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观两千年犹太人的历史,这样一个才一千万人口的小民族能够经历那么多的劫难后复国,他们的民族凝聚力不能不让世人惊叹。而这样的凝聚力和他们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犹太人笃信上帝,他们认为孩子首先属于上帝,其次属于以色列民族,然后才属于家庭。所以教育孩子人人有责。这样看来,那位邻居所管的是自己民族分内的事,而不是别人的闲事,因为犹太人认为,哪怕是邻居的孩子也要像自己的孩子那样管教。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好好学习。我们的古训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犹太人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扩展到了教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在犹太文化中这样的“教人幼”不是多管闲事,而是一种大爱。
但这个故事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不是这位犹太邻居对别人孩子的管教,而是她转过头来训斥妈妈的那句话:“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这句话很伤人,却发人深省。我们现在有多少中国父母都以为生了孩子自己自然就是父母了。那位犹太邻居的话给我们中国父母一个警示:生孩子只是证明你有生理上的生育能力,不代表你已经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
第一部分 为人父母需要谦卑
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知识实在太多了。无论是对孩子身体所需的营养还是心理的教育,都需要有专业的学习。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著名的《家庭教育》一书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
有时候,你不晓得他应当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哭,为什么不肯吃!有时候,你不晓得他为什么生病,为什么变得这样瘦弱!
在列举种种不易之后,作者马上又写道:
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的人,知道也是难教得很!有时候,他非常倔犟,你不晓得骂他好呢,还是打他好;让他去强霸好呢,还是去抑制他好……
确实,抚养孩子需要学习,教育孩子更要学习。我从事儿童心理学的教育和研究已有30年之久,但是近些年看到日新月异的研究成果,常常不得不感叹自己对孩子了解得有限。例如,2010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高普尼克(AlisonGopnik)出版了一本轰动美国的科普书籍《哲学宝宝》(ThePhilosophicalBaby)。它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展示了一系列最新的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这本书之所以产生轰动效应,是因为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在惊叹之余不得不重新认识孩子的能力。作者用了哲学宝宝为题目来形容婴儿思维之复杂。例如,高普尼克和她的学生发现一岁半的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思考别人在思考什么。类似的研究发现不仅对传统的儿童发展理论提出了挑战,也让我们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有了崭新的认识。类似这样的发现为我们教育孩子都提出了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父母,我们所能学的育儿知识远远超过我们的祖先。这些新的科学知识一方面需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
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学习态度。
我们说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我们同样要有谦卑的态度。我曾经遇到一些拥有理工科高学位的父母,虽然在家庭教育和子女教育中他们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要帮助和改变他们特别困难,因为他们对教育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偏见使他们很难先聆听别人的意见。他们非常崇尚他们所学的自然科学(理科),认为这才是唯一的真正学问,其他的文科包括教育只是耍耍嘴皮子的事情。
这样的现象不仅和这些家长的个性有关,还和特定的中国历史背景有关。这些父母往往成长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社会百废待兴,最缺乏的是能直接帮助生产力发展的理工科人才。那时流行的一个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了高中最优秀的学生报考理工科,成绩稍差的报考文科,连文科也读得吃力的,只能报考外语专业。所以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父母在潜意识里常常重理轻文。他们对理科专业的骄傲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人类的教育和伦理并不比任何自然界的问题简单。它不仅需要用理性的逻辑去思考,更需要用真诚的内心来感受。康德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段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即使我们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不能达到在宗教高度的统一,至少要对二者有同样的尊重。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还是遇到很多非常谦卑也愿意学习的父母。但是由于缺乏父母教育资源,常常得不到这方面系统科学的指导。
第一部分 为人父母需要专业培训
早教专家周弘先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年长的家庭教育专家下榻在一个宾馆,看到那个宾馆有一个会议指示牌,上写:“科学养猪研讨会请上五楼会议室。”老先生大受刺激,不禁老泪纵横:“这年头连养猪都要研讨,怎么养孩子却没有专门的培训啊!难道养人还不如养猪?”
