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奶味精豆”深人孩子心目的唯一办法是,设法给棒状糖果类别重新定位。
换句话说,就是设法将其品牌定位成胜过棒状糖的产品,使竞争对手花掉的数百万广告费 过来为“奶
味糖豆”作宣传。(光是往人们信息过于拥挤的头脑里塞进一个新名字是不会有什 么收效的。)
幸好,在棒状糖竞争中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明显弱点。你如果注意到现在的“好食牌”棒状糖的大小、
形状和价格,就会 发现这个明显的弱点。
棒状糖吃不了多久。一个孩子在2。3 秒内就能吃掉一根售价 30 美分的“好食”糖。
爱吃糖的美国孩子内心有一种普遍的不满情绪。棒状糖果 长度减一分,这种不满情绪就会增一分:
“我好不容易挣来的零花钱买不了几块这种糖。”
“不是我吃得比以前快了,就是糖比以前短了。”
“现在一块糖眨眼功夫就吃完了!”
这正是棒状糖竞争对手的软如巧克力的下腹。
“奶味糖豆”就不同了。它是用盒子而不是用纸袋包装的, 能让孩子吃到15 颗包着巧克力、不能
一下子吃完的焦糖。
与棒状糖相比,一盒“奶味糖豆”能吃很长时间。(你如果想把一盒糖豆全都塞进嘴里,就只能紧避
双唇,否则就会掉出 来。)这就是它在电影院里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那么,“奶味糖豆”的新定位是什么?
… Page 83…
抗吃的糖果
你不 道?在美国,它是比棒状糖更抗吃的糖果。
如果这对你是个显而易见的回 ,它对过去做“奶味糖豆”广告的人却不是这样。在前后做了大约
15 年的“奶味糖豆”电视广告里,一直没有提到过 ‘抗吃”这个概念。
诸位不妨在脑子里过一下一则30 秒 的电视广告,看看“抗吃”这个概念是如何被美化成为10 岁孩
子而着想的。
l、从前有一个孩子,他有一张大嘴。(画面上是一个孩子站在一张大嘴旁。)
2、他喜欢吃棒状糖。(孩子把棒状糖一块接一块地扔进那张大嘴里。)
3、可是,那些糖不抗吃。(孩子手里的糖没了,大嘴非常生气。)
4、后来,他发现了包着巧克力的焦糖“奶味糖豆”。(孩子举起“奶味糖豆”,大嘴馋涎欲滴。)
5、大嘴喜欢吃“奶味糖豆”,因为它抗吃。(孩子把“奶味糖豆”一个接一个地滚到大嘴的舌头上。)
6、(接着,孩子与大嘴齐声唱起歌来,那是广告的主题歌。)即使棒状糖已成往事,你还能吃到你的
“奶味糖豆”。
7、往你嘴里放一些“奶味糖豆”吧。(孩子和大嘴都笑了起来。)
这管用吗?
这 电视广告宣传不但扭转了销量下降的趋势;而且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比阿特丽斯食品公司销售的
“奶味糖豆”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如果能从“奶味糖豆”的案例中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定位问题的解决方法一 是从预期客户的头
脑里而不是产品中找到的。
… Page 84…
17 服务定位安例:邮递电报
产品(如“奶味糖豆”)定位与服务定位(如西部联盟公司 〔Western Union 〕的邮递电报〔Mailgram〕
之间有什么区别?
区别不大,从战略角度来看尤其如此。大多数区别都是技术性的。
图象与文字
在一则产品广告里,占主导地位的要素通常是画面,即图象要素。在一则服务广告里,占主导地位的
要素通常是词语,即文字要素。(因此,你如果看到一则广告上有一幅巨大的汽车画面.就会断定它宣传的
是汽车,而不是租车服务。)
在宣传“奶味糖豆”之类的产品时,首选媒体是电视,因为它是一种以画面为主的载体。
Dboggte 的是邮递电报之类的服务,首选媒体是电台,因为它是以文字为主的载体。
自然,这些原则有许多例外的情况。如果人人都 道某产品是什么模样,那就没有必要用平面印刷、
电视或其他形式的视觉媒体了。
之,如果一项服务能有效地立意于视觉符号(例如,赫茨租车公司用的辛普森 〔O。J。Simpson,美国
著名棒球运动员译注]的形象),视觉媒体往往能够达到宣传效果。
尽管有这些例外,令人吃惊的是,上述有关文字/图象的一 原则往往被人丢在脑后。在一 为邮递
电报做的测试里,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四大媒体中最有效的是广播。但是,邮递电报案例是战略,不
是媒体。在讨论战略之前,先看一下它的运作原理也许不无裨益。
电子邮件
邮递电报是美国最早的电子邮件,它是由西部联盟公司与,美国邮电局共同开发、于1970 年在有限
的范围内试行推出的业务。
你若想发一份邮递电报,可以给西部联盟打电话,由它通过电子设备将信息传递到收报人附近的邮局。
邮递电报在发出当天的下一个工作日就能送到。
为了搞明白这项服务在技术上有多先进,诸位不妨看看一封普通的邮递电报从纽约传到美国西海岸的
全过程。
有趣,这种情况就越有可能发生。负责推出某产品的营销人员一心只顾提供相关服务,却全然忘记了
顾客。其实,按照传统 的做法,可以把邮递电报说成是一种“新型自动化计算机电子通讯服务”之类的东
西。(西部联盟仅在计算机程序编写上就花了好几百万美元,更不用说在地面站、卫星等设备上花费的巨大
开支了。)
低价位电报
不管你投入了多少钱、不管你提供的服务多么有意思,若想使之打人预期客户的头脑,你必须把它同
