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妙口才-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故事的基本要求是:
    1、发音要准确、清楚。平舌音、翘舌音、四声都要清楚。最好能用普通话讲。
    2、不要照本宣科。讲故事一定要讲,不允许手里拿着故事书照念,否则就是念故事,而不是讲故事了。
    要讲好故事就要学会表达,寻找恰当词语,力争精益求精。能说话,不代表能把话说好,因此,你应该经常尝试着准确说出你心中的意思,表达你思想中最微妙的部分。这是很不容易办到的,即使是有经验的作家也不一定办得到。
    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芳妮·赫斯特说:“我有时候把写好的句子一再改写,难的要改写到几十次。有一次我特意地统计了一下,发现一个句子居然改写了104次。”
    另一位作家乌勒也说:“我有时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只是为了从短篇小说中删去一两个句子。”
    大多数人都没有时间和耐心去如此辛勤地寻找恰当的字眼。我们之所以在此举出这些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成功的作家十分重视正确使用语言及措词。这样做,能够使学习说话的人对语言的运用更有兴趣。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在说话中经常停顿下来,支支吾吾地寻找要表达自己心意的恰当词语。因此,在这一点上,说话比写作的难度更大,因此,你应该每天练习,进行最正确的表达,一直到这些语言能够很自然地出现为止,力争出口成章,妙趣横生。
    有人统计过,在大文豪弥尔顿的作品中,一共使用了8000个单词,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一共使用了15000个词汇。一本标准辞典的词汇就有50万左右单词,可是最普通的估计,一般人经常使用的不过2000个,就足以运用自如了。

发掘模仿潜能,增加基础能力

    模仿是一个人的基础智能,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模仿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善于模仿就会获得能力。

    小时候,学会说话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和其他人的影响。进行口才训练应该充分发挥模仿这种基础智能的威力,向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学习。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口才就会获得显著提高。
    模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专人模仿
    在一个人的左右周围,总是不乏能说会道的人。因此,你可以寻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你就可以进行模仿了。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你还可以经常去观察或发现那些能言善辩的人,模仿他们的语言行为,这样也能提高你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专题模仿
    约几个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或小幽默,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得惟妙惟肖。为了增加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打分方式,大家一起评分,选出最佳模仿秀。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时间的要求不高,比如上课、课间、课后都能够进行训练。人数要求也不多,三四个人就行。
    要注意的是,用来训练的小故事、小幽默,要新鲜有趣,喜闻乐听。在讲故事之前,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力求准确、生动、形象,切忌出现错误的东西,否则模仿的人跟着错了,谬种流传,害人害己。
    三、随时模仿
    训练口才的方法是多式多样的,比如听广播,看电视、电影,你都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词汇,增长各方面的知识。
    模仿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模仿得像,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比对方做得更好。
    进行模仿训练应该注意: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二要选择对自己身心健康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有些人模仿能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却不够严肃认真,拣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这种模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但不能训练你的口才,还容易形成一种不健康的思想。
    模仿法是一种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见效快的方法,尤其适合年轻人练习。如果能够勤学苦练,你很快就可以看见效果。

认真观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把自己看到景、事、物、人等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描述。在进行描述训练时,你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你的全部才能把很多合理的内容增加进去,这样你的描述就会更充实,更生动。

    小的时候学过的看图说话,就跟描述很类似。只是描述不仅仅是图,还有生活中的景、事、物、人等,要求比看图说话高一些。
    利用描述的方法训练口才,比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更进了一步。这种方法没有现成的对象,完全是你自己能力的体现,完全是一种创造。对于同一描写对象,不同的人有不尽相同的表述,即使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也可能出现不尽相同的表述。
    这种训练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训练你的语言组织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等。
    无论是平时的谈话、聊天,还是论辩、谈判、演讲,都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不可能拥有一张悬河之口,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功就是组织的能力。
    这种方法的材料就是先选择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描述的对象,然后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对象。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认真观察。比如,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你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有什么:是不是有树?有山?有凉亭?有游人?如果有树,树是什么样子;如果有山,山是什么样子;如果有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凉亭是个什么样子。你还可以想像,在这秋天里,游人是一种什么心情……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验。有了这种观察,描述才有基础,才能有效地进行。
    第二步,具体描述。描述时,你一定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描述必须注意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先中间后两边等。必须把握了这些要素,才能进行很好的描述。
    描述要求:描述要抓住特点。使用语言要清楚,明白,具有一定的文采,不能平平淡淡。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描述要讲顺序,不能像流水账,也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来的东西,要让人听了以后就能知道你描述的对象是什么样子。描述时要充分发挥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进行合理的虚构和艺术创造。
    比如,在“秋天的小湖”里,你观察到了湖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就可能有一种想像,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三章 敢说话

