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遣豢伤家榈摹2唤錾呶薹ㄎ颜呃垂郝蜃约旱牟罚颜咭参薹ǜ葑约旱钠茫谑谐∩辖猩唐返难」骸K浴爸该郝颉币丫闪说苯袷谐∩瞎郝虼蠖嗍唐返谋匾问剑放埔簿腿范似洳豢苫蛉钡闹匾匚弧!�
在现实经营活动中,品牌和商标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来说,品牌是一种泛指,凡是能够用以识别产品差异,并被市场所认识的任何名称和符号,都可称作品牌、如金华火腿、南翔小笼包、城隍庙五香豆等。但真正能成为商标的,则必须是经过正式登记注册的,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要素,包括特定的名称、图案、文字、标识等等。没有经过注册的品牌不受法律保护,所以也就难以成为独有的识别标志——商标。甚至在被他人注册之后,就不得不放弃使用。在中国,注册的商标旁一般都有R符号作为“已注册”的标志。
品牌由于依附于某种特定的产品和企业而存在,所以通常它也就成为这种产品和企业的象征。当人们看到某一品牌时,就会联想到其所代表的产品或企业的特有品质,联想到在接受这一品牌的产品或企业时所能获得的利益和服务。这就构成了品牌的基本属性。然而由于品牌本身又是一种文字和图案,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会使人们产生某种联想,所以品牌的内涵就变得十分复杂。通常来说,品牌的内涵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认识:
属性:是指品牌所代表的产品或企业的品质内涵,它可能代表着某种质量、功能、工艺、服务、效率或位置。
利益: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他们并不是对品牌的属性进行简单的接受,而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各种属性对自身所带来的利益,所以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往往是不同程度的利益象征,消费者会以品牌所代表的利益大小来对品牌作出评价。
价值:品牌会因其所代表的产品或企业的品质和声誉而形成不同的等级层次,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不同的价值。同时它也体现了企业在产品设计和推广中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观。
文化:品牌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其所选用的符号本身是一种显在文化,它可使人们产生同其文化背景相应的各种联想,从而决定其取舍。品牌所代表的产品或企业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也会在品牌中体现出来,被人们理解和认同,这是品牌的隐含文化。
个性:好的品牌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不仅在表现形式上能使人们感到独一无二,新颖突出,而且会使人们联想到某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或物,这样才能使品牌产生有效的识别功能。
角色感:品牌还体现了一定的角色感,因为它往往会是某些特定的顾客群体所喜欢和选择的,从而使某些品牌成为某些特定顾客群体的角色象征。群体之外的人使用该品牌的产品会使人感到惊讶。这也就是使用者同品牌所代表的价值、文化与个性之间的适应性。
品牌的价值
品牌所固有的内涵,使各种不同的品牌,具有了其可能衡量的价值。品牌价值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品牌使产品或企业在市场上所形成的竞争力产生差异,这会使其价格和营销成本发生很大的不同。如任何商店都不会担心“可口可乐”的销路,而对一个不知名的新饮料却要投放很大的促销精力。
品牌的竞争力是形成品牌价值的基础,品牌竞争力一般会表现为五种层次:
1、品牌无知: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该品牌,品牌的竞争力最差;
2、品牌认识: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不一定将其作为选购对象,品牌竞争力一般;
3、品牌接受:大多数消费者不会拒绝购买这样的品牌,品牌的竞争力较强;
4、品牌偏好:在各种品牌比较中,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这一品牌,品牌竞争力更强;
5、品牌忠实:相当部分消费者非该品牌不买,品牌的竞争力最强。
竞争力 市场表现
最强 品牌忠实
次强 品牌偏好
较强 品牌接受
一般 品牌认知
最差 品牌无知
表9-2 品牌的竞争力
品牌竞争力强的产品一般所需要的营销成本就比较低,它可能不需要化费很多的广告费用去增加自己的知名度,甚至可以使同样品牌的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大大减少;品牌竞争力强的产品可能比同类产品卖出较高的价格;由于消费者愿意购买好品牌的产品,从而使企业增加了同中间商讨价还价的优势。这些情况最终使品牌竞争力强的企业能够获得比其他同类企业更高的利润,所以品牌也就具有了其可以被衡量的价值。它同企业的其他财产一样,可以被测量,甚至可以被转卖。品牌因其价值的存在而成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品牌的性质和效应
品牌的内涵使品牌具有了一些特定的性质。
首先是品牌的依附性。即品牌都是依附于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而存在的。品牌的声誉和价值也是主要因其所代表的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优劣而不同的;人对一个本不知名的品牌的接受通常总是建立在对其所代表的产品接受的基础之上的,名牌产品也首先是因其品质的优良而著名的。
