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注意的是,在寒冷的冬天,双手摩擦可能是为了取暖;在炎热的夏天,双手摩擦可能是因为酷热难耐,手心出汗。这并不代表上述的含义。
(六)双手交叠抱胸
两手交叠抱胸,代表两种含义。
其一,是伤心的表现。当一个人失去所爱的亲人悲恸欲绝时,可看到这种场面。伤心人噙着泪水,两手紧抱胸口,身体不自觉地摇晃着,极力忍耐内心的伤痛。
其二,便是自我防卫。在屋子外徘徊不入的人,常会出现这一防卫姿势。不想做某件事,遇到不想打交道的人,自己有意想与某人保持距离,或想与某人结束彼此关系时,往往也会不自觉地摆出这种姿势。
(七)双手不停地做些小动作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在交谈一段时间后,如果原本认真与你交谈的对方,手部突然出现了一些小动作,比如他双手食指分开,一对一地做互相按压的动作,这就表明,他可能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了,或者是感到累了。人在心理上一旦放松了,在生理上也会出现相应的征兆。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5)
七、语速与心速,语调与心调
“言为心声”。安全局心理专家指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完全可以由他说话时的语速与语调表现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在打电话时不看见对方也能知道对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的原因。安全局探员在和被调查对象谈话的时候,往往会有两到三人进行,其中一个负责和嫌疑人对话,另一个负责观察他的形体动作,而还有一个专门负责听说话人的语气和语调,由此可见语气、语速、语调等变化和内心世界的关系多么密切,而事实上,通过这种方式,安全局探员也往往能加快破案的速度。
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更微妙地领略语速变化、音调高低中所透露出的各种丰富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外部特征的变化,判断出一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安全局相关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在说话方式的特征中,首推速度。速度快的人,大都能言善辩;速度慢的人,则较为木讷。不过,在心理学中,所要注意的,便是如何在与平时相异的言谈方式中了解对方心理。平日能言善辩的人,有时忽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相反地,平时木讷、讲话不得要领的人,却突然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小心,必定发生了什么问题,应仔细观察,以防意外。语速与心速,语调与心调,有很密切的关系。
说话速度特别快的人多性格外向,有青春活力,朝气蓬勃,总给人一种阳光的感觉。
但说话速度太快的人,会给人一种非常紧张、迫切,发生了非常重大的、紧急的事情的感觉,同时也会让人觉得焦躁、混乱以及些许粗鲁。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6)
说话慢的人,会给人一种诚实、诚恳、深思熟虑的感觉,但也会显得犹豫不决、漫不经心,甚至是悲观消极。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平时说话慢慢悠悠、不着急的人,面对一些对他不利的话的时候,如果他用快于平常的语速大声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这些话都是对他的无端诽谤;如果他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半天说不出话来,那么很可能这些指责就是事实,他自己心虚、底气不足。当一个平时说话语速很快的人,或者说话语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语速,那他一定在强调什么东西,想吸引他人的注意。
辩论比赛的时候,每位辩手都保持着尽可能快的语速,尽可能快速且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念。如果能够在语速上胜过对手一筹,不仅可以重挫对手的锐气,而且可以增加己方的信心。
确实,语速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个人说话时的心理状态,留意他人的语速变化,你就能发现对方的内心变化。
其次,与说话速度一样可以呈现特征的,便是音调。
音调高的声音,是幼儿期的附属品,为任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而言,年龄越高,音调会随之相对降低。而且,随着一个人精神结构的逐渐成熟,便具备了抑制“任性”情绪的能力。但是,有些成人音调确实是相当高的。这种人的心理,便是倒回幼儿期阶段了,因此,自己无法抑制任性的表现。在此情况下,也绝对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在有女性参加的座谈会上,如果有人的评述似乎牵扯到某位女士,于是被批评的那位女士便会猛然地发出刺耳的叫声,并像开机关枪似的开始反驳,使得在座者出现哑口无言的场面。因此,座谈的气氛会荡然无存。音调高的声音,被看做精神未成熟的象征。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7)
言谈之中,还有所谓语调的抑扬顿挫,对一个人的外在表现非常重要,甚至有时也能决定人的沉浮。
明朝成化年间,兵部左侍郎李震在家守孝三年期满,按照朝廷惯例,他再次返回朝廷将被升迁。但最终朝廷的命令却是让李震的亲家、刑部尚书项忠接任了空缺的兵部尚书的职位。满怀希望的李震大为不满,对他的亲家埋怨说:“你在刑部已经很好了,何必又钻到这里呢?”
