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年初柏林电影节就拿奖拿到手软的“一次别离”则在投票之中屈居第二名,从圣丹斯电影节开始备受瞩目备受期待的“爱疯了”则位居第三名!
虽然说,“一次别离”和“爱疯了”双双败北,没有能够拿下人民选择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接下来的颁奖季之中,这两部作品的表现值得期待。
在多伦多电影节载誉而归之后,“爱疯了”随即就登陆了北美市场,十月七日,在四间院线举行点映。
本周最受瞩目的作品无疑是休…杰克曼主演的“铁甲钢拳”,这部投资一亿一千万美元的作品,即使放在暑期档之中,也是竞争力强劲的作品,但最终却移师冷清的秋季档,可以看做是迪士尼的信心不足,却也可以认为是迪士尼希望能够在淡季之中抢占更多市场。
除此之外,即使是颁奖季的作品们也没有着急着闪亮登场,十月份似乎就是一个真空期,威尼斯和多伦多的热闹刚刚落幕,万圣节和感恩节的喧闹还没有开始,颁奖季作品想要赢得更多瞩目、想要留下更多印象,十一月会是更好的选择,即使选择十月,避开扎堆,十月下旬也会更加适合。
于是,本周就只有“爱疯了”和“朝圣之路”两部艺术作品举行点映,秋季档的冷清可谓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之上,闪耀纪录片单元的“地狱归来人”,本周终于赢得了上映的机会,在一间院线展开点映。对比一年之前同样出现在圣丹斯的“活埋”,“地狱归来人”的现状是如此现实,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独立电影的糟糕处境。
在这一片寂寞清冷的氛围之下,“铁甲钢拳”的一腔热血也不由冷却了下来,首映之后,媒体综评仅仅只有五十六分,烂番茄新鲜度百分之五十九,爆米花指数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三,不过,影院分数拿到了“a”,这是唯一的好消息。
最终,“铁甲钢拳”首映周末仅仅只收获了两千七百万美元,在如此口碑的加持之下,北美票房无法过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也意味着,想要回收超高投资,海外市场是唯一的希望。从暑期档退到了秋季档,迪士尼依旧没有能够力挽狂澜,拯救这部商业电影的票房。
如此对比之下,“爱疯了”的一片飘红就显得越发耀眼起来。
三十八家媒体,媒体综评高达八十一分,其中负面评分仅仅只有一家,中立评分有七家,剩下三十家全部都是正面评分!如此优秀的评价,轻松超过了蓝礼此前两部电影作品,“活埋”和“速度与激/情5”,成为他演员生涯目前为止表现最为出色的电影!
仅仅做一个横向对比,“恋恋笔记本”的媒体综评是五十三分,“人鬼情未了”的媒体综评是五十二分,“泰坦尼克号”的媒体综评则是七十四分,“蓝色情人节”的媒体综评是八十一分。在同类爱情剧情电影之中,“爱疯了”的八十一分达到了期待之中的最高值!
另一方面,由于仅仅只是点映,影院分数无法进行统计,所以烂番茄网和imdb就是观众意见的最直接体现。
烂番茄的新鲜指数高达百分之八十八,评分则暂时落脚于七点九分;爆米花指数百分之八十一,而imdb的评分则暂时来到了七点八分,打分人数只有区区四千人不到,之后分数势必还会有所波动。
如此分数,对比“恋恋笔记本”来说,全面领先,唯一落后的就是爆米花指数了,后者在2004年上映的时候,爆米花指数高达百分之八十五,这也为北美票房破亿创造了先决条件——观众们喜欢这部电影。现在看来,观众们也喜欢“爱疯了”。
可以这样理解,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爱疯了”达到了“蓝色情人节”的水准,无疑将会成为今年颁奖季之中的一匹黑马;从商业性的角度来看,“爱疯了”也与千禧年之后爱情电影票房成绩最出色的“恋恋笔记本”相差无几,这让人们对电影的票房有了更多的期待。
比起“铁甲钢拳”来说,“爱疯了”这部点映的艺术作品,显然要有看点多了。
事实也是如此,“爱疯了”在四间院线的电影,受到了影迷们的狂热追捧,恍惚之间,多伦多电影节的热潮似乎延续到了整个北美大陆,在洛杉矶、纽约和芝加哥三座城市傲然盛开,络绎不绝的观影人潮和沸沸扬扬的讨论声浪,这让人们仿佛再次回到了一年之前,“活埋”举行点映时的盛况。
对此,“芝加哥论坛报”调侃到,秋季档,这似乎是属于蓝礼…霍尔的档期。
仅仅在四间院线举行电影的“爱疯了”,成功地交出了单馆五万两千美元的优异数据,不仅仅超过了“活埋”去年点映时的单馆票房,而且还打破了“蓝色情人节”去年点映时四万八千美元的票房成绩,如此数据,与“阳光小美女”、“杯酒人生”、“摔跤手”等备受肯定的作品相差无几,引发了一片喝彩之声。
这对于一部宣传费用无限趋近于零的独立电影来说,着实匪夷所思。焦点影业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发力,颁奖季的学院公关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仅仅凭借着蓝礼的号召力,仅仅凭借着蓝礼和詹妮弗的话题效应,仅仅凭借着圣丹斯和多伦多的好评之声,焦点影业只需要轻轻一推,五万两千美元的点映单馆票房就创造了新历史——
爱情剧情电影单馆票房的历史第二,仅次于“断背山”当年十万九千美元的奇迹,超过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蓝色情人节”、“英国病人”和“燃情岁月”,高居历史榜单的第二名!
