个提议刚刚提出。就遭到反对。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当初百日维新为什么失败?还不就是现在聚拢在慈禧身边的一帮大臣极力反对的缘故。
当初因为反对变法才聚拢在慈禧身边,现在你慈禧要变法。这是叫荣禄、载漪这些大臣何去何从啊?
变法还没有提出个草稿,就不得不夭折了。
但慈禧也知道,不做一点事情出来,争取民心,可不行。
荣禄建议道:“老佛爷,所谓民心不过一些泥腿子。很容易糊弄。老佛爷真正要争取的反而是另有其人。”
慈禧虽然不惜荣禄卖关子,但还是问道:“爱卿说的是何人?”
“东南各地总督。只要获得他们的支持,所谓民心就已经站在老佛爷你这边了。”荣禄抿了一口茶,又说道:“臣建议派人游说各地总督、巡抚,可以给予他们加官进爵的许诺,必要时甚至不惜允许世袭罔替!”
慈禧听到最后的四个字,登时脸色大变,说道:“这岂不是裂土分王?哀家死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荣禄咬牙说道:“得不了各地总督支持,老佛爷和我等,下场恐怕更加不堪设想。”
顿了顿,荣禄又说道:“臣今日读书,看到一法兰西皇帝曾经说过如此一句话,臣今日以此话送太后:‘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慈禧沉默良久,吐了口浊气,道:“小李子!”
李莲英从外面进来,连忙应道:“奴才在!”
慈禧右手轻轻抚着左手上的玛瑙金戒,吩咐道:“传总理衙门大臣启秀、大学时徐桐、左都御史兼内务府大臣怀塔布立刻入宫觐见。”
“喳!”李莲英应诺道。
启秀、徐桐、怀塔布几人连忙入宫。
怀塔布的妻子和慈禧有亲戚关系,仗着这一层关系,怀塔布率先大胆问道:“不知道老佛爷突然召见奴才等,有什么吩咐呢?”
慈禧徐徐说道:“自然有要紧事情,而且关系到哀家能不能将那逆臣贼子杀了,重回京师。”
怀塔布三人一听,却是禁不住脸色微微一白。我擦,如此重要,恐怕风险也不少啊!
慈禧下面的话,就印证了他们的猜想:“哀家准备派尔等到东南,游说各地总督、巡抚。”
怀塔布三人自然不大愿意了,到了东南可就孤家寡人,万一被哪个总督或者巡抚绑了,送去京师表功,他们也只能够老老实实的挨着。
只是慈禧并不给他们拒绝的机会:“此事事关重大,非哀家亲信不可为。三位爱卿,可否让哀家信任?”
别看慈禧是在询问,但语气却不带疑问,反而铿锵有力。大有你不答应,我就让人把你拉出去砍头的味道。
怀塔山、启秀、徐桐三人只好毕恭毕敬的说道:“奴才等,为老佛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慈禧是老政治家了,自然知道给一棒子后给一颗甜枣的道理。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哀家也是明白的,事后自然少不了封赏。哀家在这里许诺,无论事情成或不成,每人官升一级。如果能够说服三省效忠,宗室者,封王!徐学士虽然是汉人,但哀家也许诺封一个郡王,事后少不得各位为一任总督。”
怀塔山、启秀、那桐三人虽然知道这次慈禧肯定会厚赏,但想不到这赏赐会如此之“厚”!这可是封王啊!
这样的事情,估计也就是刚刚开国的时候,才能够有如此丰厚的赏赐了。
怀塔山、启秀、徐桐三人登时斗志昂扬起来。
启秀率先说道:“老佛爷,奴才这就跪安,回去准备出发事宜。”
怀塔山和徐桐二人连忙也接着说道:“老佛爷等也跪安了。”
慈禧嘴角不由翘起,露出隐秘的笑意,徐徐说道:“你们急什么呢,哀家还没有吩咐完毕呢!且静下心来,听哀家细说你们的任务。张之洞和刘坤一乃是江南重臣,对他们的拉拢最为重要,必要时间可以许诺封王”
广州
两广总督府。
因为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将总督府夷为平地,后又被逼让出两广总督府原址,由基督教在原址上修建了大教堂名为石室圣心大教堂。
两广总督府不得不选择新地修建,这倒让两广总督府多了几分新气象,里面还有一座洋楼。
此时里面正爆发着一场激烈的争辩。
李鸿章的心腹幕僚刘学询道:“东翁万万不能够北上啊!到了北方,东翁就是一尊泥土菩萨,尊你的就拜上一拜,不尊你的,东翁你也没有办法。”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则说道:“不!这可是好机会。那宋哲是什么人?不过是一投机分子罢了!醇亲王载沣是什么人,北京城的官儿都知道了,不过是靠着祖上荫庇的贵人罢了。做事犹豫,耳根子软。父亲到了北京后,定然可以重登权位!”
顿了顿,李经方又说道:“而留想广东又如何?不过是一守门犬罢了!”
刘学询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道:“请东翁让左右离开,就我和大公子一人留下来,我好说让东翁不北上的理由。”
第278章 等等()
第278章等等
一直端坐在梨花木椅上的李鸿章深深的看了刘学询一眼,摆了摆手,对其他幕僚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李鸿章对刘学询道:“英国人和你说了些什么?”
