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种说法是,初入演艺圈就开始定期储蓄的谐星无法大红大紫?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谐星的回答是:“是啊,好像确实如此。”
比储蓄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投资
如果他的回答是肺腑之言的话,那么这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为什么初入演艺圈就开始养成储蓄习惯的谐星无法大红大紫呢?
众所周知,储蓄是每月节省出一笔钱定期存入银行,长期坚持就能积累出一笔可观财富,对普通人来说是最切实的理财手段。按道理讲,按计划进行储蓄的人需要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但这种具有节制力的人为什么不能大红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理由如下。
一般情况下,定期储蓄会给自己造成一定压力,为了存足够的钱,你心中会想着是不是接下来应该更节约一些,或者茫然地期盼日后收入一定会增加。但从每个月的收入中挤出一点钱坚持定期储蓄,对刚刚踏入社会收入不多的毕业生,以及演出机会还不是特别多的搞笑艺人来讲,是有些负担的。
有定期储蓄习惯的人都明白,哪怕有一次无法按计划存入资金,都会感到非常焦虑有压力。如果连续几个月无法按定额存入资金,那位刚入行的谐星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在没有积累起一定数额的财富之前,他必然会寻找更加安定且能够获得高收入的方法。例如多跑一些通告,私下里搞一些副业之类……
但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搞笑艺人,相比迅速积累起一笔财富,更重要的是不断地磨炼技艺,想出更多好点子,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而磨炼技艺是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为了通过储蓄积累起一笔小财富,将大量精力放在跑通告或一些副业上,那么为实现成功而进行自我投资的时间就会大量减少,这样一来,很可能一辈子都是一个三流艺人,无法大红大紫的命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些人入行多年,一直都在跑龙套,稳定地攒着小钱,永远成不了出色的艺人。
第20节:现在就开始理财还为时尚早(2)
这就是我所分析的刚入行的搞笑艺人如果只知道存钱就无法大红大紫的原因。对于这些刚起步的人来说,比通过储蓄积累财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投资。
存折上的数字大起来才更实际吗
进入书店,你会看到指导2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何理财的书籍在书架上摆得满满当当。大体上都是教年轻人如何积累第一桶金,又如何进行后续管理之类的内容。书中往往会对年轻人提出许多具体建议,诸如购买这种商品较为合算,或那种投资较有潜力等等。在大学里,投资社团或致富社团等往往也最能吸引大学生眼球。当然,我读书时也曾加入过这些社团进行学习。结果,从社团里学到的唯一一点是——如果能够早一两年开始理财,产生的差异将是更加巨大的,即利滚利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但现在的我却觉得,在20岁初期是不适宜进行理财的。如果你是还在读书的大学生就更不应该早早理财了。请回顾一下之前提到的那个谐星的故事。对于他来讲,他所处的时期并非是积累财富的时期,而是积累人生竞争力的时期。与其从每月的牙缝里挤出一点钱来进行可怜的投资,不如等到大红大紫后利用增加的演出费用进行理财,不是更具效率,回报率也更高吗?
金钱和性有着类似的魔力,那就是会让人变得十分沉迷和专注,一旦迷上两者中的一个,就会让人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一旦尝过存折上积累起一笔小钱的快感,哪怕是很少的钱,也会让人忘乎所以迅速沉迷此道,从而忽视长期的规划,完全陷入这种“立竿见影”的财富积累方法中。这种稳定的财富积累方式会让人对那些高风险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产生厌恶情绪。
最近与我交流前途问题的年轻人当中,有一个普遍的倾向,那就是很多人认为,相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进行自我投资,不如从现在开始一点点使存折上的数字大起来,这样更实际,心里会更踏实。
但抱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却并未考虑周全。如果父母不是富翁(如果父母是富翁,子女也许都没有理财的必要),作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你缺少收入来源,所能积累的财富是十分有限的。与其像小孩子攒压岁钱一样抠门儿理财,索性花光它不是更痛快!
但选择花在什么地方是有学问的,一定要花在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可以买书,也可以去旅行,总之用在提高自己的事情上就行。如果你真想积累大财富,那么与其比同龄人早几年开始理财,攒些小钱,不如将钱投资于创造“更好的自己”,这才是长久的大项目。总之,最高超的理财手段是提升自我价值,让更高的自我价值创造更高的收入。
最聪明的理财是提升自我价值
我在35岁时才拥有了第一份正式职业,在这之前对理财一窍不通,后来也因为收入微薄,觉得没有理财的必要。真正觉得有一些闲钱可以用于理财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分析经济以及消费趋势,哪怕从学习的角度也应该进行小额的投资,否则有些说不过去了,所以我开始关注理财。
第21节:现在就开始理财还为时尚早(3)
然而我的理财成绩单却乏善可陈。购买的一部分基金价格大跌,有些则上涨了不少,可谓参差不齐。股票投资也是同样如此,有上涨的产品,也有下跌的产品。理财的基本原则就是分散风险,综合来看,我的这份理财成绩单可谓刚刚及格,没有什么大失败或大成功。因为收益和损失持平,白白浪费心力,所以最近我基本上放弃理财了,一旦有闲钱就索性存个定期。
我之所以放弃,并非是担心蒙受经济损失,而是出于对追逐利益的恐惧。
目前为止,我最成功的投资要数3年前购买的黄金。选择金子是因为觉得它价值稳定,如今金价在全世界范围内暴涨的状况是没有料到的。想到很多金融产品抗不过经济危机,甚至亏得连本金都无法收回,购买黄金真是非常有先见之明了。
但人的本性往往贪得无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获得利益时想到的往往不是自己如何幸运,而是怪自己错失了时机,没有趁机多赚一点,平添许多遗憾。“如果当时不做分散投资,而是将全部资金都买入黄金就好了,那样一来财富就不知道翻了几番了……”这样的想法会不断挠你的心。
现在还不是理财的时候,
请先怀揣梦想吧!
