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趣的是,塔维安尼兄弟早在1986年就领取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现在二十六年过去了,两兄弟赢得了自己导演生涯的第一座金熊奖奖杯。
又是一年柏林电影节落下了帷幕,不同于去年“一次别离”的一家独大、横扫千军,今年的柏林,冷门有之,但更多还是四平八稳的波澜不惊。
“凯撒必须死”作为一部探索艺术边界与深度的作品,登顶金熊奖,这也再次证明了柏林电影节在艺术道路上坚定而毅然的决心;另外,“凯撒必须死”、“战地巫师”、“超脱”等作品都采用了纪录片或者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模糊现实与艺术的界限,这也反应了评审团主席迈克…李一直以来坚持的艺术理念: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
在这之外,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双双爆冷,颁发给了年轻演员,这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里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在艺术创新和展望未来的道路之上,柏林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戛纳主打商业,艺术的追求犹如法国人的随性和浪漫一般,水平始终飘忽不定;威尼斯主打历史,自我定位一直在苦苦挣扎,嘉奖意大利本土电影与通过好莱坞电影吸引关注的天平,始终未能摸索出平衡之道,艺术考量也浮浮沉沉、从未安定。
与之相对应,柏林的关注度和人气度正在经受严峻考验,并且越来越艰难;但艺术坚持却不曾改变,在政/府的官方支持之下,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德国电影正在缓缓复苏,未来可期。
对于蓝礼来说,不仅仅是历史上第二年轻的影帝银熊奖得主那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超脱”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追求,在柏林引发了讨论,而蓝礼作为一名演员的坚持和钻研,则得到了认可。这是一个开始,却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在欧洲这片大陆之上,蓝礼的首次登场,成功赢得了满堂彩。
在北美本土之上,奥斯卡是具有明显“地域歧视”的一个奖项,英语系演员的得奖几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目前历史上,凭借外语演技收获影帝或者影后的,仅仅只有三位;但在欧洲本土里,三大电影节却敞开心扉,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不仅仅是欧洲和美国的演员,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其他不同语言、族裔、阶层的演员都多次得到认可,比例甚至远远超过了英语系演员。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两个地域对待艺术、对待文化的态度和观点。
当然,正是因为如此,任何一名演员想要在欧洲站稳脚跟,这都是无比困难的。不仅是同行竞争更加激烈,而且影评人和观众也更加挑剔。
“超脱”作为蓝礼首次登陆欧洲又或者说回归欧洲的作品,一座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嘉奖,意义远远超出了奖项本身。
经历了“活埋”、“爱疯了”、“抗癌的我”等作品的证明之后,“超脱”真正成为了蓝礼作为演员在艺术追求道路上的蜕变和转折,在世界影坛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就好像瑞秋…玛瓦赞或者卢…泰勒…普奇一样,欧洲三大电影节爆冷胜出的演员不在少数,后续的作品能否进一步延续强势,又或者是持续取得突破,这才是重点。
但至少,四部艺术电影作品的嘉奖和肯定,这使得蓝礼在y世代年轻一辈的演员之中,渐渐开始累积优势即使是和娜塔莉…波特曼相比较,蓝礼现在也不落下风。
作为y世代演技的领军人物,娜塔莉先是凭借着“偷心”,在欧洲打开了局面;而后又依靠着“黑天鹅”,证明了自己。但目前为止,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娜塔莉还没有任何斩获当年“黑天鹅”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评审团嘉奖了米拉…库妮丝,而不是娜塔莉。
不知不觉中,蓝礼已经声势凶猛地后来居上。y世代演员的声势,终于不再势单力薄,而是渐渐形成了团体优势,对于各大媒体来说,他们自然是尽情欢呼雀跃的,张开双臂欢迎年轻世代的抢班夺权。
也许,蓝礼还有希望更进一步:在今年的北美颁奖季大混战之中,每一位提名者都有机会,蓝礼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说,柏林电影节对奥斯卡的影响力着实有限,过去这十年,柏林影帝影后与奥斯卡重合的时刻仅仅只有一次,“女魔头”的查理兹…塞隆;但,“超脱”的胜出,还是隐隐地推动了蓝礼的声望,在沸沸扬扬的学院公关之中,凭借着柏林银熊奖,蓝礼的名字理所当然地出现在了各大媒体的报纸版面之上,惹人注目。
面对业内乌烟瘴气的恶意炒作和毁谤污蔑,一座银熊奖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了回来:归根结底,蓝礼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绝对实力,不仅仅是天赋,也不仅仅是努力,更是始终脚踏实地地在打磨自己的演技。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繁忙的颁奖季之中,所有人都脚不沾地地忙碌着学院公关,但蓝礼却躲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全身心地投入电影拍摄之中,并且凭借着一部实验性质十足的艺术作品,收获了柏林电影节的影帝头衔。
事实胜于雄辩,更胜于狡辩。这似乎就是最好的证据。
在一团关注和一团喧闹之中,事件的主人公终于搭乘航班,返回北美本土,加入这场刺刀见红的学院公关大战。
811 突变来袭()
漫长飞行的终点,飞机缓缓地开始下降,下方就是肯尼迪机场,穿过层层叠叠的厚厚云朵,纽约那标志性的地平线一点一点地显露出原本的面貌来。蓝礼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似梦非梦,仿佛整个人躺在云朵之上,轻飘飘、软绵绵,鼻翼底下都弥漫着棉花糖的香气。
突然,视线余光里一个身影就犹如地鼠一般蹿了起来,打破了弥漫在空气之中的静谧和祥和,吓了蓝礼一跳,然后就听到内森那熟悉的声音。
“蓝礼,你居然睡得如此安稳。你难道不激动吗?”内森压低着嗓音,可是微微颤抖的声线依旧泄露了内心的惊涛骇浪,“耶稣基督,你刚刚赢得了银熊奖,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影帝!”
