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追随内心-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里斯蒂娜年纪轻轻,富有艺术气息,虽然算不上“聪慧过人”,但也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女孩,可是她没有史蒂夫的雄心壮志。“克里斯蒂娜根本不是野心勃勃的人,”海迪?罗伊森回忆道,“她很聪明,但没有靠这些去追求些什么。克里斯蒂娜有能力做好事情,但她不是能做总裁的人。” 克里斯蒂娜生活懒散。有一次,太平洋贝尔公司停掉了她的电话业务,克里斯蒂娜大吃一惊,询问过后才知道是自己忘了交电话费。克里斯蒂娜还有一点理想主义。当史蒂夫在孜孜不倦为NeXT公司打拼时,克里斯蒂娜却在热心投入公益事业,志愿去帮助有智力缺陷的人。克里斯蒂娜既像克丽丝?安一样带有嬉皮气质,又像芭芭拉一样是个业内人士。
*?*?*
史蒂夫和克里斯蒂娜谈恋爱时,另外两个女人也渐渐走入他的生活,深深地影响了他。这就是他的妹妹和女儿。
                  NeXT公司(31)
在20世纪80年代初,史蒂夫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人,而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家人的真实身份。史蒂夫的生母乔安妮?辛普森是威斯康星州格林湾的言语治疗师,生父是政治学教授,有中东血统。1955年,乔安妮生下史蒂夫,当时他们还没有结婚,因此很快就决定把他送走,等待别人领养。两年半后,两人终于结婚了,生下一个女儿叫莫娜?辛普森(Mona Simpson),一直抚养到大。
20世纪80年代初,史蒂夫见到了妹妹。当时她住在曼哈顿,正走上职业小说家的道路。她在哥伦比亚大学最负盛名的艺术研究院学习写作,还在《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担当助理编辑。此时,她刚刚完成人生第一部小说《在别处》(Anywhere But Here)。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古怪自大的母亲和她十几岁女儿的故事。故事从父亲出走后,两个人搬到了洛杉矶共建新生活开始讲起。这部小说语言优美,充满了真情实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而且一眼就能看出它带有强烈的自传体色彩。
“我妹妹是个作家!”史蒂夫向伊丽莎白?霍尔姆斯激动地宣布了这一消息,这似乎能证明他的艺术气质和与众不同是与生俱来的,是基因决定的。他非常高兴,莫娜在很多方面几乎是他的翻版:聪明过人,有紧迫感,极富创造力,感情丰富。他们的外貌也非常相像,身材瘦削,一头暗色头发。《间谍》杂志每月有一个专栏叫“失散同胞”,每次都会找来两位名人的照片,对比两人惊人相似的外貌。史蒂夫和莫娜绝对适合上这个专栏,只不过他们是真正的同胞兄妹。
然而,史蒂夫与另一个妹妹帕蒂却相处得不是很好,两人一直不是很亲近。帕蒂和史蒂夫一样,也是领养的。保罗和克拉拉夫妇非常喜欢孩子,所以他们一下就收养了两个孩子。对于这两个孩子,他们倾尽了所有的爱,竭尽全力地支持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儿子从大学辍学回家,突发奇想要开公司。他们的房子本来就不大,却立刻腾出空间,支持儿子的决定。保罗和克拉拉都是善良的人,真诚质朴、勤劳踏实,但他们不是知识分子,不是艺术家(帕蒂也是如此)。史蒂夫同样以真情回报他们,把他们当成亲生父母看待,但这些年来,他一直对自己遭遗弃的事实耿耿于怀,纠结于亲生父母为什么抛弃他。而这次找到了莫娜,史蒂夫进一步了解了自己。他可以大胆地设想,如果不是在这个蓝领家庭长大,而是在教授父母的教育下长大,生活该是什么样。
1987年,《巴黎评论》的编辑乔治?普林顿在曼哈顿的别墅里为莫娜举办宴会,庆祝《在别处》的出版。当天,莫娜携两位客人一起进场,她在扉页上也注明了这本小说就是要献给这两个人,妈妈乔安妮以及史蒂夫?乔布斯。她正式向大家介绍,这就是她的哥哥,就是那个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的新身份对消息灵通的曼哈顿媒介精英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大爆料。莫娜的文学经纪人是业界鼎鼎大名的阿曼达?宾姬?厄本,后来她这样告诉《纽约时报》:“我认识莫娜很久了,她的确说过有个哥哥在计算机行业工作,但是在那次宴会上,我才第一次得知她的哥哥就是史蒂夫?乔布斯。”
