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功人士不说,却默默在做的30件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赛最后缩水成50场,造成球员(6亿)、联盟(15亿)、转播(2亿)全部蒙受巨额损失的惨烈局面。如果再将赞助商的间接损失也计算进去,那么损失资金就更大了。球员和老板之间你来我往谈判了将近6个月,双方的损失都将进一步扩大。这场博弈,很难达到双赢,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解决矛盾,达成协议。最后,资方下了最后通牒,必须在限期内解决冲突,这才促使双方达成了协议。

如果没有最后通牒,这件事还不知要拖到驴年马月。

帕金森法则认为,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与所分配的完成任务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就是不断迫近的最终时限的魔力。因为精力更高度集中,短时限内做出的最终产品通常不比长时限内做出来的差,甚至质量更高。如果给你24小时去完成一项任务,时间的压力促使你集中精力去执行,别无选择只能做最重要的部分。同样的任务,如果给你1周去完成,它就换来了小题大做的6天。如果给你2个月的时间,它就变成了一场精神磨难。

在工作中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王先生是一位市场策划经理,独自负责策划和实施一项公司的促销活动。如果他有5天时间来筹备这次活动,在前4天他总是心不在焉;而到了第五天,〃大限将近〃,他才像疯了一样开始四处联络场地、备货、找促销员,往往到了最后一秒钟,他才搞定所有的事情,让所有人悬着的心放下。

因为有8小时的时间要填满,我们才有满满8小时的工作。如果我们有20小时,我们也有20小时的工作。如果有一件紧急的事情,需要我们1小时后必须去做,而手上现有的工作又不能拖延,神奇的是,我们往往可以在这1小时内完成我们手上的所有工作。













 这些都体现了〃设定最后期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人们做事情为什么能拖就拖呢?

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一定的利益驱动,一般人是没有动力去好好利用时间的。如果你是一名员工,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你都必须待在办公室里。但是你又不能让人看到你是闲着无事做的,所以你就不得不找事情来打发这段工作时间。而把一件小事拉长做或者拖着做,是最好、最简单的办法。正因为有的是时间,所以你的时间才被浪费掉了。

但是,如果你现在的目标不是每个月定时去领那些定量的工资,那你就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为了避免拖拉的倾向,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就应该制订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对可支配的时间进行管理,强迫自己在约定的时间分阶段地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最后期限〃,才不至于使自己到最后关头拼命地赶,结果完不成或者影响做事的质量。

同时,还要让我们自己清楚如果突破这个期限,将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为了避免拖延,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如果真的超过了最后期限,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能否承担起这个后果?比如,能力上遭到别人质疑、收入上蒙受损失、人际关系上会付出一些代价,等等。

相反,如果我们在每一次工作中,都能做到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工作目标,你会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奖赏、你会获得多少快乐、你的加薪和升职计划将很快实现,等等。

我们这样想了,就会自觉自愿地给自己的每项任务定一个最后期限,促使自己赶在期限前把事情做完。无论何时都要保证你手头上总有一个最后期限,这样你的工作就会十分高效。

■保证你手头上总有一个最后期限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习惯性地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开始去努力。即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总觉得还有很多时间,能拖就拖;一旦到了不能再拖的情况,例如到了规定的时间,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叫做〃最后通牒效应〃。










 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人在重压之下,往往会表现得更出色,所以他们会给自己的拖延找借口:〃我是故意把事情推迟到最后一分钟才做的,因为我喜欢这种工作压力。当截止日期临近的时候,我的效率才会最高,也会迸发好的灵感和创意。〃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心理专家指出:在压力下,人们的表现只会变差,而不会变好。金庸先生就曾表示:对自己在交稿压力下产生的作品感到不满,因为觉得那些作品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水平。

试想,如果你手上有一个需时3个月的任务要完成,前两个月拖延过去之后,你指望在期限到来之前的1个月时间把需时3个月的任务完成,你能做的除了夜以继日外就只有敷衍了事了。如果正巧此时你生病了,或者突然接到了新的任务,你怎么办?