蓝礼嘴角微微翘了翘,眉宇之间闪过一丝无可奈何,“内森,那已经是二十四小时之前的事了。”沙哑的嗓音透露出浓浓的困意,他觉得他还可以继续睡一会。
“对啊,那仅仅是二十四小时之前的事!”内森按耐不住,挥舞了一下自己的拳头,“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你说,一会机场会不会水泄不通?记者把整个接机大厅都挤爆了?我们要不要给安迪打电话,提前安排保镖啊?”
蓝礼轻笑了一声,没有回应,而是转移了话题,“内森,可以麻烦你帮我喊一下空乘人员吗?我需要一杯红茶。”
内森立刻就从思绪之中回过神来,打了一个响指,干脆地说道,“没问题。”
耳边的息息索索总算是安静了下来。蓝礼闭上眼睛,养神了片刻,但仅仅只是一小会,终究还是坐直了起来。飞机已经开始下降,他必须系上安全带,准备着陆了。打开遮光板,调直椅背,掀开毯子,拿起了旁边的矿泉水,喝了一小口,稍稍清醒了一些。
欧洲大陆已经落在了身后,柏林电影节也已经成为了历史,一切都来得太快,却也走得太快,疯狂、喜悦、幸福和快乐的情绪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沉淀,他们就已经踏上了归来的旅途。
窗户之外的那片钢筋森林,笼罩在阴霾之下,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了登机之前收到的那条短信,来自伊迪丝…霍尔。
“一个开始。”
没头没脑地,仅仅只有这样简单的一个短语,“一个开始”。但,即使没有上下文,蓝礼也明白伊迪丝的意思,这是回归欧洲的一个开始,也是赢得认可的一个开始。
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曾经的那些束缚和规矩渐渐已经落后于时代。伦敦的保守贵族和上流社会们,依旧抱着曾经的辉煌,拒绝放手,但即使他们拒绝承认,内心也渐渐地开始意识到,时代终究不同了。就连英国女王都是如此,他们又怎么能够例外呢?仅仅只是倔强而顽固地拒绝承认罢了。
对于贵族阶层来说,演员这一职业依旧是不光彩的,但越来越多演员开始得到了认可。朱迪…丹奇、玛吉…史密斯这样的顶级老戏骨,在英国皇室也是有口皆碑的,就好像曾经的辉煌年代,莫扎特这样的艺术天才,广受皇室成员们的追捧和赞誉,这是一个道理。
但,得到认可的条件却非常苛刻,甚至是刁钻。
现在,柏林电影节的影帝银熊奖,这是一个开始。不是戛纳,不是威尼斯,而是柏林。这座银熊奖奖杯,在伦敦上流社会之中的分量,同样沉甸甸的。第一次地,当人们提起“蓝礼…霍尔”或者“霍尔家小儿子”的时候,言语之间不再是奚落和嘲讽,也不再是看好戏。
所以,伊迪丝说,一个开始。但,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蓝礼的嘴角轻轻上扬了起来,他终于拥有了“一个开始”,以自己的方式。他喜欢这样的生活,也享受这样的过程。
袅袅的茶香在机舱内蔓延,空乘人员推着推车走了过来,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红茶,不加奶,也不加糖,对吧?我们的飞机正在下降,请务必小心;如果有任何需要,请随时吩咐。”
嗡嗡嗡的轰鸣声越来越响,在耳膜之上激荡沸腾着,世界充满了嘈杂;那股耳鸣的回音一路延续到了机场抵达大厅,超过两百名记者的疯狂围堵,闪光灯与呼唤声仿佛置身于尼加拉瓜大瀑布底下一般,惊天动地的轰鸣让听力彻底失去了功能,即使是在耳朵旁边嘶吼,语言也支离破碎得只剩下一堆杂乱的音节,这使得采访变得完全不可能。
汹涌疯狂的浪潮在眼前张牙舞爪,在六名保安人员的保驾护航之下,蓝礼依旧狼狈不已,陷入包围圈之中的内森和罗伊也第一次亲身品尝到了“媒体力量”的滋味,甚至就连毛孔都被放大在摄影机之下,根本无处可逃,感觉浑身上下都是弱点,而且所有弱点都暴露了出来。
手忙脚乱地坐进厢车之后,但事情还是没有结束。不依不挠的记者无孔不入,炙热的闪光灯连绵不绝,银色的光晕将车厢之内变成了日光浴工作室;还有两名记者干脆直接趴在了车头引擎盖之上,一边拍照一边大声嚷嚷着,以至于车子根本没有办法启动。
现场一片混乱。
机场工作人员不得不集体出动,强制性地疏散了人群,开始维护现场秩序;而厢车司机则聪明地瞄准了空档,放弃了前进,选择了后退,甩开了引擎盖上的两名记者,然后打死方向盘,强制性地进入机场的机动车道,避开了人群,踩下油门,扬长而去。
回过头去,不死心的记者们依旧在车道之上拔足狂奔、穷追不舍。仅仅只是一次机场接机,现场却已经拍摄了一部“碟中谍”。
“耶稣基督!”就连一贯沉稳的罗伊,此时也是满身大汗,惊叹声根本抑制不住;坐在旁边的内森更是激动不已、惊呼连连,“疯狂,这真是太疯狂了!”
现在,他们终于理解蓝礼的感受了,又刺激,又惊险,那股滋味着实是难以形容。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