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城冷月:江青被捕后秘闻-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真说:“不会的,这两个集团,江青和林彪是头子。康生和张春桥是军师,两派是狼狈为奸的一伙,判刑完全是罪有应得。列入起诉书的罪行,都不牵扯毛主席和周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错误。起诉书还把周总理列入了被诬陷的领导人中。不过,现在的起诉书中,有的问题用不用,还得考虑。例如,张春桥说邓小平是‘纳吉’的问题,现在查到毛远新向毛主席汇报的时候,毛主席同意了。”有的同志主张去掉这一条……

“不能去掉!”邓小平抬起头。将手中的香烟头往烟灰缸里一拧说,“张春桥是当面骂我是‘纳吉’的,为什么去掉?至于毛远新的汇报记录,不足为凭。谁知道他是怎么去汇报的?”

彭真继续说:“起诉书不涉及路线问题、工作过错问题,包括党纪、政纪、军纪的问题。这次审判,只审罪行,路线错误不审。毛主席、周总理和党中央工作上的缺点错误,统统不提。”

华国锋立刻点头道:“这样好,可以少很多的麻烦。现在外国的一些组织和个人已经来电来信,批评我们是在反毛泽东,提出不能杀掉江青的问题。我在接见外国记者的时候,也表示我们不会判任何人死刑。看来这个问题还是有争论的。我们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对我们的工作有好处。”

叶剑英说:“江青的问题和毛主席的问题如何分清,还是要好好地研究。还有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的问题,这次审判也是回避不了的。对毛主席,小平他们正在搞决议。”

彭真继续汇报道:“比如说,整刘少奇的时候,抓了很多人。江青亲自批准抓了十一个人,已死两人。另外,林彪在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八日的讲话,就是专讲政变的那次,诬陷了我和很多人。这次我们也不上起诉书了。还有,江青、叶群、陈伯达,过去下发的材料上,说他们是叛徒、托派,他们掌权后销毁了很多的证据,我们也无法调查,查不清。这次也不上了。”

胡耀邦翻动着手中的那本起诉意见书,说:“凡是弄不清的问题就不要上起诉书。因为这个案子不是管这一个时期,而是要作为历史传下去,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我正在考虑,是等《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来再审,还是现在审?”

“现在审好,”彭真说。“后审,外国报纸会说我们是审不下去,又要说我们是有分歧。我看还是先审比较好。我们不是根据党的决议来审,是根据法律审的。这对增强法律认识也有好处。”

李先念问道:“林彪和江青究竟是一案还是两案,是一块审还是分开审?我从这个意见书里还看不出来。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个明确的分界线。”

彭真说:“我们实际上是按一案来对待的。我看是一案起诉,分庭审理,一案判决。因为,这个案子很难分开。林彪和江青有矛盾,这是人所共知的。他们的矛盾是什么?是作贼上一致,分赃有矛盾。这不能作为他们截然不同的根据。”

“还有个问题,你们考虑一下。”华国锋突然说:“这次审判,是公开还是秘密审?……”

“当然是公开审,”邓小平打断他的话说。“但是外国人不能参加。其中有的事还要涉及到国家的机密。我们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因为江青这个人不好对付,所以审判她的时候,你们可以搞几个演习。找几人代表江青,你们先审审,看江青会用什么法子来对付我们。有一条是肯定的,她会把许多的事推到毛主席和周总理身上。这是最令人头疼的。因此,我劝你们还是不要侥幸啊!”

胡耀邦说:“你们别看张春桥这时不开口,到了法庭上也许就会开口。他肚子里藏的东西恐怕不会少了。毛主席晚年的时候,经常和他谈话。他在一定的时候也会拿出所谓的尚方宝剑来和你们胡搅蛮缠,必须要有所准备嘛。”

说到这里时,政治局常委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

彭真对着列席会议的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的负责人说:“你们听见了吧?中央领导同志可是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这可是真枪实弹地干啊!我们的检察官和法官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就要重视敌人了。这个举世瞩目的大案可千万不能出丑,出了丑不是个人的,而是国家的丑啊。我们请了这么多的法律方面的专家,有任何问题都是不应该的。”

到这时,邓小平该最后表态了。其实,从一开始,有经验的观察家就预感到了,这次审判江青的最高决策者不是华国锋,而是他邓小平。华国锋当初要逮捕江青等人,一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二是为了成全英明领袖的美梦。作为已是所谓毛泽东的接班人的他,决不会让把到手的肥肉再丢给别人,哪怕是帮助过他的人。当江青口口声声要他出来作证的时候,他就知道江青要说什么了。他不愿意给江青提供这样的机会,传出去对他的声誉并不好啊!

所以,他在审判两案指导委员会起草起诉意见书的时候,再三给有关的人布置,一定要回避一些讲起来十分敏感的问题。看来,他的意见还是得到尊重了,尽管他也预感到,他在中央的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毕竟不是好兆头啊,

“不能再等了,立即准备审判工作。用什么形式呢?”邓小平边问边答,“成立特别法庭,搞一审终审,不给他们什么上诉的机会。江青要狠狠地判,这个家伙杀头也不为之过。对黄永胜可以判轻点,他还是有功的人,和江青他们不同。王洪文虽然低头了,但这个家伙正年轻,放他出去后,还是要闹事的,总之是个危险分子。我现在不讲那么多了,一句话,就是要快点审。越快越好,”

散会后,彭真对他说:“给大家鼓鼓劲,争取在中央动华国锋的时候先把敌我矛盾解决了。中央进行一些组织和人事方面的安排毕竟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和江青、林彪他们有着性质上的不同嘛。你说呢?”