刘学询大惊失色。
李鸿章轻笑一声,说道:“老夫到现在还活着,靠的就是这耳朵灵敏,眼睛锐利而已!”
刘学询忙不迭的说道:“东翁恕罪,学生万万没有背叛东翁的想法。之所以瞒着东翁,是因为这事情事关重大,学生害怕中途出现波折,故而现在有了答复,才敢和东翁禀报。”
李经方一脸惊容,霍然站起来,差点将将凳子掀翻,凳子在院子砰砰作响。“什么英国人?还有你刘学洵,长翅膀了,居然敢背主!”
刘学洵额头冒出细密的冷汗,却不敢抬手擦一下,惊恐道:“东翁,大公子,学生真的没有背主啊!实在是这事情太特殊,也太重要,学生现在才来禀报。”
李鸿章平静的对李经方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如果水竹先生真的有背主之心,为父怎么可能继续让他留在这里。你也岁数不小了,怎么还如此急躁。”
被李鸿章一顿呵斥后李经方也不再上蹿下跳,看着刘学洵,语气缓和一些说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刘学洵这才有机会擦去额头上细密的冷汗。喝了口茶压惊后,这才开口说道:“戊戌事变以来,京师分裂。太后居于东北盛京,各地总督、巡抚不知尊盛京者,或是尊京师者,纷纷观望之中。而此间,不少总督、巡抚来电,问计于东翁,该何去何从。一旦有人开始宣布对北京或者盛京效忠。恐怕就是江南动乱的开始了。”
李经方脸露不耐烦之色,但看了眼端坐在上方。神色平静的老父李鸿章。李经方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拿起茶盏抿了一口,掩饰自己内心的急躁。
刘学洵越说越流利,到现在已经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味道:“外国人在南方却有很多利益很多租借。同时外国人还迫使我们大清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等。这些钱都需要大清来偿还。如果东南动乱,谁还会做生意,人人都想着买枪买炮买粮食。谁还想着还钱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马关条约表面上看是满清和日本签订的条约,但里面列强也没有少分一杯羹。列强迫使满清借他们的高利。贷来偿还对日本地战争赔款,再从中赚取巨额利息。
当初宋哲和日本签订的台北条约,就吃了这么一个闷亏。
“外国人绝对不希望东南动乱,更不会坐视东南动乱。于是英国人提议。由东翁站出来牵头,建立东南互保。”
李经方问道:“东南互保?怎么一个互保法?”
刘学洵自信满满的说道:“自然是保持中立,不听朝廷命令。一旦有事变,英国人还许诺支持东翁为大总统,甚至皇帝之位也未尝不可!”
“皇帝!”李经方闻言,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双眼闪过名为野心的**。
李鸿章如果当了皇帝,身为李鸿章长子的李经方会是什么?
自然就是太子了!
从来没有想过的位置。居然忽然间出现在自己面前,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可望不可即。
李经方拿着茶盏的手。不自禁的多用上了几分力气。
“英国人,联络了那些人?”李鸿章开口了,虽然李鸿章已经七十有五了,但声音依旧嘹亮。只是听声音,谁也想不到这会是出自一个七十五岁老人之口。
刘学洵一脸喜色的说道:“英国人已经说服了盛宣怀和上海道余联沅,并由盛宣怀牵线,得到张香帅(张之洞)和刘南洋(刘坤一)的初步认可。只要东翁你点头,众人将以你为首。”
说到这里,刘学洵满怀期望的看着李鸿章。
只是李鸿章并没有让刘学洵如愿,沉默了良久后,说道:“不急,等等。”
刘学洵本来炙热的双目登时暗淡下来。
晚饭的时候,李经方终究忍不住了。
“爹,那英国人许下这么大的好处,爹你怎么没有一点回应?万一热闹了那些英国人,怎么是好?”
李鸿章听得大儿子说起这种事,放下筷子,将碗递给旁边的仆人添饭,皱眉道:“胡闹。”
李经方历来都是生活在李鸿章阴影当中,只充当了父亲的办事助手,始终是个气不顺的配角。
他既没有赶上他的父辈征战立军功的年代,也没有在日益兴起的洋务运动中,在纱厂、电厂、电报局之类的单位捞得美差,而是始终跟在父亲身边,做那些最不讨好的“弱国无外交”的行当,所以他一生政治上始终不得尽放光彩,只能是郁郁寡欢。
然而李经方并不认可这样的生活,他自问自己极其聪明能干,精通五国语言文字,又写得一手极好的隶书和行草,个头虽然不高,却也仪表堂堂,只是一直被父亲严格约束,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施展抱负之机会。
假如父亲真的当了皇帝,自己难道还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吗?
李经方这次没有如同往常那般被父亲训斥一句后,便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二话。
李经方硬着头皮说道:“孩儿今天哪里胡闹了?这等事情父亲不说话,孩儿只能够心里面猜,不问个通透,孩儿今天怕是睡不着。”
李鸿章看着儿子,不由叹了口气,说道:“你往常自诩才干过人。但你到底少了一份用人的心。那刘学洵是什么人,你知道吗?”
李经方不假思索回答道:“自然是父亲你的幕僚,广东富豪了。”
李鸿章轻轻敲了下饭桌。道:“光绪十九年,孙闻在广州开医馆,刘学询亲自出马,带孙闻拜会当时你担任两广总督的伯父(李翰章,李鸿章哥哥),并联合广州名流联名登报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