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做人做事讲方法-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都有多疑的时候,疑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保护自己和预防性保护自己的正常心理活动,但疑心的程度却有轻重,过于疑心和过于敏感却是不正常的现象了。
    敏感多疑,通常不只是对外界事物,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猜疑和忧虑。有些人性格内向,生性不开朗、不豁达,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造成性格不完善和缺陷,我们虽然不能认为这就是精神症状,但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却和性格缺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中,疑心过重都是主要的表现。
    他们常常把周围环境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牵扯到自己的身上,像看到别人吐痰,就认为是在瞧不起自己;听到他人在交谈中说到自己的姓,就认定是在谈论,甚至讥讽谩骂自己。
    虽然疑心过重并不等于精神疾病,但却有引发精神疾病的可能,其危害之大由此可见。当然,适度的戒备自然对保护自己有益,但疑心过重,对别人的任何举措都当做是对自己的居心不良,必然是毫无益处。





    第三部分 第48节:抛弃无谓的烦恼(7)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39 本章字数:1711

    多疑源于心理不健康。多疑的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与人相处,眼里坏人总比好人多,所以朋友很少,更无至交。多疑的人思想飘忽不定,心无主见,容易受人挑唆,无中生有,怀疑一切。由于心理不健康,往往生出许多事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事后又常常后悔不迭。我国古代名医华佗留有一句名言:“多疑也是病。”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是身心健康的“隐性杀手”。
    摒弃多疑,首先要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心胸开阔。应多些平和淡泊,多想别人好处,多些仁爱宽容,多和外界交往。遇事看得开,少钻牛角尖。“胸襟要特别宽阔,眼界要特别宽阔。”
    摒弃多疑,自己要善于给自己“开天窗”,增加心理的“透明度”。对自己一时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不管是外边的,还是家里的,遇有疑虑别闷在心里,应及时向家里人和有关人敞开心扉,多沟通,多倾诉,将心中的疑惑大胆暴露,及时化解。这样不仅减轻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和邻里家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近,自然就离多疑越来越远。
    多疑的病根在自己,只有不断地战胜自我,才能消除心理多疑。战胜自己的狭隘,就会心怀坦荡开朗;战胜自己的偏激,就会理智处事;战胜自己的浅陋,就会多一些宽容;战胜自己的孤僻,就会多一些友谊。就是对待疾病,也要首先战胜自己讳疾忌医的恐惧心理,才能正视疾病、战胜疾病……这样不断战胜自我,才会迎来美好、和谐、舒畅、顺达的人生。
    □内向也是一种力量
    往往有一些朋友,一提起性格“内向”的人就会皱眉头。而许多性格内向的人,也常常为此而苦恼,认为自己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惟恐自己会被环境所淘汰。
    诚然,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应征工作、拓展业务、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等,是需要一些性格“外向”的人。但这并非指每一个人都必须如此才可以表现才能,才可以对群体对社会有益。可以这样讲,在群体中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往往还尤其需要性格内向的人呢!
    《庄子》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从前一位名叫纪〖FJF〗?NCA4A?〖FJJ〗子的斗鸡师,对调教斗鸡很有心得,是个斗鸡名人。有一次,周宣王派人送来一只鸡,希望这位名人好好调教。
    十天过去了,宣王已无法再等待,就问纪〖FJF〗?NCA4A?〖FJJ〗子:“已经可以用了吗?”纪〖FJF〗?NCA4A?〖FJJ〗子恭敬地答道:“还不可以,因为它过度虚张声势,只会逞强。”又过了十天,宣王又来询问。纪〖FJF〗?NCA4A?〖FJJ〗子道:“还不行,它对其他鸡的声音和影子会突然摆起架势。”又过了十天,宣王再来催促,纪〖FJF〗?NCA4A?〖FJJ〗子道:“还是不行,它一接近其他的鸡,就精神抖擞,使劲地瞪眼。”
    之后又过了十天,宣王又来催促,纪〖FJF〗?NCA4A?〖FJJ〗子回答道:“现在可以了,即使听到其他鸡的叫声,它也不会表示任何反应,从远处看,简直就像一只木头做的鸡,完全集德于一身,其他的鸡只要看一眼就会逃走,没有一只鸡胆敢面对它。”
    现在,人们多把“呆若木鸡”用来比喻头脑不灵光或因恐惧、惊讶而发愣的人,多视为贬意。但我们若从这则寓意深刻的故事看来,其实不然。按纪〖FJF〗?NCA4A?〖FJJ〗子训鸡的意图看,正是要使这只鸡达到“呆若木鸡”的“无我无敌”之最高境界。或许在曰常商务活动中,您或他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当谈判桌的对面坐着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对手时,我们并不会感觉到心理上有多大压力及对己方构成多大的威胁。但当面对的是一位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对手时,我们自己也会变得格外小心,因为我们较难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惟恐被抓住马脚”。因此,在商务交往中,这种理智的“木鸡”往往会显示出他类无法替代的优势。
    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位美国总统在竞选时刻意由“外向”到“内向”的调整,您就会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性格,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我们很难评断什么是优或劣,或什么有用或无用。