其次是品牌的异化性。虽然品牌必须依附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而存在,并因产品或服务的优劣而优劣,但是当品牌一是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其所代表的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声誉就会转化为品牌本身的声誉,品牌就有可能脱离产品和服务而独立发挥作用了。人们很可能“认牌不认物”,将某种品牌直接看作某种品质的象征了。于是品牌就出现了异化,成为人们意识中某种抽象的品质,价值或文化的象征。
再次是品牌的延伸性。由于品牌的异化性,所以当某一品牌脱离其原来所依附的产品或服务,用于新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所代表的品质、价值或文化也会随之延伸到新的产品上去。人们会对冠以相同品牌的产品视为同一品质,同样表示欢迎或加以拒绝,于是就构成了品牌效应。
在营销活动中,必须十分注意对于品牌效应的利用。对于优秀的品牌,应充分发挥其延伸效应,应当尽可能将该品牌用在企业所生产的其他产品上,从而降低这些产品的营销成本,迅速打开市场销路。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使用优秀品牌的产品,品质必须也能保持优秀。否则若发生品质低劣的问题,影响的也决不仅是一个产品,而是整个品牌的声誉;而对于劣质品牌,则千万不能将其延伸到新的产品上去,否则也会因品牌的低劣而使人们对新产品的品质也产生怀疑;甚至一个企业对于其档次不同的产品,一般也最好不用同样的品牌。如果将一个原来用于中低档产品的品牌,延伸到高档的产品上去,人们也会将高档产品误解为是中低档的产品。
利用品牌效应的又一种做法是“借品牌”,这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于非同类产品,可以借用一些在其他类型的产品上已经比较成熟的品牌,特别是优质品牌,以此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二是在初次进入某一产品领域时,可通过协商或特许的方式,借用成熟的品牌先打开销路,当自己产品开始普遍受到欢迎,品质已为消费者所认同的情况下,再冠以新的品牌,这样就能减少市场进入的风险。
品牌的类型
在企业实行经营活动中,对于品牌的使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应依据于产品的种类、市场的性质和企业的规模与资源状况来选择不同的品牌策略。
1、无品牌。企业对有一些产品是不冠以任何品牌的。这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产品的差异性很小,消费者基本上不作选择,所以没有必要用品牌来加以区别,如某些原材料、辅料以及包装袋等;另一种是按规定不得使用品牌的产品,如一些药品和化学原料等。无品牌的产品主要是以品质作为产品销售的保证,但也有以无品牌方式低价销售质量较次的产品的做法。
2、家族品牌(Family Brand)。主要是指企业对其所生产的同类产品(甚至全部产品),只使用一种品牌,所以有时也称“单品牌”决策。采用家族品牌的好处是可大大降低营销总成本,而且能使产品和企业的整体形象统一起来。一般在企业各种产品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使用家族品牌比较有利。
3、个别品牌(Individual Brand)。主要是指企业对其所生产的不同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甚至是一品一牌),所以也称“多品牌”决策。采用个别品牌主要是为了体现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目标市场。一般在产品差异性比较明显,消费者选择性比较强的情况下,使用个别品牌比较有效。
4、特许品牌(Licensed Brand)。将品牌以签订特许协议的方式转让给其他企业使用,使用特许品牌者必须按照品牌所有者的要求达到规定的品质标准,并向品牌所有者交付一定的特许转让费,这是对品牌延伸效应实际运用的方式之一。
5、制造商品牌(Manufacturer Brand)。也称“全国品牌”,即由制造商对其产品确定品牌。由于该品牌可随产品的广泛销售分布到任何地方而无区域之限制,所以也称为“全国品牌”。大多数产品使用的都是制造商品牌。
6、中间商的品牌(Dealer Brand)。也称“私有品牌”,是指产品使用中间商的品牌进行销售。如英国的马狮百货公司的“圣米高”就是一种典型的中间商品牌。过去,由于中间商的市场覆盖面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称为“私有品牌”,而不是“全国品牌”。同一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能冠有不同的“中间商品牌”。
品牌管理
品牌在现代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性,使品牌管理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在企业的品牌管理中一般涉及这样几项决策:品牌化决策、品牌类型决策、品牌类别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再定位决策(见图8-5 )
品牌化决策 品牌类型决策 品牌类别决策 品牌战略决策 品牌再定位决策
是否用
品 牌
再定位或
不再定位
品牌是否
再 定 位
如何利用
利用品牌
新 品 牌
延伸品牌
改变品牌
借用品牌
单品牌还
是多品牌
个别品牌
大类家族品牌
公司家族品牌
使用谁的
品 牌
制造商品牌
中间商品牌
特许品牌
无品牌
是否进行
品牌营销
图9-4 品牌管理决策流程
品牌化决策主要是决定企业是否使用品牌;若决定使用,则应选择品牌的类型:用制造商品牌,中间商品牌还是特许品牌;如果是用自己的品牌(如制造商品牌),则应考虑是采用单品牌(家族品牌)还是多品牌(个别品牌);若采用家族品牌,也有对同类产品的大类家族品牌和对全部产品的公司家族品牌之分;在品牌战略决策方面,则有建立新品牌,还是延伸原有品牌,改变原有品牌或是借用其他成熟品牌等不同的选择;最后,应考虑对目前的品牌定位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若不符合,则应考虑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改变人们对自身品牌看法,促使品牌产生良好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