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走进单兵火箭推进式榴弹发射器的研究室之后,辰天果然看到了不下20种样式各异的火箭发射器,有的小如冲锋枪,有的长如75毫米炮管,其战斗部也是大小各不相同,有的比手榴弹大一些,有些却又105毫米野战炮的炮弹那么大,以辰天的惯性眼光来讲,类似巴祖卡那种会看得比较顺眼一点,但他也知道,实用才是第一位的。
在这里,解说任务换成了赫尔穆特瓦尔特,而他告诉辰天,这里将近一半的单兵火箭筒是戈达德和他的两位助手研制的,但自从德美战争爆发之后,他们拒绝参与这里的项目研究,使得单兵火箭筒研究一度陷入停滞状态,所幸的是此前的技术图纸得以保存下来,研究基地最近两年从德国和英、法招募到一些不错的研究人员,项目这才有了较快的发展。
“你们没告诉他们德国已经和美国签署了合约吗?战争早已结束了!”辰天有些郁闷的说到,虽然以德国的科技实力没有那些美国佬也照样领先世界,但不仅是这个rc基地,在另一个绝密的研究中心,美籍专家这两年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并使一些原本进展迅速的项目受到人为影响而放慢了速度。
瓦尔特摇摇头,“他们觉得这里的武器都有可能再一次危害到美国,美国虽然是个移民国家,但他们说前辈们既然能够为美国的独立而流血牺牲,他们作为后人也应该誓死保卫国家的尊严!”
“尊严?伟大的尊严,亦或是可笑的尊严?”
辰天说着从武器架上取下一个试验品,这个东西不大,但是拿着手里还挺沉的,大约有6、7公斤,口径接近100毫米的样子,前面装着一个像迫击炮弹似的锥形弹头。
“这是我们自己研制的单兵火箭弹发射器,对于步兵、掩体甚至是坦克都有很大的破坏力,唯一的缺点是射程太近,只有50米!”
辰天觉得这很像传说中的铁拳30型,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于是重新放下了。
“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发射破甲弹用以对付敌方中型坦克、坚固工事的,射程在200米以上,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的!”辰天重申了一遍自己的要求,这是他5年前就曾提出过的。
瓦尔特指着不远处的一个说道:“那是戈达德博士设计的,是他1918年设计的那种榴弹发射器的改进型,口径50毫米,最大射程400米,相当于三枚m24手榴弹的威力!”
辰天拿在手里仔细瞧了瞧,这个就有点像巴祖卡了,毕竟也是美国人设计的。就威力而言,对付重型坦克或许还有点困难,对付中、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就比较容易了,而据说某个垃圾民族的坦克就是薄铁皮的,那就正好!
灭日 第十章 筑路行动()
。芬兰,赫尔辛基,总统府。
没有闪光灯,没有记者,寥寥无几的观众只是双方的外交人员和芬兰方面的警卫人员,在这明窗净几的大厅里,签约双方在协约上签字、交换文件、签字、起立握手,然后是稀稀拉拉的掌声。
“合作愉快!”芬兰总统卡利斯坦拉兰特面带喜悦的笑容。
“合作愉快!”德国首相古斯塔夫诺斯克面带自信的笑容。
1928年3月1日,德芬两国签署《赫尔辛基密约》,也即是《德芬攻守同盟条约》。
“千湖之国”芬兰北接挪威、东界俄国,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西北与瑞典接壤,在北欧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芬兰1809年之前属于瑞典王国,在俄瑞战争之后沦为俄国的大公国,1914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遇难、俄国革命潮流席卷大半个俄罗斯的时候,芬兰在德国的支持下宣布独立,此后不论是击败革命武装重新掌握俄国政权的阿格列尼,还是华盛顿爆炸事件之后以未亡人身份登上皇位的俄国女皇狄安娜一世,都没有再将芬兰纳归俄国版图。
然而随着沙俄国力与军力日渐恢复,芬兰人心里渐渐产生了对于来自东方威胁的忧虑感,这个时候,准备对俄国发动战争的德国人开始旁敲侧击的让芬兰政府相信俄国人有意谋取芬兰东部大片领土和南部海岸线,并许诺如果在两国对俄国的战争中胜出芬兰将可以获得俄国的科拉半岛和白海沿岸的大片土地。
前前后后仔细衡量之后,芬兰人登上了德国的战车,而根据《赫尔辛基密约》的主要条款,德国获得了在芬兰修建和使用六处空军基地、使用两处海军港口的权力,而且一旦德芬与俄国之间战事爆发,芬兰还将不遗余力的与德国一道“对抗”俄国。
在柏林,土耳其三军统帅凯末尔的全权代表哈斯波拉蒂尼将军正与德国陆军参谋长鲁登道夫、海军总参谋长波尔、空军总参谋长威弗尔共同商议一旦德俄发生战事土耳其出兵地事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之后,土耳其的国力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恢复和提升。军队实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其中陆军以由德国“石头i”和“石头ii”型坦克装备起来的3个土耳其装甲师为核心,辅以德式装备和国产装备武装起来的31个步兵师和8个独立骑兵旅,总兵力约55万人;空军一半装备德制战机,一半使用在德国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安卡拉飞机制造厂生产地战机,共有280余架战机和400余名飞行员;海军在德美战争之后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拥有德制战列舰6艘、由俘获的英国战舰改装的战列舰1艘、战巡1艘,此外还有2艘轻型航母、35艘潜艇和30余艘轻巡洋舰、驱逐舰。本国船厂能够生产3500吨以下的轻巡洋舰、1500吨以下的驱逐舰及鱼雷艇、炮舰,第一级国产潜艇也正在建造之中。