已有的东西联系起来,不能对其完全置之不理。
那么,预期客户头脑里已有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电报。
你无论在什么时候提到“西部联盟’这个词组,普通人的脑子里会出现世界历史上那张最出名的黄色
信纸。而邮递电报这个品牌里的“报”字只会增 这个认识。
那么,这种新式电报和老式电报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的区别是价格。两种电报用的是同一种格式,都要求立即发出。但是,黄色的老式电报的价格是
… Page 85…
新的蓝白两色的邮递电报的三倍。
所以,最初为邮递电报设想的定位主题很简 :“邮递电报:少花钱也能发电报。(Mailgram:Impact of
a Telegram at a fraction of the cost)”
就在这时,有人说:“别忙。为什么要把邮递电报参照老式 电报来定位,它不也是西部联盟的业务
吗?干吗要抢自己的饭 碗。再者说了,老式电报的业务量正在下降。干吗把邮递电报 这样的新式现代
化服务同一个风光不再的旧业务作比较?老式 电报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个朝阳业务了。”
这番道理无懈可击。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道理未必就是应付人类头脑的最佳战略。再说这话既然那
么有道理,正说明应该对上述主题所表达的概念重新加以考虑。既然手里还有一个同样可取的定位战略,
你尤其应该这样做。
快速信件
其实,名字本身就是第二个定位方法。我们可以把邮递电报同美国邮政挂上 。
然后,假如西部联盟想使邮递电报夺走另外一项服务的业务,通过以下数字就能表明,参照普通的邮
政业务给这项新型服务进行定位,结果要好得多。
在最近一年里,有580 亿封一类邮件被投进了美国6900 万 个信箱里,相当于每 每年收到了840
个一类邮件。
老式电报只占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于是推出了第二个主题“邮递电报:传递重要信息的新型 快速服务。”
哪种方法更好?尽管它有一些负面因素,定位理论却认为,“低价位电报”有着比“快速信件”更好
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邮递电报可能对西部联盟的未来太重要了,不能只凭主观判断来做出决策。于是,
对这两项宣传活动都运用了计算机数据跟踪其试销的结果。
低价位与高速度
由于市场测试本身规模庞大,像皮奥里亚这类的微型市场就根本不考虑在内了。邮递电报的六个试营
业城市是波士顿、芝加哥、休斯顿、洛杉矾、费城和旧金山,全是重要的大型通信中心。
谁占了上风?实际上,两项宣传活动都很有效。以下是在这 为期13 周的项目里,邮递电报在受试
市场里使用数量上升的情况:
宣传快速信件的城市上升了75%
宣传低价位电报的城市。。。。。。。。。。。。。。。。。上升了100%
光凭这些数字就足以证明,“低价位电报”占据了优势地位。但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受试城市对
该产品的认识程度,这个程度在项目开展之前和之后都作了测定。
下面的数字表明,在印刷品和广播广告出现之前,有多少人能够正确地描述邮递电报是什么。
宣传快速信件的城市27 %
宣传低价位电报的城市。。。。。。。。。。。。。。。 23 %
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彼此差别不大,表明这些城市的基本情况相当。换句话说,该市场中大约有四
分之一的人早就了解邮递电报。
可是,打过这轮广告之后,两组城市之间出现了很 的差别。下面是13 周之后,人们对邮递电报的认
识程度。
宣传快速信件的城市25 %
宣传低价位电报的城市。。。。。。。。。。。。。。。。。47%
尽管这也许看上去不可思议,在宣传快递信件的城市里,对邮递电报的认识程度实际上 而下降了。
从27 %降到了25 %(其实,这在统计学上意义并不大。)
… Page 86…
那么,在宣传快速信件的城市里,增加的业务量来自何 ?显然来自那些了解邮递电报并且在广告的
提醒下使用这项服务的人。
在宣传低价位电报的城市里,情况完全两样。人们对邮递电报的认识程度提高了一倍多,从23%上
升到了47 %。
这不仅仅是个大跃进,这些数据还表明,在宣传低价位电报的城市里。邮递电报业务量的增长有可能
持续一个更长的时期。远远不止13 个星期。
对于老式电报本身还有一个备注。在邮递电报试运行期间,西部联盟还在广告推出之前、其间和之后
对受试城市的老式电报业务量进行了检测。他们发现,该业务量相当稳定。现在,该公司觉得,在广告上
把邮递电报说成是一种低价位电报,不仅没有影响老式电报的业务量, 而使之有所提高。
那么,自从广告战略问题得到解决以来,邮递电报又怎么样了呢?大获成功。邮递电报成了西部联盟
公司盈利最大的服务项目之一。
营业收人逐年大增。八年期间,邮递电报的营业收入从每年300 万美元增加到8000 万美元。
但是,有一样没有变。那就是这项服务背后的定位概念。关于邮递电报的每一则广告,无论是报刊、
电视还是电台广告都围绕着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