“是的,我们要用这次审判来为下一步的人事调整作些前期的准备。”

此刻,江青在干什么呢?她还在读书。除了读书读报,她几乎无事可干!

她又对法家们的著作有兴趣了。记得还在五年前,毛远新问她:“为什么法家的代表人物在历史上的下场都不是太好呢?这里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汪东兴当着江青的面笑着对他说:“你这是看戏落泪,杞人忧天,替古人操心。费那些闲心干什么?反正是过一天等于两个半天。”

江青可不是这样看问题的。不过,毛远新的问话还是把江青难住了。是啊,这个问题还是很不好回答呢。倒是张春桥解释了这些历史上的现象。他说:“革命的法家代表人物,他们的每一个措施都必然要触犯那些既得利益者。一旦既得利益者复辟了,就会以十倍的疯狂和百倍的努力来迫害他们。这就是法家人物一旦失败了,其下场更加悲惨的一个原因吧。”

每到这个时候,她就要想起毛泽东的一些话。

毛泽东生前已经看到了中央内部新、老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是,他想通过他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他在弥留之际多次说:“你们不要轻视老同志,我是最老的,老同志还有点用处。对造反派要高抬贵手,不要动不动就‘滚’。有时他们犯错误,我们老同志就不犯错误?照样犯。要注意老中青三结合。有些老同志七、八年没管事了,许多事情都不知道,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有的人受了点冲击,心里不高兴,有气,在情理之中,可以谅解。但不能把气发到大多数人身上,发到群众身上,站在对立面去指责。周荣鑫、刘冰他们得罪了多数,要翻案,大多数人不赞成,清华两万多人,他们孤立得很。”

这话多么语重心长,但是感动不了这些老爷们。可见,政治斗争是多么的残酷和无情啊!江青这样想道。人呀人,是多么可笑而又复杂的高级动物呀!当初,政治局的多数人,在她面前信誓旦旦,表现得是那么的坚强和勇敢,包括华国锋,都是一群奴才嘴脸。可是,毛泽东的这条船刚刚开始下沉,人们的态度就变了,变了!她想起鲁迅在《半夏小集》中的一段话:

“‘联合战线’之说一出,先前投敌的一批‘革命作家’,就以‘联合’的先觉者自居,渐渐出现了。纳款,通敌的鬼蜮行为,一到现在,就好像都是‘前进’的光明事业。”现在,那些曾经痛哭流涕地检查自己犯了走资派错误的人,好像突然间以“走资派”为光荣了。原来的检查和保证,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没有什么奥秘在其中,江青很想研究研究了。

“你们给我的女儿捎话,把我的《鲁迅全集》拿来,我要学习鲁迅的几篇文章,现在,我和他的心是完全地相通了。他在国民党的围剿中写的那些精言妙语,和我在党内走资派的围剿中的思想实际,有着惊人的一致了。”

江青肆无忌惮地、毫不遮掩地对监管人员这样说。有时,连监管人员也感到奇怪,这位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从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劲头?因为他们都不是政治家,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

当江青看到毛泽东写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中的若干按语时,那一幕幕往事浮现在她的眼前。也许她认为有她后悔的事件,也许她认为她永远是正确的,她日日夜夜提防的那些人并没有干她担心的事情,倒是她和毛泽东最为放心的这些人却干出了她和他经常提防的那些事。

江青想起了当年她批判林彪时的一句话:“孔丘和林彪是一丘之貉,孔丘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林彪要把我们亲手打倒的一小撮阶级敌人和党内走资派再扶植起来,他们都是要复辟的,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还会有我们的好日子过吗?”

这一次,终于还是实现了。不过不是林彪,而是毛泽东认为最听他的话的老实人华国锋。

当江青过上了她曾经使许多人过上的那种日子时,倒使她有时间来回忆许许多多的被她打倒的那些人的倒霉经过,也许这对她是一种更好的启发吧。

她又想起了胡风。她本和他有着同样的对手,但是她和他们不是一样的人。这莫非也是一种历史的讽刺?江青想到……

一九五四年九月,江青在翻阅报刊时,被山东大学的校刊《文史哲》第九期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住了。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关于及其他》。署名是:李希凡、蓝翎。江青看了这篇文章,不禁喊出声来:“到底有人向资产阶级宣战了!”不过,她对两位作者的情况一无所知,毕竟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嘛。

江青作为毛泽东的妻子兼秘书,每天都要浏览很多的报刊和资料,然后把她认为重要的文章和有用的参考材料送毛泽东阅读。应该说,江青是很尽自己的职责的。这几天,她和毛泽东正在阅读《红楼梦》,而且毛泽东和她就里面的人物和思想进行了多次的谈话和讨论。也正因如此,这篇文章很快被江青所喜爱。

江青叫人打电话了解情况。原来这两位作者都是年轻人,一个今年二十三岁,另一个也不过二十六岁。他们都是山东大学的毕业生,对《红楼梦》的研究刚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开始便对红学专家俞平伯的观点产生了质疑,于是写了这篇批驳的文章。他们的某些观点,恰恰和毛泽东不谋而合。这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