在军事实力的支持下,土耳其人希望这次能够由他们独自对付俄国高加索集团军,而一旦占据俄国的巴库油田区,那里的石油将采用伊朗、伊拉克地区的模式,即优先由德资开发并提供给德国使用,土耳其只从中收取千分之一的“资源使用费”。
在拥有非洲、海湾地区地丰富石油资源之后,德国政府并不介意巴库油田区由土耳其人占领,只是对于土耳其军队能否独立击垮俄军精锐之一地高加索集团军,德国将领们对此持谨慎态度。一旦土耳其人在这个方向上失利。届时德国主力是无法分兵支援这个方向的。不过,看到土耳其人坚决的态度,加上土耳其超过50万地预备兵和丰富的资源、人口。德国将领们还是勉强同意由土耳其人独自支配陆上攻势,而德国将在2月之前向土耳其增派一个空军混合联队和海军地中海舰队的一支分舰队,土耳其人对此表示同意。
在3月底之前,1500万欧洲马克的资金、10万支m1903步枪、500挺刘易斯机枪、200门大炮和2000万子弹、200万枚手榴弹、20万枚地雷、2万发炮弹从德国运抵土耳其的梯弗里斯省,这些都是德美战争中从美国人那里获取的战利品,德国的决策者似乎早已替它们安排好了归宿。
这批军火很快转运到以斯大林为首的革命军手中,由于此前数次暴动失败而士气、元气大伤的革命武装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加强。美国人地普林斯菲尔德m1903在与俄军制式武器莫辛…纳甘1891式步枪对抗时不落下风,有了充足的枪支弹药,斯大林领导的革命中央很快组织起大批的革命卫队、游击队和民兵,通过暴动而崛起的雄心再一次填满这些莘命者的胸膛。
2月底。离开了母港将近一年时间的德国太平洋舰队重新返回到了位于远东的胶州湾,由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海军上将指挥的这支舰队可谓是面目一新,军港码头上地观众们无不为那些火力强大、身姿雄武的新战舰喝彩。舰队中原有的3艘旧式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瑟瑙”号和“莱比锡”号全部退出现役,施佩的旗舰换成了鼎鼎大名的“萨洛尼卡”号战列巡洋舰,该舰满载排水量37万吨,装674座双联装45倍径350毫米炮,装甲防御和内部结构将延续德国海军一贯的风格——重视生存能力,采用小隔舱、重重设置水密门、炮塔内弹药分置。
对于德国太平洋舰队的新旗舰,远东霸主日本表现出了一定的关注。因为这是一级从火力、防御、航速等方面全面超过日本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战舰,而且据说还装配了德国最新式的舰载雷达。不过,这种关注并没有引发日本海军的敌对态度,因为他们目前不仅有4艘金刚级,3年前投入现役的4艘天城级更是号称世界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战列巡洋舰,就连德国最好的马肯森级也无法望其项背。
此外,德国海军中稍旧地一艘战列巡洋舰——“塞德利茨”号在经过大改装之后也被调入这支太平洋舰队。加上新的“沙恩霍斯特”号、“格奈瑟瑙”号、“莱比锡”号重巡洋舰以及3艘轻型航母、4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大批潜艇,德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已经全面超越驻扎在海参威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一旦战事爆发,这支舰队将迅速北上封锁海参威,虽然日本政府一直在暗地里给予俄国大量的粮食、武器支援,但建于德日《新加坡密约》以及德国在日澳战争中的态度,日本政府即使不配合出兵也没有阻挠德国海军封锁海参威的理由。
在施佩的舰队中,新地“沙恩霍斯特”号是一艘介于战列巡洋舰与普通重巡洋舰之间的超级重巡洋舰。其标准排水量2。1万吨,装备3座三联装50倍径280毫米舰炮,这是德国海军首次在一艘大型舰只上尝试三联装炮塔,就火力、航速和防御力看,目前各国任何一艘重巡洋舰都无法单独和德国的“沙恩霍斯特”号对抗。
新的“格奈瑟瑙”号和“莱比锡”号是两艘同级的1。55万吨重巡洋舰,虽然排水量十分普通,但两舰独特的外形一经出现便吸引了众多目光,尤其是让隔海相望的日本海军给予极大的关注!
这种战舰的前半部分和普通的重巡洋舰并无区别,2座双联装55倍径203毫米炮塔中规中矩地布置于主舰桥前方,但是在烟囱之后地位置。
以往的后舰桥、后主炮却被航空母舰上才有的甲板所取代!略高于战舰干舷地甲板约有60米长、25米宽。看不到机库,但甲板上总是停着几架上单翼的水上飞机,并配有两座用于飞机起飞的弹射器。
经过目测和远距离拍摄。”格奈瑟瑙”、“莱比锡”两舰被日本谍报人员冠以“神秘航空战舰”名头并传回东京,日本海军高层则认为这是德国海军为建造“航空战列舰”而准备的试验舰,不出意外的话,这两艘战舰将在俄国人身上一试身手。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一方面密切关注着这两艘重巡洋舰,一方面加快了本国“航空战列舰”的研发进度,并于4月中旬在横须贺船厂铺设了首舰的龙骨,海军部的大批人力物力和资金被集中到这个项目上来,其他方面尤其是反潜武器的研制和发展因此而放慢了角度,此时日本人的目光已经完全被“超时代地航空战舰”所吸引。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其实是那些性能优越的“德国海底猎手”们。
2月初,在阿尔卑斯山区接受了一个冬天的寒冷训练之后,德属非洲殖民军陆续从山区返回德国腹地,尽管有2万多名非洲士兵被冻伤并退出殖民军,但绝大多数官兵还是坚持了下来,阿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