不可思议,绝对不可思议!有人预料到了如此场景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但不管如何,当“爱疯了”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时,还是引起了一片惊呼声,此时此刻,人们才真正地意识到,继去年的“蓝色情人节”之后,今年又要有一部爱情电影强势崛起了。
凭借着单馆五万两千的单馆票房,“爱疯了”在周末收获了二十万八千美元,在本周的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十三名!
这是榜单前三十名之中,唯一一部放映场馆低于一百的作品,而且还仅仅只有区区四间;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榜单前五十名之中,唯一一部制作成本低于一百万美元的作品,只花费了二十五万美元。
难怪,比起“铁甲钢拳”令人失望的表现来说,媒体将更多的笔墨花费在了“爱疯了”身上;难怪,多伦多电影节之后,焦点影业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颁奖季的运作;难怪,“爱疯了”的话题在网络上开始铺天盖地地传播了开来;难怪,电影还在点映期间,吸引的热潮就已经可以赶上商业电影了。
从圣丹斯到多伦多,再到点映单馆票房,“爱疯了”节节攀升,书写了一曲独立电影的赞歌,这足以让人们对这部作品的颁奖季前景报以更多期待,但问题就在于,票房呢?这部作品到底是像“蓝色情人节”那样,延续艺术电影曲高和寡的路线,北美票房仅仅九百万;还是像“恋恋笔记本”那样,迎来一场票房胜利呢?
十月第二周,“爱疯了”正式迈开了公映的脚步!焦点影业大手一挥,放手一搏,“爱疯了”的放映院线一鼓作气地从四间提升到了两千三百三十七间,打破了艺术电影循序渐进的固定套路,直接由艺术电影进行商业电影模式。
这,到底是大胆,还是冒进?
624 大胆冒进()
一般来说,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发行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原因很简单,两种电影锁定的观众群体和市场潜力都是不同的,观众对作品的期待也是不同的。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
想象一下,将“蓝色情人节”像“加勒比海盗4”那样,首周就在四千间院线放映,可是普通观众根本不买账,一片坑爹声;而艺术观众却又拒绝进入商业院线观看,口碑根本无法传播开来,最终的结局就是惨败。四千间院线放映所需要的发行费用、院线分红,这就足以让发行公司亏到内伤。
艺术电影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发行模式。首先,在少数艺术院线点映,看看影评人口碑,看看观众口碑;而后,循序渐进地扩映,进一步试探市场反应,如果反响平平,那么就尽快收缩,改变策略,专注于小众群体的传播,以颁奖季的方式运作,如果反响不俗,那么就进一步扩映,朝着名利双收的方向发展,学院公关的策略也需要相对应调整。
所以,有的作品从上映到下映,放映院线始终在五百间以下;而有的作品,似乎上一周还在五百多间院线上映,下一周就在两千五百间院线上映了。看似漫不经心的放映模式,其实都是讲究策略的。去年的“活埋”也是如此。
不要小看这个扩映过程,这是有一套流程和模式的,需要对整个市场的走向和趋势有着精准的判断,并且对突发情况有着强大的应变能力,最重要的是对作品的票房潜力和市场定位有着强大的预见能力,这也是一家发行公司能力的体现。
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几部作品,因为扩映策略失误,效果不尽如人意,最终退出了颁奖季的争夺。
在好莱坞之中,韦恩斯坦影业、焦点影业和福克斯探照灯无疑是个中高手,嗅觉灵敏;相对而言,华纳兄弟、派拉蒙经典以及其他独立发行公司,大大小小的错误总是不断,扩映失误更是屡见不鲜,这也直接体现在了奥斯卡、金球奖的提名名单之上。
但是现在,“爱疯了”仅仅只是点映了一周而已,第二周就直接进入公映环节?而且还是两千三百三十七间院线?难道焦点影业真的疯了吗?
虽然说,在多伦多电影节时,不少媒体都把“爱疯了”拿来和瑞恩…高斯林的成名之作“恋恋笔记本”相比较,原因很简单,瑞恩和蓝礼是至交好友,而“恋恋笔记本”则是新世纪以来票房成绩最出色的爱情剧情电影,自然而然,好事的媒体就这样简单粗暴地联系了起来。
但事实上,谁都知道,“爱疯了”不是“恋恋笔记本”,而是“蓝色情人节”。区别就在于,“恋恋笔记本”是商业电影,而“蓝色情人节”是艺术电影,票房数字和后来的录像带租赁数字都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点。
现在,焦点影业就等于把“蓝色情人节”当做“恋恋笔记本”来运作发行,这不是失心疯的话,就找不到其他解释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经验教训。2005年,“艺/伎回忆录”就是血的教训。
当年,这部耗资了八千五百万美元的电影,由哥伦比亚影业和梦工厂联手打造,汇集了中国、日本、美国三地的无数精英。
彼时,凭借着“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等作品,在好莱坞红得发的章/子/怡担任女主角。她是自成/龙、李/安之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在北美闯出名号的华人女演员,当年她的资源绝对可以说是顶尖,具备了成为一线演员的潜力。她签约了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和蓝礼师出同门,而“艺/伎回忆录”这部作品,就是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专门为她量身打造的。
“艺/伎回忆录”登陆多伦多电影节之后,收获了一片好评,“好莱坞报道者”、“好莱坞周刊”、“名利场”等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