    第三部分 第49节:抛弃无谓的烦恼(8)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39 本章字数:1732

    在1960年美国总统的选举中,尼克松和肯尼迪是两位竞争激烈的对手,尼克松以现任副总统之职,在开始时占有强大的优势,但选举的结果却是肯尼迪获得胜利。据说尼克松的败北是由于他在四次辩论会上的方法错误,肯尼迪的辩论重点完全针对所有的“美国人”和美国的“未来”,给听众一种鲜明的内省印象;而尼克松的辩论则是攻击性的,只能给人留下不安定的阴影。这两种印象的不同,分出了这次总统大选的胜负。
    1968年,尼克松再次出马竞选美国总统,他汲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为了彻底改变形象,所采取的对策之一就是“内向”战略。
    这次选举对尼克松来说,情势远比上次更艰难。首先,他必须在总统选举之前,打败洛克斐勒等强劲的对手,赢得共和Dang的提名。所以,尼克松在迈阿密的共和Dang大会中,尽量保持沉默稳重,表示对自己很有信心,意在给其他Dang员留下“尼克松强”的印象。他说话时,除了强调“法和秩序”以及“尽力达到最完美境地”外,绝口不提其他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借此完全的“内向战略”,给人信赖感,彻底改变他“败犬尼克松”的形象。他的战略成功了,不仅以些微之差获得共和Dang的提名,且在总统大选中,大败民主Dang候选人,洗雪1960年的耻辱。
    显然,尼克松总统并不是一位甘于沉默的人,但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公众的需要”,他调整了自己的策略,以“外向”转型为“内向”,追求近似“木鸡”的效果,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
    事实上,“内向”是一种可喜的内省性格。内向之人往往有一种优美的气质,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知能力,而且,它也可说是一个人的情感比较收敛,是形成高雅风度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尖锐的对立,使“真情实感”得以有机会出现。内向,是对自己内在生命的一种省察,和对外界人与事物的一种敏锐的感应,时常具有“旁观者清”的洞察力。可以这样说,“成功”二字并非仅局限于某种性格类型,世界上有一部分事情是需要外向性格的人去争取、去突破和完成;而有一部分事情也需要性格较内向的人来做,他们往往会做得更加深入而恒久。在一个较优秀的团队里,总是具备各种类型的人才及各种性格的人,以实现极为自然的优势互补,最终服务于团队目标。
    □“孤家寡人”也挺好
    在现实中生活,当然不能游离在群体之外,可是,如果你喜欢独来独往,也不必过分在意别人把你当成“孤家寡人”。如果你每天上下班需在途中乘车两个小时,你想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听外语、思索或仅仅闭目养神,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去参与无聊的闲谈。心理学者研究后认为,惟独孤独才专属男子汉所能追求的境界。在多感的青春年华中尤其须充分体验孤独的乐趣,有某种才华的人,总会显露出孤独感。
    闻名于世、陷入千百万观众和崇拜者的重重包围中的意大利电影明星索非娅?罗兰居然也会感到孤独,而且还喜欢寂寞。她说:“在寂寞中,我正视自己的真实感情,正视真实的自己。我品尝新思想,修正旧错误。我在寂寞中犹如置身在装有不失真的镜子的房屋里。”
    这位艺术家认为,形单影只,常给她以同自己灵魂坦率对话和真诚交往的绝好机会。孤寂是灵魂的过滤器,它使罗兰恢复了青春,也滋养了她的内心世界。所以她说:“我孤独时,我从不孤独。我和我的思维做伴,我和我的书本做伴。”
    刘海粟大师主张,年轻人“精力正旺,正是做学问的好时光,一定要甘于寂寞。你集中一段时间闭门学习,不去赶热闹,社会上暂时不出现,没啥了不起,等你真正有成就,社会上永远记得你,你就永远不会冷清,不会寂寞了。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对一个名人来说,热闹有时就是捧场,就是奉承。这对从事艺术创作是有害的。因为太热闹,脑子要发热,安静不下来。”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根本的孤独感。大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为较深沉者。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和格局,故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而其中的一些人,会让自己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中,他们能够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





    第三部分 第50节:抛弃无谓的烦恼(9)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39 本章字数:1715

    比如司汤达活着时,声名并不显赫,但他预言要等到1880年左右才会有人欣赏他;贝多芬的许多作品更具有超越时空的性质,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的几部钢琴奏鸣曲是为未来世纪的听众而创作的。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感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一种最顽强的定力的内驱力。如,凡?高作画,既不为名,也不为利,他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说不太清的根本的孤独感。
    爱因斯坦的一生也患有根本的孤独症。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他坦率地作了自我解剖:“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