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妙口才-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

    演讲的日子靠近了,我由于害怕、恐惧,竟然病倒了。只要一想到那可怕的事情,血就直住脑门冲,两颊就烧得难受,不得不到学校后边去,把脸贴在冰凉的砖墙上,设法减少汹涌而来的潮红。
    读大学时,我的情况也是这样,没有更多的改变。有一次,我很小心而认真地背下一篇讲辞的开头,可是当我面对听众时,大脑就昏昏然,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了,只能勉强挤出开场白“亚当斯与杰佛逊已经过世”,后面的的话语就无影无踪了。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鞠躬后下台……在如雷的掌声中,我木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校长站起来说:“爱德华,我们看到这则悲伤的消息真是震惊,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会尽量节哀的。”
    这句话本来是一句幽默话,可是却又引爆了一阵震耳欲聋的笑声。在当时,我真无地自容,真想一死了之。后来我就病了好几天。
    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不敢期望做到的,便是当个大众演讲家。

    那么,爱德华·威格恩是怎样成为一位杰出的演讲家的呢?
    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住在丹佛。当时发生了一场“自由银币铸造”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他读到了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竭力主张实行“自由银币铸造”。爱德华·威格恩对这种观点很不满,感到十分愤怒,决心与这种观点较量一番。于是他把手表当了做盘缠,回到了家乡印第安纳州。
    到了印第安纳州之后,他便自告奋勇,就健全的币制发表演讲,而在听众席上,有不少听众都是他的昔日同学,这些同学都目睹过昔日他那不堪回首的一幕。
    他是这样讲述当时的情况的:

    我刚刚开始演讲时,我在大学里演讲那一幕马上就掠过我的脑海。于是我立即感到窒息、结巴,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不过我勉强地撑住了,我的听众也撑住了。就是这次小而又小的成功,使我的勇气倍增,斗胆地继续往下说,结束时,我自己以为可能说了15分钟。可是令我惊奇的是,居然说了一个半钟头。
    这给我的鼓励是空前的。在以后几年里,我成了全世界最令人吃惊的人,竟然会把当众演讲当成自己吃饭的行业。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成功的习惯”的真实含义。

    爱德华的事迹对卡耐基影响颇深。
    这是为什么?
    因为爱德华·威格恩终于学到了克服当众说话那种地动天摇的恐惧感最确切的方法,这便是把获取成功的经验作为最坚强的后盾。
    事实上,一个人要当众说话,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恐惧是自然的。而一个人应该学会凭藉某种限度之内的登台恐惧,来让你说得更好。
    如果你的登台的恐惧一发而不可收,造成了心灵滞塞、言辞不畅、肌肉痉挛,并且无法控制,因而严重减低了你说话的效力,那么,你还是不能绝望,因为这些症状在初学者中是很常见的。
    只要肯下功夫,你就会发现这种上台恐惧的程度会很快降低,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恐惧就会成为一种助力,而不是一种阻力。

做好充分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俗话说,有备无患,未雨绸缪。你之所以害怕,就是因为你对你要做的事情没有做好准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打无把握的仗,磨刀不误砍柴工。