    树立雄心壮志,诱发听众共鸣

    敢不敢说话,不仅要看有没有说话能力,还要看有没有胆量,有没有真心,有没有说话技巧。说话是双方的事情,不能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别人。只要树立起雄心壮志,你就会成为一个敢于说话的人。

第一节  自信人生二百年,绝妙口才有秘诀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要你充满自信,你就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果你缺乏自信,即使满腹经纶,也会“茶壶装汤圆———倒不出来”。
    怎样把你肚子里的汤圆倒出来,你必须有胆量,有诚意;能使用技巧,说服别人;献出一颗真心,把握对方心理脉络……

善于说理有方法

    在谈话过程中,你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虽然把道理说出来了,可是却不能让人信服,对方不愿意接受。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你缺乏说话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使用言语不够明白透彻。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你能够把握好说话的方式,把话说得巧妙一些,一般都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如果你能够一语中的,事理昭然,别人还会听不懂吗?
    下面的方法能够帮助你把事理说得更清楚,让别人听后更加信服。
    一、善于使用比喻
    应该知道,不少生活事理、科学道理,不少人可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你希望把这些道理向人们解释,可是你板着面孔,很严肃地说教,就很难达到目的。因为这种说服方式常常会使人生厌。如果你能够巧借妙喻,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那些深奥的道理,那么你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现在举一个钱钟书《宋诗选注》中的例子。
    在《宋诗选注》中,钱钟书没有选宋代著名人物叶适的诗。叶适曾经称对诗文最有讲究,可是钱钟书为什么不选他的诗,而选了“四灵”派小诗人徐玑的诗?
    钱钟书是这样讲述其中道理的:

    我们没有选叶适的诗。叶适是宋儒里号称对诗文最讲究的人,而他的诗虽然竭力炼字琢句,可是语气不贯,意思不达,不及“四灵”派还有那么一点点灵秀的意致。所以,叶适尽管是位“大儒”,却并不能跟小诗人排列在一起。这仿佛麻雀虽然是个小鸟,飞得既不高又不远,终不失为飞禽,而那庞然昂然的鸵鸟,力气很大,也生了一对翅膀,可是绝不会腾空离地,只好让它跟善走的动物赛跑去罢。

    这些话说得很妙,令人不得不服。要服,不能只因为作者只讲了一些抽象的道理,而在于他以麻雀和鸵鸟为喻,十分巧妙地说明了为什么选小诗人徐玑的诗而未选“大儒”叶适的诗。道理靠比喻而明白,比喻使道理更明显。
    有些事物,如果说不清楚,最好打个比方,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说不清,打比方”。很多东西,是很难说得清楚的,而打个比方,虽然不一定准确无误,可是生动形象,让人久久不能忘记。“文须通俗方传远”,这是至理名言。
    在非洲,有个传道的牧师,有一次给非洲热带的土著居民宣讲《圣经》,下面的人在聚精会神听着。可是当他念到“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的,但也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的白”时,一下子就愣住了。这时牧师想,这些人常年生活在热带,怎么会知道雪是什么样子和什么颜色呢?而他们食用的椰子肉倒是很白的。何不用椰子肉来比喻呢?于是,机灵的牧师便将《圣经》改念为:“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的,但也可变成像椰子肉一样的洁白。”
    “雪白”虽然很形象,可是由于听话的对象不同,机灵的牧师使用“椰子肉的洁白”来代替“白雪”。因此,在说话的时候,特别是进行比喻时,都要注意使用听众熟悉的喻体。
    下面是一个关于“买菜”的比喻。  
    一位老板向一位学管理的朋友诉苦,说他的公司不好管理,并邀请朋友到他的公司参观一下。朋友应约而往,到这位老板的公司上下走动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朋友问: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
    老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