不妨每个月找来一个“不会产生任何眼前利益的事情”,
认真做一做!
我现在几乎不做任何投资了。如今的银行利率创了历史新低,可我每次有闲钱时还会图省事存入定期储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发现自己整日将心思放在“寻找像黄金一样的理财产品”上,而这种一门心思寻找投资良机的行为彻底毁掉了我本职工作的乐趣。其实,如果将倾注在理财上的热情和时间放在研究或写作上,也许我创造出的财富比那百分之几的回报率更高。
其他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假设一个职场人士在十年内,每个月都从收入里拿出一部分用于购买基金或股票,那么十年之后他会获得百分之几的收益率呢?最理想的情况也不过是让财富翻十倍而已,但十年之后他本人的社会位置又会怎样呢?如果为了理财将本业荒废,整日东奔西走忙于观察各类理财行情,恐怕难以做好本职工作,很可能会被公司辞退,好一点也是勉强保住现在的饭碗而已。而为了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不断积累实力,在自我发展道路上辛勤耕耘的人又会怎样呢?十年之后,这些人会比同龄人至少多出四倍的工资,这种地位差距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拉越大。所以,接下来的20~30年时间里,两者谁会积累出更多的财富呢?还有社会地位以及成就、幸福指数等,谁会更高呢?请实际计算一番,哪种选择才是更聪明的“理财”,会带给你更长远的幸福。
聪明的理财是将金钱投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如今,相比投资实力,我更加看重自身的能力,认定自身能力才能将我塑造成更加成功的富翁。
你还很年轻,现在还不是有足够资本去理财的时候,请先把这些放下,怀揣你的梦想!不妨每个月找一个“不会产生任何眼前利益的事情”认真做一做!请投资在提升自己能力的事情上,而不是基金或股票。
要想真正将自己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你就要暂时大胆放弃一些短期利益,要做好这种“先苦后甜”的准备,才是合理的青春“储蓄”。
第22节: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1)
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
一天走路时,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位伐木工正在工作。他干得热火朝天,大汗淋漓,只是尽力拉扯着手中的锯子,树木却丝毫不动。我受好奇心驱使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锯齿太钝,无论怎样努力都是白费力气。于是我对伐木工说道:“大叔!歇息一会儿擦擦汗吧,把锯齿磨得再锋利一些,不是锯起来更省力吗?”
然而伐木工头也不抬,便挥手说道:“我现在哪有休息的工夫啊?今天要把这些木头全部锯完才能交工,都快急死了……我现在实在没时间搭理你,不要妨碍我干活,赶你的路吧。”
比学分、资格证更重要的是自省
大叔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你会觉得,怎么会有这样愚钝可笑的人?但环顾周围,像这位伐木工一样行事的却大有人在。他们从不检查自己的锯子是不是太钝,却一心埋怨眼前的树木挺立不倒。然而,此种情况下即使再努力,再苛求自己,再着急上火,我想也只能是多做很多无用功罢了。
“如果给我八个小时的时间来砍柴,我会将其中的六个小时用作磨斧子。”亚伯拉罕?林肯如此说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明确目标,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不是要盲目发誓“无条件完成”,而是在进入正常的生产阶段之前要积蓄足够的力量。即使在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后,仍然要时时检讨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留给自己反思和自察的时间。因为如果手上的抹布原本就是脏的,那么无论你如何卖力气打扫,屋子都只会越擦越脏。
联系到年轻人的现实情况,往往他们做得不足的并非是学分、资格证之类的东西,而是对于自我的省察。现在的年轻人整日忙于获得足够的学分或英语成绩,花费时间在丰富实习经验或深造经历上,对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利用时间是否有效率以及自己究竟在为什么努力却没有清晰的认识。反正周围的同学都在做,所以自己也不甘落后,或者是被父母相劝,或者是抱着玩玩的态度疲于准备各类公开招聘会、考试,都是他们常见的理由。
我认为要想支撑起成功这张桌子,必须靠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实践三者来支撑,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科学的方法,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但很多年轻人正如那位伐木工一样,总是觉得“目标”和“方法”是不切实际、不需要考虑的东西,只是专注在“实践”是否扎实上。
勤奋扎实地实践,累得满头大汗,花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