所以,只有对高负荷工作量的有效限制,才会迎来优异的效率和时间的自由。

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和克劳斯·韦坦布洛克针对麻省理工学院的3组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拖延时间问题的研究,结果颇具启发性。

每组学生都必须在12周内完成3项任务。第一组学生完成每篇论文的最后期限分别为第四周、第八周和第十二周。第二组学生没有被指定最后期限3篇论文都须在课程结束时完成。第三组学生被要求自行设定最后期限。

最后期限设定时间分布均匀的学生包括第一组学生,以及第三组中自行分开设定最后期限的学生往往得分最高。没有自行分开设定最后期限或未被指定任何最后期限的学生,则表现得很糟糕。

所以,要完成一项大的任务,最好把其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任务,并分别给每项小任务设定最后期限,确保眼前总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最后期限。如果〃最后一刻〃总是在〃眼下〃,你将成为效率最高的一位。

这些人有好的想法,也有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但是没有给自己设定实现这一方案的期限,再好的想法也只是一句空话、一个梦想。不管你的目标多么伟大,听起来多么动人,没有期限的目标只是说大话、吹牛皮。所以,当你设定一个目标时,一定要把相应的步骤和期限设定好,然后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你才会成功。

 有人问,如果我定了期限,但到期了仍然完不成怎么办?

其实答案很简单,再定另一个期限来完成。只要你没有在期限内完成的原因不是拖拉,不是偷懒,只是因为你低估了事情的难度,或者高估了自己的工作效率,那么你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你的最后期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期限一拖再拖,总要有一个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不能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了。

07

坐第一排的位子

坐第一排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凡事都争先,必定会培养他超强的自信,激发他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偌大的一个教室,前面几排空着,中间的位子偶尔有几个人,而角落里和最后几排却坐满了人。这个习惯一直跟随我们到了工作和生活当中,领导开会、培训、听讲座等,这些人永远会挑最后一排就座。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自己在选择座位的时候,喜欢选择坐后面,坐在不起眼、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不喜欢坐前面,尤其不愿意坐第一排。

有的人不愿坐在第一排,是因为个性的羞涩;有的人不愿坐在第一排,是因为心理的封闭;有的人不愿坐在第一排,是因为内心的排斥。有的人认为开会坐第一排就是讨好领导,引起领导的注意,为了不让别人误解自己,就坐到了后面;有的人认为前面的位置比较重要,理应让给资格老、辈分高的人,也坐到了后排;有的人认为坐在后面比较自由,在心理上会感到轻松一些,脱离会议主持人或报告人的〃视力范围〃,可以听主持人讲,也可以不听,可以开小差,可以小声地跟旁边的人说说话,可以〃养精蓄锐〃,甚至可以趁主持人不注意从后面悄悄溜走……这些大众化的心理,在带给我们安全感的同时,也宣告了我们注定只能是一个平庸的人。

坐第一排,我们会有压力。正因为如此,也会迫使我们努力,迫使我们认真,迫使我们专注。无论参加什么样的会议,我们都要给自己勇气,敢于坐第一排,大胆地展示自我、自信地推销自己。









■坐第一排〃带来的成功

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小时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一生:〃永远要坐第一排。〃就是这句话,在撒切尔夫人幼小的心田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萌发生长,为她铺垫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或许,在别人眼里,这只不过是一句励志的微不足道的话,但就是它铸就了撒切尔夫人光辉的一生。

当撒切尔夫人(那时叫玛格丽特)才5岁时,父亲罗伯茨就给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永远坐第一排。〃哪怕是坐公交车、听讲座,父亲都这样要求自己的女儿。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包含了多少生活哲理,它告诉我们事事要力争第一,要积极进取,要敢于竞争。经常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充满高昂的斗志,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抑我们前进的步伐呢?随之,成功必将来临!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岁月里被证实是非常宝贵的,也给撒切尔夫人后来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撒切尔夫人不光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刻牢记着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都要坐前排〃 的真理。

正因为如此,40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撒切尔夫人这颗耀眼、叱咤风云、独霸一方的明星。她连续4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任女首相,最终连任三届英国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2年之久,创立了〃撒切尔主义〃,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处世的态度,对他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实,坐第一排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凡事都争先,必定会培养他超强的自信,激发他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












一个集体,总有人坐第一排,有人坐最后一排。一般如果不是因为人满或者有固定的座位,可以自由选座位的情况下,有自信、有进取心的人一般会选择第一排,而混日子、散漫的人则喜欢坐在后面。

很多时候,你的位置都是你自己选择的。坐不坐在第一排,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选择,这是一种进取的习惯,一种人生的态度!如果一个人总爱坐第一排,他就会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做过人力资源经理或者了解一个公司的招聘工作,你会知道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