其实李震久不得升迁,原因就是他的声音沙哑而影响了皇帝对他的印象。在皇帝看来,忠臣往往能够朗朗而谈,而奸臣的声音则低沉而幽咽,李震的声音历来低哑,因此一直为宪宗皇帝所厌恶。而与李震同时出仕为官的鸿胪寺卿施纯,声音洪亮,又工于辞令,在大臣中间表现非常突出,因此宪宗皇帝对他也是非常欣赏,升官发财、飞黄腾达自是指日可待了。这虽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说明了音调对人们的重大影响。
在言谈方式中,除了音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韵律(节奏)也是重要的因素。
充满自信的人,谈话的韵律为肯定的语气;缺乏自信的人或性格软弱的人,讲话的韵律则慢吞吞。其中,也会有人在讲一半话之后说“不要告诉别人”而悄悄说话。此种情况多半是秘密谈论他人缺点,但是,内心却又希望传遍天下。
话题冗长,须相当时间才能告一段落的情况,也说明谈论者心中必然潜藏着唯恐被打断话题的不安。唯有这种人,才会以盛气凌人的方式谈个不休。至于希望尽快结束话题交谈的人,也有害怕受到反驳的心理,所以试图给予对方没有结果的错觉。
另外,经常滔滔不绝谈个不休的人,一方面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好表现自己,并且,这种类型的人,一半性格外向。
说话比较慢的人,大都是性格沉稳之人,他们处事做人就是通常所说的慢性子。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8)
八、 根据嘴部动作识破内心
“嘴巴都可以挂个油壶了”,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描述一个人生气和不乐意的样子。可见,嘴巴不仅能说听得见的话,还能说看得见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用嘴部动作来探知一个人的内心。
嘴部是面部表情中富有表现力的一个部位。在人的面部器官中,嘴唇的目标比较大,所处的位置比较显著,牙齿周围的口匝肌在学习有声语言的过程中被训练得十分灵活,常常会不自觉地做出较多动作,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心理变化,也会被灵活的口匝肌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善于演绎无声语言的五官中,它是仅次于眼睛的第二高手。
比如,嘴唇半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如果全开就表示惊骇;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打哈欠是无聊和困倦的表现;咬指甲是紧张、焦虑的反应,等等。
有个优秀的推销员说:“我最怕那些嘴巴和下巴线条比较硬的客户。他们通常比较好斗,自控能力也比较强。在关键时刻,他们都会咬紧牙关挺过去。咬紧牙关的次数多了,时间一长,他们就有了棱角分明的唇形和下巴。”
在这里,这个推销员描述了棱角分明的嘴巴和下巴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嘴巴能够充分展示一个人的心理。
那么,具体我们应该如何从一个人的嘴部动作,去把握他的心理状态呢?安全局心理专家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一)下嘴唇往前撇
一个人的下嘴唇往前撇的时候,表明他对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持不相信的怀疑态度,他希望看到能令他信服的回答。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29)
(二)嘴唇往前撅
人的嘴唇往前撅的时候,表明此人的心理可能正处于某种防御状态中。
(三)嘴角向后撇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对方嘴角稍稍有些向后伸时,则表明他正在集中注意力听你的谈话。
(四)嘴巴抿成“一”字形
大多数人在需要作重大决定或事态紧急的情况下会有这种动作。有这种习惯性动作的人,一般比较坚强,具有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面对困难时会迎难而上而不是临阵退缩。
(五)用牙齿咬嘴唇
有些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会上牙齿咬下嘴唇、下牙齿咬上嘴唇或双唇紧闭。人们可以看出他们是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而他们也正是在聆听对方的谈话,同时在心中仔细揣摩对方话中的含义。这种动作的意思有两层。其一是“我在听你讲话,你说得有道理,我考虑一下”。其二是,他准备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过他需要在发表意见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以达到切中要害的目的。
有这种习惯性动作的人,分析能力一般都较强,遇事虽然不能很迅速地作出判断,但是一旦作出,往往便不会回头。
第二章 安全局微动作透视术(30)
(六)藏起嘴唇,挤压嘴唇和嘴唇呈倒“U”形
即将出庭作证的人总是习惯把嘴唇藏起来,这说明他们的压力很大。在压力状态下,藏起嘴唇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反应。
我们常常做出挤压嘴唇的动作,仿佛是大脑在告诉我们闭上嘴巴。不要让任何东西进入我们的身体。嘴唇的挤压是消极情感的一种反映,它清楚地表明一个人遇到了麻烦,或某些地方出了问题。这种行为很少有积极的含义。但这不表示做这一动作的人存在某种欺骗的行为,只能说明他们当时压力很大。
安全局探员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呈倒“U”形,说明这个人正处于苦恼或悲伤中。你可以自己做个实验,在一面镜子前做隐藏或挤压嘴唇的动作。你会发现,你能藏起自己的嘴唇,却只能将其抿成一条线,而很难做出倒“U”形口型。为什么?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处于苦恼或悲伤的时候,它才会出现。
(七)吐舌头
我们从不轻易暴露自己的舌头,所以,舌头动作能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比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舌头动作不值得重视。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宠物,如小猫小狗,它们会用舔舌头来表达情感。人的情感更复杂,舌头动作也就更多样了。
在压力之下,一个人用舌头反复摩擦嘴唇也有同样的效果。如果一个人伸出舌头,说明他倍感尴尬,希望借伸舌头这一动作,缓解一下气氛。不过有时这个动作也可能指这个人正专注于某件事情,比如球星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