《在别处》是出版物中的精品。它是一部精雕细琢的文学类著作,广受评论界好评,同时销量不错。这本书确立了莫娜在文坛的地位,她前途无限,必将成为一代小说名家。史蒂夫特别为她自豪,他办公室的一个书架上就摆满了这本书,还免费向公司员工派送。也是从那时起,莫娜开始在麦金塔电脑上创作自己的作品。
                  NeXT公司(32)
莫娜和史蒂夫越走越近,因此也与他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女人养母克拉拉相识。莫娜去了北加利福尼亚,在那里认识了克拉拉,她们的关系一直不错,直到1986年克拉拉因癌症去世。在此之前,她已经与病魔抗争了很久。克拉拉的死令史蒂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深受影响。多年后,史蒂夫听说海迪?罗伊森的父亲去世时第一时间赶到她家,陪她坐了好几个小时,耐心地倾听她悲恸的诉说。史蒂夫懂得失去亲人的痛苦,知道这时她需要有人在身边宣泄情感。
莫娜和克里斯蒂娜也成了好朋友,同时她也走进了克丽丝?安和丽莎的生活。1987年,丽莎已经9岁了。史蒂夫也终于不再固执己见,接受了这个可爱的女儿。史蒂夫把她带到NeXT公司,丽莎在那里玩得很开心,在过道练习侧手翻,每当有人走过,她就欢乐地尖叫道:“快看我!”史蒂夫试着更多地融入丽莎的生活,尽管这一过程缓慢而尴尬,时断时续,但也一点一点取得了进展。
史蒂夫自己也在慢慢成长。
史蒂夫格外注意保护家庭隐私,尤其是自己的爱人和亲人。那时候担任史蒂夫公关顾问的人回忆道:“我们都认识克里斯蒂娜,但是史蒂夫严厉警告过我们,不许谈论克里斯蒂娜或者莫娜。”这些私生活也是记者报道史蒂夫的禁区,媒体也从未了解到任何克里斯蒂娜和史蒂夫恋情的细节。但有一件事情史蒂夫也没法控制:莫娜把最隐秘的私人关系当素材写了本自传小说,而且莫娜什么都记得。
*?*?*
1987年,史蒂夫着手处理私生活中的矛盾,但仍然动力十足地想在事业上证明自己。在NeXT公司,他全情投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刻意向外界隐瞒,保持一种神秘感。与此同时,业界的人都看到了苹果公司失去史蒂夫以后,竟然又恢复了元气。史蒂夫离开苹果公司后,苹果公司股价跌到了每股10美元以下。史蒂夫无声无息地卖掉了手里的700万股股份,此后几个月,苹果公司股票一直保持在每股15美元以下。到了1986年年初,史蒂夫手上只留下了1股,作为一个象征性的纪念。不过,史蒂夫这一次的金融投资可谓时运不佳。股票价格开始攀升。1986年年底,苹果公司每股价格已经超过20美元,几个月之后,竟然攀升至每股 60美元,最终稳定在每股45美元左右,1988年大半年都保持着这个水平。斯卡利把史蒂夫扫地出门后,苹果公司的销量翻了一番,利润增长了两倍,股票价格也翻了两番,华尔街也恢复了对苹果公司的信心,而做到这一切,斯卡利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
但是,史蒂夫早期的努力还是对苹果公司的再次成功有所贡献的:史蒂夫的杰作—麦金塔电脑“东山再起”,而史蒂夫一直在一旁关注着这一切。巴德?特里布尔回忆道:史蒂夫谈起苹果公司时,就像个“自豪的父亲”。很多迹象都表明,史蒂夫认为,既然历史已经证明自己的英明,苹果公司应该重新把他招入麾下。他暗自渴望能像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重返法国一样,回归苹果公司。
1987年,苹果公司的高管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意外地给史蒂夫打了个电话。拉里本来想给麦金塔电脑软件开发商史蒂夫?贾西克(Steve Jasik)打电话,想给他提供咨询方面的工作,商量签合同的事情。拉里开始查阅电话簿,结果眼睛看错行了,看到了下一行的号码。他自己都不知道拨错了号码,不知道自己其实打给了史蒂夫?乔布斯,而不是史蒂夫?贾西克。电话拨通后,拉里听到电话答录机的声音:
                  NeXT公司(33)
“我是史蒂夫,请留言。”
“史蒂夫,我想和你谈谈工作的事情。”
过了一会儿,拉里出去了,而史蒂夫?乔布斯打来了电话。
“拉里,我听到你的留言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你是想来NeXT公司工作,还是要我回苹果公司?”