    卡耐基曾有这样一次经历:
    在纽约一次午餐会上,一位显赫的政府官员要发表讲话。在演讲开始前,人们都拭目以待,准备认真倾听他的高论。可是演讲开始不久,大家就发现这位官员事前没有准备。按理来说,像他这种官员,本来能够即兴演讲一番,可是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准备照本宣科。可是他的这些笔记杂乱无章,就像被风吹散了的树叶,一时很难归纳起来。只见他手忙脚乱地在这些东西里搜索一阵子,似乎也没有找到什么像样的东西,因而说起话来越发显得尴尬笨拙。时间并不会因为他的尴尬而停止,照样一分一秒地走着,他的演讲变得越来越没有条理。可他还是希望继续挣扎,想从笔记中理出一些头绪,用颤抖的手举起一杯水,凑到焦干的唇边……
    真是惨不忍睹,这位官员完全被自己的恐惧击倒了,最后,只好很无趣地坐了下来。
    卡耐基评价说:“这是我见到的最丢脸的演讲家之一。他这种发表演讲的方式,与卢梭所说写情书的方式一样:‘始于不知所云,也止于不知所云’。”
    鉴于这种教训,卡耐基一再强调,只有有备而来才能获得自信和成功。
    林肯说:“我相信,我如果无话可说,就是经验再多、年龄再老,也会难为情的。”
    要说好一段话,就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那种“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是没有好结果的。没有准备就出现在听众面前的人,与没有穿好衣服就出门一样,只有丢人的份。
    下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你不妨认真读一读:
    有个伐木工人名叫王老五,干活一向勤勤恳恳,在哪里都受到欢迎。在大锅饭的年代,他每天准时上班下班,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工厂承包之后,他很快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了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很好。他对这份工作很珍惜,决心要好好干,靠自己的劳动发家致富。
    上班第一天,老板发给他一把斧子,安排他到山上去砍树。这一天,他甩开膀子大干,一个人足足砍倒了18棵树———这在平时,可是一个半人的工作量。
    老板很高兴,赞扬他说:“不错!就这么干!一年下来,我给你双份工资。”
    他很受鼓舞,决心第二天更加努力。第二天,他干得更起劲了,可是,下班的时候一点数目,才砍倒了15棵树。他很不服气,决心第二天超过第一天,把第二天的不足补回来,力争平均每天18棵。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扛着斧子山上了。整个山上只听见“叮叮当当”伐木声,只见木屑四处乱飞……可是晚上却只砍倒10棵树!
    他很惭愧,只好到老板那里去诉说自己的无能:“我不知怎么搞的,力气越来越小了。第一天砍了18棵,第二天砍了15棵,而第三天却只砍了10棵。说实话,我一天比一天努力……”
    老板看了看他手中拿着的斧头,什么都明白了,问他:“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子的?”
    他感到很奇怪,问老板:“什么?磨斧子?我整天都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老板说:“你看看你手中的斧子,就知道你为什么越砍越少!你的斧子都快卷口了,还能砍树?幸好你力气大,要是我,恐怕连一棵树都砍不倒!‘磨刀不误砍柴工’,明白吗?”这位伐木工人看看他手中的斧子,很快明白了……
    这位伐木工人是明白了,可是你也明白了吗?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可不像这个故事这样简单。
    下面是一个外国的故事,也是关于磨刀的。
    约翰是一个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5年却从来没有加薪。不久前,这家公司又雇用了比尔,比尔只工作了一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而老板还是没有给约翰加薪,这引起了约翰的愤怒,于是就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一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高兴地先给你加薪。”        
约翰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他听。
    老板让约翰去跟比尔谈谈:“可能比尔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约翰就去问比尔:“你怎么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比尔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子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正中要害,约翰找到了答案:“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们的问题是,你最后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间?
    你要去和人说话,你要占用别人宝贵的时间,可是你不做什么准备,企图信口雌黄,糊弄百姓,这能有好果子吃吗?
    特别是发表演讲,这是一个比平时说话更重要的事情,可是你却临阵磨枪,这自然是难以尽如人意的。

说话不是背诵,用心与对方交流

    卡耐基说:“有的人认为,为了避免尴尬,保护自己,免得在听众面前出现脑中一片空白的现象,不少初学演讲的人一开始就栽进了背诵的陷阱里,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背诵演讲稿上。实践证明,一旦染上这种心理麻醉的瘾头,便会不可救药。这样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要去发表讲话,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有的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要求演讲者把讲稿逐字逐句背下来,弄得滚瓜烂熟呢?不是的。
    美国有一个资深的新闻评论家,名字叫卡腾波恩。他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曾经参加过这样一次演讲竞赛。他的演讲题目是《先生们,国王》。他选了一则短篇故事作为开头,并把这篇故事逐字背诵,预讲了许多次,效果都很好。可是到了登台演讲的时候,他只说出了题目“先生们,国王”之后,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什么也说不出来。顿时,他不知所措,在绝望之中,他开始用自己的话来说故事。结果,评委们把第一名的奖章颁给他,他真是吃惊极了。
    从那个时候起,卡腾波恩就没有再背过一篇讲稿,平常,他只做些笔记,理清自己的思路,然后很自然地对听众说话,从来不用讲稿,更不要说背诵讲稿了。他之所以成为一名资深的新闻评论家,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里。
    精心地写出讲稿,然后再加以背诵,这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而且最容易招致失败。在一生中,人的说话都是发自自然的,没有必要去费这样的神气,没有必要费心去专门琢磨很多不必要的言辞。只要随时都在思考着,等到思路明晰、思想清澈时,美妙的言辞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地就流出来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有这样的教训。
    丘吉尔也喜欢写好讲稿后再认真地记讲稿、背讲稿。一天,当他在英国国会上大背演讲稿时,思路突然中断,脑海里一片空白。他尴尬极了,他把上一句重复一遍,可是脑子依旧空白,而脸却变成了猪肝色,他只得颓然坐下。经过这次失败,他才明白了背诵讲稿的可怕。从那以后,丘吉尔再也不背讲稿了。
    逐字逐句地背诵讲稿,不仅很容易在听众面前遗忘,而且还很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我们发现,即使那些从来没有忘记讲稿的人,他们的演讲也是十分机械的。因为这种演讲不是发自内心的言辞,而是用记忆来应付听众。并且这种演讲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私下交谈,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思和对方的应对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话语,并直接说出来,而不是使用早已准备好的词语去应对。
    人们一直都是这么说话的,为什么因为演讲就故作惊人之笔呢?很多人把讲稿扔了,演讲的不是更生动、更有效果吗?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遗忘了某几点,说起来话来可能有些散漫,可是起码更生动,更有人情味。
    美国总统林肯说:

    我不喜欢听刀削式的、枯躁无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