所幸的是这样的现象正在渐渐改变。一方面,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用自己的知识和财力来普及父母教育的知识。例如顾晓鸣教授的中华家庭教育网。另一方面,一些西方的父母教育理念和课程纷纷通过商业操作进入中国。例如ParentsAsTeachers(PAT),和ParentsEffectivenessTraining(PET)。但是这样的资源往往杯水车薪。一则因为中国需要帮助的父母人数众多。二则由于有些培训项目的收费让很多有经济制约的父母不得不望而却步。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政府的大力介入。大约在2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在对1364个贫困家庭早期教育的效果做了1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这些贫困家庭如果注意0~3岁的早期教育,孩子认知的发展和将来的学习成绩都会受益。这样的研究结果对以后美国政府加强家庭教育的投入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政府的有关部门在改善贫困家庭经济状况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父母教育能力的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必须考虑到文化的因素。怎样使父母教育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传统文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特别是目前很多父母教育课程都是由西方国家直接引进,当有些方法运用在中国家庭时,会发生很多问题。所以培训父母必须加入文化的考量。有关父母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本书的很多地方都会论及,这里简单阐述我的三个主要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补课,寻回中华家教的根源和精髓。只有找回自己的根,才是教育生命的开始,才能真正吸收别的文化中的养分。我读了马镛的《中国家庭教育史》,领略了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之丰富。特别对施教中规矩和爱的辩证统一有很多精辟的论述。例如,传统教育中虽然强调父严,但也明确为人父亲的最高境界是慈爱(为人父止于慈);虽然强调母慈,也有以“慈母败子”的告诫。反观如今的中国社会,由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社会文化的劫难,失去了很多传统的根基。很多家庭既不知道怎样爱孩子,更不知道如何做规矩。由于缺乏基本的规矩,有些孩子小小年龄就胆大包天做出令人发指的恶行。例如2012年3月,在江苏常州几个未成年的孩子竟然在敬老院寻衅滋事并毒打一位欲制止他们的70岁的老人。最后还得意地把施暴过程的视频放到网上炫耀。这样的现象竟然出现在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的中华大地,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我们和传统文化越来越遥远了。
当然寻根的目的并非照搬过去,而是让好的传统与时俱进。虽然为人父母的基本原则是古今中外永恒不变的。但是在具体的一些方式方法和要求上,我们要结合现实中环境的特殊性。例如,现在孩子的知识结构与所处的环境和我们小时候的情况很不相同,所以为了能和孩子沟通,我们就不得不先进入他们的世界。
有一次我回国和朋友一家人吃饭时,朋友那10岁的儿子突然很兴奋地说:“我要告诉你们一个重要的道理。”等我们都停下手上的筷子,他一本正经地说:“为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也不如与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我想了想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忙问他是怎么知道的。只见小朋友满不在乎地说:“周立波说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忙把话题扯开了,我也不敢再追问和领导一起究竟能干什么坏事情。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他们都在接受。怎样和他们交流?怎样引导他们?都是崭新的课题。无论《三字经》或是《朱子家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仅仅懂得传统教育的原理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能与时俱进。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在面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环境时,创造性地把基本的原理发扬光大。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
需要指出的是,与时俱进不等于随波逐流。在基本的教育原则上我们一定要牢牢坚持。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是前所未有的急功近利,这就更需要我们有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勇气来坚持原则。
第一部分 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圣经》的《箴言》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君王所罗门写给自己的孩子和世人的训言。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不也是如此。你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可惜很多年轻的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改善和10岁女儿的交流,开始学着改变自己一贯的指责和批评的口气,而用表扬和肯定的语气来和女儿说话。第一次第二次交流还不错。到了第三次,母亲一开口表扬,女儿就打断:“停!黄鼠狼又来给鸡拜年了。你就直接说‘但是’后面的话吧。”原来这位母亲每次在艰难地表扬完孩子后,马上跟着一个“但是”,接着就又回到了自己轻车熟路的批评和指责上。孩子是最能把我们看透的人。这个女孩心里非常清楚:你的指责是发自内心的,而表扬却不是。
好的教育方法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三字经》里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表面上看窦家教育的成功来自于好的方法(义方)。殊不知这位窦燕山在有孩子以前就身体力行做到这些规矩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规矩是他自己人生教训的总结。窦燕山30岁以前也曾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