其实,苹果公司不想让史蒂夫回去。许多人觉得麦金塔电脑能成功,是因为没有实行史蒂夫最糟糕的决定。麦金塔电脑能够涅重生是因为“桌面出版系统”的流行。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用麦金塔电脑设计打印带有漂亮图画的时事通讯、杂志和小册子。而且,只有把麦金塔电脑的外壳打开,装上各种额外的存储卡和图形板,才能真正地使用“桌面出版系统”。史蒂夫之前则坚持麦金塔电脑的外壳必须完全密封。在他看来,麦金塔电脑是一件完美无缺的艺术成品,由不得半点改动。斯卡利则不然,他认为只要有人愿意添砖加瓦,撑起车子的前盖用心鼓捣,麦金塔电脑同样能像组装赛车那样,配上更快的马达,跑得更远。正是这个观念挽救了麦金塔电脑,挽救了苹果公司。
史蒂夫对约翰?斯卡利的愤懑情绪依然很强烈。有一次,他们共同的朋友和邻居鲍勃?梅特卡夫邀请这两个人参加他在伍德赛德豪宅举办的盛大圣诞晚会。他们都到场了,但是很明显两人都不想看见对方,于是整个晚上两人分别待在房子的不同角落,刻意拉开距离。斯卡利的新书《奥德赛》(Odyssey)出版时,这种剑拔弩张的关系更加恶化了,书中披露了两个人推心置腹的旧情,一拍两散的变故,还讲述了自己如何涅重生,重获成功。
斯卡利一雪前耻,苹果公司再展雄风,这些都给史蒂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一定要干出点大事。他的员工们都感到压力与日俱增。有一次,史蒂夫带他们集体出游,去某度假胜地休整。他准备了一打幻灯片,列举公司面临的问题。投影仪打下了第一张,上面写着“陷入泥潭”。这还没完,史蒂夫拿下这一张,换上第二张,写着“陷入没膝的泥潭”。
史蒂夫把完美主义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就算是业界其他人根本不在意的小细节,他都要费尽心机,做到完美。比如计算机“母板”放在机壳里根本不会有人看到,但史蒂夫也要求一定要做得精致美观。
“谁会看电脑内部是怎么样的?”NeXT公司的一位设计师问道。
“我会。”史蒂夫答道。
有时,他狂热地追求创新,却适得其反,令人哑然失笑。史蒂夫想找到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为他的新电脑打造最新颖的外观。他注意到一家伦敦的公司设计出了一款造型独特的手电筒,赢了大奖,他当即邀请这家公司为他的新电脑设计外壳。原型做出来,史蒂夫和巴德?特里布尔立即飞往伦敦检查。当他们来到会议室,发现那台原型机竟然也罩上了一层布,这些伦敦人竟然和史蒂夫一样喜欢故弄玄虚!接着,英国的设计师们开始大谈自己的灵感、构思、创意,谁知罩布一掀开,竟然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